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 损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第117条)。
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私营企业投资者,对其财产依法享有所有权(第20条)。
刑法规定:由于刑事犯罪行为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150条至第156条)。
(三)
经营权民法通则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对国家授予它经营管理的财产依法享有经营权,受法律保护(第82条)。
(四)
使用权民法通则规定: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公民个人,依法取得的对国有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的使用权,受法律保护(第80条、第81条)。
(五)
承包经营权民法通则规定:公民、集体依法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土地、森林、山岭、荒地、滩涂、水面的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第81条)。
213
《中国的人权状况》112
(六)
继承权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第13条)。
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第70条)。
继承法规定:公民依法继承的财产包括:公民的收入,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公民个人承包应得的收益,公民其他合法财产(第3条、第4条)。私人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私人企业投资者的财产可以依法继承(第20条)。继承法规定:继承开始后,按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遗嘱继承或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协议办理(第5条)。
四、劳动和社会权利立法
中国重视公民的劳动、社会权利的保障。有关这方面的法律和法规约70余件。(一)
劳动权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第42条)。
公民除由国家安排就业外,国务院规定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待业人员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方针。 为广开就业门路,国务院还发布了关于做好劳动就业工作的通知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
214
212《中国的人权状况》
(二)
安全和健康保障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规定:企业必须贯彻安全生产制度,改善劳动条件,做好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 做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我国还制定了几十个重要的专门关于劳动保护或者包含劳动保护条款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了各种安全监督制度。(三)
休息权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第43条)。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新年放假一日,春节放假三日,国庆节放假二日、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各放假一日(甲项)。
依照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三十天,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第3条)
,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第5条)。
(四)
组织工会和参加工会活动权工会法规定,凡在中国境内的一切职工,均有组织工会之权;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工会组织有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参加生产管理、与行政或资方签订集体合同等权利。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规定,企业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法律保护私营企业中职工组织工会的权利。(五)
获得物质帮助权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
215
《中国的人权状况》312
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第42条)。
劳动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因工负伤,其全部诊疗费、药费、住院费、住院时的膳费与就医路费,均由所在单位负担。在医疗期间,工资照发。职工因工负伤确定为残废的,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按月付给因工残废抚恤费或因工残废补助费(第12条)。
(六)
残疾人权利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第42条)。
民法通则规定,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第104条)。
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残疾人的公民权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第3条)。国家和社会采取扶助、救济和其他福利措施,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第40条)。
五、文化教育权利立法
中国切实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法规有73件。(一)
受教育权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46条)。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
216
412《中国的人权状况》
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第19条)。
(二)
受义务教育权义务教育法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凡年满六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推迟到七岁入学(第5条)。
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第10条)。
除因疾病或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被监护人入学(第15条)。
实施义务教育所需的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第12条)。
(三)
受成人教育权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规定,大力发展以岗位培训为中心的成人教育。对已经走上各种岗位,以及需要转换工作岗位或重新就业的工人、农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岗位培训;对于已经走上岗位而没有受完初等、中等教育的劳动者进行基础教育;对在职而没有达到岗位要求的中等或高等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文化和专业教育;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行继续教育,以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第51项)。
(四)
受扫盲教育权
217
《中国的人权状况》512
国务院发布的扫盲工作条例规定:凡十五周岁至四十周岁的文盲、半文盲公民除不具备扫盲教育能力的以外,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2条)
个人脱盲的标准是:农民识一千五百个汉字,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三千个汉字(第7条)。
(五)
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自由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创作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第47条)。
国家大力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奖励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发明创造(第20条)。
(六)
文化活动自由权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文化活动的自由(第47条)。国家发展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第22条)。
发明奖励条例自然科学奖励条例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分别设立了发明奖、自然科学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六、特别保护妇女、儿童、青少年和老人权利立法
中国十分重视妇女、儿童、青少年和老人的权利保障,有关这方面的特别保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约40多件,地方性法规达80多件。(一)
妇女权利
218
612《中国的人权状况》
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 禁止虐待妇女。母亲受国家保护。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第48条、第49条)。法律还规定,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代表和领导工作人员中,妇女依法占适当比例。宪法规定:实行男女同工同酬(第49条)。依照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企业招用工人,凡适合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