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撸嗍粞觥�
六、问胸腹:注意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时间及兼症。
(一)胸 痛:胸痛多属心、肺的病证。心区之胸痛牵连肢背,多属心血瘀阻或寒凝心脉(如心绞痛)。肝经布两 , 肋胀闷或窜痛,多属肝郁气滞;两 痛或有肿块,多属血瘀。
(二)脘腹痛:痛在上腹,多为脾胃病证。下腹痛,多为肝、肾、膀胱、肠、子宫的病证。一般说来,隐痛喜按喜暖,多属虚证、寒证;剧痛拒按或喜凉,多属实证、热证。此外,腹痛而有积块者,为瘀血之证。
七、问睡眠:注意入睡是否困难、易醒,有梦无梦。
(一)失眠易醒:入睡困难,心悸健忘,纳少乏力,多属心脾两虚,心烦易醒,舌质红赤,多属心火内扰;心悸不安,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多属阴血亏耗,心肾不交。
(二)嗜睡:食后即困,四肢无力,多属脾虚;病后嗜睡,多属正气未复;病重嗜睡多属危象。
八、问妇女、经、带、产
1。 月经提前,量多色深红,多为血热;量多而色淡,多属气不摄血。月经错后,色淡量少,多属血虚;经色紫暗有块,小腹胀痛,多属气滞血瘀;经色紫暗,小腹冷痛,多属寒证。经前腹痛,多属气滞血瘀;经后腹痛,喜按,多属血虚。经来日久,淋沥不断,多属脾不统血;月经不止,气味恶臭,还应考虑癌症。
2。 白带清稀或腥味,多为脾虚湿盛或下焦虚寒;带下色黄而粘稠臭秽,多属湿热;带色灰白恶臭或有血,应注意癌症。
3。 产后发热恶寒,恶露臭秽,多为产褥热;恶露不尽,腹痛拒按,为瘀血阻滞。
闻诊
闻诊包括闻声音和嗅气味。
一、闻声音:注意声音有力无力。一般说来,声章高亢有力者,属实、属热;低沉无力者属虚、属寒。
(一)语声:语声低微或断续无力,多属气虚。声高有力或烦而多言则属实证、热证。静而懒言多属虚证、寒证。
突然嘶哑,多为风寒或痰火。久病嘶哑多属肺虚。
(二)呼吸:呼吸微弱,多为气虚。若呼吸低微而气不衔接者,多为肺肾两虚,或中气不足。呼吸气有力,多是肺热,里实之证。
(三)咳嗽:咳嗽鼻塞、痰白,为外感风寒。咳声无力,痰百易出,为肺气不足。阵咳有力,痰黄而稠为肺热。干咳无痰或略少量粘痰,新病为燥邪郁肺,久病为肺肾阴伤。痰声温温或痰多稀白泡沫,为痰湿或寒痰。咳而痰少,以咳为主者,其病在肺;因痰而咳,以痰为主者,其病在脾。
(四)呃逆(打呃):声高有力,多为实证、热证。声弱断续,多为虚证。久病重证,忽见呃逆,多是胃气衰败之危象。
(五)嗳气:嗳气酸腐多属实热,见于食滞、消化不良。嗳声频频无味者,多属脾胃虚弱或肝胃不和。
二、嗅气味:注意气味性质。一般说来,臭味浓厚者多实多热,反之,多虚多寒。
1。 口气臭秽为肺胃有热;口气酸臭多为停食。
2。 痰味腥臭为肺热,重者为肺痈。
3。 大便酸臭多为肠中积热;大便腥臭稀溏多属虚寒。小便混浊臭秽多属膀胱湿热证。
4。 带下臭秽粘稠或发黄为湿热;带下清稀,不甚腥臭多属虚寒。带下恶臭,色灰白或有血,应注意癌症。
闻诊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病气测知病况,闻的内容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和等。
声 音
正常的声音自然、音调和谐、语言表达清楚。
病变声音:
嘶哑:包括声嘶和失音,声嘶是嗓子干涩发音困难,失音是完全不能发音。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寒热相交伤肺所致。
鼾声:如昏睡不醒,鼾声不断多因神志昏迷,气道不利。多见热入心包,或中风入脏之危证。
呻吟:身有痛处或胀满时,口中发出哼哼声。多为头痛、胸痛、腹痛、齿痛。
喷嚏:喷嚏是由肺气上冲所致,外感风寒多见此证。外邪入表日久不愈,忽有喷嚏者,为病愈之兆。
语 言
心主神明,心病则语言错乱。
语言蹇涩:说话不流利、含糊不清、缓慢、词不达意,多见于中风后遗症或热病后期。
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多为实证。
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语言不连续、声音低弱多为虚证。
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多见于急性热病,或老年人久病心血亏虚。
错语:病人语言颠倒、错乱,自知说错不能自主,多为心气不足。
狂言:声嘶力竭、语言快、声音高、骂人或狂言,多见于痰火扰心的狂证。
呼 吸
呼吸与肺肾等脏器有关,通过呼吸变化可推测脏腑的虚实。
喘: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者不能平卧。喘分虚实。实喘发作急,一般为形体壮实,脉实有力,多属肺有实热,痰饮内停。虚喘发病缓慢,吸少呼多,一般为形体虚弱者脉虚无力,属肺肾虚损。
哮:呼吸急促伴有喘;喉中痰鸣似哨声,反复发作。多因痰饮又外感风寒所致。久居寒湿地区,或食过多酸咸生冷也可诱发哮。临床上哮与喘常同时出现。
短气:呼吸气急而短、气短而渴、四肢关节痛属实证;气短无力、小便不利,则属虚证。
咳嗽:咳嗽发生与肺脏关系密切。
咳声重浊:痰色清白,鼻塞不通,多因外感风寒。
咳有痰声:痰多易咳出,多为寒咳,因痰湿阻肺,肺失宣降。
咳声如犬吠:声如犬吠伴有音哑,多为白喉证。
阵发性咳嗽:咳声不断,甚则咳血。称为顿咳、百日咳。
呕 吐
胃中饮食物、痰、水液冲出口的一种表现。
呕吐声音微弱,吐势缓慢,吐物以清痰水:多为虚证、寒证。
呕吐声音宏大,吐物痰粘黄,或酸苦:多属实证。
呕吐酸腐:多因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食滞胃中所致。
肠鸣
肠鸣:腹中鸣响。可凭借声音辨别病位和病情。肠鸣胃部如囊中水,振动有声,行走时以手按之,为痰饮阻滞。
肠鸣在腹部:得温得食则减,受寒或饥饿加重,多因久病不愈,或过食生冷或腹部受寒是胃肠气机不和所致。
嗅病气
嗅病气可分为身体气与室内气两种。
病体之气:
口气:正常人说话时不会发出臭气,口臭为消化不良、龋齿、口腔不洁。酸臭气为内有食积,腐臭气多为溃腐疮疡。
身臭:身发腐臭气,可考虑有疮疡。
病室之气:病室有血腥臭,多为失血症;尿臊气为水肿病晚期;烂苹果样气为糖尿病;均为危重病证候。
切诊
本书内文之重点即是以切诊为主。『切脉诊断法』是我国医学中最高明、最独特之诊法。病者许多病理及生理上之变化都会从脉象中明白的显示。
学习脉诊之基本观念及认知:
脉诊之学即是以患者两手之桡骨动脉为诊测疾病的部占。医者以左右手『食』『中』『无名』三指在该处仔细推研以寻求疾病之本质及治疗之方向。而人身血管众多,且左右手解部学看之并无不同,何以可在桡骨动脉上细分左右寸关尺并据以诊知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生理、病理变化?其理至今尚不可知,但吾人可确定者,人身两手桡骨动脉,正如穴道经络学说一般是一种体内生理、病理变化之『反应区』。即体内之脏腑情况会在桡骨动脉之『跳动』及『外形轮廓』上显现出来。故笔者经过多年来的研究、体认,并应用『何种疾病->何种脉象->何种疾病』欴法则配合临床治验反复修正整理出一套非常完整的脉诊体系-『张氏脉法』。
脉诊之目的是求精确的病理诊断。将指下之感觉加以分析、研究,做为治疗处方的依据而医者三指之下的感觉即是本文中所称之『脉象』。
所谓『脉象』者,实在包括两大类:一是脉管之『跳动』;二是脉管之『形状』。
患者左右手桡骨动脉之:
1。 〔跳动〕:包括快、慢、强而有力、弱而无力、浮、沉、凸起、凹下、滑、涩等。
2。 〔形状〕:包括粗、细、软、硬、长、短、弦、钩等变化。
医者将上述『外形』及『跳动』两种变化再配上该脉所出现之部位,将此三种因素排列组合,即可获得一病理上之结论。
切诊
切诊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其中常用的是寸口诊法和。寸口位于两手腕后桡动脉搏起动处,分为寸、关、尺三部。掌后高骨处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口脉可分候脏腑之气,左寸候心,小肠;左关候肝、胆;左尺候肾、膀胱;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
切脉应注意时间、姿势、指法。时间应选在清晨病人未活动时,若病人活动,应休息15分钟左右再进行脉诊。病人可坐位或卧位,手臂伸平,手心向上,使手臂与心脏接近于同一水平。切诊时,三指要同时切脉,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指力。诊脉时间应不少于1分钟。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