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遍布整个山系并按山脉的主要轮廓组织防御的情况。 我们从没有见着军队配置在主要山脊上。军队总是配置在山坡上:有时配置得高些,
241
045战争论(中)
有时配置得低些,有时配置在主要山脊的这一面,有时在那一面;有时和主要山脉平行,有时和它垂直,有时则同它斜交;有时顺着水流,有时逆着水流。 我们发现,在一些较高的山地,比如在阿尔卑斯山,部队甚至常常是集中地沿着谷地配置的;而在一些较低的山地,如在苏台德山,则会看到一种极为特别的情况,即军队常配置在自己一方山坡的半腰,也就是说面临着主要山脊配置(如在1762年,腊特烈大帝为了掩护对希维德尼察的围攻而占领的阵地就是这样的,他的阵地就是面对着欧累峰设置的)。
七年战争中著名的施莫特赛芬阵地和兰德斯胡特阵地就是配置在一般来说是低深的谷地中的,福腊耳贝克境内的费尔特基尔赫阵地的情况也是这样。 在1799年和1800年战局中,法军和奥军的一些主要的防哨自始至终都是配置在谷地中的。 这些防哨不仅横方向地封锁着谷地,而且驻守着整个狭长的谷地。 可是各山脊却根本无人占领,或者只是配置少数几个小的防哨。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的山脊既不便于通行,又不宜于歇宿,因此不可能用大量部队加以防守。如果为了控制山区,一定得派军队驻在那里,那么只有把军队配置在谷地里。 乍看起来,这样做似乎是错误的,因为根据一般的理论,人们一定会说谷地处于山脊瞰制之下。 可是,实际情况并不那样恐怖,在山脊上只有很少的道路和小径可以通行,并且除了少数例外情况,只有步兵可以通行,因为所有的车道都分布在谷地里。 因而,敌人只能用步兵登上山脊的个别地点。 可是在这样的山地里,双方军队相隔的距离太大,远远超过了
242
战争论(中)145
步枪的有效火力范围之内,所以实际上部队配置在谷地中并不像表面看来那样危险。 当然,进行这种谷地防御也有另外一种巨大的危险,那就是有可能会被敌人切断退路。 虽然敌人只能用步兵,缓慢而十分费力地从几个地点下到谷地,也就是说他不能进行奇袭,可是,由于从山脊通往谷地的小径的出口没有部队防守,敌人就可以渐渐把优势兵力调集下来,随后在谷地展开,进而粉碎防御者纵深很小的、从这时起变得非常脆弱的防线,这时候,在这条防线上除了一道不太深的山间溪流的石质河床以外,或许就找不到其他任何掩护了。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山谷防御的很多部队就无法撤出,因为防御者在没有找到撤出山区的出口之前,在谷地只能分批后退。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奥地利军队在瑞士大概每次都有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被俘虏。现在还要稍微谈一谈在进行这种防御时,通常兵力可以分割到何种程度。任何一个这样的防御配置,都是把主力在最主要的山间通道上占据的阵地为中心的,这个阵地大体位于整个防线的中央。 其他军队从这一阵地向左右派遣出去,占领最重要的山口,于是整个防御配置就是由大体位于一条线上的三、四、五、六个以至更多的防哨组成的。 这一防线可以延伸或必须延伸的长度,应看具体情况的需要而定。 两三日的行程,也就是六到八普里就很适当,当然也有延长到二十普里,甚至三十普里的。在相距一小时,或者两三小时行程的各个防哨之间很可能还有一些大家后来才发现到的次要的通道。 这里可能会有
243
245战争论(中)
一些可以配置两三个营而又非常适于用来联系各主要防哨的好地方,这些地方也要派兵占领。 当然,很容易设想,兵力还可以进一步分割下去,一直分割到单个步兵连和骑兵连,并且这种情况在过去也是屡见不鲜的。 总之,兵力的分割是没有到处可用的限度的。 另外,各个防哨的兵力大小应看整个军队兵力的大小而定,因此,对各主要防哨可能或应当保持多少兵力的问题,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 我们只想提出几项根据经验和事物的性质所得出来的原则作为考虑力量部署的依据。(1)山脉越高,越难通行,兵力分割的程度也就可以愈大,而且也必须愈大,因为一个地区的安全越是不能通过部。。 。 。 。队的机动去保障,就越必须依靠直接的掩护来保障。 阿尔卑斯山和孚日山或里森山的防御相比,兵力分割的程度必须大很多,因而更接近于单线式的防御。(2)只要进行山地防御的地方,至今兵力都是这样区别的:主要的防哨大都在第一线只有步兵,在第二线只有几连骑兵;只是配备在中央的主力在第二线才有步兵,并且最多也不过几个营而已。(3)只在极少数的场合,才留有战略预备队以增援受到进攻的地点,因为在正面延伸很长的情况下,人们本来就已经觉得到处兵力薄弱了。因此,增援受到攻击的防哨的援军,大部分是从防线上没有遭到攻击的防哨中抽调的。(4)即便兵力分割的程度比较小,各防哨的兵力相当强大,这些防哨所进行的主要抵抗也总是扼守地区的防御,某一防哨一旦被敌人完全占领,就不能够再指望用增援部队再
244
战争论(中)345
夺回来了。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究竟从山地防御中能够得到什么,在哪些场合可以运用这一手段,防线的延伸和兵力的分割可能和容许达到什么程度,理论只能够把这一切留给统帅的才智去解决,理论只需要告诉统帅这个手段的特征是什么,它在两军会战时能起什么作用就足够了。一个统帅,他如果采用了宽大正面的山地阵地而遇到失败,是应当送交军事法庭审判的。
245
45战争论(中)
第十八章 江河防御
从防御的角度来看,大江河与中等江河和山地一样,也是战略屏障之一。 但是江河与山地有两点不同,其一表现在相对防御上,其二表现在绝对防御上。江河和山地同样都能增强相对抵抗的力量,但是江河像脆硬的材料制成的工具一样,其特点是,要么能够坚强地抵抗住任何打击,要么完全失去作用,而让防御失败。 如果江河很大,并且其他条件对防御者有利,那么进攻者要想渡河是绝对不可能的。 不过,任何江河防御只要有一个地方被突破,整个防御就会完全瓦解。 除非江河本身就在山地,防御者就不会像在山地那样进行持久的抵抗。从战斗的方面来看,江河的另外一特点是,它可以使那些为进行决定性会战而采取的部署在某些情况下非常有利,在一般情况下也会比在山地有利。但是,江河和山地又有共同的地方,即二者都是不安全的、诱惑人的东西,经常引人采取错误的措施,陷于危险的境地中。 我们在深入考察江河防御时将提醒人们注意这些问题。虽然战史上江河防御成功的例子并不多,证明江河并不像利用一切有利的地形条件增强绝对防御体系那个时期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强有力的屏障,可是,江河对战斗和对国
246
战争论(中)545
土防御的有利作用一般来说是绝对肯定的。为了系统地了解事物的全貌,我们先来把研究江河防御时作为依据的各个着眼点列举出来。第一,我们必须把设防的江河所产生的战略效果同没有设防的江河对国土防御所产生的影响区别开。第二,防御根据它本身的意义可以分为三个种类:(1)用主力所进行的绝对抵抗;(2)单纯的伪抵抗;(3)用次要的兵力,如前哨、掩护部队、以及其他次要的部队等所进行的相对抵抗。最后,我们还必须就江河防御的形式把江河防御区划分为三种情况:(1)直接防御,也就是阻止敌人渡河;(2)比较间接的防御,即只把江河与河谷作为进行更为有利的会战的手段;(3)完全直接的防御,即在对岸坚守固不可摧的阵地。我们就按照这三种江河防御分别进行考察。 我们准备先研究各种江河防御与第一种抵抗,也是最重要的抵抗的关系,然后再谈谈它们和其他两种抵抗的关系。 现在我们首先研究直接防御,即阻挡敌军渡河的防御。只有很大的江河,即水量充足的江河,才能用来进行这种防御。空间、时间和兵力的配合是这种防御在理论上的根本问题,这种配合使得江河防御变得相当复杂,以致很难得出一个固定的论点。 不过,经过进一步的思考之后,任何人都会
247
645战争论(中)
得出以下结果。根据敌人架桥需要的时间我们可以确定防御江河的各部队之间相隔的距离。 用这个距离除防线的整个长度,就得出需要部队的数目。 用这个数目去除部队兵力的总数,就得出各支部队的兵力。 如果把这些部队的兵力同敌人在架桥期间能够利用其他办法渡河的兵力比较一下,就能判断出自己能否进行一次有效的抵抗。 因为,只有当防御者在敌人的桥梁架成以前有可能以极大优势的兵力,也就是用一倍左右的兵。。 。 。 。 。 。力来攻击已渡河的敌军时,才能认为敌军的强渡是不可能的。举个例子如下:如果敌人架桥需要的时间是二十四小时,在这段时间之内能够用其他方法渡河的军队不超过两万人,而防御者在十二小时前后可以把两万人调到所有地点,那么强渡就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进攻者的两万人刚渡过一半时,防御者就能够赶到。 在十二小时内,除了通报情况传达命令所占的时间之外,人们可以行军四普里,因此每隔八普里需要有两万人,防御长达二十四普里的河段需要六万人。防御者有这样的兵力,他就可以向任何地方调去两万兵力,即使敌人在两处渡河也是这样,如果敌人只在一处渡河,他甚至可以调过去四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