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嗓子周璇病中日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登报谢绝 影后桂冠   
  周璇不仅成了国华影业公司唯一的台柱,也一下擢升为上海首屈一指的头牌女明星。 
  人在这种高度市场化运作中,容易被物化,被异化成商品。这世上,已很少有人能摆脱这种纸醉金迷的名利场上的诱惑,也很少有人能在这种诱惑面前、保持住自己宁静而淡定的心态。周璇却是一个例外。 
  当时的《上海日报》发起了1941年电影皇后的选举,结果自然非周璇莫属了。但当此结果在报上公布后的第二天,不料周璇随即发表启事,声明婉言谢辞这顶“影后”桂冠。此举引起舆论大哗。 
  在1942年的上海《中国影讯》上有人撰文是这样评述此事件:“在我们的银国里,曾经产生过两个‘影后’,第一个是胡蝶,由当时大晶报主人冯梦熊,和小型报名编辑陈蝶衣主办,在静安寺路‘大沪舞厅’举行影后胡蝶加冕典礼,展开了一个富丽的场面。那天的胡蝶,穿了一件玄色的旗袍,现出了她大方而美丽的姿态,还亲自演说了一番,来宾中有闻人,有影星,有歌星,有舞星,更有许多男女影迷,总算在一个热烈的镜头中产生了一位‘中国影后’,而且还发行了一本资料充实的‘影后特刊’来作纪念。” 
  这个加冤典礼开的可谓隆重、热闹,该文在对此事件揶揄了一番后,笔调一转,写到周璇对被捧为“影后”的态度,文章先引用了周璇自己的启事: 
  “说是‘顷阅报载,见某报主办之1941年电影皇后选举揭晓广告内,附列贱名,顾璇性情淡泊,不尚荣利,平日除为公司摄片外,业余惟以读书消遗,对外界情形,极少接触,自问学识技能,均极有限,对于影后名称,绝难接受,并祈勿将影后二字,涉及贱名,则不胜感荷,敬希亮鉴,此启。’” 
  两个影后,对名利的两种态度,对比可谓鲜明。该文作者继续发挥余兴: 
  “从这段启事看来,周璇小姐是决计不愿意加上一顶影后的冠冕,……她说性情淡泊,的确她在女明星中,是一个好静的红星,我们在交际场中,很不容易发现她的踪迹。再说‘不尚荣利’,我们虽然不敢下一种断语,但是在她平日朴素的服装上看来,也许可以相信她对于虚荣的观念,是相当淡薄……” 
  文章最后说:“既然周璇提出了‘辞职书’,那么不妨,就把这顶冠冕,收藏了起来,永远使它成为历史上的一件纪念品了罢。” 
  让历史,到今天再来纪念这件事吧。周璇在这件事上是清高的,也是优雅、高贵的。我们再举目四顾当今的影坛和影人,不管是所谓名导还是明星,不管是几大天王还是几多花旦,追名逐利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再也见不到如此的清高、优雅和高贵;再也见不到能够如此淡薄名利、把影后的桂冠拒之于门外的人了。 
  '上一篇' '下一篇'   
  万人空巷《渔家女》   
  1942年3月,周璇在国泰影片公司摄制的黑白故事片《梦断关山》中,扮演了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姐。这是周璇在上海的“孤岛”时期,为国华、国泰影业公司拍的最后一部电影。 
  在这部影片中,周璇仍和当时初涉影坛的男演员吕玉堃合作。 
  吕在《回忆周璇》一文中是这样记载和周璇第一次见面时的印象的:“周璇头上戴着尖顶、大绒球、淡黄色的绒线帽,长袖衬衫,黑白方格的背带工装裤,坐在床板上,背靠着墙,对着我张嘴大笑,笑得是那样爽朗、纯真。” 
  他俩第二次见面时,“周璇已经成了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并戴上了“金嗓子”的桂冠了。我是一个无名小卒。为了求职业,找工作。我到国华公司的《七重天》剧组里去试戏,当龚稼农在化装间向她介绍我时,我满以为时隔三年,上次短短一刹那的相见,再加上她现在的地位,很可能是不记得了。谁知道她回身一看我:‘是你啊!’像老朋友相见似的,问长问短。还向龚稼农他们叙述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她又张着嘴,前后摇晃着大笑了!她就是那样的人,笑得仍是那样地爽朗、纯真。” 
  拍完《梦断关山》后,周璇便和国华公司中断了合约。当时正值敌伪时期,周璇对外宣称:“退休”,退出演艺圈。这有点像当年梅兰芳的“蓄须明志”,以歇演表明自己的不合作态度。据称,周璇在这期间,还去找了贺绿汀,请他帮忙,投奔苏北抗日根据地。贺绿汀因故没有促成这件事。周璇只得滞留在“孤岛”时期的上海。 
  歇影一年后。事情起了变化。新成立的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请前辈艺人卜万苍创作了一部表现渔家女感情纠葛的戏,并由卜万苍执导。 
  卜万苍认为戏中的女主角渔家女周琼珠一角非常适合周璇的个性和身份,并且又为周璇量身定制了《渔家女》、《交换》、《疯狂世界》、《婚礼曲》四首影片插曲。 
  1943年9月,在卜万苍的一再邀请下,周璇终于重返银幕。 
  在拍摄过程中,卜万苍对周璇的表现非常满意,他说:“……她不但聪明、努力,对于演戏非常用心,而且一切演员的服务道德,她都能遵守,拍戏时她从未迟到或缺席过,对于导演的话是非常的听从,而且更能虚心的向人求教……再凭她的演戏天才和不断努力……这次演出一定能得到收获……” 
  当年《新影坛》杂志就《渔家女》这部影片刊登了一篇对周璇的访谈:“在周璇的香闺中,我晤见她了。她风姿依旧。她很静娴,和蔼和温文,待人是那样可亲的。笔者:周小姐这次重返银坛使我们感到异常的欣喜,不知周小姐自己有何感觉?周璇说,在家休息了一年多,这次重返到水银灯下,当然是倍加地感到亲切,对于影场的一切,似乎重遇故人那样的亲热。同时,我能够得到卜万苍先生的指导,使我感到万分的快乐和兴奋。外界的关切和慰问,我是非常感激的……笔者:……您对于卜万苍先生感觉如何?周璇:……卜先生可以说是我的老师……卜先生做事认真,对于后学者的指导,又是不嫌其烦的。假使《渔家女》的戏还可以一看,卜先生的功绩占大半。” 
  在影片《渔家女》的座谈会结束时,周璇强调自己:“……因为我的学识浅,所以讲不出什么东西来。” 
  从以上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周璇为人的谦和及低调,这正是她睿智的表现。 
  事实上,当时《渔家女》在大光明电影院公映的时候盛况空前,这从当时的报道中,可以看出,整个上海滩都被煽动起来,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境地:“周璇一一天子骄子,毕竟不凡的金嗓子,别来无恙,音乐歌唱巨片《渔家女》光荣献映,观众渴望声中,终于一睹周璇秀丽风采。《渔家女》上映,轰动了大批热烈的影迷,看看久别重逢的周璇,绮丽的姿态,天真的微笑,在银幕上活跃了,论演技和国语,周璇确已合乎标准了,主演《渔家女》好象一首美丽的抒情诗,在歌唱中充分表现出周璇的天生歌喉,余音袅袅,百听不厌。 
  连日观《渔家女》新片者,盛况空前,大光明门口车水马龙,万头攒动,争先恐后的围住售票房,尤其光辉夺目的《渔家女》显明的广告牌。摄影记者云集,他们的一颗热烈的心情对周璇寄于无限的赞美。” 
  《渔家女》在大光明电影院连续放映几十天,天天爆满。《渔家女》中的插曲传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天上旭日初升湖面好风和顺摇荡着渔船做我们的营生手把网儿张眼把鱼儿等一家的温饱就靠这早晨男的不洗脸女的不搽粉大家各自找前程不管是夏是冬不管是秋是春摇荡着船儿做我们的营生…… 
  尤其是《渔家女》中另一首插曲《疯狂世界》,更是在那个浮生若梦的时代,被“孤岛”上的男女寄托和渲泄了无穷的哀愁:鸟儿为什么唱花儿为什么开你们太奇怪太奇怪什么叫情什么叫爱乌儿从此不许唱花儿从此不许开我不要这疯狂的世界这疯狂的世界这一首《疯狂的世界》曾经风靡上海滩、风靡香港、风靡东南亚的华人世界。 
  这《疯狂的世界》也是发自周璇灵魂的呐喊。 
  '上一篇' '下一篇'   
  “死在上半天,杭州西湖里”   
  在演戏和唱歌的背后,是一个更加真实的周璇。 
  迄今为止的许多关于周璇的书,对周璇真实一面的描写,大抵是稚嫩的、教条的、概念的、地摊文学式的。当然,也是靠不住的。 
  唯有当时周璇自己叙述的记录,以及她一次次面对记者时率性、直白、平和、机智的交谈,是最可予以采信的。并且,从中抑或可以窥视到周璇真实的个性和灵魂。 
  对于揭示周璇日常生活中真实的一面,我们不必画蛇添足,这里不妨把她在1944年与上海《新影坛》记者的“二十一问”辑录于下,周璇真实的形象便可跃然纸上了: 
  1、问(记者):对于自己年龄的增长,有什么感想? 
  答(周璇):恐慌。 
  2、问:人生必有一死,你觉得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最痛快? 
  答:死在上半天,杭州西湖里。 
  3、问:常常哭吗?常常生气吗?用什么方法发泄? 
  答:不常哭,不生气,不响。 
  4、问:每次,当你说谎以后,心里感到痛快,还是痛苦? 
  答:又痛苦又痛快。 
  5、问:你的“口头禅”是什么? 
  答:滑稽来。 
  6、问:狂笑后,你的眼泪会落下来吗? 
  答:不会。 
  7、问:走路时你惯常是靠右边走,抑或左边走? 
  答:右边。 
  8、问:你有绰号吗?人家叫你怎么对付? 
  答:? 
  9、问:你理想中的丈夫该是怎么样的?你对现在的丈夫满意吗? 
  答:? 
  10、问: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你最钦佩的是哪一个? 
  答:花木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