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药生姜。吐利止,汗出而厥,不饮水,四肢拘紧,脉微欲绝,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伤寒自利,表邪传里,里虚协热,则自下利。又有不应下而便攻之,内虚协热,亦为自
利,要当别其阴阳。三阳自利身热,太阳下利,手足温。少阴厥阴下利,身凉无热。此大概
也。若自利清谷,不渴,小便色白,微寒厥冷,皆寒证也。渴欲饮水,二便黄赤,发热后
重,皆热证也。自利身凉脉小为顺,身热脉大为逆。三阳合病,必自下利,于阳明少阳合病为
甚重。阳明为土,少阳为木。二气不和,若阳明胜,则脉长利土,胃实则生;少阳胜,则脉
弦,土被木贼为死,名曰负。大抵自利者不可发汗,邪气内攻,复泄其津液,胃气转虚,必
成胀满。自利不止,手足厥,灸之不温,脉不回者死。少阴自利,烦躁不得卧者死。
【和解】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呕者加半夏,或升麻葛根汤。太阳
与少阳合病自利,黄芩汤。
【清利】自利而渴属少阴,白虎汤、黄连阿胶散。脉浮大而长,《千金》葛根黄芩黄
连汤。协热自利,白头翁汤。自利下血,柏皮汤。少阴肾虚,客热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
猪肤汤。协热自利,脐下必热,白头翁汤。赤石脂丸。温毒下利脓血,桃花汤。下后脉数不
解,自利不止,必协热,当便脓血。若此者,俱犀角地黄汤。
【温】自利不渴属太阴,理中丸。自利清谷,脉微,此为寒,少阴证,温中,白通汤、
四逆汤。自利腹寒而痛,手足冷,理中汤、吴茱萸汤。
【涩】自利不止,里寒而下脱,桃花汤、赤石脂禹余粮汤。如肠滑洞泄,便溺遗
矢,薛氏朱雀汤。
【灸】下利不止,脉微,手足厥,灸气海。少阴吐利,手足不冷,反发热,脉不至,
灸少阴太溪穴。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冲脉为血海,即血室也。男女皆有此血气,亦有此冲脉,非独妇人。男子由阳明而
伤,女子则随经而入;男子则下血谵语,妇人则月水适来。皆以经气所虚,宫室不辟,邪
得乘虚而入,血自下即愈。
【和解】妇人伤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昼则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热入
血室也。其血必结聚,寒热如疟,小柴胡汤,许氏加生地黄,《保命集》加牡丹皮,《元
戎》方先服小柴胡汤,次以四物汤,柴物汤更妙。
【温】《保命集》表虚自汗,身凉拘急,脉沉而迟,桂枝加附子红花汤。发热恶寒,
经水凝滞,桂枝加红花汤。
【下】大实满,桃仁承气汤。少腹满,小便和,抵当汤。
【针】期门穴。昔许学士医一人,伤寒热入血室。学士曰∶此非汤药可愈,宜用刺期
门出血。予不用针,求善针者至,指而刺之,遂愈。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伤寒郁冒是表里俱虚乘寒所致。郁为郁结,气不舒;冒为昏冒,为神不清,谓之昏迷
是也。昏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而和也。少阴下利止而欲眩,时时自冒者死不治,
谓虚极而脱也。
【渍形为汗】太阳病下先误之而不止,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故致郁冒,汗出自
愈,表和也。
【温】吐下后极虚,复发汗,又与水,因得哕而冒,理中汤。
【下】有热而怫郁,或不得卧,有燥粪,调胃承气汤。
【针】太阳少阳并病,头痛冒闷,如结胸状,刺大椎一间。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伤寒螈 ,病至于危也。缘热极而生风,风主乎动。故螈则筋急而缩, 则筋脉缓
而伸。或缩成伸,动而不定,故曰螈 ,俗谓之搐是也,邪气热极而然也。热盛则风
搏,风主乎动,并撩经络,故四肢螈 而不宁也。经曰∶伤寒螈 ,绝汗乃出,如贯珠
不流。又有四肢动而不止,似螈而无力不得伸缩者,此为肝绝也。
【发散】或汗不流,是汗出时盖覆不周,故腰背手足搐搦,牛蒡根。
【两解】疏风涤热,防风通圣散。因于血弱,不能养筋者,大秦艽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动气者,乃脏气不调,在肌肤间筑筑跳动,随脏所主,而形见于脐之左右上下
者也。《难经》肾脏载之。有真气内虚,水结不散,气与相搏,则发奔豚,以其从气之冲
突,如豚之奔,皆不宜汗下。然而浊不言当脐之有动者,脾为中州,以行四脏之津液。妄施
汗下,必先动脾,是以不言而喻也。左右上下不宜汗下,何况中州之气,其敢轻动之乎?
伤寒所以看外证为要,若有动气,不可轻易汗下。此证不在脉之可见,但凭外证,须问而
知,或手探而得。
【行气散热】伤寒汗下后脐四旁有动气,保命四气散。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伤寒 病属太阳经。太阳中风,重感寒湿而致 也。大发湿家汗则成 ,新产
血虚,汗出伤风亦作 证。伤寒头痛常自汗出而呕,若欲汗之,必发 。经曰∶身热
足寒,头项强急恶寒,时时头热面赤恶寒,背反张,口噤,脉沉细,如发痫状,是为
也。仰目是阳 ,合目是阴 。无汗先谵语者发刚 ,有汗先厥逆者发柔 。
阳易瘥,阴 难愈。治例云∶发热恶寒无汗为刚 ,发热不恶寒有汗为柔 。二 兼
治,通用小续命汤。 脉沉弦而迟,或带紧,或散于指外,皆恶候也。
【二 通治】小续命炀。刚 为阳,去附子;柔 为阴,去麻黄。
【刚 】发热恶寒无汗,葛根汤、麻黄葛根汤、麻黄独活防风汤。
【柔 】发热不恶寒有汗,桂枝葛根汤、桂枝栝蒌葛根汤、桂枝川芎防风汤。
【温】阴 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桂心白术散。项强头摇口噤,附子散。闭目
合眼,附子防风散。
【下】胸满口噤,卧不着席,切牙,足挛急,此刚 ,大承气汤,次用续命汤调理。
【分利】头项强,小腹满,小便不利,五苓散。
【疏风养血】防风当归散。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伤寒厥证,手足厥冷是也。阳气伏藏,阴气越出,阴阳不相接顺,所以厥也。阳气
内陷,热气逆伏,而手足厥冷也。先热而后厥者,热伏于内也;先厥而后热者,阴退而阳
气得复也;始得便厥者,是阳气不足而阴气胜也。大抵厥逆为阴所主,寒者多。若发热七八
日身冷,此名脏厥,难治。有冷厥,有热厥,若未辨阴阳,且与四顺丸试之。《直指》
云∶厥证未辨疑似,且与理中丸试之,阳厥则有热,阴厥则无热,此可明矣。厥为阴之
盛也,若更加之恶寒而蜷者,阴气之极也。初厥脉迟沉而弱,下利清谷,或恶寒蜷卧,烦
躁不利,手足厥冷不知人,皆为恶候,难治。
【温】病四肢逆冷,脉沉而细,足蜷卧而恶寒,引衣自覆,不饮水,下利清谷而厥者,
阴厥也,四逆汤。厥逆脉不至者,通脉四逆汤。寒厥脉伏接迟弱,阴气胜,阳不得复,厥多
热少,理中汤。手足指头微冷谓之清。(方同上。)寒热而厥,面色不泽,昏昧,当用锦衣包
手足温,必大汗而解也,急服五味子汤。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
无热而厥,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白通汤、附子汤,随宜选用。
【补】厥而有热者,黄 人参建中汤。热厥必四五日才发,半日之间,热复来也。发
热日多厥者少,病自愈。外证多,昏愦,脉虽伏按之,数而有力,治法兼下解例中用。
【清解】厥而渴者,白虎汤。寒热而厥,面色不泽,冒闷,两手忽无脉,或一手无脉,
必是有正汗也,麻黄桂枝各半汤。厥而心下悸,先治其水,茯苓甘草汤。厥而恶热,不眠
谵语,白虎汤。
【吐】诸阳受气于胸,邪气留客,则阳气不得敷施,而手足为之厥,脉乍紧,心中满
而烦,饥不能食,病本在胸中,当吐之,瓜蒂散。
【下】先发热而后厥者,扬手掷足,烦躁饮水,畏热头汗,大便秘,小便赤,怫郁昏愦,
当下失下,气血不通,所谓热深厥亦深也,大柴胡汤、小承气汤。厥而脉沉滑,头面有汗,
指甲爪温,皆阳实伏热在内也,大小调胃承气等汤。
【灸】脉促寒厥,灸太溪。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手足不温,谓之四逆。邪在表,则手足热;邪在表里之间,则手足温。至于邪传少
阴,则手足有厥冷之证,
与厥阴又相远也。此少阴证,虽未至厥,而手足加之不温,是四逆也。若传至厥阴,
则手足冷而为厥矣。然自热而至厥,传经之邪,四逆散主之,非若得病手足便逆而不
温者,四逆汤主之。温之则为阴经受邪而阳气不足也。经曰∶诸四逆见吐利烦躁者
不治。
【和】少阴病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满,或利下重,并用四逆散。
【温】初病以来,四肢厥逆,即四逆汤。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
欲绝者,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此阴盛
于内不相通也,通脉四逆汤。
【下】手足逆冷,大便秘,小便赤,或大便黑燥,脉沉而滑,此为阳证,白虎汤,甚
者,大承气汤。
【熨】法同阴证例。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伤寒至于摇头,病之危极者也,为荣卫绝,阴阳竭,必死。有里痛所致,有卒口噤,背
反张,独摇头者, 病,风主动然也。至于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直视摇头者,为心绝也。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头眩,半表半里之间,表邪传里,表中阳虚,故头眩。又有汗下后而眩冒者,亦阳虚
所致,太阳少阳合病,故头眩,责其虚也。少阴下利止,时时眩冒,此虚极而脱也。风家亦
有眩冒,风主动故也。《针经》云∶上虚则眩,下虚则厥。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