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22-央视女主播徐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不知道节目什么时候需要我,也不知道节目将进行到什么时候,只感觉短时间内没有结束的迹象,就画好妆,等待。    
    中午十二点,领导通知我把鲁健替下来。    
    换岗的时间只有两分多钟,我要调座位高低,戴耳机,别话筒,让摄像师调机位,一切刚就绪,镜头就已经把我切到了世人的面前。    
    “这里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我是徐俐”。周围的紧张氛围以及一阵子的手忙脚乱,让我的心绪瞬间难以平静,开播没多久,我被告之情绪有点亢奋,要我平静下来。这个提醒很及时,我调整呼吸,放慢说话节奏(我习惯在镜头前快速说话,尤其在有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没多久,情绪走向了平稳,平静了下来。    
    但是,我的耳机里,我前面说到的嘈杂声浪时刻在干扰我的神经,那是怎样的一种噪音哪!不关掉主播通话耳机便大声喧哗,这是我们演播室常年的工作积习,好像很少有人认真考虑过这对主播意味着什么。而且,也许因为紧张,控制台上的人们完全没有平日的从容,每个人都唯恐另一人失误,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建议和主张送到我的耳朵里,刚有一个指令送过来,立刻又被另一个指令更正,以至于我不得不冲着控制台大喊:我到底听谁的?!    
    印象最深也最难忘的还要数演播室访谈。那些国内一流的专家在开战不久就进入了演播室,陪着鲁健在镜头前坐了一个多小时,基本没有说话。我接手之后,战争进程没有新的进展,控制台意识到应该也只能进入访谈流程了,于是给我指令:开始访谈吧。但是,因为没有事先规划,谈什么,怎么谈,顺着怎样的逻辑进行,一切不得而知。    
    我必须说明,在此之前,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直播电视访谈,那一次是首次。    
    好在战争给人提供了足够的话题,我从一个小处切入,问在座嘉宾:听到开战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没多久,演播室的谈话随之流动起来。    
    谈了一阵子,我发现军事专家张召中沉默了。尽管现在观众对张召中有多种评价,但仅就电视嘉宾而言,张召中先生是我所见过的在镜头前最松弛的嘉宾,他对镜头浑然不觉。别人发言的时候,他会听,会记录,偶尔仰头冲天花板看几秒,或者再看看自己手头的资料。完全一副在办公室里的样子。当时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就问他。他略一思忖,说:“这仗打得有点意思了,怎么美军刚打了四十来发炮弹就停止了呢?这不像一场真正战役的开始,这里面有问题。”作为主持人,我特别喜欢嘉宾明确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有了观点,就有了吸引力。果然,张召中的观点引来其他嘉宾的极大兴趣,围绕战争是否真正开始,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了许久。事后,事实证明张召中的那一次判断是正确的,虽然美国总统布什当天宣布战争已经打响,但3月20号只是美军的一次“斩首行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两天后才全面开始。    
    我们的嘉宾无疑都是最优秀的,我对他们充满了敬意。在这里,我愿意把战争开始的第一天,演播室里的嘉宾名字记下来,我相信,在中国的电视史上难得有一次那样的嘉宾阵容:学问权威,同时各有千秋。他们真的是好样的,他们大都第一次参加直播,但是他们的表现会让许多职业主持人汗颜。在那样的紧张氛围里,他们不仅不慌乱,反而从容镇定,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他们是国际问题专家阎学通先生(主攻国际安全)、杨成绪先生(主攻国际战略)、陶文钊先生(美国问题研究)、李绍先先生(中东问题研究),军事专家张召中先生(主攻军事科技与装备兼军事战略)和张天平先生(主攻军事战略)。


《女人是一种态度》 我的职场风云女主播——直播战争的日夜(2)

    过后,我一直有点怀疑,当清一色的男性专家一字排开坐在屏幕的左边,而我一个女性独自一人坐在屏幕的右边,谈论的还是战争主题的时候,那屏幕看起来会不会有点倾斜。那场面大概需要我有很好的定力。我知道,我的年龄和阅历在那时候是要帮我的忙的,它让我具备了一种起码的资格:至少那还是一场成年人的谈话。我十分看重谈话的资格,我认为那种资格不应来自于我所在的媒体,而是源于我的自身。我希望嘉宾没有白来一趟,我希望他们乘兴而归。    
    事后,我一直有些后怕,在往常,这样大型的谈话不知要做多少准备,和嘉宾要做怎样的沟通才敢在演播室进行(而且一定还是录播),而那会儿,就那样,谈吧!    
    我一直没有和专家们交流过,他们是否愿意在屏幕上同我对话。我知道,我不是一个能给人轻松感的人(从小就不是),这是我在人际交流上的一个弱点。当我认真地坐在别人面前的时候,给人的印象是:对方的最佳状态最好就是严阵以待。而对于一场谈话来说,这是最糟糕的开始。    
    我觉得我是能做访谈节目的,关键要看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我天生对人和事物容易产生质疑,让我去质疑对方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在质疑的过程中,我的快速反应和犀利就有成为优点的可能,反之则很难说。    
    一家媒体对我在战争直播的第一天的表现有这样的评述:    
    “徐俐职业干练的形象在此种形式的直播中特别能够给观众以信赖感,其本身的气质和战争直播的性质能够契合。在整个直播过程中,她比较少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主要在五位专家之间进行穿插与沟通,同时及时播报最新事态进展情况。我认为,徐俐对整个伊拉克战争整体上有着比较准确的把握,因此问题都比较到位,能够引出专家对新角度的阐发和讨论。同时,在整个直播过程中,她的语速也比较合理,能够烘托直播氛围。但有一点瑕疵则是,她的语气似乎稍嫌过于严肃,在观众接受方面不知会不会产生问题。”    
    这位作者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恰好是他担心的这一点,使我受到了许多观众的质疑,有人不喜欢甚至排斥,言辞激烈的干脆就说:战争,让女人走开!    
    必须承认,从业二十五年来,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强烈地遭到部分观众的质疑,我不得不审视我自己:你真的有什么不对吗?    
    战争结束后不久,在我稍有点闲心的时候,我开始仔细审看自己在战争期间做的所有节目。那是件很费时的事。客观地说,开战第一天的节目,在没有太多准备的情况下,能够做成那样已经实属不易,我给自己判了个及格。糟糕的是第二次。    
    对这次战争报道,领导和相关人员在其他方面做了很多,所以大家第一次在中央台的新闻直播中看到了对事件的同步报道,还有同声传译等等过去从没有感受到的东西。但是,在每天长达二十个小时的直播中,除了少量的事件同步画面、电话连线、逢正点的新闻播报,剩下的绝大部分时间需要演播室访谈来填补。但是,谈什么,怎么谈,没有细致规划,至少在战争进行的初期天天如此。一天十来个小时,和嘉宾谈什么好呢?我发现头两天的节目有些乱,从结构上看谈话的随意性较大,缺乏通盘考虑,我想安排得有条理些。于是我和当天的应邀嘉宾张召中先生沟通,节目一开始,先对一天的战况作综合评述,再请国际问题专家对当时或当天围绕战争而发生的国际关系进行分析梳理,一晚上分成前后两个时段,每个时段设置一个核心话题。设置核心话题一是为了让谈话听起来有中心、有条理,二来在没有新闻事件可评可述的时候,核心话题可以帮自己抻节目时间。    
    张先生对我的想法很赞成,他说,他也希望能有较整块儿的时间先对战争进程作较全面的分析,否则零打碎敲地总是说不完整,观众也会听得一头雾水。这就是后来大家一直看到的,节目一开始,总由军事专家指着地图说,今天美军如何运动,英军又在哪里,伊拉克方面损失多少,敌对双方战略战术运用得失等等。    
    那天是3月22日,战争进行的第三天。张先生是个很感性的人,虽然身为专家,但说话朴素而生动,非常生活化,他的战争评述受到了绝大部分观众的欢迎。节目一开始,我们就按照预先的约定,由张先生先作战争评述。张先生兴致很高,讲得很投入,也很放得开,但是没有多久,我便发现其他专家因此面露尴尬。他们的内心活动我当然理解,同样身为专家,较长时间不发言,在镜头前就难以安然端坐。我意识到我必须适当打断张先生的发言,把机会留给其他专家,至少要留给另一位军事专家,否则由五个人(四位嘉宾和我)构筑的谈话氛围可能就会出问题。镜头锁定在张召中的身上,观众的兴趣也锁定在他的身上,镜头以外的其他任何因素观众看不到,当然也没有兴趣。不得已,我开始打断张先生,在我提出问题之后,有意让另一位军事专家回答。但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什么别的表达障碍,他的回答并不精彩,我只好把话语权再次交给张先生。之后又有过几次交换,然后又不得不拉回来。张先生那天兴致真的不错,虽然有几次硬性的打断,但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发挥。他开始分析美军的失误,认为美军打得极糟糕,如果从军事上给他们判分,美军顶多得六分。张先生认为伊拉克打得不错,在各个方面都不如敌军的情况下,防守打得有板有眼,他给伊军判了九分。张先生把正在进行的战争分析得很技术,像一个外科医生在做生理解剖,丝毫与情感无关。听着听着,我心理上有点怪怪的:为什么如此技术地说到战争呢?这里不是军事院校的课堂,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生命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