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秘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都很顺利,最后我平安落地了。”但飞机的制动装置表现极差。几分钟后,热带暴雨就淹没了湖床,致使在当天剩下的时间里,跑道根本不能再用。当晚,约翰逊和他的“臭鼬工厂”的同事们用啤酒和又一场扳手腕比赛来庆祝,这是他们常用的庆祝方式。    
    两天后,在对制动装置作了一些抢修后,利瓦伊尔架机重返蓝天。约翰逊在着陆技术上已妥协,利瓦伊尔练习以自己的方式着陆。此时,洛克希德团队在准备一个“百老汇开幕夜”——按计划,8月8日,比塞尔和少数其他政府官员将来参观。约翰逊最初并不理会利瓦伊尔对制动装置的抱怨,现在也开始指示机修工加强这个系统。    
    遗憾的是,莱格霍恩不在参观者之列。但由于极偶然的历史机缘,在8月的第一周里,他知道了他魂牵梦绕的飞机就要最终成型了。自1953年受挫退出空军决策机构,当华盛顿正为艾森豪威尔总统就职典礼作准备之时,他返回柯达,又去到伦敦,管理公司在欧洲的业务。在那里,他依然与镜头设计师吉姆·贝克和光学专家阿木罗姆·卡茨等保持联系,并时刻关注着空军的众多项目,包括他自己于1952年提议改装的“堪培拉”轰炸机项目,不过莱格霍恩对U…2侦察机一无所知。    
    希望能推动空军发展,莱格霍恩给《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投稿,阐述他的理论。那份手稿直到艾森豪威尔宣布 “开放领空”的提议后才得见天日。刚过了一周,正当凯利·约翰逊准备首次把U…2侦察机送上跑道时,杂志开始刊登莱格霍恩写的六页长的报道,标题是《美今日可从空中拍摄苏联,飞机就绪,设备将齐,技术合格》。    
    根据他自己对高空飞行拍摄现状的了解,莱格霍恩写道:“在空中秘密侦察苏联,对西方世界有百利而无一害。”    
    他还补充说:“我们不难制造出能适应高空、快速和远程飞行的飞机。”    
    比塞尔和其他参加U…2计划的人都被这些叙述惊得目瞪口呆。莱格霍恩似乎是在预定的首飞时间的前几日,将这架秘密飞机公之于众。基利安立即给当时已回到罗彻斯特的莱格霍恩打电话,要他明早赶回华盛顿见面。二人于1937年在麻省理工学院通过西格玛齐兄弟会结识。抱着对此行的团团疑虑,莱格霍恩飞回首都,第一次见到了基利安和兰德。他们看上去都对他的文章很不满,但并未解释原因。他们送他去面见同样满怀不满的比塞尔。在那里,莱格霍恩在签署了一份保密协议后,比塞尔才告诉他U…2计划的始末。    
    对于莱格霍恩来说,此消息可谓对自己最成功的辩护。后来他告诉中情局历史学家唐·韦尔奇恩贝奇说:“终于有人出头并认识到战略侦察的重要性了。”     
    8月8日,比塞尔出现在”农场“,U…2侦察机专门作了一次无可挑剔的飞行。任何习惯于正常起飞和升空景象的人,在看到这架长机翼的侦察机在跑道上滑行200码左右就匆忙离地起飞时,肯定会瞠目结舌。它上升的角度之陡同样令人惊讶。利瓦伊尔匆匆飞过基地表演了一下,然后迅速攀升到32000英尺的高空。    
    到8月中旬,利瓦伊尔已经能把它升到52 000英尺高度了。月底,他把试飞任务交接给两位洛克希德同事,然后返回爱德华空军基地和帕尔姆代尔,继续试飞XF…104 星球大战机。9月初,U…2侦察机已能升到65 000英尺。第二架、第三架飞机很快被运送到这个空军基地。“臭鼬工厂”还准备在位于加州中心山谷贝克斯菲尔德北部的奥尔代尔建设一条新的生产线。    
    柯蒂斯·勒梅和他的空军同僚们惊慌地关注着事态发展。当飞机从提议变成现实时,他们长期的反对也被突如其来的强烈的控制欲所代替。整个夏季,勒梅都在想方设法接管此项目。在参观科罗拉多温泉时,他会见了杜勒斯和比塞尔,急不可耐地告诉那些中情局官员们,他们不够格去驾驶飞机。但杜勒斯和比塞尔拒绝交出控制权。“我非常想管理这项工程,”后来比塞尔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不只是一项得到总统赞同的计划,同时也是得到许多外界极重要的科学家支持的魅力无限、具有最高优先权的工作,它会给成功的实践者带来无尽的威望。”    
    争执最终必须由艾森豪威尔总统来解决,他早已打定主意不让空军插手,于是,结局又一次偏向了中情局。“我希望整件事情都只是民间行动,全副武装身着军服的美国兵飞进苏联,那将是法律上的战争行为,我一点也不希望会这样。”    
    空军参谋长内森·崔宁将军大发雷霆:“他们完全霸占了一切,我们根本插不上嘴。总统也同意了,他根本不应该这么做……中情局肯定骗了他。”    
    12月初,距凯利·约翰逊接到华盛顿的许可令不过一年,“已有四架飞机在飞,第九架已在绑夹具,而且都飞越了我们设计的前所未有的高度。仅用了一年……”他毫不掩饰对“臭鼬工厂”的满意。    
    U…2侦察机的数量与月俱增,距比塞尔所需的飞越苏联所需的全部飞机已为时不远。现在,他需要给飞机配备一批熟练的飞行员,一套能用于高空侦察的照相机系统和一个能处理分析侦查空军拍摄的大量照片的组织。    
    


第三部分第八章 初露锋芒(1)

    吉姆·贝克研制新照相机系统的工作历经了1952年的整个冬季和1953年的春季,他在凯利·约翰逊之前就开始行动了。因埃德温·兰德预测到洛克希德计划最终将被批准,夏季时他就要求这位镜头设计师开发一种新型高空照相机。    
    贝克希望能制造出新一代空中照相机,比同时代任何一款都更小、更轻,但功率更大,他别无选择——传统的照相机用在这种轻量级的飞机上都过大、过重,而且也无法在13英里高空拍出兰德想要的清晰、详尽的图像。    
    新式飞机将要把美国带入冷战期间它从未到达过的地方——飞越数千英里,到达从未被探测过的苏联境内,包括机场、导弹基地、海军基地和其他军事前哨阵地。如果贝克能制造出适合新款飞机、大胆创新的照相机,美国就能得到无尽的情报宝藏。如果他失败了,总统就会误认为新飞机原来毫无用处。    
    从实用性来讲,贝克需要研制的照相机要能拍摄两种完全不同的照片:辽阔土地的全景和高清晰度的机场之类具体目标的照片。它还必须能滤掉雾气和其他可能妨碍拍摄的大气因素。“从极高空进行空中侦察确实需要某种精确度很高的长焦距镜头,”贝克回忆说,“为了能在孤立危险的行动中最大限度地得到信息,拍摄就必须能在明朗的阳光里或穿过薄雾拍摄广阔陆地,不仅能直接朝地面拍摄,还要能斜角拍摄。”    
    1954年10月他进行初步计划时,得知约翰逊已承诺一旦获得政府批准,他将尽快制造出第一架飞机,现实的截至日期很可能是来年夏天。贝克正确地推算:首先,他必须利用已经证实的零件和工程设计,而不是如约翰逊所言的试图“向着未经考验的前沿阵地作技术上的最大突破”。但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渴望在长远发展中更加有独创性。因此,他开始着手设计一套临时系统和两套新型照相机系统。第一套系统被命名为A相机,另两套分别为B和C相机。    
    50年代初普遍使用的一些空中照相机是二战时的成果:一种是“航空摄影” K…17,由能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三架相机组成。其中两架各向两边,斜角拍摄地面。第三架置于中心,直角拍摄飞机正下方的地面。在33 000英尺高空操作时,这套系统只能显示出20~25英尺以上的物体,也就是说尺寸小于20英尺的物体都看不真切。如果K…17被带上2倍于此的高度,它拍摄的照片就不能让华盛顿国防高层满意。情报分析家们需要的照片要能显示不足10英尺的物体。因此,CL…282要配备的理想相机的功率必须是K…17的4倍。    
    凭他自己对该领域的贡献,贝克就知道,K…17的标准已被超越。空军广泛使用的K…18相机用的是36英寸远距摄像镜头。用于特殊情报任务的拥有更长焦距的镜头已被设计出来,包括一种“怪兽”240英寸镜头。但大镜头照相机在约翰逊并不坚实的飞机上都过于庞大和笨重。40年代开发的一种48英寸全景镜头系统或许能拍出符合兰德质量要求的照片,但也有类似不足。    
    他向其他专家咨询,能否改造现有照相机,使之符合中情局情报要求,并赶在预定日期前完成。后来贝克被推荐采用K…38照相机,那是特雷弗·加德纳在帕萨迪纳的旧雇主海肯制造公司为空军制造的24英寸空中摄像系统。光学公司珀金-埃尔默公司创立人之一,理查德·珀金建议贝克可重新设计K…38,减轻其重量。而贝克本人能调整镜头,提高准确率。设计工作一完成,中情局就与海肯签约生产K…38的改造版,也就是A…1相机。同时海肯又与珀金-埃尔默合作生产改良的镜头,而珀金-埃尔默又雇用贝克负责此项工作。1955年1月底,贝克成立了一个名叫斯皮卡的小公司,以便将此项工作与他在哈佛的职务和政府顾问工作区分开来。以今日之道德标准论,加德纳、珀金和贝克这种公众与公司利益的混淆即使是合法的,也很难被接受,但在1955年,它只简单地被看做是尽快和尽可能高效地完成工作的合理做法。    
    A…1系统包括两架24英寸照相机,一架直角拍摄正下方,另一架被置于一个可摇摆装置上,能左右扭转以得到斜角照片。两个大胶片暗盒——摄像系统最重的部分,分别向两边打开胶片,以保持照相机舱的持续重力中心。A…1还包括一架较小的跟踪摄像机,飞行中连续拍下飞机掠过的地面景象。这种摄影记录有助于照片分析师更具体地确定大照相机拍到的基地位置。可旋转的摄像系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