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杂病论义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之所使,主发舌者也)。凡少阴病,不必悉有咽痛,有咽痛脉必虚数
而细者,以数为阳迫,细为阴枯,虚数而细,大抵为血虚化热之象。以少阴为精气内藏
之府(此犹气府、中府、疟无常府之意,即精气所在也),其经多气少血,虽化热亦甚微;且阳
迫之因,其源不一,或阳格而上奔,或阳亡而外迸,火盛、火衰皆可见化热之证(但虚实
有分),亡阳、亡阴皆可得数疾之脉,故少阴咽痛,寒热虚实之变悉具,而尤以亡阳吐利
咽痛者为多。其手经咽痛之证,每热多寒少,半属杂病之候。学者若执方应病,即广之
万卷,其例莫穷,假令约病变于气血之源,纳外合于府藏之治,能于上举四变(或为津枯
气热,或为气寒津凝,或为营热泄气,或为气热陷血)错综演绎,已足尽病机变化之因,穷病情
苦喜之状(其痛,或硬或干,或伤或肿,合离则变化无尽),通乎平辨一贯之用,斯法法皆无

尽藏矣。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白通汤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此示少阴肾寒下利之证。冠以少阴病,则病情但欲沉睡,脉当沉细而微,口中和、
小便清,盖可知也。此为肾水下寒,中府失温运之化(气液俱陷),胃脘之阳既陷,而心
气亦内微矣。君葱白以通心阳,臣姜、附而温胃肾。附子生用力峻而效速;葱白味辛性
温,功可通脉,能开肺痹气塞,通关节经络阻滞,其色白,故以白通名汤(又白为金色,
金为肺德,肺为气府,气行则血行,亦白通之义也,不必深究)。凡脉至乍歇之候,随证皆可佐
使(后贤以葱白为感冒散寒之剂,而葱白之功用遂隐。但制方全在佐使,如佳圆补心,葱白通脉,鸡子
黄白引药力分走气血,若专作食品则功效不著,西学专欲以化验求物性之真,难矣)。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
汤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白通汤用上方)。

白通汤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
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伤寒杂病论义疏 
—370—

此示少阴病格阳于上而脉气内闭之候。盖初由下利脉微,中下二焦之阳已馁,与白
通法回阳通脉,利仍不止,反转厥逆无脉(无脉与脉不出、不至不同),真气有垂尽之象,
此时审辨,当知有内闭外脱之候。若见干呕而烦,神色未至变散,目睛自和,呼吸不促,
神清能语,则无脉乃心气一时之闭,因肝肠'“肠”字疑误。'挟肾间相火格于上而不下,
以至阴阳乍失顺接,心气抑而内伏。当以白通汤法,加人尿、猪胆,苦咸合化,以通阴
阳之格。人尿,味咸气臊而性微寒,取童子清白者为佳,入肾与膀胱,开水道阻塞,导
血气下行;猪胆,味苦性寒,入胆经,利大小便,可以壮脉气之流行,降格阳之上逆。
服汤后脉气一通,则呕烦自止。但暴出则真阳外散,如灯尽回光,故死不治。若渐出则
真阳内复,故曰微续者生。总之本证已成危象,若稍兼逆候,如戴眼躁扰、息高冷汗、
神昏不语之类,便为阳脱,非白通、四逆所能治矣(宜以大剂人参、白术、附子、肉桂、天生
磺、龙骨、牡蛎之属救之。盖暴病犹可幸生,久病则必死不治)。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
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
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二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
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

此示少阴病肾寒肝郁,脾阳下陷之证,乃三阴合病之为变也。曰“少阴病,二三日
不已,至四五日”者,明病机当以渐至,初由肾气下寒,因致肝阳内郁,转而脾气下陷。
必先见腹痛,小便不利,进而四肢沉重疼痛,再进而藏寒自利不止。病机皆以水不化气
为因,故曰此为有水气也。腹痛时作者,肝气横塞以乘脾。小便不利者,水府无阳而不
化(膀胱失肾阳之温,则气不化)。肾寒肝郁,则络不渗水而水气溢于四末,脾络失温,故
见沉重疼痛之候。加自利,则脾阳陷而太阴失其开矣。盖各经皆有水气之证,以肌肉经
络膈膜之间均含水气,运行之机缄不利,水气之停蓄遂生,但所留之处不同,所生之因
不一。太阳则由于卫寒气郁,水蓄膀胱(或留心下);阳明则由于经气失阖,水流肌腠(发为黄
肿是也);少阳三焦,虽为中渎之官,实无自病之例(三焦为水道,本为蓄水之府,皆由各经移
邪,非少阳之自病也);太阴水气由脾络之失开;少阴水气由肾阳之不化(亦有心气不行而生
水者,名曰心水);厥阴水气,由络乏渗液之力(经曰:饮入而液渗于络。渗言吸收)。大抵在
阴主脉络失其渗营,在阳主分腠失其济泌(即组织间不能分泌吸收也)。病因以联属转系者
为多,一经相失而独注者,实为罕见。少阴水气之证,脉象当右沉而细,左沉而弦,或
两手脉皆关弦尺弱,或举弦按弱,肾寒不能制水故也,宜真武汤主之。附子温肾以化寒,
苓、术扶脾而制水,芍药疏脉气之壅以敛肝阳,生姜宣胃脘之阳而化水气。以下更示消
息加减之法:若其人兼咳者,水寒之射肺也,加五味子、细辛、干姜,散水寒以敛肺气;


伤寒杂病论义疏 
—371—

若其人小便利者去茯苓,以水道本通,不可更加渗利故也(小便利更利其水,必使肾阳下陷);
若其人下利者,去芍药,恐令肝气益陷,加干姜以温运脾阳。盖脉象沉弱不弦,不可更
佐平肝之品;若脉象虚大不敛或弦而微急,则正资芍药酸苦之剂敛肝气以制疏泄之甚,
非下利者便不宜与。若其人呕者,去附子,加生姜,以呕多气逆,寒在中焦,故去温下
之药。此亦聊示进退之例,明制方贵药无虚设,假令肾寒而呕,则附子正为合剂,非呕
者当禁附于也。相体制方,要以平脉定治为准。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
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人

参二两。通行本阙人参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
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皆
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此示少阴病肾气内陷,心阳浮越之证,盖阴盛而格阳于外者是也。曰“少阴病,下
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者,盖以里寒外
热统病因之纲领,厥利戴阳,明病机之证候。所谓下利清谷、脉微欲绝、手足厥逆者,
里寒之见证也;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者,外热之见证也。阳热尽泄于外而中无余阳,
无阳便寒,谓之内寒亦通。胃脘无阳,故清谷不化;阳泄于表,故面色反赤。平脉微欲
绝之诊,知真阳内衰于里,乃寒为真寒,热为假热,其下利清谷、厥逆属中下两焦之阳
俱亡,其身反不恶寒及面赤之象乃里寒逼阳于外。阴阳易位,使心气浮散在表,虽面赤
必色浅光浮,略似微酣之状。此阴阳逆格之为变也,宜通脉四逆汤主之。即四逆汤加葱
自一味。人参救精气之脱,姜、附回胃肾之阳,赤为荣气外溢,加葱白以通脉气,故以
通脉名汤。假令面赤戴阳,脉象浮洪,汗出气喘,便为命绝之候,乃命门之火外越,病
虽属肾而非少阴经证,当用四逆法加龙骨、牡蛎、肉桂、鹿茸、五味之属救之(今有天生
硫磺尤佳),非纯阳刚燥之品所能治也。方后演加减诸例:如腹中痛,去葱,加芍药,意
以腹痛当为肝气乘脾,去葱之通心气妨其过升,加芍药以制肝邪,肝气和则痛止;若呕
者,加生姜以宣胃。《千金》以生姜为呕家圣药,但惟胃寒气逆者宜之,若胃热而呕,
仍当加以佐使。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去芍药恐其酸敛,加桔梗以利咽消肿;利止
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去桔梗恐其耗散,加人参以救真气之脱。凡加减法皆不可
泥,故曰: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伤寒杂病论义疏 
—372—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下重者,
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人参一两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
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
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内薤白三升,煮
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通行本四逆散即今

《少阳篇》柴胡白芍枳实甘草汤是也,原有加减法,亦附方后。按加减诸法与少阳情不合,当属四逆散
后为妥。盖流传失真,方讹而方后加减实不误也,今仍移本方之后,并附记以存真相)。

此示少阴纯属水寒之证。少阴病至于四逆,则胃肾之阳俱亡,法当呕吐下利。因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