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尴尬风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来老王得了怪病,常常走路不便,便想起了手杖,再找,一根手杖也找不着了。

  老王着急,不知道抱怨什么好,便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老伴大笑,说:“你这是说什么呀,文不对题,词不达意!”

  老王改叹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说完了自己摇摇头,觉得还是词不达意。

  他胡诌道:“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战而不备。”

  他感到自己是太贫乏了,连表达“不用的时候挡着腿,用的时候找不出手杖”这样一个感觉都表达不出来。 



/* 153 */
  手杖(又一)     

  老王近年来常游名山,每到一处攀登前就买一根手杖。有野藤的,有橡木的,有枣木的疙里疙瘩,有核桃木的油光平顺。有龙头拐杖,有蛇尾木杖,有的轻有的重,有的古朴,有的时髦,有的坚硬不屈,有的柔韧随和。有贵的,一根手杖价格超过百元;有贱的,一根手杖砍砍价花上十块八块也就行了。每次买手杖的时候都想:唉,家里积存的手杖也太多了,下次出门旅行以前一定准备好手杖带上,何必再多买一根呢。而每回出门以后总会发现:又忘了带手杖了。

  这样,老王家的手杖愈来愈多,堆在一起占老大的地方。

  朋友来老王家,看到这么多手杖,十分惊奇。老王解释说自己健忘,每次登山都要买新手杖,另外说,山没法搬到家来,但可以把名山上出的树木制作的手杖带回家来,倒也不恶。

  不知怎的,老王喜爱手杖之说从此传开。张三多年不见,前来看望时带来一根手杖;李四有事相求,来访时带来另一根佳杖;人事科长春节来送温暖带来一根巨杖;红领巾社区内部学雷锋,前来慰问老人时带一根手杖……

  最后搞得电视台记者也来采访,把老王定性为手杖收藏家,把收藏定位为全面奔小康的气象之一种,老王也颇感欣然,在电视节目中频频曝光。只是老友们反映,见了老王的特写镜头,深感他苍老得厉害,留言要他多多保重云云。 



/* 154 */
  检查     

  老王脚关节疼痛,去医院诊治。先看外科,验了血象,一切正常,证明没有什么炎症。

  再看骨科,照了X光,证明并非骨科疾病。

  再看内科,作了血液的生化检验,证明尚不是脚痛风。

  又看皮肤科,证明脚痛与脚癣等真菌感染无关。

  ……老王终于悟到,医学设备与技术的精良,有利于确定你得的不是什么病症,而仍然确定不了你患的是什么病症。 



/* 155 */
  用药     

  老王到医院去看病,碰到了不少熟人。

  第一个熟人取完药,悄悄告诉老王说:“我的这个药是最新从德国进口的,是去年才研究出来的特效药,本来是不能报销的,我们主任特批,我才拿上了这种药!”

  老王唯唯,敬畏有加。

  第二个熟人取完药,对老王说:“我这个药与× × ×领导人用的药完全一样,昨天刚刚给× × ×开了这个药,今天就开给我了,我认识内科主任,才给我开了同样的药!”

  老王频频点首,完全相信,敬重崇拜佩服。

  第三个熟人打完针告诉老王:“你知道我这一针缴多少钱吗?一般人根本是注射不起的,打这一针比旅游一次澳大利亚还昂贵!”

  老王失色,做大土帽状,念念有词:“打不起呀,打不起呀……”

  老王终于与三个大牌熟人分了手,他很庆幸,不必用最新德国进口药物,不必与× × ×比用药,也不必用游澳大利亚的钱打针。

  其实,他压根儿也没有想去游澳大利亚。  明  星

  老王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当年红了一阵子,后来不见了的某歌星唱歌,发现她已经老多了,唱得也不好,倒是比当年能侃了,滔滔不绝,巧言令色……当年的感觉已经找不回来了。老王道:“唉,唉……”

  老王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前一阵有点虚胖的某主持人,最近身体已经恢复了线条,太太分析前一段可能是生过孩子。老王叹道:“唉,唉……”

  老王看到某影星在电视屏幕上亮相,化妆虽很成功,仍然露出了眼角和嘴角的皱纹,老王叹道:“唉,唉……”

  老王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新人、年轻人、漂亮人、帅人成了明星,他说不出他们的名字,常常把他们混淆,张冠李戴,指赵为李。老王感到了是自己的老眼昏花,叹道:“唉,唉,唉……” 



/* 156 */
  明星(又一)     

  老王搭乘一家豪华酒店的电梯下楼,在自动电梯间里看到另一位客人,女性,脸皮黄黄,身材标准,对老王似乎一笑,老王赶紧回应一个笑容,对方却转过了脸去,恰似在躲藏什么。老王觉得没脸,觉得怪怪的。

  一出电梯间,一群摄影记者就对着他们乱拍,女士摆摆手走出酒店大堂,径直向接她的一辆宝马车走去,上车,飞速离开了。

  记者追问老王与大明星× × ×是什么关系,老王骇然,他说他根本不知道与他同乘电梯的人是谁。

  众记者终于明白了,便互相取笑了一番,老王越发觉得惭愧,觉得自己才是真正的笑料……本不该与明星同乘电梯,自己有高攀名人的嫌疑。 



/* 157 */
  记录     

  老王看体育台播放的国际短跑大赛,运动员的跑速令老王大吃一惊,怎么比摩托车还快呢?

  在老王的青年时代,百米赛跑的世界记录是10秒2,这个记录好像保持了几十年。那个时候曾经有人提出,10秒是100米的速度极限。

  而现在只需要9秒多了。

  那么,一百年后,那时候的运动员们身体更好,营养更完美,训练更科学,动作更精确,技术更出神入化,也许那个时候,短跑运动员只需要8秒就跑完百米了。

  再过五百年呢?那时候的奥林匹克记录会不会是两秒跑完百米全程呢?那时候的人是不是就变成火箭、变成子弹了呢?

  老王提出这个问题来,使所有听到的人都觉得老王愚蠢,可笑,杞人忧天,缺乏常识。特别是读过米兰·昆德拉的人,赶紧引用名人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人们劝导老王:“您没事呆着不就结了?” 



/* 158 */
  乒乓球     

  老王常常回忆起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到后来六十年代中国发展乒乓球运动的情景,姜永宁,孙梅英,这是最早在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比赛上获得名次的中国运动员。姜好像还是归国华侨。这两位乒乓球先锋结为伉俪,也是佳话了。

  然后是容国团,丘钟惠……最兴奋的还是六十年代时期,虽然那时天灾人祸,饭都吃不饱,但是大家仍然为庄则栋、李富荣、徐寅生、林慧卿、郑敏之……狂热万分。

  后来还搞什么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当然是对的),落实为让球,则给人以烧包的感觉。

  老王现在也常常看电视转播的乒乓球国际比赛。但是他多半会窃自祝愿外国运动员赢。好容易白俄罗斯出了个萨姆索诺夫,德国出了个波尔,结果还是多次败在了中国队员手下。

  老王问自己:“难道是自己的爱国情绪出了问题?”

  他又想起,在他看王楠与张怡宁或者牛剑锋比赛的时候,也总是盼着王楠的对手赢。

  人们不喜欢老是一个人或一个队胜利,人们期盼着赛场上时时出现新格局,这也叫天道无常吧。对于老冠军来说,对于最优秀的人来说,天道——民心,真是残酷啊。 



/* 159 */
  登山     

  老王七十多岁了爬了一回“鬼见愁”——香山的最高峰,一面爬一面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鼓励自己。

  到了高处看世界,看北京就是不一样啊,他感到自己在御风,在驾云,在吞吐宇宙,在神驰八极……他感叹自己平素的眼界太小,视角太低,囊括太狭了。

  世界呀,世界。老王叹息着走向归程,下山的时候才感到了腿的酸软,每一步似乎踩在棉花上。他中途歇了好几次,眼看日薄西山,天快黑下来了。他有点紧张,几乎是踉踉跄跄,歪歪斜斜地往山下跑,像喝醉了一样。

  总算最后来到了山脚下,来到地上可真好。他在记忆中搜索,希望能找到鼓励人们从高峰走下地面的诗句,例如“欲知真滋味,再下一层阶”,“欲过真生活,请到地面来”,“登高能望远,站低才看真”之类。可惜想了半天也没找着这样的句子,而他自己想出的几句所谓诗,拙劣异常,难以恭维。 



/* 160 */
  配眼镜     

  老王的视力似乎每况愈下,原来,他的矫正视力是1?郾2,现在,连1都达不到了。

  医生建议老王另配一副新眼镜,并暗示他现在戴的镜子(还是1961年困难时期配的,赛璐珞框,托力克玻璃镜片的)太落伍了。

  老王接受了医生的意见并感到激动,在换掉这副老镜子之后,他身上就完全实现了现代化啦——任何旧物都没有了。旧家具早已卖给了废品公司收购站。旧杂志搬家前处理干净。旧服装好一点的送给了保姆,差一点的改成了搌布和拖把。

  老王与太太、子女商议,大家欢呼,老王早就该换眼镜了,这样子女赞助加老伴拨款,一共给了老王八千余元,责令他必须配一副质量位于全市戴用的眼镜前列的变色树脂镜片,用最新航空材料轻金属做框的时尚眼镜来。尤其是女儿强调:“要戴出尊严,戴出子女的孝心,戴出知识分子的地位,戴出全面小康的大好形势来!”

  老王唯唯。心想,已就是已就了,一辈子窝窝囊囊,老了老了还不戴一副好眼镜!

  他从善如流,认真贯彻,验光再验光,电脑验完了专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