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思维方式刚刚在北京普及,我想很快就会蔓延全国。当然,先行一步的北京大学生会先发制人,抢占方兴未艾的这些能够在中国真正使用英文的工作位置。这也是必然的结果,先付出,必然先得到回报,剩下的人只能是跟风,不存在公平不公平的问题。
类似这样的“知识” 变成“常识” 的事情很多,它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如果总是在跟风,模仿别人的成功模式,学习自己暂时根本不需要的知识的话,很容易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过是常识性的东西,不会带来预期的回报。
结论是,学习也要有超前意识,要有预见的能力。
第四部分:“HI;可爱”的新东方学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2)
如果让我来预期和推荐,我认为投资知识,人力资源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将在十年后成为常识,成为最基本的职场敲门砖。现在就在这些方面付出努力的人将会构成金字塔的顶端,被随后加入者所构成的金字塔基座越捧越高。这个预期需要时间来考验,我姑且说之。
受课堂规模太大的局限性影响,我一向不大有时间真正和学生们交流,也无法统计出具体的数字来划分学生们各自的学习目的到底是什么,但按照常理来讲,无非有以下两大原因:
第一, 通过各种考试。包括高考英语,四六级考试,托福,GRE,BEC,考研英语,职称考试,等等等等。有些考试是自找的,有些考试是必须的,到底要不要去参加这个考试因人而异,这属于个人选择问题,我无意发表见解。
第二, 提高英语实用能力,找个好工作。为了这个目的而做的投资包括英语口语课程,少儿英语,商务英语,求职英语等等。
无论选择哪些课程来学习,学生们都要付出大量的个人时间和金钱,必然在掏腰包之前已经考虑成熟了。但我还是要说,绝大多数学生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问自己“为什么学英语” 这个问题,也并没有给自己找到一个值得推敲的答案。
“学英语很流行” ,“大家都在学英语” ,“学英语早晚有用” ,这是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交代,我只能说:答案错误。
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自己刚到美国时的处境。不会英语,没有钱,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对美国文化没有任何实质的了解,假如把现在中国高中生的英语能力打个对折,把他放到美国去自生自灭,那就是当年的我。
在那种情况下,求生是本能,学习是本能,完全没有任何好高务远的目的。生活中的每一份收获都非常现实地以金钱的方式体现出来:会说英语,就可以当服务员,每个月收入两千块;不会说英语,就只能当服务员的助手,每个月收入壹仟两百块。
那时对我来说,英语代表至少八百块钱的月收入差距,八百块钱代表四个月的伙食费,或者两个月的房租费。算完这笔账后,我的学习热情高涨。
生存和繁衍是人的本能,这就是古人所谓的“食色性也” ,但那指的是原始状态的生活方式,也是最基本的。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我们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本能,比方说学习的本能,娱乐的本能,模仿的本能,竞争的本能等等。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比方说学英语这件事,多问问自己“为什么” ,透过表面现像去找到本质,看看自己到底是为了满足什么本能的需要才愿意做这件事情。只有找到这个目的,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以及达到这个目的的最佳途径。
如果实在找不到具体的原因,学习英语只是因为随大溜,那我只能说,英语并不是最佳教育投资目标,有那时间和金钱,还是吃点好的穿点好的算了。
实际上应该“吃点好的穿点好的” 的人占绝大多数,尤其是最近这种学习英语的狂热劲头,非常要不得。居委会的大爷大妈也开始说英文了,虽说符合“学习本能” ,却还是使人心生疑窦,迎接奥运会也不是这么个迎接法。
一个萝卜一个坑,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是这萝卜老惦记着跳到白菜坑里,那只能是成心给社会添乱了。
只有在充份意识到,英语对自己将来的事业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它甚至会影响到生存本能的需要,这时候才有必要考虑下一个问题。
第四部分:“HI;可爱”的新东方学生高老师答学生问(1)
讲课时间长了,总被学生重复问一些问题,证明这些问题具有代表性,抓住这个机会,统一回答几个问题,希望给更多人以帮助。
问:我下个月就要出国了,现在想突击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应该怎么做呢?
答:现在应该吃点好的,买身漂亮衣服穿穿,全国各地到处转转,多陪陪父母家人。总之尽量开心,享受生活,就是千万别再到课堂里面去折磨自己了。
全中国也找不出一个教学环境能超过国外那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你都马上要出国的人了,还跟别的同学瞎起什么哄?等真的出去了,从生活当中学习最地道的英文,还免费,多好。
我就不明白,到底准备到什么程度算足够?永远不可能足够。只要有自信,有逻辑思维能力,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就完全可以应付外国的生活,别害怕。
真想为此而做些准备的话,要准备的不是英语口语,而是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多找几个“海龟” 聊聊天,打听一下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看有什么窍门或者捷径可以借鉴,这就足够了。
找我也行,不过一般我没时间跟人闲聊,聊也收费,收得还很多,所以至今也没人敢跟我聊,都吓跑了。但是我会推荐买我这本书来看,要不你直接买我的书得了。
问:我到底应该学习英式发音呢,还是美式发音呢?
答:你应该学习怎样不发中式发音。至于选择英式还是美式,能问出这个问题,证明你的英语水平还太低,目前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多人,包括在美国生活了两年的很多留学生,都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英语跟任何语言都一样,其基本组成元素是单词,语法,和句型,其灵魂是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及思维方式,把这些东西组合到一起就成了语言,落实到文字上看起来都一样,只不过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带有不同的口音。
中国有普通话,或者叫标准话,言外之意是除了普通话之外,其他都不标准。所以中国人已经习惯于认同一种“主流发音” ,除了这个“主流发音” ,其他的发音方式都是地方方言,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错的,是在学习时需要刻意回避的。
以这种方式来看待英语就行不通,因为使用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太多了,谁都觉得自己最牛叉,谁也不服谁,互相提防着别人文化入侵,全世界就没有那么一种“标准英语” ,只能看谁经济实力强大,谁就更具文化侵略能力,到最后一看,就数英国和美国强大,大家就默默地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当“标准英语” 了。
怎么就没人说,我要学澳洲英语呢?
先打好基础,背足够多的单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目前看来就足够了。将来随便到哪个国家,生活至少两年,过了最基本的语言关,对当地文化有了真正的了解,那时候再考虑口音的问题才对。
口音代表一种地区文化,也是融入当地社区的手段,有时候也被人拿来装酷。这些都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你在中国,离人家的地方文化十万八千里远,基本的英语还说不利索呢,你装什么酷?
多留个心眼,那些强烈建议你学“英式” 或者“美式” 的老师,都是自己只会教“英式” 或者“美式” 。哪像我,从来就告诉学生爱学啥学啥,都学也无所谓,早晚能用得上。
还是我水平高。
第四部分:“HI;可爱”的新东方学生高老师答学生问(2)
问:到底中国好还是美国好?
答: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个圈套,所以拒绝正面回答。
实际上我回答什么都是我自己的看法,对你的生活将没有任何帮助,因为我的经历不具备可模仿性,也没有模仿的价值。
你这样问,估计也不是为了希望得到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希望我能够给你鼓励,让你能充满勇气地面对即将开始的异国生活。
那我就告诉你实话:你生活的国家,在你生活的那段时间,它就最好。因为它必须最好,不好也得好,不好你也得努力把它变成最好,否则你就对不起自己最初的选择,否则你就会充满遗憾地回顾自己过去的生活。
我在中国,就说中国吃的好,玩的好;在美国就说美国交通好,绿化好。走到哪都觉得哎呀,我的生活又上了一个台阶,真好。
有点两面三刀哈?
问:我学英语都已经十几年了,也挺刻苦的,什么办法都试过了,什么班都念过了,怎么就是说不好呢?
答:首先我不用问就知道,你说的“学了十几年” 指的是书面英语,练习的是读和写的能力,以及考试能力,这跟张嘴说英语是两码事。可能你是到了我的课堂里才第一次开始学习英语口语,当然说不好了。
别急,能意识到口语重要,你已经比很多人超前了,现在开始练习口语虽然晚了一点,但总比不学好。
至于怎么才能有效地提高口语水平,我建议多多调动你说话的本能。说什么语言都是说话,咱们老百姓说大白话就够了,没必要要求自己出口成章。
具体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说起来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能回答的。我只能非常强烈地推荐一个辅助学习手段,就是看美国原版电影。
看电影无非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