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杂病论义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形如骨立。而成暴液者,谓无汗可出,乃动藏府之真精,为似脂粘手之液,此非汗也(此
脂膏外泄也),乃五藏之液,暴迫外散,故曰暴液。至此,病已危殆,当以当归、阿胶、
人参、五味、半夏之属,消息进退,救阴竭以维阳散。若胃气仍在,犹可冀化源之复,
胃气少者,法在不治。阴竭血干,斯时必便秘不行,若庸工更以为肠结,用毒药攻胃(毒
药,即有毒之品,如大黄、芒硝之类),虚而再逆,是为重虚。液射(即津液四射也)本阳已外
散,攻之加阳绝于里,而外至之阳,难以久留,故曰:客阳去有期(阳当秘于内,今外散而
未至脱,犹客居逆旅,故曰客阳)。血枯则阳气独行,脾无所统而内绝,故下利如污泥而死。
利如污泥,必其气臭秽异常,为血死肠腐,胃脘之阳已尽(即中气消谷之热力已尽也),短
期限至矣。


伤寒杂病论义疏 
—72—

伤寒杂病论义疏卷二下

平脉法第二

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
格则吐逆。

此示察举按微甚,兼分部异象法也。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者,谓浮从举
得,大从按见,必浮大两相权量,浮微而大甚,此气偏迸于里也。以浮者非外鼓有力,
脉势能高,只轻浮在肤表耳,故曰浮为虚。大者必按之充大满指,鼓盛于内,故曰大为
实。分部异象之法者,谓当察各部脉象之独异也。在尺为关者,谓尺中独浮大,而寸关
不浮大也。必阳气下抑,为阴所关。病名曰关,证当不得小便,乃阳应升者不得升,阴
应降者不得降,阳气下关,宜通阳出于前阴,法当以猪苓汤加桂枝与之,利水育阴以化
膀胱之气。曰:在寸为格者,谓寸口(寸脉也)独浮大,而关尺不浮大也,必阳拒于上,
为阴所格。病名曰格,证当上为吐逆,此阳应降者而不得降,阴应升者不得升,阳气上
格,宜降浊出于传导(大肠为传导之府),法当以人参、石膏、半夏、杏子之属,降胃气之
逆,以升清气之陷。凡阳气当升已而降,阴气当降已而升,阳降气纳于肾,阴升气注于
肺,故治关以猪苓合桂,降中有升;治格以杏、夏合参,升中有降。盖师论关格,为阴
阳否格,升降失常之证,与《内经》之言关格,名同实异。《内经》以人迎为胃脉,故
以之分候三阳;寸口为肺脉,故以之分候三阴,以胃属阳经,肺属阴经。所举一盛、二
盛、三盛,即较平常加大、加数之谓,四盛以上为格阳关阴。格阳者,三阳独盛,三阴
不能独行也;关阴者,三阴独盛,三阳不能独行也。三阴三阳独盛,皆为多热有余之证,
与论中关格之旨不侔,学者详焉。

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
故令脉滑,关尺自平。

滑象不一,主病之因亦不一。所谓滑为血有余者,言其象濡润充圆,沛然流溢之意,
故平人气血和畅,脉必微兼滑利之象。本条以翕奄沉反复形容滑脉,即无病之滑象也。
翕,《说文》曰起也,喻鸟将飞起而开其翼,翼开必先微合,故《尔雅》又训翕为阖。
师以翕形容滑象者,言脉自沉而浮,如鸟起之开翼,故曰翕。翕者,脉之出而开也。奄
者,忽然之意。沉者,谓自浮而降至沉,脉之入而阖也。《素问》曰:阴阳相过曰溜。
溜即滑利之意。翕奄沉者,谓自沉而奄然外浮,复自浮而奄然内沉,其出也悠然而来,


伤寒杂病论义疏 
—73—

其返也悠然而去,起伏阖辟,毫无艰涩阻滞之态。此阴阳嘘吸升降之力,下济上交两得
其平。曰沉为纯阴者,言沉为真阴内合,纯阴而非邪阴也(纯阴,即阴之纯者,亦曰真阴,非
阴邪也)。曰翕为正阳者,言翕为真阳外辟,正阳而非强阳也。故曰阴阳和合故令脉滑。
曰关尺自平者,言寸口三部,本尺中微沉,关上略高于尺,寸脉更高于关,故切脉必三
指齐而微仰(即以三指按脉,必食指着寸者用力稍轻,中指略重,无名指更重,乃恰合三部应指之势,
如此则三指齐按,其象微仰。仰者,寸高尺低,如人仰其首也),乃恰合三部应指之势,若脉象
应指滑利者,则按之不觉关高于尺,故曰关尺自平,喻三部皆应指若平等也。古以如珠
走盘,不进不退,形容滑象,盖只得其近似耳。阴阳和合之滑,在平人为无病之脉,在
女子不月为有身之象,若稍见兼数兼搏便非平脉矣。

阳明脉微沉,食饮自可。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
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通行本与上条连为一条)。

此承上言阴阳和合,即下济上交之中,有亢则承制之义,故阳当下降而济阴,阴当
上交以偶阳,水升火降,乃得中和之道。曰:阳明脉微沉者,阳明谓趺阳也,亦可诊于
右关,胃中阳气充足,上升力强,脉必浮盛,但浮而太过则为气逆,故必微兼沉象,乃
为和平。阳明之所以能主合者,以太阴为之偶也。微沉,即脉返至中部,沉降有势之谓。
胃以微降为和,故食饮自可。少阴脉之当微滑也亦然。少阴即太溪也,亦可诊于右尺。
少阴肾气,当以秘固为平,故以脉弦而沉才见者为调脉。以弦则血凝气敛,但敛之甚则
内郁,故必微兼滑象,则气血敛而不结,守而能运。少阴之微滑,亦犹阳明之微沉也,
得制亢济偏之旨,故乃得其平耳。下举滑之为病脉者,曰: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
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言少阴脉若滑象见于紧之浮部者,即少阴脉浮而滑,
按之似紧之谓,故曰滑者紧之浮名也。此种脉象,为湿流于下之诊,以滑见于外,紧见
于里,滑为血气流溢,凡滑在浮部者,决无外证(凡浮部见滑者断非表证,故白虎证脉浮而滑
是也),今外滑而内紧,则紧者必非里寒之伏,当为湿邪之滞。以少阴脉主于肾而位下焦,
正阳之根,动气之源,气寒则病虚,湿注则病实,故曰:此为阴实,当为股内汗、阴下
湿诸证。以两处皆阴气所行之部,水流湿而就下,亦阳气不能升举故也。由此比类言之,
则知少阴脉以举之微滑,按至沉而略弦者为平(即少阴脉弦而沉才见也)。今举猾而按紧,
则为阴邪偏实(湿邪,即阴邪也),若滑紧相搏(两象并见而搏聚,曰搏),又为动见之象。
盖脉之效象,如摩尼映日,瞬息万变,微矣!微矣!

脉浮而滑,浮为阳,滑为实,阳实相搏,其脉数疾,卫气失度。浮滑之
脉数疾,发热汗出者,此为不治。

自脉有残贼以下,皆以弦、紧、浮、滑、沉、涩六者为纲,而各极其错综之变,此
即承上而推论滑脉之变也。上举有阴阳和合之滑,有阴实湿注之滑,本条更举阳强之滑,
又分三等。一曰:阳实在经之滑,即阳明经证脉也,其象为脉浮而滑。浮为阳,滑为实,
盖举浮而按滑,此浮象在外,滑象在里。浮为阳者,言浮为气强于外,其应指浮盛外鼓,
可知也(以大浮数动滑,皆名阳之脉,故曰浮为阳,若虚浮则不得曰:阳脉矣);滑为实者,言滑


伤寒杂病论义疏 
—74—

为血实于中,其应指滑大搏指,可知也。滑随浮见,气强血实于外,当为阳明在经之证,
其热在肌,宜白虎法治之。二曰经热合府之滑,亦阳明府证脉也,其象为阳实相搏,其
脉数疾。盖言脉浮而滑,已为气强血实,若两邪更相搏聚,则为阳实相搏。气即阳也(气
阳血阴),阳迫加甚,必脉行数疾,数为息至之速,疾为来去躁动(有一掣即来,一掣即去之
象)。若浮而滑加以数疾,此为经热内合府阳之脉。论云:脉滑而疾者,宜小承气汤。以
滑兼数疾,虽属府热,尚未全至内实气结于里,故不当峻下而当缓攻,若全入里则脉转
沉实,必不甚数也(凡大承气证皆如此)。三曰阴阳交之滑。阴阳交者,即卫气失度,阳陷
于里(阳陷于里故发热),阴泄于表(阴精外泄故汗出),交失其道,故曰阴阳交。其脉当浮
滑而兼数疾。浮滑之脉,谓滑在浮部,凡滑必从微按而见,今滑鼓于皮毛之表,此荣气
有余,沛然外溢,加以数疾,知为气血失守,失守则乱,故气外散(即不敛也)而迫血。
气外散者,卫气之失度也。荣气有余者,即阴气充足之谓,得以济阳之偏,不当见阳盛
而为发热,又荣主秘固,气当内敛,不当迫阴液而为汗出。今发热汗出,热复不为汗衰,
见浮滑数疾之脉者,此为不治之证,以阴阳交故也。若欲救之,宜石膏、地黄、人参、
白芍、龙骨、牡蛎之属,交通阴阳,得脉转虚濡而滑者,阳复内秘之机,始有起死之望。
本条论滑,义凡三变,学者当审思而熟记之。

趺阳脉滑而紧,滑者胃气实,紧者脾气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以手
把刃,坐作疮也。

此论滑紧两象之见于趺阳脉者,亦言举浮而按滑,属举按异象法也。趺阳为胃脉,
亦可诊于右关。盖滑与紧兼见,亦各有浅深强弱之次第。若少阴脉滑者紧之浮名也,此
言举之微滑,稍按则象转似紧,是滑为虚滑不胜按之象,与浮滑之脉滑鼓于浮部者不同,
乃滑与紧两象皆微,滑非鼓盛之滑,紧非转索之紧,故为湿邪之诊。本条脉滑而紧,则
谓滑象在外,浮滑鼓盛之脉也,故曰:滑为胃气实;紧象在里,紧束结实之脉也,故曰:
紧为脾气强(滑在外无表脉,故紧见滑里为邪实)。持实击强者,谓胃实与脾强相击,证当腹
满而痛,大便不通。满痛为胃气之实,便秘为脾气之强,脾约即脾强也。实强相击,痛
还自伤,谓两邪相搏,终致自成伤痛耳。“以手把刃,坐作疮也”,乃设喻之词,谓如
以手把刀之刃,未有不坐此成金疮也(坐如惊沙坐飞之坐)。此病气有余之脉,治当轻用白
虎,重用承气。但滑与紧两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