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必须切实地遵守佛陀所制定的别解脱戒(比库戒与比库尼戒)。持戒清净是所有佛教徒都必须履行的最基本任务,因为它是一切善法的基础。持戒不清净的人绝不可能证得高的成就。
然后必须守护六根之门。正如本经《算数师目连经》与《相应部?燃火之教经Adittapariyay; Samyutta Nikaya》中所提到的:当眼睛看到外物时,比库不应该去分辨那是男人相或女人相,或任何会引发烦恼的相,如美丽的相等等,他只是单纯地知道最初所见的影像,如此而已。他也不去分辨任何细部特征,如:手、脚、微笑、大笑、说话等等。这些称为「细部特征」,因为它们能突显自己,以及从各个方面引发烦恼的缘故。比库应当只认知实际看到的情况而已。
至于守护意根,你应该防范一切不善的念头,不应该想任何没有利益的事情。即使你想了一百年,也不可能因此而达到更高的定力,更不用说观智或涅盘。所以,在禅修时,明智之举是将其它事情暂时抛在一边,一心只专注于禅修的所缘目标。无论你所修行的是止禅或观禅,专注于禅修的业处就是守护意根,这就是根律仪戒(indriyasamvara sila)。如果要清净持守根律仪戒,你就必须修行止禅或观禅。
修行了戒学之后,你应该修行定学,培育定力,也就是现在大家正在努力培育的。修行禅定的目的是为了降伏五盖。五盖就是贪欲盖、瞋恨盖、昏沉睡眠盖、掉举后悔盖、疑盖。降伏五盖之后,就能使心净化,使心柔软、堪用与正直。然后,以纯正的禅定力为工具,已被净化的心能够透视究竟真相,如实地照见所有的名色法,最后能证悟至上安乐的涅盘。相反地,如果心还不能专注、还未得到净化,那么就不可能达到任何观智,更不用说证悟了。正如佛陀在《法句经》第282偈中所说的:
「透过禅修,智慧才会生起;若不禅修,智慧就会衰微。了解得与失之道这两方面以后,应当依照能够增长智慧的方法去实行。」
因此,首先必须努力净化自己的心。然而,我只能建议你们什么事是应当做的,至于做或不做则决定在你们自己,因为即使佛陀也无法强迫别人修行。希望有一天你们会领悟修行的重要性。
附录一
巴利词汇集
(译者注:正如英文本编者原序中提到的,有些巴利文专有名词很难直接译成英文,所以在英文本正文中保留巴利原文,而将它们的定义或解释收录于此;这部份乃是针对英文读者的需要所做的。在此中译本里,几乎全部的巴利文都已翻成中文,原无另外再作解释的必要;但是一方面考虑到此部份对中文读者也有参考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了翻译工作的完整性,所以仍然将它翻译出来。)
Abhidhamma-阿毗达摩,阿毗昙,胜法,对法:上座部三藏(Tipitaka)当中的第三种藏;比经藏更高深层次的佛法;主要讨论究竟的真实法。在本书观禅部分涉及许多阿毗达摩中的法则。
pana-安那般那:入息与出息。正念专注于呼吸;止禅与观禅的一种修行法门。
arahant-阿拉汉:上座部佛教修行的最终阶段。阿拉汉已经灭除一切烦恼,在他或她死亡(般涅盘)之后即不会再生死轮回。
bhante-尊者:在家人对比库,或下座比库对上座比库的一种尊称。
bhavavga-有分:同一种心相续不断地生起,只在有心路过程产生时才间断。有分的对象也就是前世临死时最后的对象。有分与其对象都非常微细,唯有以禅定之光才能看见。
bhikkhu / bhikkhuni-比库 / 比库尼 :比库必须遵守二百二十七条波提木叉戒及许多微细戒。在上座部佛教中比库尼的传承已断。
bodhisatta-菩萨:发愿成佛的人;大乘佛教的理想。在他证悟之前已经于无数生中修习菩萨行;证悟之后则成为佛陀。
brahma-梵天:在佛教的宇宙观当中讲到,梵天神居住在三十一界当中的上二十界;人的肉眼无法看见他们,但可以用禅定之光来看见。梵天界比人界更高超许多。
Buddha-佛陀:没有老师指导而自己达到完全觉悟的人;他发现并教导四圣谛。
deva-天神:居住在紧接于人界之上的天界。人的肉眼无法看见,但借着禅定之光可以看见他们。
mma-法:佛陀的教导;圣谛。
mma-法:现象;心的对象。
(译者注:法这个字用在不同情况有不同的含义,必须依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决定到底法指的是哪一种含义。)
jhana-禅那:对于特定对象高度与微妙的专注状态;心保持觉知并且愈来愈清净。
kalapa-色聚:微细粒子;世俗谛所见到的色法最小单位。人的肉眼无法看见;用禅定之光则能看见。
kamma-业:行为。做善行的动机之力量能产生善报;做恶行的动机之力量能产生恶报。
kasina-遍,遍处,一切的,全部的:止禅的修行对象;每一种各代表世俗谛所认为的一种实质。如:地、色、空、光等。
yana-大乘:盛行于中国、台湾、韩国、日本、蒙古、尼泊尔、不丹与西藏的佛教传统。(这次禅修的听法者大多数是大乘的比库与比库尼)
thera-大上座,大长老:出家受比库戒后戒腊二十年或二十年以上的资深比库。
Nibbana-涅盘:最后的证悟。寂灭界。究竟真实法的一种,在辨识与超越真实名色之后所证悟到的。当观智成熟之后就能透视到;它是无我而独一恒常与寂静的。不是一个地方(言语无法描述涅盘,因为涅盘超越言语所依靠的观念领域之上。)
nimitta-相,禅相:征象。禅修者专注的影像。依靠想与专注的程度而由心产生。
parikamma…nimitta-遍作相:修行的准备相。
uggaha…nimitta-取相:与修行对象完全相同的内心影像(内心复制的相)。
patibhaga…nimitta-似相:取相经过净化与清晰化的变体;当想与专注稳定时出现。
Paccekabuddha-辟支佛:没有老师指导而自己觉悟的人。他发现四圣谛,但不能教导别人。
Pali-巴利:佛陀所用的印度古代语言。上座部所有的教典都是以巴利文记载;除此之外的巴利文已不存在。
parami-波罗蜜:十种波罗蜜:布施、持戒、出离、般若、精进、忍辱、实语、决意、慈心、舍心。经常为他人利益而修习的德行。
Parinibbana-般涅盘:佛陀、辟支佛或所有其它阿拉汉的死亡。般涅盘之后不再有生死轮回,不再有名色。
peta-饿鬼:居住于比人界低,但比畜生界高的生存界。人的肉眼无法看见;在禅定之光中可以看见。
rupa / arupa-色 / 无色。
tha-奢摩他,止禅:宁静。禅定的修行法门。将心专注于一个对象,并培育愈来愈高的专注程度;心藉此而变得宁静。
savgha-僧伽,僧团:众;群集。过去、现在、未来全世界的所有比库当作一个僧团;或个别的一群比库,如:住在同一所寺院内的所有比库。
sila-戒,尸罗:八圣道分当中道德行为的部份:正语、正业、正命。是所有不同身份佛教徒都必须遵守与培育的。
经,契经,修多罗:巴利三藏第二种藏当中的单一部圣典(单一部经)。佛陀就现实层次的教导;涉及世俗谛与胜义谛。
gata-如来:如是而去(或来)之人;佛陀自称时所用到的一种名号。
ravada-上座部:盛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寮国(老挝)、柬埔寨(高棉)的佛教传统。(帕奥禅师是上座部的比库)
(译者注:不少大乘的佛教徒认为上座部是小乘。事实上,上座部与小乘是不同的两回事,理由如下:(一)、根据历史的证据,在佛教分裂成大乘与小乘之前数百年,上座部就已经从印度传到斯里兰卡;所以在上座部的典籍当中并无大乘与小乘的名称。在印度后来分裂出来的小乘早已不存在。(二)、在上座部圣典中,佛陀也教导修行菩萨道的一套完整方法。(三)、尽管大多数上座部佛教徒追求解脱道,但从古至今仍不乏发心真实修行菩萨道的人。基于此三项理由可知,将上座部认定为小乘并不恰当。)
vip毗婆舍那;观禅:辨识真实名色与因果的自性相,以及它们无常、苦、无我的共相之修法。
附录二
帕奥禅修中心
缅甸MYANMAR
帕奥禅林(总部)(出家众或在家众皆可至此修行)
Pa…Auk Tawya Meditation Centre;
lamyine; Myanmar。
电话:032…22853(国际电话请拨:00…95…32…22853)
信件请寄:
Pa…Auk Tawya Meditation Centre;
jor Kan Saing (Rtd。)
653; Lower Main Road; Mawlamyine; Myanmar。
仰光分部
lyin International Meditation Centre
( Pa…Auk Tawya Branch )
Silawah Road; Phayaglyin; Yangon; Myanmar。
电话:056…21927(00…95…56…21927)(办公室):056…21830(00…95…56…21830)(住宿处)
仰光联络人:
1in(通英语)
30; MyLane; Yankin P。O。 Yangon; Myanmar。
电话:01…577213(00…95…1…577213)
Khin Min Aye Kyaw(通英语)
59; 11 Street; Lanemip; Yangon;Myanmar。
电话:01…224352(00…95…1…224352)
3。 U Ba Wan郑育源老师(通英语、华语)
120; 3rd floor; Bo Ywe Street; Lip; Ya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