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信任。”
“能信任就好。既然信任就别对试验结果不满意。告诉你,登山绳没断。甚至比马尼拉麻绳还强。”常盘大作慢条斯理地说着,随后亲手拉开车门。“上车吧!”
鱼津顺从地先上了车。
车门关上后,鱼津感到非同小可的事态正向自己逼近,但他用自己也不知从何而来的从容不迫的语调说:“登山绳没断,是吧?”
“对。”
“登山绳役断!登山绳没断,这就意味着……”
登山绳没断就象一团黑云在鱼津的脑海里慢慢地扩散开来。
“登山绳没断,那就意味着另有断绳的原因啦。”接下去自律的声音就变成颤抖、愤恨的了。“这怎么可能,岂有此理!”
“不要激动。”常盘的低沉嗓音打断了鱼津的话。“试验结果,登山绳没有断。我本来也认为会断的,可是并没有断。应该断的却没有断,这种情况可能会有的吧。”
“这不可能。”
“可是这种情况发生了。”
“可能发生了什么差错。”
“也许是差错,可不管怎么说,它发生了。这是现实问题。我相信人代教之助的人品,从而也相信他所做的试验。而他试验的结果,登山绳是没有断。”
“可是,经理!”
常盘不理他,只管说下去:“你也该相信八代教之助的人品。对这次试验,不许你有半句异议。办得到吗?”
鱼津默不作声。叫相信就马上相信,这一点,鱼津是办不到的。“可是……”
“别罗嗦!”
“可是……”
“什么可是不可是的:”常盘的语气是强硬的。“要相信!你只要相信就是啦,用不着罗嗦!”
“太没道理啦!”
“没道理?刚才上车前,我问你信不信八代教之助,你不是说相信吗,难道那是假的!堂堂男子汉,别说话不算数广
“人,我是相信的。”
“相信一个人,就意味着也要相信他的所作所为。试验的结果,登山绳没断!这就行啦!不,不能说行,可也没办法。如果你不相信试验,问题会从登山绳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你非得老老实实相信今天的试验结果不可。这不等于是你的失败。试验场上没断,可是在山上是断了的。”
“社会上的人是不会那么想的。”
“也许社会上的人不这么想,但我想。光我一个人这么想,你不满意是不是?”
鱼津发现常盘大作的手在膝盖上抽筋似地颤抖着。
“要一个人相信别人是不容易的。可是我要你做到这一点。我并不是叫你做错事。我也罢,你也罢,都能相信八代教之助的为人。只是偶尔他所主持的试验结果,不知为什么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早知这样,我也不会劝你或托人家搞试验的。可是事到如今,后悔也来不及。你的处境一定会更加困难。社会上的人们的看法是单纯的,所以试验结果,可能会把你逼入窘境,这也是没办法的。从现在起,你已经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新的现实,处于比前穗高山冰壁还要冷酷的境地。这你得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会等到明天,说不定今天回到公司,晚报就已经对着你磨刀霍霍罗。但这又算得了什么!登山绳在山上是断了的,这是你亲身经历的。”
鱼津从未见过常盘大作说话时的脸色这么苍白。若是乎时,常盘和别人讲话总是那么热情,直盯着对方的眼睛。而现在呢,简直是在吹胡子瞪眼睛啦。
鱼津没作声。他知道事态的发展将会与己不利,但未能充分理解常盘这番话的真意。
常盘叫我相信人代教之助的为人,还叫我相信他今天所进行的试验。这意思就是要我无条件地信服试验的结果。至于登山绳在山上断了,这把它作为一个事实,自己心里有数就行啦——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可是,”鱼津又开口了。“登山绳没有断,这实际上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我用了‘要相信’这个词。我要你相信八代教之助!你只要相信他就够了。在这种情况下,你绝对不能有半句怀疑试验的言论。要是你露出这种言论,我是不会饶你的!在山上的时候,登山绳确是断了,这我相信!我相信你,所以你也要相信八代教之助!记住!”
常盘再次郑重地叮嘱了他。汽车在京滨公路上的车流中行驶着。城市上空发白,春天的薄暮默然而至。
回公司的路上,经过品州站的时候,常盘让车子停下来,叫司机去买了晚报。司机买来了好几种晚报,可是没有一家报道登山绳试验结果的。
“看来还没来得及登上晚报。不过,今天得出试验肯定结果的时间已经将近四点钟了。”常盘说道。
汽车来到公司门前,常盘先下车,等鱼津下车便说:“今天早点回家吧。不知道明天晨报上会怎么写,一切都等看了晨报后再说吧。明天早上我要早点上班;你也早点来吧。”
“知道啦。”鱼津应道。两人乘里边的电梯上三楼。
走出电梯时,常盘又吩咐一遍:“最好马上就回去。遇上新闻记者可麻烦了。回家以后,遇到记者来访也不要吐露出怀疑试验本身的言论。这一点千万要小心。”常盘推开房门的时候,最后朝鱼津瞥了一眼。
“我懂了。”
鱼津一进办公室,马上整理自己写字台上的东西,做好了回家的准备。办公室里有五六个职员在办公,清水也在,可是谁也没有向他打听试验的结果,也许是在有意回避吧。
“我先走了。”鱼津对清水说了这句话,走出办公室。
来到马路上,身边没有别人,鱼津在人行道上漫无目的地走过了日比谷的十字路口,再往前笔直地走过去。除了鱼津行走的人行道外,周围都是车。车流简直象洪水泛滥。可鱼津此刻的心情却象在山上独自行走,有时觉得两脚不稳,就停下来,无意识地嘟哝:“登山绳啊:”
然而他并没有绝望。因为报上还未报道,对意外的试验结果,他还感觉不到它的现实性。
这天晚上,鱼津一回到公寓,就把小瓶装的国产威士忌喝了半瓶,然后照常盘的吩咐,早早地上了床。他为自己象听从父母之命似地如此温顺而感到好笑。然而,还是有点于心不安的吧,夜里醒了两次。这两次都在三点钟以前。
第三次醒来时,室外已经天明,白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射进房里,已经是六点钟了。
鱼津一起床,在睡衣上披上春秋大衣,到底楼取晨报。拉开大门,从阿旁的信箱取出一叠杂乱地塞在一起的报纸。
鱼津回到屋里,拉开窗帘,就在窗边站着摊开了报纸。鱼津自己只订了一份R报,但是他把别人的几家报纸全都拿来了,他打算回头再求得他们的谅解。
鱼津逐张翻开各报的社会栏。“首次进行尼龙登山绳冲击试验”、“强度胜过麻绳数倍”、“为了查明登山事故”、“阐明了尼龙登山绳的性能”等等字眼,一个接着一个飞入了鱼津眼底。有的排在第一栏里,还附了照片;有的标题只占一行,而且排在角落里,照片也是各登各的,有快拍,有登山绳横断面,有八代教之助的头像。
鱼津通一读了报道。R报的报道最详细。
试验时使用了磨成九十度和四十五度棱角的花岗石及钢圈。对麻制和尼龙制的四种登山绳进行了二十一项冲击试验;在带棱角的花岗石上,进行二十度斜百上滑行的一项试验;在同一花岗石棱角上利用振动子进行三项撞击试验。总共进行了二十八种类型的试验。
首先在九十度棱角上,对十二毫米的马尼拉麻绳进行试验——在距棱角二米长的登山绳一端,系上五十五公斤重的锤子,然后从一米高度上使其下落,结果是一触即断。而十一毫米粗、三米半长的尼龙登山绳是从棱角上方一米处下落才断的。这说明它比麻绳强数倍。原先人们估计前穗高山上遇难的原因在于尼龙登山绳经不起锐利的岩角。可是试验却得出了意外的结果。
对前穗高山遇难时使用的八毫米尼龙登山绳进行试验的结果,也显示了对撞击和棱角,都具有相当的抗拉力,即用三米长的登山绳,从三米高度上抛下,也未断裂。
但同一尼龙登山绳如果浸过水,就会变得脆弱。将八毫来绳索,从作支点的钢圈垂卞二来半长,然后从二米高处抛下。将十一毫米绳索,从四十五度的岩角上垂下三米半,然后从四米半高度抛下,试验结果全都断裂。
R报对试验结果作了如上报道,最后用了这样的措词作结论。“原先想象中,认为前穗高山东坡上发生的事故是由于岩角的撞击,现在看来不大可能。”另据s报报道:
尼龙登山绳的纤维经X光检查,分子结构是完好的。耐冲击、打结强度、耐寒等方面,经试验比马尼拉麻绳强得多。但如果在税利的岩角上朝着横的方向进行磨擦,或加以撞击,则非常容易断。
降落抗拉力,经试验,尼龙登山组比马尼拉麻绳强三倍。在前穗高山断过的八毫米尼龙登山绳,从二米高处加以五十五公斤的负荷,降落撞击的结果未曾断裂。它的锐角上的断裂极限,与马尼拉绳比较是六十五公斤比二十公斤。
将十一毫米的尼龙登山绳,挂于四十五度锐角石上,系以五十五公斤锤子,从三米高处抛下,结果未断。但系之以二十公斤锤子,在三锉刀上来回磨擦的结果,马尼拉绳经一百一十次来回始断,而尼龙登山绳则仅经十次来回即断。
鱼津在早晨银色的阳光下读了新闻报道。读完感到其中有误。因为是在试验场上进行的,所以无法指出其错误所在,但他认为与实际发生的情况有出入。
通读数家报纸报道,其一致结论是,在前穗高山发生的事件中。尼龙登山绳可能不是由于在税角岩石上撞击而断裂的。最慎重的是o报。该报不从试验中引出结论,而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