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一年才可收获一次的大豆,而利用大肠杆菌,可望在三天时间即可收获
大豆球蛋白。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已将鸡的卵清蛋白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
使之产生卵清蛋白。科学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即可实现工厂化生产“无
壳鸡蛋”。这意味着,今后人们不用养鸡,也可吃到营养丰富的“鸡蛋”。
科学家们还正在试图利用转基因技术,改变真菌和酵母菌的功能,使它
们能对纤维等物质发酵,生产出蛋白质。这样,这些转基因菌类即可按照人
们的意图来生产食品,其营养成分与各种肉、鱼和其它食品所含的成分完全
一样,这些新奇的食品,将给人类生活带来喜剧性的变化。微生物食品犹如
一枝红杏,独领风骚。
昆虫食品
鲁迅曾称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勇敢者,因为螃蟹的长相又丑又怪,第
一位品尝者,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迅速增长,粮食
不足,需要人们去探索新的食物来源,而昆虫世界恰好是供勇敢者开拓的一
个广阔领域。
别看昆虫其貌不扬,但营养非常丰富。据测定,蟋蟀含有75%的蛋白质;
蝴蝶含有71%的蛋白质;家蝇蛹含有60%的蛋白质、10—15%的脂肪;蝗虫
含有50—75%的蛋白质、5—18%的脂肪;每100克蝉含有蛋白质72克,是
鸡蛋的7倍,还含有5—15%的脂肪、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100克非洲
蚂蚁含热量610大卡,蛋白质38克。同时,昆虫又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
群体,其生物量超过其它生物总量的10倍。所以,昆虫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巨
大食物宝库。
虽然人类食用昆虫由来已久(如墨西哥人早就有吃昆虫的习俗),但作
为一项食品资源开发还是近年来的事,尤其是在人们日益追求新颖的多样的
营养美食,和回归大自然热潮的兴起,更是推动了对昆虫食品的开发。德、
法、日、美等国家都建立了昆虫食品加工企业,并开设了昆虫食品商店。目
前,各国都在纷纷开发昆虫食品。日本用蝗虫做成的美味零食,销量日增;
我国生产的油炸金蝉罐头,已出口日本等国。家蝇的蛆和蛹含有优质的动物
蛋白,但以往人们对它存在厌恶心理,为了改变对它的传统观念,瑞典人用
蝇蛆粉和面粉,制成容易被人接受的、独具风味的“龙虾”;英国人用蝇蛆
粉、面粉加色拉,制成色香味俱全的各式色拉,倍受欢迎。
蚂蚁食品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是昆虫食品中的佳品。墨西哥人喜欢吃
爆炒蚂蚁,味道鲜美,柬埔寨人喜欢把大黄蚁做成酸味汤。近年来,美国和
日本用蚂蚁制成罐头、糕点,尽管价格昂贵,但十分畅销。开发蚂蚁食品,
可通过野外采集和人工饲养两种途径获得蚂蚁原料。
野外采集时,主要是利用蚂蚁食糖水、昆虫尸体、动物熟骨头等习性和
活动规律进行诱捕。蚂蚁在气温达22一25C时,活动最频繁,晴天上午8—
9点和下午4—7点,是蚂蚁觅食高峰期,此时诱捕最为有利。用塑料袋装上
蚂蚁喜欢吃的食物,放在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当大量蚂蚁进人袋中取食时,
迅速将袋扎紧,即可将蚂蚁捕获。
室内饲养,是将蚂蚁养殖在壁高光滑的养蚁缸中,在缸底铺垫30厘米厚
的经过消毒的湿土,再放入已消过毒的蚁种。室内温度保持在19—20℃,相
对温度60%左右,每天给予12—16小时光照,并经常投放饲料(牛血和糖1:
l混合物)和更换饮水,饲养到一定时间即可收集加工。
迄今,全世界已确定出3650余种昆虫可供食用,但目前开发食用的仅数
十种,可见开发潜力非常之大。科学家预计,21世纪昆虫食品将风靡全球。
海藻食品
众所周知,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在浩瀚而神秘的海洋中,生活着千奇百
怪的海洋生物。据调查,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有80%是分布在海洋中,因此海
洋是人类的食物宝库,除了鱼虾和贝类之外,海藻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海洋中生长着许多经济海藻,如绿色的海白菜、浒苔,棕褐色的海带、
裙带菜,紫红色的紫菜、石花菜等,它们都是美味食品。人类利用海藻的历
史源远流长。我国人民早就开始食用海藻了,在古书《救荒本草》中,就有
晋朝大旱之年人们采集海藻充饥的记载;在《本草纲目》一书中,还有海藻
药用价值的记载。在日本有一个食用海带的传奇故事。相传在日本战国时代
末期修建大阪城时,名将丰臣秀吉从海上运来大批海带,铺在地面上,利用
海带上分泌的滑溜溜的粘液,运送筑城墙的巨石,以此减小摩擦力,从而大
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有趣的是,当时有人将用过的海带煮熟了充饥,觉得很
好吃,其他人也效仿红烧海带吃,从此食用海带就慢慢传开了,海带成了人
类餐桌上的佳肴,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是日本主要的海产食品。
在海洋中除了上述那些已被人们食用的海藻之外,还有许多可供开发利
用的其它海藻,如褐藻、马尾藻等。据科学家测定,普通的海藻中,含有18
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镁、锌、铜、
铁、碘、硒等微量元素,并含有抗肿瘤的岩藻多糖,抗重金属和辐射的海藻
酸,和抗细菌、真菌、病毒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海藻
中还含有属硫脂类的四种脂肪质,能抗艾滋病毒,故海藻有“天然营养保健
食品”的美称。
目前,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海藻的开发利用,人们已不满足于从海洋
中捞取天然的海藻,纷纷开始人工养殖海藻。例如,日本利用“人造海礁”
来养殖各种海藻;我国也很重视对海带、裙带菜等的养殖。现在全世界海藻
的年产量已达240多万吨。经过科学家的努力,研制成的海藻食品已超过 200
种,其中有海藻点心、海藻面条、海藻罐头、海藻酸奶、海藻冰淇淋等,很
受人们的欢迎。营养学家预言,在人类的未来食物中,各种新鲜的、冷冻的
和干制的海藻食品将占重要地位。
海藻不仅是人类未来的理想食品,而且还是保健食品和药物。目前,日
本已把海藻视为长寿食品,每天都给学生吃定量的海藻食品,以促进脑细胞
的发育,提高孩子们的智力。澳大利亚科学家,已从盐藻中获得了胡萝卜素,
它具有促进人体代谢、延缓衰老、防癌和抗癌功能。我国于1990年也把开发
海藻系列保健食品列入了“星火计划”,在海藻养殖和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
的成绩,并推出了海藻补碘面条保健食品,对缺碘的人大有益处。
海藻食品崭露头角,已向人们展现了它的食用性、营养性和保健性,开
发海藻食品前程似锦,享受海藻食品,将是ZI世纪的新潮流。
螺旋藻
1940年,法国科学家克雷奇到非洲探险,他在中非乍得湖畔,发现湖面
上漂浮着一种绿色的微小植物。有趣的是,当地的土著人从湖面上捞起这些
植物、直接拌以辣椒及香料当酱食用,或者摊在地上晒成于品食用,甚至还
拿到市场上出售。克雷奇出于好奇心理,便捞起一些这种微小植物,制成标
本寄给著名的藻类学家波尔多鉴定是何种植物。经鉴定原来是一种古老的微
型藻类,在地球上已经历了35亿年的漫长岁月,它身长仅为0。3—0.5毫米,
由于它呈螺旋状,所以就叫它螺旋藻。此后,科学家开始研究螺旋藻,从而
找到了跨世纪的人类营养源。
科学家研究发现,螺旋藻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
%,是迄今人类发现的动植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大豆的1。5倍,小麦
的6倍,水稻的10倍,鸡蛋的2。4倍,牛肉的3倍,鱼肉的3。7倍,猪肉的
4倍。螺旋藻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自己不能制造的必需氨基
酸。由于螺旋藻是由单细胞组成的,所以非常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消化速
度比肉类和乳类要快五分之四。此外,螺旋藻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
生素B含量之高,是其他生物体所无法相比的。再者,还含有独特的藻蓝
12
蛋白和丰富的β…胡萝卜素、γ…亚麻酸、玉米黄脂、多种微量元素等。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螺旋藻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优良的纯
天然药物保健食品,长期食用,具有增强肌体兔疫力、防癌、抑癌、抗辐射
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伤口愈合,防止皮肤角质化;对贫血、肝炎、糖
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对病人和儿童加强营养,
对老人身体保健、延年益寿均有特殊功效。因此,毫不夸张地说,螺旋藻是
大自然奉献给人类最完美的食品,所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未来最理想
的食品。
螺旋藻多生长在盐碱水域,PH值8。5—10为宜,最宜生长温度为28—35
℃;所需营养成分与作物差不多,主要是氮、磷、钾和一些微量元素。人工
生产螺旋藻是在大培养池中进行的,而且特别适合在自然条件不够好,盐碱
水多的地方掘池培养。培养的方法也很简便,将螺旋藻接种在人工配制好的
营养液中,等长到一定量时,从池液中收集起来,经水洗、过滤、烘干或晒
干,即为可食用的成品。
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对螺旋藻的开发利用,法国、日本、美国和意大利等
国相继都建立了螺旋藻生产工厂,全世界螺旋藻干粉的年产量已达1000吨以
上。螺旋藻除作为各种食品的添加剂外,还有直接作为保健品的螺旋藻粉、
片、胶囊、口服液等。我国不仅建立了螺旋藻养殖基地,还开发出了螺旋藻
能量块、酸奶、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