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性,因此,代表经济利益将会减少的费用也需要加以确认。
计量的可靠性
86.对于某个项目加以确认的第二条标准,是指该项目需要具有能够按本结构第
31-38
段所讨论的可靠性原则来加以计量的成本或价值。在许多情况下,必须对成本或价值作出估
计。使用合理的估计,是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而且这并不降低项目的可靠
性。然而,当不能作出合理的估计时,就不能在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中确认项目。例如,一
项诉讼的预期收入,可能同时满足资产和收益的定义以及作为确认的可能性标准,然而,如
果不能可靠地计量该诉讼赔款的金额,它就不应作为一项资产或收益加以确认。但是,在报
表附注、说明材料或附表中应揭示这一赔款要求的存在。
87.人一个在特定时点不能满足第
83段确认标准的项目,由于随后的情况或事件,可能
在较晚的日期满足确认的标准。
88.一个具备要素的基本特征但不满足确认标准的项目一仍然可以在报表附注、说明材
料或附表中得到揭示。如果了解这一项目的情况被认为关系到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
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评价,那么,揭示这一项目的情况就是合适的。
资产的确认
89.当未来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并且资产具有能够可靠计量的成本或价值时,就应在
资产负债表中确认该资产。
90.如果支出已经发生并且认为在本会计期间以后这种支出也不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
业,就不应当在资产负债中确认资产。相反,这类交易却导致在损益表中确认一项费用。这
种处理方式并不意味着管理当局发生支出的目的不是为了产生未来经济利益,也不意味着管
理当局受到了错误的引导。这只能表明在本会计期间以后经济利益将会流入企业的确定性程
度不够,不足以将它确认为一项资产。负债的确认
91.当由于结算当前的义务而导致包含经
济利益的资源很可能外流并且结算所发生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时,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确
认一项负债。在实务中,按等同比例尚未执行的合同的债务(例如已订货但尚未收到存货的
负债)通常在财务报表中不作为负债加以确认。然而,这类债务可能满足负债的定义,并且
在特殊情况下只要确认标准得到满足就可能有资格被确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确认这类负
债,就需确认有关的资产或费用。
收益的确认
92.当与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已经发生并且能够可靠地
计量时,应在收益表中确认收益。这实际上意味着,确认收益的同时,也要确认资产的增加
或负债的减少(例如,由于出售商品或劳务引起的资产的净增加,或由于免除应付债务而引
起的负债的减少)。
93.在实务中,确认收益(例如要求收入应当赚得)通常采用的程序,即为本结构中的
确认标准的应用。这类程序的一般目的在于,将作为收益的确认只限于那些能够可靠地计量
并且具有足够的确定性程度的项目。
费用的确认
94.当与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减少已经发生并且能够可靠地
计量时,应在损益表中确认费用。这实际上意味着,确认费用是与确认负债的增加或资产的
减少同时发生的(例如,预提应付职工款项或计提设备折旧等)。
95.应根据所发生的费从与所取得的具体收益项目之间的直接联系,在收益表中确认费
用。这一过程通常称为费用与收益的配比,涉及同一交易或其他事项直接产生或结合产生的
收益和费用的同时确认或联合确认。例如,组成已售商品成本的各种费用要素,应在取得由
于销售商品而取得的收益的同一时间加以确认。然而,在应用本结构规定的配比概念时,不
允许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那些不满足资产或负债定义的项目。
96.如果经济利益预期在若干会计期间产生,并且费用与收益的联系只能大致或间接地
确定,费用应按系统和合理分配的程序在损益表中加以确认。在确认与使用诸如不动产、厂
房、设备、商誉和商标之类资产有关的费用时,采用上述程序通常是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
确认的费用称为折旧或摊销。这些分配程序的目的,是在与这些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被消耗
或到期的会计期间确认费用。
97.当一项支出不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时,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当未来经济利益不能符合
或不再符合作为一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加以确认的资格时,应立即在损益表中确认一笔费
用。
98.如果在没有确认一项资产的情况下发生了一笔负债,例如发生了产品保修的负债,
也应在损益表中确认~笔费用。
财务报表要素的计量
99.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确认和计列有关财务报表的要素而确定其货币金
额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具体计量基础的选择。
100财务报表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结合方式采用一系列不同的计量基础。它们包括:
(1)历史成本。资产是按照购置它们时所付出的现金或现金等货物的金额,或是按照作为购
置它们的报酬所付出的公允价值加以记录的。负债是按照在债务交换中所收到的收入金额,
或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所得税的情况)按照在正常业务过程中为偿还负债预计所要付出的
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加以记录的。
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加以记录的。
(3)可变现(结算)价值。资产是按照在正常处置过程中销售该项资产目前可以获得的现金
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加以记载的。负债是按照它们的结算价值,即在正常业务过程中结算这
些负债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未经贴现的金额加以记载的。
(4)现值。资产是按照在正常业务过程中预期这一项目可以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的现行贴
现价值加以记载的。负债是按照在正常业务过程中结算负债预期需要的未来净现金流出的现
行贴现价值加以记载的。
101.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最为常用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历史成本通常也与其他计量基
础结合起来使用。例如,存货通常是按成本和可变现净值两者中较低的一个价值列示的,有
价证券则可能按市场价值列示,退休金负债则可以按其现值列示。此外,有些企业为了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价格变动的影响,还采用现行成本基础,以弥补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不足。
资本和资本保全的概念
资本的概念
102.大多数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均采用资本的财务概念。根据资本的财务概念,资本
如同投入的货币或投入的购买力,是企业净资产或权益的同义语;根据资本的实物概念,资
本如同营运能力,被看作是以每日产量等为基础的企业的生产能力。
103.企业应根据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资本概念。因此,如果财务报表的
使用者主要关心的是保全名义上的投入资本或投入资本的购买力,则应采用资本的财务概念。
然而,如果使用者主要关心的是企业的营运能力,就应采用资本的实物概念。所选择的概念
指出了在确定利润时需达到的目标,虽然在有效运用此概念时可能会有一些计量上的困难。
资本保全的概念和利润的确定
104.第
102段资本的概念产生了下列资本保全的概念:
(1)财务资本的保全。根据这一概念,只有当期末净资产的财务(或货币)金额在扣除
了这一期间对所有者的分配和所有者的投入以后超过期初净资产的财务(或货币)金额时,
才算赚得利润。财务资本保全既可以用名义货币单位计量,也可以用不变购买力单位计量。
(2)实物资本的保全。根据这一概念,只有当企业期末的实物生产能力(或营运能力)
在扣除了这一期间对所有者的分配和所有者的投入以后超过期初的实物生产能力时,才算赚
得利润。
105.资本保全的概念关系到企业如何定义其试图保全的资本。由于它提供了计量利润的
参考点,因此在资本的概念和利润的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这是区分企业资本报酬与资本回
收的前提条件,只有资产的流入超过保全资本所需要的金额,才可以看作是利润,也才可以
看作是资本报酬。因此,利润是从收益中扣除费用(包括适当的资本保全调整)以后留存的
剩余金额。如果费用超过了收益,剩余金额则为净亏损。
106.实物资本保全的概念要求采用现行成本计量基础。然而,财务资本保全的概念并不
要求使用特定的计量基础。根据这一概念,对计量基础的选择取决于企业试图保全的财务资
本的类型。
107.资本保全的两种概念的主要差别是在对企业资产和负债价格变动影响的处理上。一
般来说,如果企业期末具有的资本与期初一样多,就保全了它的资本。而任何超过和大于保
全期初资本所需要的金额,就是利润。
108.根据财务资本保金的概念,当资本按名义货币单位定义时,利润代表了这一期间内
名义货币资本的增加。因此,在这一期间内所持有资产在价格上的提高,通常称为持有利得,
在概念上是利润。然而,只有到发生交换业务使得资产被处置时,才能确认这种利润。当财
务资本保全的概念根据不变购买力单位定义时,利润代表了这一期间投入购买力的增加。因
此,在资产价格提高中,只有超过价格一般水平的部分,才能看作是利润其余部分作为资本
保全调整从而作为权益的一部分进行处理。
109.根据实物资本保全的概念,当资本按实物生产能力定义时,利润代表了这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