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帕奥禅师佛学问答整理(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临死时证入自己所喜欢的禅那,他们就能投生到与该禅那相符的色界天。至于未曾证得任何禅那的斯陀含及须陀洹则只能投生到欲界成为天神或人。
问76:在禅师的《如实知见》一书中,禅师说有通向涅槃的三门。在十二月十三日的开示里,禅师说内外地观照三十二身分的不净能够导向涅槃。如果禅修者已成功观照诸行法的生灭及观照它们为无我,他是否可以不观身为不净即可证悟涅槃?如果是的话,观照属于另一门的色遍是否也能导向涅槃?
答76:是的,他能够。通向涅槃的三门是指以身体部份为基础的止禅业处。你能够通过专注于三十二身分的不净证得初禅,或通过专注于它们其中任何一个的颜色证得色遍的第四禅,或通过专注于它们的四大证得近行定。这些禅那与近行定都能产生明亮的智慧之光。以该光的助力,你能够修行观禅,观照究竟名色法、它们的因、以及究竟名色法与它们的因的无常、苦、无我三相,以证悟涅槃。你可以修行不同的止禅,但观禅永远都是一样的。
问77:是否只有通过禅修才能证悟涅槃、获得解脱? 
答77:人可以分为四种,即:敏知者、广演知者、所引导者、文句为最者。敏知者只是通过听闻一首短偈即能够证悟涅槃。舍利弗尊者与目犍连尊者就是这一种人。广演知者只是通过听闻较长的开示即能够证悟涅槃,例如憍陈如尊者在听闻《转法轮经》之后即成为须陀洹。在现今的时代这两种人都不存在了。所引导者必须有系统地修禅才能证悟涅槃。多数的禅修者都属于这一种人。文句为最者是无论多么精进修行也不可能在这一世证得禅那或道果的人。即使你是这种人,你也必须精进地修行来累积波罗蜜,以便能够在来世证悟涅槃。
问78:修行者必须断哪些烦恼才能证初果?证入初果时需要老师印证或是能够自知?
答78:根据某些经的说法,修行者必须断身见、疑及相信仪式能净化心的戒禁取见。根据另一些经的说法,他必须断五种烦恼,即刚说过的三种及嫉和悭。如果他精通经教,他就可能知道自己是须陀洹。但是如果他并不精通的话,他就未必会知道,例如佛陀的亲戚大名居士就不知道自己断除了些什么烦恼。
问79:「我」是概念;「愿望」是概念;禅那、天神、梵天神、恶道及其他一切世间与出世间的事物都是概念。在生死轮回里,只有概念在追求概念。涅槃是否也是概念?如果不是的话,「我」这个概念如何证悟不属于概念的涅槃?「我」这个概念如何在般涅槃时证悟非概念法?从概念的角度来看,是否可以说诸佛及诸阿罗汉将在涅槃里会面,而且知道他们之间在生死轮回期间的关系?他们在涅槃里做什么?
答79:你应该分辨概念及究竟法两者。人类、天神及梵天神都是概念,因为在究竟的角度来看,他们都只是究竟名色法而已。
究竟法有四种,即:色法、心、心所及涅槃。愿望及禅那都只是心及心所,不是概念。世间法包括究竟法及概念法,然而四道、四果及涅槃这所有九种出世间法都是究竟法。四道及四果是由心及心所组成。取涅槃为目标的就是它们,不是人这种概念法。
在般涅槃时,诸佛及诸阿罗汉的五蕴就已经完全灭尽,因此他们不可能在涅槃里会面。
问80:有一些经里,佛陀说在般涅槃之后会有一种心存在,那是什么心?
答80:上座部的巴利圣典与注疏里并没有这种记载,但是则很清楚地说到在般涅槃之后,包括一切心在内的五蕴都完全灭尽。
问81:据说涅槃是常、乐、我的,这是否正确?
答81:不正确。虽然涅槃是恒常且寂乐的,但它是无我的。
在《法句经》里,佛陀说:「诸行无常;无行是苦;诸法无我。」诸行包括一切色法、心及心所,而诸法除了包括诸行之外,还包括涅槃及概念法。你要特别注意,佛陀不只是说诸行无我,而是说诸法无我。因此,诸行是无常、苦、无我,然而涅槃则是常、乐、无我。
问82:根据《长部.梵网经》,禅修者在经验了某些禅修经验的过程中,产生了六十二种邪见之一。请问禅师:假使有系统地修行止禅乃至十六观智,是否就能远离六十二邪见之网?或者仍需有好的老师指导才能避免?六十二邪见之中有哪些是修此禅法的禅修者容易堕入的?
答82:若他真的证得了所有的十六观智,他就不可能会再有任何邪见。
问83:每一种宗教都有它终极的目标,譬如印度教的梵我合一、基督教的天堂永生,这些都是一种常见。我们佛教的终极是涅槃,请问这是常见?或是断见?或是非常非断见?若人不了解其涵义,为何还以它为修行的终极目标?
答83:佛教既不教导常见,也不教导断见,而是教导属于中道的正见。常见与断见两者都认为有一个自我存在,这是佛教所不接受的。佛陀一向以来都是教导说整个三十一界里只有无常、苦、无我的诸行法,也教导说有因则有果,无因则无果。
你应该分清楚涅槃、烦恼般涅槃 及五蕴般涅槃这三者。四道智及四果智缘取又名为「无为涅槃」的涅槃为目标。当禅修者证得缘取无为涅槃为目标的阿罗汉道智时,他的一切烦恼完全灭尽,这烦恼般涅槃又名为有余涅槃,因为虽然阿罗汉已经根除了烦恼,但还是有五蕴存在。由于一切烦恼完全灭尽,当阿罗汉证入般涅槃时,一切五蕴都完全灭尽,这五蕴般涅槃又名为无余涅槃。阿罗汉道智及其目标无为涅槃是因,烦恼般涅槃及五蕴般涅槃两者则是果。五蕴般涅槃是依照因果法则发生,这是与认为不需要阿罗汉道智及其目标无为涅槃这些因就能够完全灭尽的断见完全不同的。
问84:如何直接从初禅证悟道果?
答84:这是不可能的。
问85:为何四无色界的众生不能证得须陀洹道?
答85:佛陀的声闻弟子必须具备两项条件才能证得须陀洹道,即听闻他人说法(他人之音)及如理作意。如理作意即是作意诸行为无常、苦、无我、不净。关于听闻他人说法这项条件,即使智慧非常敏锐的舍利弗尊者也必须在听闻阿说示尊者诵了一首短偈之后才能证得须陀洹道。四无色界的有情没有耳朵可听闻他人说法,因此他们是不可能证得须陀洹道的。
问86:禅师教导先辨识全身四界的十二个特相,以达到近行定,然后就直接修观禅,以圆满七清净的最后五个清净,然后才能证悟涅槃。现代也有一种修法,说是源自佛陀的教法,从观受入门,相同地全身去观受,直接内观受为无常;强调当下内观即可,也不须辨识究竟名色法。不晓得这种修法能获得禅定与涅槃吗?符合《大念处经》的修习吗?请禅师指示。
答86:大家正在听《大念处经》的开示,应该自己来判断该修法是否符合《大念处经》的修习。
在《六处相应一切品不通解经》里,佛陀说:──「诸比丘,于一切不知解、不通解、不离欲、不舍弃者,则不得灭苦……诸比丘,于此一切知解、通解、离欲、舍弃者,则善能灭苦。」
该经的注释更进一步地解释其内容是指「三遍知」:──「此经中所讲的是三遍知。『知解』一词是指『所知遍知』,『通解』一词是指『审察遍知』(亦作度遍知),『离欲』与『舍弃』二者则指『断遍知』。」
关于「一切」这一词,《大疏钞》中提到:──「必须先透彻地与毫无遗漏地辨识这作为观禅目标的五取蕴。」是哪些五取蕴?即过去、现在、未来、内在、外在、粗、细、低劣、优胜、远及近十一种五取蕴。因此唯有以三遍知透彻地了解一切属于五取蕴的名色法之后,我们才能够断除对名色法的贪爱而灭苦。
在《长部.大因缘经》里,佛陀说:‘──「阿难,这缘起的确深奥,也显得深奥。由于未能以随觉智与通达智透彻地知见缘起,以及证悟道果智,有情被缠住在生死轮回里,就好像一团打结的线,或像织巢鸟的巢,或像找不到头尾的草制擦脚布,而且他们也无法脱离恶趣轮回。」
在此,随觉智与通达智就是三遍知。根据这经文的教示,论师们说:──「除非能用以最胜定石磨利的智剑,砍断具有不断毁灭性的有轮(指缘起轮),否则无人能解脱轮回之怖畏,虽于梦间亦不能。」
根据这些经论的指示:
(一)禅修者必须先个别地辨识组成五取蕴的一切名色法。个别地辨识一切色法的智慧名为「色分别智」;个别地辨识一切名法的智慧名为「名分别智」;辨识名法与色法为两种个别组合的智慧名为「名色分别智」。在此阶段了解到「无人、无有情及无我的存在,只有色法与名法而已」的智慧名为「名色差别智」。
在辨识一切名色法时,若禅修者还未证得禅那,可省略与禅那有关的名色法;若已证得禅那,即应观照它们。
(二)他必须正确地、如实地知见名色法的因,这智慧是「缘摄受智」。
由于名色分别智与缘摄受智能够清楚地、明显地及正确地知见作为观禅目标的诸行法,所以此二智亦名为「所知遍知」。
(三)在观禅的阶段,即从「思惟智」开始,他必须彻见一切色法、名法及其因之无常、苦与无我三相。
于诸观智当中,「思惟智」和「生灭随观智」的作用是审察与辨识一切名色法及其诸因之无常、苦与无我三相。所以此二智亦称为「审察遍知」。
从「坏灭随观智」开始的观智只看到一切名色法及其因的坏灭,以及这些行法的无常、苦与无我三相。由于应断的烦恼于此暂时受到观智断除,所以它们亦名为「断遍知」。
只有在如此观照一切名色法之后,禅修者才可能证悟圣道。
关于观照「当下剎那」这一词,我要稍微解释。我们是不可能观到自己在这一剎那生起的心。为什么呢?因为在一个心识剎那里,只有一个心生起,而它不能取自己为目标,但是能取另一个心为目标。这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