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适的人吗?如果三年的追求;能让你觉得幸福、美满、甜蜜;那么十年、三十年的追求;便会让你的幸福感打上折扣。
十年、三十年;她已不是当年的她;你也不是当年的你了;甚至你对爱情都已厌倦。可你还在坚持着;也许只是自己的偏执;也许是迷失了目标。
当追求变成了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往往会得非所愿。正如仇人报仇。多年来苦苦挣扎;用尽心机;终于大仇得报;却发现舍弃了太多人生乐趣;到头来两手空空;你多年来苦苦追求;费尽思量;终于赢得了美人;却发现错过T太多同样美丽的风景;赢得了美人;却再也找不到爱情了——味道总不对。
如果合适就结婚吧
年轻时;很容易被“我们很相爱”感动;慢慢经历了一些事情;对于相爱这事儿多少存了一点疑心。如今;倘若一对男女决定在一起;我更希望听到他们自信满满地说;我们在一起;真的很合适。
不久前;遇到大学同学。他曾与我的室友爱得轰轰烈烈;死去活来;毕业后;他们却分手了。分手原因是两人在一起不合适。他如今的太太是一个小职员;典型的贤妻良母。如今;他功成名就;她则甘愿做配角。我的确无法想象;我那位室友;如今同样功成名就的女强人;能够为了一个男人而放弃自己的追求。
在爱情中;惺惺相惜最重要;而婚姻考验的是兼容性。两个同样高品质的零件;不在一台机器上时;彼此倾慕;放到一台机器上运转;往往你磕了我;我碰了你。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有风险的;然而;如果觉得只有爱情就可以结婚;恐怕风险更大。“如果觉得合适就结婚吧”;这是无数母亲面对女儿的终身大事时的态度。她没有说爱;而说合适;不是因为“爱”这个字眼她说不出口;而是经历了漫长婚姻生活的母亲们;看重的不再是爱;而是合适。
大仲马说:“争吵与伤害;正是试探爱的手段。”每一个有过深爱的人都应该清楚;当你很深地爱着一个人时;往往无法容忍平淡。隔三差五就要制造事端;让双方的情绪陷入谷底。从谷底挣扎起来的疼痛感是对爱最好的证明。
爱得死去活来的恋人;在老辈人看来;多半不宜走入婚姻;所谓“深爱不寿”。或者干脆来个爱情马拉松;先磨合到“合适”;再谈论婚姻。
所谓合适;代表的是一种比较舒适的状态。两人在性格上能够容忍、互补。不合乎常理的爱情最美丽;合乎常理的婚姻才最长久。婚姻都是对爱情最严重的磨损;爱的升华也好;亲情的建立也好;总之是跟爱情没什么关系了。
而那些曾经让我们欲仙欲死的忧郁的人、浪漫的人、多情的人、超酷的人;他们适合与大多数女人恋爱;却不适合与大多数女人结婚。如果你不是大野洋子;绝对不要指望能降伏约翰·列侬。
“我觉得你们在一起不合适。”当有亲朋好友如此评价你们的关系时;绝对不要一笑置之。不妨想想;我们究竟哪儿不合适;是可以克服的;还是很难克服的;是旁人的错觉还是果有其事。女人当然是理智越少越快乐;谈一辈子恋爱更快乐;问题是;你能跟谁谈一辈子恋爱呢?
相亲的伙食标准
小翠姑娘去相亲;对方带她去吃饭。到饭馆;点了一盆水煮鱼。男的说:你还要吃点啥?话音刚落又大喊一声:服务员;再来两个白饭!还要别的吗?不要了。就着一脸盆的水煮鱼吃完白饭;小翠正义地买了单;拜拜后迅速发了个短信:我们不太合适;到此为止吧。
这件事情上大致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男的不上路;吃个水煮鱼心疼得尾巴都要掉了。第二;小翠有点作;男方觉得;都带你去吃水煮鱼挺够意思了;点多了吃不完;我又不欠你的;凭吗带你吃香喝辣?
当然相亲女选手们也不是真想吃香喝辣。一傻哥们带相亲姑娘去商场顶层的小吃广场;点了个电视台报道过的麻辣香锅;够香够辣;吃过的人都说;好吃得停不下筷子。无奈姑娘还是不高兴;刚坐下就跟陪同来的师妹说:快吃吧;吃完闲人。
相亲伙食标准此刻显山露水;好吃绝不是主要目的;还需牢记的一个主题是;倘若你将省钱作为此次活动的核心;下场必然比不花钱还惨。对小翠这样正经要结婚的姑娘来说;伙食标准就是个最明白的态度;标准越高越受重视。西餐厅里寥寥数语;好过麦当劳里口若悬河。
当然;总有一部分姑娘;特别识大体明大义。她们一看到你要请吃饭的架势;就觉得特别不好意思;一拿起菜单全按最低标准来:进釜山烧烤点个石锅拌饭;必胜客里点个意面;个别甚至怕意面吃不完;只点个比萨;吃不完能让买单那位打包回家。但这样的姑娘出来相亲;必定只是迫于亲友压力熟人面子;她最怕的就是浪费了你的钱;吃了你的嘴软;拒绝起来不太理直气壮。
两相比较下;还是跟小翠相亲比较有意思;起码这笔餐费是项风险投资;有沉没危险也有可能回报丰厚;总比你请了无数回麦当劳划算;除了麦当劳笑嘻嘻欢迎你去外;你和姑娘看到M字或许都有点倒胃口。至于这个核定的伙食标准;大约以人均消费五十为起点;越往上收获的真诚和微笑越多。五十以下;就别怪人家横眉冷对嘴角浮起一层冷笑;谁让相亲从来都是个最现实冷酷的战场。
每个父亲都是一把钥匙
我脑中有三个悲伤的故事;撞向坚硬现实;弹起;又砸在柔软的心上。因为涉及四个父亲;尤其让人牵挂……
跳桥
许多年后;小李会怎样回忆起这一天?那是个萧瑟的冬日;父亲人生的最后一句话;对着虚空喊:“为什么我拼搏这么久;会落得今天的下场?”此前一句;则是对着他喊:“这儿冷;你快回家!”
老李41岁;在重庆经营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疑因生活压力;欲跳桥了断。家人带着他9岁的儿子赶到现场;小李跪着哭叫:“求求你了;回来吧;我们一起回家!”老李吸烟;对着儿子和虚空掷出两句;然后反身跃下。
他尽责;为家庭打拼;他尽责;怕儿子冷;让儿子回家。但他没有勇气再尽责;于是结束生命。
除了这个极端的场景;我对李家一无所知;因此对这个故事无从置喙。唯愿小李获得安宁;愿老李在他心中;除了跃下的残破身影;还有可算丰满的温暖记忆。
吞枪
美国《克利夫兰报》记者康妮·斯葛茨在最近的一个场合;讲了她写的一篇报道的故事。她把史蒂夫·帕克的遭遇写得“像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一样优美、哀伤”。
帕克是杰克逊镇上虔诚的基督徒;在工厂干活时;他吹的口哨都是赞美诗。小镇的支柱企业是固特异轮胎厂;厂子撤离后;在里面干了几十年的帕克失业了。他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不得不四处求职。超市货流中心的新工作让他觉得屈辱;51岁了还要被别人呼来唤去。他陷入焦虑;寝食不安。
本该带全家去教堂的一个星期天;父亲却紧张性精神症发作。去医院的路上;帕克蜷缩在后排座椅;不停念叨《圣经》里的一句话:不能养家的男人无异于异教徒。几天之后;他在丛林里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康妮写道:帕克走了;像寂静的坟墓一样留在镇子中心的废弃工厂;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美国到处都有杰克逊这样的小镇;高度依赖某一产业;人们掌握的社会资源有限;任何一次失败对他们都是致命的打击。
立约
四川人何正文、何正武兄弟俩在北京打工;数年间见不着劳动合同的影子。因为没有签订合同;他们眼见工友拿不到工伤费;或挨打被辞无处说理;他们自己的工资被克扣;却投诉无据。
46岁的哥哥和39岁的弟弟决定不再忍受下去;他们要诉诸法律;讨还会道和劳动合同。但底层人的勇气是卑微而敏感的;他们有极为现实的顾虑。于是在租住的简陋小屋;兄弟俩挤在一张床上(所谓床;不过是木板下垫了8层砖);定下“生死盟约”:一旦在维权过程中国报复而遇难;只要两人中任何一人有能力;须将对方子女视如己出;抚养成人。
请允许我借用康妮·斯葛茨的表达:中国到处都有何氏兄弟所待的这样的工地;到处都有他们这样的打工者;甚至;到处都有这样的顾虑和恐惧。这些父亲们掌握的社会资源极其贫瘠;侵犯、漠视;对他们都有可能构成致命的打击——更不用提;确有现实的生命威胁。但他们仍旧是父亲;再残破的手掌也要抚摸儿女;再衰弱的胸膛也要庇护子辈。
一个江西煤矿工人的孩子这样写道:“爸爸;每天我都在心中暗自祈祷;希望您能平安回家。每当听到那熟悉的用钥匙开门的声音;我满心欢喜;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每个父亲都是一把钥匙;为儿女开启生命;打开生活。
奶奶与父亲
父亲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他们讲的是同一个故事。
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
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孩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孩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像疯了般地跳进水;一把抓住儿子。母亲不会游泳;只知道在河水里拼命地托着儿子。在危急关头;幸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经过;将母子俩救了起来。
几十年后;像是天意的安排一般;有一天;母子俩再次经过这座桥。只不过这位母亲已经60多岁了;由于多年的操劳;她行动已经很不便;但依然走在后头。老母亲脚一滑;从桥上掉下了水里。儿子回头看到母亲落水;桥离水面并不高;于是;他手里拿着扁担;站在桥上;把扁担伸进水里;喊母亲快抓住。只可惜;老母亲连伸手的力气也没有;被水冲走了。
一天后;人们在下游发现了老母亲的尸体;都抹着泪说: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担长啊。
父亲讲完这个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