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知母等清养肺阴,而收止咳定痛之效。
胁痛4(神经衰弱)
孙某,女,21岁
初诊
左胁下隐隐作痛,病已半年有余痿}医院检查未有阳性发现。然心怀疑虑,夜不成寐,入睡则恶梦纷纭。素体薄弱,抑郁不乐有年,素有神经衰弱之苦。诊脉弦细且数,舌红且干,此木郁化火,日久灼伤心阴,络脉失养,养心阴以复其本。调郁结,以缓胁痛。若能宽怀自解,百日当可康复。
麦门冬10克,沙参10克,五睐子6克,蝉衣6克,僵蚕10
克,片姜黄6克,柴胡6克,黄芩6克,川樟子10克,竹叶茹各6克,七剂
二诊
药后心情较为舒畅,睡眠改善,恶梦减少,自觉胁痛减轻。继用前方进退。
麦门冬10克,沙参10克,五味子6克,蝉衣6克,僵蚕10
克,片姜黄6克,柴胡6克,黄芩6克,白芍10克,夏枯草10
克,七剂
98
三诊
眠安痛缓,前方去夏枯草,加丝瓜络,桑枝以定其痛。七剂
药后胁痛消失。
'按':此病胁痛与其神经衰弱有关,长期睡眠欠佳,思虑过度,心情抑郁,木郁化火,灼伤心阴,故治疗以养心阴、解肝郁为主,用生脉饮合升降散,加柴胡、黄芩、川楝子、竹叶茹,首先改善其睡眠,眠安则情绪安定,故胁痛得以渐愈。
胁痛5(胆囊炎)
李某,女,65岁
于1993年10月17日初诊
患右胁胀痛4年余,时轻时重,近半年来又增之发冷发热时作,“B”超提示“慢性胆囊炎”,曾服中药,西药等,疗效不佳。现右胁及右上腹部胀痛,痛及肩胛,饮食不佳,自觉恶寒发热,心烦急躁,梦多失眠,大便干结,数日未行小便黄少,舌红苔糙垢厚,质红且干,脉弦滑而数,体温37。2℃。此属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治拟清泻胆热,疏调气机方法。药用: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元胡6克,片姜黄6克,旋复花10克,香附10克,木香6克,生蒲黄10克,炒五灵脂10克,焦三仙各10
克,7剂,水煎服,忌食辛辣油腻,宜清淡,每日早昨各走路锻炼1小时。
二诊
10月24日,服药之后,疼痛渐轻,发热未作,精神转佳,仍大便干结如球状。仍以前法佐以消食导滞方法。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旋复花10克,片姜黄6克,大黄2克,
99
元明粉2克(冲服),炒枳壳6克,焦三仙各10克,炒菜菔子10克,水红花子10克,7剂。
三诊
10月31日,服药2剂,大便泻下,心情舒畅,疼痛消失,余证皆除,7剂服完,大便由日3~4次,转为每日一次,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改为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方法。药用:当归10
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木瓜10克,竹茹6克,炒枳壳6克,柴胡6克,龙胆草2克,焦三仙各10克,炒莱菔子10克,14剂。
四诊
服上方二周,无其他不适,改服为龙胆泻肝丸与加味逍遥丸效替服用。饮食当慎,防其复发。
'按':引起胁痛的原因很多,胆囊炎致右胁痛较为常见。
本病案属于胆热郁滞,气机不畅所致,故用清泻胆热,疏调气机,以缓其痛。以金铃子散与失笑散合方化裁,7剂药后,发热退,疼痛减轻,唯大便干结,又以前法进退,用前方合大承气汤,又服7剂疼痛消失,余症皆除。最后用养血柔肝,疏调木土方法咀巩固疗效。本症除用药要切合病机外,赵师非常强调饮食养调与走路锻炼,患者若能密切配合,则可收预期之效。
腹痛1(肠痉挛)
余某某,女,37岁
初诊
腹痛阵阵发作,以手按之则舒,脉象弦细带滑,按之急教,舌白苔润,纳食欠佳,心烦梦多。中年禀质薄弱,木土不和,气机郁滞,络脉失养,先用养血育阴,疏调木土方法。
当归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桂枝木6克,生牡蛎20克,木瓜10克,何首乌10克,生地黄10克,益母草10
克,乳香2克,七剂
二诊
药后腹痛未再发生,精神已觉振奋,胃口尚未全开,再以前法进退。寒凉肥甘在所当忌。
当归10克,白芍10克,炙草10克,桂枝6克,木瓜10
克,焦三仙各10克,香稻芽10克,陈皮6克,炒枳壳6克,水红花子10克,七剂
药后胃口大开。嘱其停药,饮食调理,以防复发。
'按':腹痛阵作,其来也暴,故责之肝;按之得舒,禀赋素弱,则为血虚。小建中汤法以温中阳,咖当归、地黄、何首乌养血育阴,乳香少用以活血定痛。此案从虚论治,得效后改调理脾胃,开胃进食,以壮后天,斯可防其复发。
腹痛2(慢性盆腔炎)
郁某,女,30岁
初诊
少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形瘦面白,四肢不温,自觉疲乏无力病已年余,经妇科检查有慢性盆腔炎症,诊脉沉弱无力,舌白精润。此中阳不足,后天乏力,致气血双亏。先用益气养血方法,温经缓痛。
柴胡6克,党参6克,黄芪10克,荆芥炭10克,防风6克,杏仁10克,淡吴萸6克,炮姜6克,炒官桂6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香附10克,七剂
药后腹痛大减,精力有加,前后共服药30余剂,诸症消失。身体较前强壮,判若两人。
'按':本案患者病腹痛一年余,因其慢性盆腔炎,曾服多种消炎西药,中医治疗也往往加入清热利湿以为消炎之用。先生临床并来拘于西医慢性炎症的诊断,而是根据脉舌色症的特征,判断为中阳不足,气血双亏,用益气补中方法,正气旺盛,自可驱邪外出。所谓养正积自除,此之谓也。但必须舌润、脉弱、症不足,形气、病气皆虚,是用补之征也。若拘于西医炎症之说,或拘于中医痛无补法之说,用清泄攻伐,日久必伤正气,正伤则邪愈盛,迁延难愈,咎由此也。
腹痛3(肠粘连)
李某某,女,42岁
初诊
腹痛如绞,难以忍耐,每日必作,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形如羊矢。病已10余年。曾经腹部手术,术后肠粘连较重。面色苍黑,舌红苔黄根厚,脉象沉弦滑数,按之有力。性情急躁,夜寐梦多。此肝郁化火。疏泄不利,肠间燥矢,阻碍气机,不得升降,故腹痛阵作,痛则如绞。先用疏调,令气机通畅,大便则下而痛止矣。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炒枳壳6克,龙胆草3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3克,瓜萎仁30克,七剂
二诊
药后大便即通,仍较干,腹痛减缓。据述多年以来,大便干结难下,数日一行,凡便通之日,腹痛即轻,若无大便,其痛必重。此传化之病,继用疏调三焦方法。
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5克(后下),瓜蒌仁30克,炒枳壳6克,厚朴6克,川楝于10克,元胡10克,防风6克,七剂
三诊
大便二日一行,腹痛之势大减,心中烦急渐轻,夜寐亦安。病已久延,宜用丸药调理。并须坚持运动。每日散步早晚各1次1~2小时。若能坚持,可望大便复常,腹痛渐止。
丸药方:柴胡10克,升麻10克,防风10克,川楝子20克,元胡20克,厚朴10克,枳枳壳10克,枳实10克,白术20克,本香10克,青陈皮各20克,黄芩20克,龙胆草10克,焦三仙各30克,水红花子30克,大腹皮30克,槟榔30克,大黄30克,芒硝20克,三棱20克,莪术20克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服1丸,每日早晚各1次,以便通为度,若不知,可加至2、3丸。
患者依法配药1料,服之大便逐渐转为正常,腹痛渐轻,其问坚持运动锻炼,一年后腹痛消失。
'按':患者腹痛,大便干结,便后痛减,说明疼痛是由便结引起的。当治便结,便通则痛止。其面苍,脉沉弦,性急暴,为肝经郁火,用柴胡、黄芩、川楝子泻之;便结为传导之证,疏调三焦,用焦三仙、水红花子、大腹皮、槟榔;热结便坚,用大黄、瓜萎仁攻之润之。先用汤剂救急,待证缓,制丸药缓图之。并辅以运动锻炼,以促进肠蠕动,持久以收全功。
腹痛4(附件炎)
吴某某,女,31岁
初诊
小腹作痛,经常发作,经期加重,经妇科检查,认为系附件炎症。经色深紫成块,舌白质红,脉象弦细。按之无力。营血不足,肝经郁热,气分不畅,先拟疏调八脉,以缓腹痛。
炒艾叶6克,阿腔珠10克,当归10克,川楝子6克,炒官桂6克,漩吴萸3克,乌药6克,柴胡6克,黄芩6克,香附10克,七剂
二诊
腹痛轻减,癸事适来,腹痛并未加重,经色探红,仍有小块,苔白质红,脉仍弦细,血分瘀滞,再以活瘀通络方法。
炒艾叶6克,阿胶球10克,当归10克,川楝子6克,赤白芍各10克,生蒲黄10克,炒五灵脂10克,红花6克,柴胡6克,黄芩6克,香附10克,七剂
上方加减续服20余剂,月经复来,色正红,无血块,腹痛未作。病告愈。
'按':妇女腹痛腰痛,多与月经异常有关,血热、血寒、血虚、血瘀,各有征象。此案为血脉瘀滞,兼有血虚。经色深紫成块,是血分瘀热的表现,脉细按之无力,舌白而润,又属血少,气分不足,故用药则两调之。初诊用柴胡、黄芩、川楝子泻肝热}用当归、阿胶珠养血生血;用吴茱萸、官桂,炒艾叶温经止痛;用乌药、香附调气机。全方既泻郁热,又温通经脉,避免了寒凝气机之弊。二诊方加强了活血化瘀通络的力量,增入失笑散(生蒲黄、炒五灵脂)并用赤白芍、红花活血化瘀。经过一个月经周期的调治,经色、量、质均已复常,腹痛痊愈。但凡月经为病,一般都应该调治一个或几个周期,务令月经正常,则其病自然痊愈。否则,病本未除,恐暂愈而将复发也。
呕吐1(中暑)
张某某,男,24岁
头晕恶心,呕吐酸腐痰水,舌白滑腻,脉象灞滑且数。暑热外受,痰浊中阻,用芳香宣化方法,以定其吐。
佩兰10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香薷6克,川连6克,半夏10克,苏梗10克,竹茹6克,枳壳6克,厚朴6克,白芷6克(后下),炙枇杷叶10克,焦三仙各10克,茅芦根各10克,三剂
药后吐止,头晕恶心皆除,停药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