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快。按数量而不按价值估量,贸易的增长就不那么快。在19世纪的最后
① 德恩伯格:《外国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39—40页。
② 侯继明:《中国的外国投资和经济发展》,第29页。
20年,进口相当稳定;从
表27 国际收支差额,1903、1930、1935年(百万元)
190319301935
经常性付款
商品进口49219651129
硬币进口58101—外
债还本付息69111108
中国的海外支出7355
外国企业的汇款和其他利润3522755
———————
总计66124171347
经常性收入
商品出口3741476662
硬币出口5148357
外国在中国的支出81218150
海外的汇款114316260
——————
总计62020581429
资本收入
外国在中国的新投资42202140
未予说明的…1…157222
资料来源:李卓明:《国际贸易》,载H。F。麦克奈尔编:《中国》,第
501页。
1900年起有一种稳定的上升趋势,只是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中断,我们已经
指出,这次战争使中国工业有某种发展的余地。大约从1907年起,出口稳定
地增长。可利用的数据表明,简单进出口交换比率的趋势对中国不利(见表
26),但这仅对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的程度有意义,这种联系是对外贸
易发展的结果。对中国来说,这种联系不像对其他许多“不发达”国家那么
重要。
表28对外贸易的结构(现值百分比)
1913191619201925192819311936
进口
棉制品19。314。121。816。314。27。61。5
棉纱12。712。410。64。41。60。30。2
原棉0。51。62。47。45。712。63。8
米和麦3。36。60。86。85。710。64。1
面粉1。80。20。31。62。62。00。5
糖6。47。15。29。58。36。02。2
烟草2。95。84。74。15。14。41。8
纸1。31。81。92。02。43。24。1
煤油4。56。27。17。05。24。54。2
石油—0。20。40。91。41。84。1
运输材料0。84。02。61。92。32。35。6
化学药品、染料和颜料5。64。16。45。67。58。010。8
铁、钢和其他金属5。35。18。34。75。46。213。2
机器1。41。33。21。81。83。16。4
其他一切34。229。524。326。030。827。437。5
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
出口
丝和丝制品25。322。318。622。518。413。37。8
茶8。49。01。62。93。73。64。3
豆和豆饼12。09。313。015。920。521。41。3
种子和油7。88。49。17。95。88。418。7
蛋和蛋制品1。42。64。04。34。44。15。9
生皮、皮革和毛皮6。06。04。34。05。44。15。7
矿石和金属3。36。33。22。92。11。67。7
煤1。61。22。32。62。93。01。6
棉纱和棉制品0。60。81。42。03。84。93。0
原棉4。03。61。73。83。42。94。0
其他一切29。630。540。831。229。632。740。0
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
资料来源:郑友贵(音):《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工业发展》,第32、34
页。
表29对外贸易在贸易伙伴中的分配(现值百分比)
190619131919192719311936
进口自:
英国18。416。59。57。38。311。7
香港33。829。322。620。615。31。9
日本和台湾14。320。436。328。420。016。3
美国10。46。016。216。122。219。6
俄国0。13。82。12。21。70。1
法国1。00。90。51。41。52。0
德国4。04。8—3。85。815。9
其他18。0──
18。3──
12。8──
20。2──
25。2──
32。5──
100。0100。0100。0100。0100。0100。0
出口到:
英国5。64。19。16。37。19。2
香港35。029。020。818。516。315。1
日本和台湾14。116。230。922。727。414。5
美国10。99。316。013。313。226。4
俄国7。911。13。48。46。00。6
法国10。710。15。45。63。84。3
德国2。44。2—2。22。55。5
其他13。4──
16。0──
14。4──
23。0──
23。7──
24。4──
100。0100。0100。0100。0100。0100。0
资料来源:郑友贵(音):《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工业发展》,第20、48
—49页。
在民国的所有年份,跟19世纪80年代以来的情况一样,中国的对外贸
易以入超为特点,经常帐户结余始终是入超。中国支撑商品入口超过商品出
口的能力,看来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华侨年复一年地流回本国的汇款,以及新
的外国投资。不过,一切可以得到的关于中国国际收支差额的估计,即使在
汇款和投资都考虑到以后,都包括一个相当数目的“未予说明的”项目。
表27中对1903、1930和1935年的估计,是分别由H。B。莫尔斯、C。F。
雷默和中国银行作出的。
在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主要出口货是丝和茶。它们在1871年占出口总
值的92%,在19世纪80年代降到80%,1898年降到50%,自那以后继续
下降如表28所示。在20世纪中,虽然仍以自然资源产品为大宗,但中国的
出口相当多样化了。新的主要出口货是大豆及其制品,主要产于满洲。愈益
重要的还有出口日本的铁矿石和煤,以及日本人在中国的纱厂运往日本的棉
纱。
鸦片是最重要的进口中国的货物,直到19世纪90年代它才被棉布和棉
纱超过。大约在1900年,棉布和棉纱构成进口总值的40%。中国华资棉纺
厂和外资棉纺厂的发展,导致棉纺织品进口的下降。为了供应这些新纱厂,
中国变成了一个相当大的原棉进口国。到1936年,国内的棉花生产差不多可
以满足需要;但在1945年以后的时期,原棉再度严重短缺,这说明了农业生
产的下降和内战对运输的破坏。大体上,工业原料和装备在进口总值中的比
例稳定但缓慢地增长,而这样一些消费品如棉织品、烟卷和火柴则下降。在
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大米、小麦和面粉在进口货中曾上升到重要地位,
但随着1935和1936年的经济复苏又下降。农村特别是城市的人口增长,停
滞的农业产量,落后的运输,使得供应中国城市人口的任务始终是一个难题。
表29列出中国和其主要供货人和买主的贸易的比例。在1906和1936
年间,贸易渐渐多样化,如分配到“其他”项目的百分比的增长所示(从香
港进口的急剧下降,是1932年实行新的发货票规定的结果,这种规定想要确
定经过香港运往中国的货物的真正来源国)。英国、日本和美国是中国的主
要贸易伙伴。日本贸易在满洲和华北居支配地位,在南方最小。英国与此相
反。美国贸易在30年代中期超过所有其他国家,集中于华中。1931年后日
本份额的下降在某种程度上是测量“满洲事件”后中国人抵制效果的尺度。
剩下的问题是上述对外贸易和外国投资模式对中国经济的全面影响。我
们曾明确指出,这些影响总体上比在其他许多“不发达”经济中小得多。但
在许多中国和外国的观察家看来,它们对形成中国现代史的过程是最为关键
的影响。我们认为,现在的困难是如何从外国对20世纪中国复杂的总影响中
分离出纯粹的经济因素。①中国因近代与西方的相遇而改变了,正是获得经济
利益的希望首先把外国人及其生活方式带到了中央王国。外国的经济活动,
对在中华帝国的边缘形成一个华资和外资企业的贸易与制造业的小小现代部
门,起了主要作用。但中国经济总体上没有大的变化;顶多不过是出现了一
种“局部的发展”。外国对现代经济部门的主要作用,建立在强制的低关税
和治外法权的特权上,受到本国高度发达的工业经济的支持,并得力于从赔
款和偿还给外国债权人的借款中吸吮资本。但所有这些对中国经济的停滞只
应受到部分的责难。过此就是掩盖意识形态和政治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是
西方冲击的最深刻的后果,它几十年来阻挠一种有能力替换过去的儒家帝国
模式、并利用现代工业技术所固有的经济发展可能性的新的政治一体化的出
现。
中国的经济,至少在本章所涉及的年代,在中国历史戏剧的展开中没有
占据舞台的中心。它只是配角中的一个——也许只有几句精选的台词——听
候皇帝、官僚、外交家、将军、宣传家和党的组织者的吩咐。
① 见本书第3章,费惟恺:《外国在华的存在》。
第3章 外国在华的存在
外国在民国初期扎下根来,这表现在许多方面:领土、人民、通过条约
或单方面要求取得的权利、武装力量、外交、宗教、商业、新闻业、海盗般
的冒险以及种族的态度。本文在下面将扼要地论述外国人对中国的政体、经
济、社会和心态进行冲击的各主要形式的一些方面。外国的存在在生理、智
力和精神方面引起的结果仍不是本文所能总结的范围。
外国的网络体系
不像印度、东南亚(泰国除外)和非洲的大部分地方,中国没有被在19
世纪后半期强行进入虚弱的清帝国的外国列强所瓜分和统治。中国太大,任
何一个强国不能独吞;它似乎又是极其令人眼花缭乱的战利品,不可能进行
满意的分脏。结果,中国的主权受到损害,但是它从来没有濒于消灭。外国
人始终承认存在他不得不与之进行斗争的中央或地方的中国权力。但是,在
中国领土的一些地方,为了外国要求者的利益,以及由于过于虚弱的中国无
力拒绝的要求,那种权力正式地被削弱甚至放弃了。这些地方是形式不同的
条约港口、租界、租借地和列强的势力范围。
条约港口
“条约港口”(treaty port)是一个变化不定的名词。“港口”的精确
界说是一件引起争议的事,因为授予外国人以居住权和贸易权的南京条约
(1842年)的英文本更广义地写成“cities andtowns”(城和镇)。但是,
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和宁波是海港,这是没有问题的。到1893年,增辟
了28个地方进行对外贸易,在1894至1917年又增辟了59处,在1917年总
数达92处。其中有的是内地城市或在中国陆上边境的一些地方;另一些是沿
海港口或满洲的铁路交叉点;许多增辟的地方则是长江或西江江畔的港口。
总起来,他们通称为商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