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毛泽东选集》(英文版)1,第21—59页(有几处有“更正”),部分英译文载布兰特、许华茨和费
正清:《文献史》,第80—89页;斯图尔特〓R。施拉姆:《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修订本,第250—259
页。霍夫海因茨:《中断的浪潮》,第310—311页有关于毛泽东这篇报告的不同版本的书目注释。所有毛
泽东传记的作者都对报告作了评论。
② 根据英文回译——译者。
① 韦慕庭、夏连荫:《文献集》,第48号,第431—434页。
还有涌现出来的一系列事件——诸如中国城乡中无数的行动和反行动
(罢工、工商业倒闭、夺地和暗杀)、宣传、地方和地区有影响的中国人中
发展起来的情绪、中国几个主要权力中心的决定以及莫斯科、伦敦、东京、
巴黎和华盛顿作出的决定——它们正无情地导致革命运动内部面对面的冲
突。
革命者之间日益扩大的分裂
2月份和3月初期,武汉集团与蒋介石及其支持者之间的不和变得一清
二楚了。他们各走各的路,激进的左派在武汉更牢固地扎下根来,并试图抑
制蒋介石的权力;而总司令在他的地盘内镇压共产党员,派军队去征服长江
下游,并且寻求中外的新支持。
国民党左派的领导人、湖北共产党的领导人和几名俄国顾问已经工作几
个月,建立了以唐生智为中心的反蒋军事联盟。3月5日,一份显然在汉口
写的秘密俄文报告报道了反蒋军队的阵容,其中提到第3军(朱培德)、第
4军(张发奎,当时为代理军长)、第7军(李宗仁)、第8军(唐生智)、
第11军(从第4军的第10师改编,陈铭枢)以及其他几支战争力较弱的部
队。但是这个文件警告说,倒蒋的内部斗争没有完全成功。①写报告的俄国人
错误地估计了武昌戍军司令陈铭枢的观点,他已经被派到南昌去劝说中央执
行委员会的委员到武汉参加那里的有争议的全会。他在3月6日从南昌回来,
那天晚上他被迫放弃他对第11军的指挥权而离去。②该军转归左派张发奎指
挥。
此时在南昌,布廖赫尔将军及在蒋介石司令部的俄国参谋们制订了攻占
长江下游地区的战役的计划,虽然他们反对立刻向东面突破。布廖赫尔主张
向河南推进去对付奉军,与冯玉祥的军队会师,然后沿陇海铁路向东移动。
根据切列帕诺夫的说法(他的著作部分地根据俄国的档案),鲍罗廷主张一
个与蒋介石针锋相对的行动。按照布廖赫尔的计划,在长江下游的战役之前,
应该沿京汉线北上向郑州和洛阳挺进,为的是与冯玉祥会师,冯的军队此时
集中在陕西…河南的边境。③双方都在与冯玉祥的代表谈判。事实上双方在
1927年头几个月都在与几方面的指挥官谈判,以铺平胜利的道路——其中有
河南的靳云鹗将军和魏益三将军、安徽的陈调元将军和王普将军、江苏的孟
昭月将军、上海的杨树庄海军司令和毕庶澄将军。
蒋介石与“军阀”中最强大的张作霖间接谈判。他是根据12月7日一次
会上,与鲍罗廷和国民党一批领导人作出的关于消灭孙传芳和联合张作霖的
① 韦慕庭、夏连荫:《文献集》,第35—436页,反蒋联盟的讨论,见第393—396页。切列帕诺夫的《手
记》(第299—300页)引了布廖赫尔1927的1月份的意见,说第2、4、6、8四个军将支持左派和共产党
员反对右派的一次阴谋,但是第3和第7两个军将成为严重的障碍。
② 李云汉:《从容共到清党》,第541—542页;蒋永敬:《鲍罗廷》,第43—44页;韦慕庭、夏连荫合
编:《文献集》,第531页。李云汉、蒋永敬二位教授以国民党档案馆的材料为依据,把陈铭枢的被迫离
去归咎于唐生智、邓演达和鲍罗廷。
③ 切列帕诺夫:《手记》,第300页;关于制订计划的情况,见第225页。R。A。米罗维茨卡娅:《第一个
十年》,载《苏联有关中国的列宁主义政策》。莫斯科,《科学》,1968年,第20—67页,第44页有《关
于消灭长江下游地区的敌人的备忘录》的引文,备忘录的日期为1927年1月6日,现存档于苏联国防部。
马克〓卡萨宁:《20年代的中国》,希尔达〓卡萨宁娜从俄文译成英文,第194至201页提供了他在南昌
布廖赫尔参谋部工作的生动的报道。
决定而这样做的。①如果要消灭孙传芳,重要的一步是劝说张作霖不支持他。
孙传芳已经与张作霖及其部将张宗昌结盟;张宗昌于是派他的鲁军南下支持
——或代替——孙传芳。蒋介石的谈判通过中间人一直进行到3月份,并打
算推迟与强大的奉军的战争;但蒋介石可能在寻找更多的力量以反对他的武
汉对手。张作霖的保持中立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条件,显然包括蒋介石与中国
共产党决裂并对它进行镇压。
在2月和3月份,一些共产党作者抗议蒋介石与张作霖和日本谈判的“罪
行”。②有大量证据证明,为了有助于与张作霖谈判,以及预期的对上海强攻,
蒋介石正在谋求与日本达成谅解。通过各种方式,他试图使日本以及其他列
强相信,他们不用担心他的军队夺取上海的后果。①对国民党阵营中日益发展
的不和得到详细情报的日本政府,倾向于与蒋介石可能和解的意见。②
蒋介石始终需要钱去进行夺取上海的战役;他对武汉政策的抱怨之一是
它不提供经费。蒋介石是宁波人,并曾长期住在有巨大宁波帮——在工商业
和下层社会都有很强的实力——的上海,因此他在这个大都会有很有用的关
系。1926年后期,上海华人商会会长虞洽卿到南昌访问蒋介石,据说提供了
中国工商业巨头给他的大量支持,以帮助他拿下这个城市。下层社会的头子
和法租界的华人督察长黄金荣据说也访问过他。蒋介石的结拜弟兄黄郛在上
海充当筹措资金的中间人。他带给中国银行副总裁张嘉璈一封蒋介石的密
函,要求银行增加财政援助,张在1927年1月拨给几十万中国元。蒋介石还
派他的军需局局长俞飞鹏前往上海安排借款事宜;俞成功地又从中国银行提
取了100万,并据推测他使用类似的手法,在别的地方还搞到更多的钱。美
籍犹太人索克思可能在劝说英美烟草公司提供200万元(以未来的印花税担
保)贷款时起过作用,这笔钱存入中国银行,资助何应钦的第一军。①
① 毛思诚:《国民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12月7日条。
② 中共中央委员会致北方地区委员会的信(1927年2月13日),载米塔列夫斯基:《世界范围的苏联阴
谋》,第119—120页;《一个警告》,以中国共产党和一些共产党控制的组织的名义签发,广州,2月27
日,载罗伯特〓C。诺思和赛尼亚〓J。尤廷:《罗易之使华:1927年的国共分裂》,第150—155页。陈独秀
之文,载《向导周报》,190、191期(3月6日和12日)第2045—2046、2056—2057页。
① 在一次对访问南昌的一个日本人的采访(发表于2月9日的《时事报》)中,作者报道蒋介石曾说,他
没有打算用武力取得上海租界的想法,如果任何国家出于同情心而要帮助国民党人,“我们不会拒绝这种
援助,相反,我们将与那个国家握手……我们乐意与日本握手”。约翰〓蒂利爵士于东京致奥斯汀〓张伯
伦快信,1927年2月14日,存英国外交部405/252,密件,《关于中国的进一步的通讯》,第13313号(1927
年1—3月),附件172号。蒋派戴季陶作为一名使者去日本。在2月27日东京的一次记者采访中,戴解
释说,他的使命是取得日本对国民党的立场和未来政策的正确理解,同时他阐述了他的信念,即外国租界
将通过和平方式收回。《北华捷报》,3月5日,第352页。根据当时的新闻报道及黄郛遗孀的自传,黄
郛是另一个重要的中间人,见沈亦云:《亦云回忆》,第247—290页。
② 关于两起谈判的许多假设性的证据,见韦慕庭和夏连荫编:《文献集》,第389—391页。又见入江昭:
《帝国主义:探求远东新秩序》,第110、119—121页。
① 郝延平:《19世纪中国的买办:东西方之间的桥梁》,第290页脚注,它引了一个后期的材料,大意是
虞洽卿答应由浙江的金融集团给蒋介石一笔6000万的贷款。哈罗德〓艾萨克斯:《中国革命的悲剧》,修
订本,第114页,书中叙述了黄“代表上海的银行界和商界”访问蒋介石之事。张嘉璈在存档于哥伦比亚
大学的一份未发表的自传中,报道了蒋介石争取中国银行支持他的战役的种种努力。1962年在与作者一次
会晤中,索克思详细叙述了他的作用,文字现存于哥伦比亚特藏图书馆。
行动和反行动
当薛岳的第7军第1师在1927年2月18日占领杭州时,蒋介石夺取上
海的计划向前迈进了一步。他从江西东部向浙江省省城的猛攻,得到了第2
师和已在12月份倒向国民党的周凤岐将军率领的第26军的支援。何应钦全
面指挥东路军,但是白崇禧将军指挥先头部队。②在夺取杭州(坐火车到上海
的距离为130英里)后,国民党部队谨慎地向离上海约47英里的要冲嘉兴推
进,双方都在准备一场不可避免的争夺上海之战。孙传芳元帅③与南京的新盟
友张宗昌元帅④商量后,把上海的防务移交给鲁军。在过渡时期,孙的部将李
宝章将军仍担任淞沪警备司令。在此期间城内的共产党领导人从其他集团取
得尽量多的帮助,发动了反孙传芳元帅的第二次“上海暴动”,暴动从2月
19日持续到24日,有效地使这个城市陷于混乱。①
暴动显然有两个目的:扰乱孙传芳的后方,进而协助国民党人的推进;
在国民革命军到达前尽量夺取对中国城市的控制,使它们成为共产党和国民
党左派的工具。暴动是通过总工会的恐吓团小组和暗杀几个反对罢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