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鲁迅先生自1918年创作散文诗《自言自语》至1936年的弥留之作《死》和《女吊》,散文创作贯穿其战斗的一生。留下来的散文数量虽然并不多,却字字玑珠,篇篇绝妙,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里隽美精彩极具魅力的艺术珍品。散文诗《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先生亲自编就的两本散文集。此外,我们收集了散见于鲁迅其他著作中“偏于叙事与抒情”的,我们认为是散文的佳构20篇,构成了鲁迅散文创作的全貌。当然,所谓“全编”也是相对的,而且也仅仅是我们的看法。
二、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典,我们从有关评论中,相对应地在每篇散文后附上了解读文字。限于篇幅,不可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只能从不同的角度“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每则解读文字均标有出处,读者如有兴趣,可找原文研读。
三、正文前,我们收集了各个历史时期诸多名家对鲁迅散文的总体评论,以其与各篇“发微”式的评论互相映照,形成一个总体印象。同样是由于篇幅的原因,这些评论也只截取了某一个片断。名家对《野草》和《朝花夕拾》两本散文集的评论,对其思想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的成就在编选过程中尽量都有所顾及,每则评论后大都标有写作时间,以使读者对鲁迅散文研究的印象有一个大概的历史感。
四、我国现代版画艺术大师赵延年先生为鲁迅先生的《野草》创作了精美的插图,征得赵延年先生的同意,兹收录。鲁迅先生一生钟爱美术,尤重木刻艺术,极力地收藏、介绍和推广国外的优秀之作。对德国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艺术的推崇是众所周知的,自不必赘言。鲁迅先生对苏俄的版画艺术也有相当高的评价,他认为苏俄的版画艺术家“个个如广大的黑土的化身……开山的大师就忍饥,斗寒,以一个廓大的镜和几把刀,不屈不挠地开拓了这一门的艺术”,本书选取了珂勒惠支和苏俄一些木刻艺术家以及一位与鲁迅先生的创作有关系的日本木刻艺术家的作品,分别插入《朝花夕拾》和散见于各个集子中的散文作品。虽然这些文图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读者在阅读和学习鲁迅散文作品的同时,欣赏这些版画艺术,我们相信,一定会获得许多逆料不到的联想、感悟、启迪和艺术享受。
五、本书收录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以1938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上海复社出版的《鲁迅全集》为底本,其他版本酌情参考之。
六、本书付梓面世时,我们谨向赵延年先生和鲁迅散文的解读名家和作者以及海外的几位木刻艺术家,致以诚挚的谢意。
2005年5月
相关评论名家论鲁迅散文(1)
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这是鲁迅作文的秘诀,……次要之点,或者也一样的重要,但不能使敌人致命之点,他是一概轻轻放过,由它去而不问的。……
鲁迅的性喜疑人——这是他自己说的话——所谈到的都是社会或人性的黑暗面,故而语多刻薄,发出来的尽是诛心之论:这与其说是他的天性使然,还不如说是环境造成的来得恰当,因为他受青年受学者受社会的暗箭,实在受得太多了,伤弓之鸟惊曲木,岂不是当然的事情吗?在鲁迅的刻薄的表皮上,人是见到他的一张冷冰冰的青脸,可是皮下一层,在那里潮涌至酵的,却正是一腔沸血,一股热情;……
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为最丰富最伟大……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序》(1935年)
想用几百字来说明鲁迅的散文,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我试用一个顶粗浅的比喻来说他的技巧,他的散文,有如“擂鼓”一样,在引文的起头,只有咚咚的鼓声,但到中途,忽然轰轰几下,但也有全篇尽是轻微鼓声的文章……(也有)几乎每篇都是轰轰的鼓声。
几十年来,鲁迅所敲的,就是一面催促文化界觉醒的战鼓。
——一丁《鲁迅的散文》(1936年)
他(指鲁迅——编者)会把最简单的言语(中国话)调动得(极难调动)迭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他的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
——老舍《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1938年)
鲁迅也受过安特莱夫的影响,还感染过他的悲观主义和所谓阴冷的色彩,——鲁迅自己曾经特别这样指出过。但我觉得这在鲁迅那里,也不是重要的。因为有时在鲁迅那里出现的失望、虚无感、悲愤和阴冷的情绪和气氛,是对于人民被压迫的过重,革命力量的受挫折和青年们的有时的消沉的反应;有时又因看见知识分子的软弱以及本身的重荷,或甚至他自己感到和革命主力的短暂之间失去相互呼应等等而来的,这和安特莱夫的虚无主义,以及神秘主义式的悲观主义,在本质上是不同的。何况流露了鲁迅的虚无感和阴冷心境最厉害的,莫如他的散文新集《野草》。然而,一则《野草》中就同样有极健康的战斗性的作品,二则无论在思想的比重上,在作品数量的比重上,《野草》中有知识分子式的虚无和悲观的气氛的作品对于鲁迅都不是居重要地位的。……同时,俄罗斯作家中给了他影响最大的又仍是果戈里;其次,柯罗连科迦尔询和契珂夫的影响,在我看来,在精神上也更大于安特莱夫的。
——冯雪峰《鲁迅和俄罗斯文学的关系及鲁迅创作的独立特色》
(1949年)
他(指鲁迅——编者)如一般有思想的人一样,从那一个黑暗而感到黑暗的严肃,……把希望付之于年轻人,而以感慨度着剩余的每一个日子了。那里有无可奈何的,可悯恻的,柔软如女孩子的心情,这心情是忧郁的女性的。青年的绝望,现世的梦的破灭,时代的动摇,以及其他纠纷,他无有不看到感到,他写了《野草》。在《野草》上,我们的读者,是应当因为那些思想的蛇缭绕到作者的脑中,怎样的苦了这“战士”,把他的械缴去,被幽囚起来,而锢蔽中聊以自娱的光明的希望,是如何可怜的付之于年青时代那一面的。……从生存的对方,衰老与死亡,看到敌人所持的兵刃,以及所掘的深阱,因而更坚持着这生,顽固而谋作一种争斗,或在否定里谋解决,如释加牟尼,这自然是一个伟大而可敬佩的苦战。……
——沈从文《鲁迅的战斗》(1934年)
《野草》,这一散文诗的结集,最深刻地表现着鲁迅在革命过程中的悲观、绝望、矛盾、愤慨和苦痛的追求的心情。他的悲观是由于他所接触到的革命现实恰恰与所希望的相反,他的苦痛是由于在四面“碰壁”之下发现他的旧的思想武器之衰朽。整个中国正沸腾在大矛盾,大分裂中,鲁迅的苦痛是与整个时代相关连(联)着的。这不是导向退婴萎缩的失败主义的心情,恰恰相反,倒是向前跨进更大一步的新生因素,虽然里面包含着悲观绝望的成分,鲁迅的伟大就在于他能够通过大悲观而走向真实的大希望,通过绝望而开始去学习“别种方法的战斗”。
——胡绳《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1948年)
相关评论名家论鲁迅散文(2)
一、《野草》是当时黑暗中国的社会现实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而且是曲折反映的一部作品,自然,它也是体现了处在黑暗现实,要求光明,渴望理想的人民的愿望和意志的作品。
二、《野草》是从作者生命——委弃在地面上的生命的泥中滋长出来的花朵,它是用作者的血和肉,也就是作者的精神和生命灌溉、培养起来的作品,因而也就是处处洋溢着作者的人格精神和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作品。
三、由于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当时,正处在大矛盾、就大酝酿和大飞跃的过程中,他能够从现实看问题,从矛盾看问题,但还不能从社会发展的必然看问题,因而引起了极大的苦闷与极大的矛盾,但在同时,他又是一个战斗的现实主义者,他体现着“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决不消沉,“我只得走”,“于绝望中看见希望”;即使在被黑暗吞没的时候,也心愿与黑暗同消灭,“予及汝偕亡”。这就是作者当时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整部《野草》中的流露。
四、作者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矛盾,所引起的苦闷;实质上,就是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的矛盾所引起的苦闷;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便是“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这两种思想的消升起伏”。由于黑暗现实对于作者的精神压迫太厉害了,总使他透不过气来,“我常常觉得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但在同时,“我终于不能证实:惟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所以“偏要向这(黑暗与虚无)作绝望的抗战”。这一部《野草》,便是这样一种心情的记录。
五、《野草》所流露的精神和它所表现的气氛是比较的阴暗与消沉的,同时也偏于激愤的,惟其因为暴露或是揭发了阴暗,因而也就更显得他的激愤,不过,这些实质,还是战斗的,而且是积极的,应该肯定的。
六、毛泽东同志对鲁迅高度的评价,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是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向着敌人冲锋陷阵,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这完全是正确的;但是,鲁迅的伟大的成就,是经历了大矛盾、大苦闷、大战斗,终于看清了“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伟大历程才达到的。而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