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眩冒,风主动故也。《针经》云∶上虚则眩,下虚则厥。阳明病头眩不恶寒,能食而 
咳,其人必咽痛。阳明中风亦头眩,诸如此者,皆非逆也。其诸逆者,发汗剧,言乱目眩 
者死也。 
【和解】伤寒邪居半表半里,表中阳虚,故时时目眩也,葛根汤。风家多头眩,亦宜解 
肌。(方同上。)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小柴胡汤。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能食而咳,茯苓 
白术甘草干姜汤。太阳病若下之,更复发汗, 
以此表里俱虚,其入必眩冒,冒家汗自出而愈。 
【温】太阳病发汗汗不止,眩冒身 动,振振欲擗地,真武汤。 
【吹鼻】晕眩鼻塞而烦,此头中寒湿,宜瓜蒂散吹之,取下湿水而愈。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伤寒衄者,经络热盛,迫血妄行出于鼻者为衄也,责其热在表也。阳盛则欲衄。 
杂病衄者,责其热在里也。又有不应发汗而强汗之,因致衄者。虽然,伤寒甚, 
邪犹在经,然亦不可发汗。虽仲景以桂枝麻黄治衄,非治衄也,欲散其经中邪气耳。伤寒 
脉浮,口鼻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是欲衄也。阳明病口鼻干燥而能食,则衄也。伤寒病 
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为欲解。太阳发热脉浮紧,身无汗,自衄者愈。若愈衄不止,头汗 
出,身无汗,及发热汗不至足者死。 
【发散】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再与麻黄汤。有汗脉浮缓而衄,再与桂枝 
汤。二方盖为脉浮而设,发散经中邪气,须是的当,方可用之。经曰∶夺血者无汗。若 
再汗之,是重虚也。夺汗者无血。俗以血为红汗,盖有旨也。若衄成流者,不服药能自 
止也。若点滴者,须是药止。衄家不可大汗,汗之则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胸,不得 
眠,不可不慎。 
【凉血】太阳病衄血及服桂枝后衄者,为欲解也,犀角地黄汤。凡伤寒及瘟家,应发 
汗而失之,热蕴于经而为衄血及吐血者,俱用前方及黄芩芍药汤,不止,用茅花汤。脉浮 
大,发热下利,鼻衄干呕者,黄芩芍药汤。 
【清利】衄烦而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先服五苓散,次服竹叶石膏汤。 
【升发】不因下而自利加衄者,麻黄升麻汤。 
【温镇】伤寒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 
下厥上竭,为难治,当 
归四逆汤、黑锡丹。 
【水贴】汗后热退血不止,用新汲井水,以草纸数层湿透,贴于顶上及项脊上,温 
则易之,必止。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诸阳受邪,其邪在表,当汗不汗,致使血毒入脏,积瘀于内,遂成吐血。是经络热 
盛,阳气壅迫,血热妄行,其人发躁必吐血也。 
【凉血】服桂枝汤后吐血者,犀角地黄汤、黄芩汤、柏枝汤、芍药地黄汤。凡吐血 
鲜红,皆是热也,宜凉之。凡吐血紫黑成块而脉迟细,为瘀血而寒凝也,宜肉桂、丹皮、干 
姜之辛散而行之。诸书有载用温热药,亦特过矣。凡失血病多为火载血液妄行,其为寒者千 
百之一二也。附子辈讵可轻用?正如烈火,何可益以硝黄?少有差失,遂至不救,可 
不慎哉? 
【下】当汗不汗,热毒深入,故吐血,瘀血甚者,抵当丸;脉实者,桃仁承气汤、三 
黄泻心汤、大黄散。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蓄血者,血在下焦,结聚而不行,蓄积而不散者是也。又云∶热毒流于下而成瘀血, 
谓之蓄血。此由太阳随经瘀热在里,血为热所搏,结而不行,蓄于下焦之所致。小腹觉有 
硬满,小便自利者是也。年高人小便不利者,韩 和以嚏法通之。 
【解】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发狂,血自下,桂枝汤。 
【清】阳证溢血当清之,凉血地黄汤。 
【下】热在下焦,少腹满,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桃仁承气汤、抵当汤。轻者,犀 
角地黄汤。 
【温】阴证下血如豚肝,当温之,芎归白术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冲脉为血之海,所谓血室是也。男女各有此血气,亦各有此冲脉也。冲脉得热, 
血必妄行。男子则为下血谵语,妇人则为寒热似疟,皆为热入血室,迫血下行,则为血协 
热下利也。有谓下焦虚寒,肠胃不固,清浊不分而便下脓血。是则湿热为病,亦可通 
谓寒也。 
【和解】太阳病不解,其人如狂,热结膀胱,而血自下者愈。若不瘥,桂枝汤。 
小腹硬满,抵当汤。阳明病下血谵语,胸胁满如结胸,夜则见鬼。此为热入血室,小柴胡汤。 
【凉血】少阴下血,桃花汤。腹满身热,下脓血如鱼脑,曰湿毒,(同上。)黄连阿 
胶汤、地榆散。 
【下】下后无表里证,脉数不解,消谷易饥,大便秘,此为瘀血,桃仁承气汤、抵 
当汤,或小柴胡汤加桃仁、大黄,效。下焦蓄血,其人狂,小腹急,便利,抵当汤。 

卷之十三伤寒门(上)
证候
属性:大便不利者,谓大便难也,皆因发汗利小水,耗其津液,以致肠胃干燥而转属阳明 
里证者多矣。其小便自数者,则为津液偏胜,故使大便亦难也。若下若发汗,小便数大 
便硬者,为津液内竭也。若脉浮脉虚恶寒,犹带表邪,不可便下。其呕吐者,为邪未入府, 
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下。小便清者,知邪不在里,仍在表也。阳明自汗,或已发汗,小便 
自利,不大便者,亦为津液内竭,宜蜜煎法导通之。 
【汗】有表证,小便难,大便不利,有津液可作汗,小便缩,不可误下汗。烦卧不 
着席,栀子汤、五苓散,得汗而解。 
【和解】阳结证,能食不大便,或头汗出恶寒,手足冷,或心下满不食,大便 
硬,不可下,用冲和汤,作汗,小柴胡汤。 
【吐】三下不通,不可太攻,当上吐以提之。 
【下】经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此为实,名曰阳结,大柴胡汤。若不了 
了,得粪而解,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金液丹。伤寒六 
七日不大便,有热头痛,小承气汤。六七日不大便,绕脐涌,烦躁,发作有时,此为 
粪硬,(方同上。)少阴六七日腹胀不大便,急下之,大承气汤。潮热大便结,阳盛阴 
虚,下证已具,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 
【温】阴结者,金液丹、《难知》浓朴汤。脏结而厥,四逆汤,极冷服之。 
【熏浴】虚者用皂角烧烟熏,大便即通。棕榈皮煎汤,坐盆中浴之,亦谓外迎。 
【导法】蜜煎导、猪胆汁导。 
【熨法】服药不通,速以盐炒热布裹熨脐下,须臾即通。若脐下冷结不通,不可便 
熨,冷散攻心必死,须先服理中汤,乃可熨。 

卷之十四伤寒门(下)
小便不利
属性:膀胱主分津液。热蓄于内,津液不下行,故不利也。有邪气结于下焦,聚而不散, 
则小腹硬满而痛,小便所以不利也。凡不利者宜导而渗泄之。若引饮过多,下焦蓄热, 
或中湿发黄,水饮停留,皆先利小便。有汗下后亡津液,胃中干竭,则有利小便之戒。 
有小便不利而头出汗者,乃为阴脱关革之疾也。 
【和解】伤寒五六日,已汗复下,小便不利、心烦,桂枝汤、小柴胡汤。 
【分利】太阳汗后脉浮,小便不利,微热而渴,五苓散。渴甚者,猪苓汤。 
【清利】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小便不利,腹微满者;头汗出小便不利,渴饮水 
浆,瘀热在内必发黄,并用茵陈蒿汤。 
【攻下】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微热,胃中有燥粪也,大承气汤,选用。有潮 
热兼大便泄,小便不利, 
柴苓汤。 
【温】风湿自汗,身重不利者,阴气也,甘草附子汤。 
【熨法】小便不通,其因有二。热郁不通,用田螺捣朴硝,少加麝香如泥,贴脐 
上自通。寒凝小水不利者,用炒盐熨脐下当通。然则寒热不可不详审也。 
【灸】阴寒甚而小便不通,阴囊缩入,腹痛欲死,灸石门穴,仍服四逆汤。 

卷之十四伤寒门(下)
小便自利
属性:伤寒小便自利,正因不当利而反自利也。如太阳阳明自汗者,不应利小便而反自 
利者,寒为膀胱不禁,热为蓄血使然。是亦伤寒之一证也。津液竭则病危矣夫,安得 
不有治乎? 
【和】太阳病小便自利,以饮水多,心下悸,桂枝茯苓甘草汤。 
【血】太阳身黄,小盒饭不利,今反自利,其人如狂,为下焦蓄血,抵当汤。伤寒有 
热,小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自利,为有血也,抵当丸。尿血,玄胡散。大便闭,小便自 
利,知其热在内,微用承气汤下之。 
【温】大便自通,小便清利,知其内虚寒也,四逆汤,真武汤去茯苓用。 
【蜜导】阳明自汗,应小便不利,而反利,津液内竭也。粪虽硬不可攻,宜蜜导猪胆 
汁法。 

卷之十四伤寒门(下)
小便数
属性:伤寒小便数者,乃小便频来而短少也。肾与膀胱俱虚,客热乘之,虚不能制水也。又有 
膀胱积热,则水行涩;涩则小便不快,故涩淋而数起也。若大便难,小便数,是为脾约。约 
者,俭也。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今胃强脾弱,约束不行,致小便数而大便难也。 
【下】太阳汗吐下后,小便数而胃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大便硬者,小承气 
汤。小便数,大便坚, 
脾约丸。 
【温】太阳自汗,四肢拘急,难以屈伸,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小便数者,不可 
行桂枝,宜与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 

卷之十四伤寒门(下)
发黄
属性:伤寒发黄证,通身面目皆知如熏黄,如梅如橘。是因当汗不汗而生黄也,当利小便却 
不利小便亦生黄也。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胸中水谷不消,太阴脾土应于肌肉湿热所蒸而 
致肌黄。治须泄热渗湿为先。有头汗出,齐颈而还,渴饮水浆者,蓄血也。大抵不外表里 
郁热所致,其风寒所郁者,间而有之。伤寒至于发黄,为病之已甚也,是以不治者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