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性:太阴阳明论云∶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曰∶阴阳易位, 
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帝曰∶愿闻其异状也。 
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 
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 
则身热不得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 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故喉主天气, 
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从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 
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 
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 
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 
故不用焉。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 
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 
不得主时也。 
阴阳应象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 
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玉机真藏论曰∶脾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又通评虚实论曰∶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 
调经论曰∶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 
又气交变大论曰∶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 
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 ,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又云∶岁土不及,风 
乃大行,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 酸,善怒。又云∶咸病寒中,复则收政严峻,胸 
胁暴痛,下引小腹,善太息,虫食甘黄,气客于脾,民食少失味。 
五常政大论曰∶有太过不及,太过者,薄所不胜乘所胜也;不及者,至而不至,是为不 
及,所胜妄行,所生受病,所不胜乘之也。 
仲景云∶人受气于水谷以养神,水谷尽而神去。故云∶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 
荣散,卫消,神无所根据。又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故血不可不养, 
卫不可不和。血温卫和,得尽天年矣。 

卷之二十三脾胃门
脉侯
属性:《内经》曰∶脾胃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善者不得见,恶者可见。其来如 
水之流,此谓太过,病在外;如鸟之啄,此谓不及,病在中。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不及则令 
人九窍不通。 
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上部有脉,下部无 
脉,为食塞胸中,宜吐之。寸口洪大,按之反涩,尺脉亦微而涩,或寸口紧如转索,左 
右无常,或滑而数者下之。或浮而滑,凡脉沉,病若伤寒者,宿酒,宜下。短疾而滑,酒病。 
浮细而滑,伤饮。气口紧盛,或浮细而滑疾,皆伤饮食。 
关沉而滑为食不消。上关沉迟为脾胃虚寒。右手脉紧盛者伤食。两关弦大者,主脾胃饱 
胀。腹饱胀而脉细者危,浮大者可治。 
上关脾胃所主,其脉缓大为土气冲和,百病不生。但有浮沉洪细长短滑涩,则各司其病, 
宜按脉对证而调治之。如脾胃脉弦而紧者,则是木邪刑土,脾胃有积,或痛或胀。(宜保和丸 
中加柴胡、川芎、骨皮之类,制肝木也。)洪大者则胃中有火。(治宜泻黄散承气汤之类。) 
滑大者则是痰饮。(宜二陈橘半枳术丸之类,气不利上急者可吐。)涩者则是气血两虚。 
(宜八珍汤或异功散加当归、生地黄之类。)短涩之脉,若在前短为外,以候胃,主胃弱 
病;(不思食,恶心呕吐,或恶闻食气者皆是也。)在后短为内,以候脾,主脾病。(胸膈 
作胀,食下不化反泄泻之类皆是也。) 

卷之二十三脾胃门
治法
属性:百凡治病,胃气实者攻之则去,而疾恒易愈;胃气虚者攻之不去。盖为本虚,攻之而胃 
气益弱,反不能行 
其药力,而病所以自如也,非药不能去病也,主气不行药力故也。 
若峻攻之则元气伤而病益甚。若不知机,攻尽元气则死矣。如虚热者服寒凉之药,而 
热反盛何也?经曰∶服寒而反热者奈何?岐伯曰∶不味旺味,是以反也。胃气实者,虽有病, 
不攻自愈。故中医用药亦尝效焉。观夫藜藿野人尝病不药自愈可知矣。故云;治病不察脾胃之 
虚实,不足以为太医。 

卷之二十三脾胃门
治法
属性:夫饮食入胃,阳气上行,津液与气入于心,贯肺,充实皮毛,散于百脉。脾禀气于胃, 
而浇灌于四傍,荣养气血者也。今饮食损胃,劳倦伤脾。脾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 
当先于心病补脾之源。盖土生火,兼于脾胃中泻火之亢甚,是先治其标,后治其本也。 
且湿热相合,阳气日以虚。阳气虚则不能上升,而脾胃之气下流并于肾肝,是有秋冬而 
无春夏。春主升,夏主浮。在人则肝心应之,弱则阴气盛,故阳气不得经营。经云∶阳本 
根于阴,惟泻阴中之火,味薄风药升发以伸阳气,即阴气不病,阳气生矣。传云∶履端于始, 
序则不愆。正谓此也。 
四气调神大论云∶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 
则上应白露不下。在人则缘胃虚以火乘之,脾胃为劳倦所伤,则气耗而心火炽动,血脉沸腾则 
血病而阳气不治,阴火乃独炎上而走于空窍,以致燎于周身。反用热药以燥脾胃,则谬之谬也。 
胃乃脾之刚,脾乃胃之柔,表里之谓也。饮食不节,则胃先病,脾无所禀而后病。劳 
倦则脾先病,不能为胃行气而后病。其所生病之先后虽异,其受邪则一也。胃为十二经之海, 
十二经皆禀血气滋养于身。脾受胃之禀,行其气血也。脾胃既虚,十二经之邪不一而出。假 
令不能食而肌肉削,乃本病也。其右关脉缓而弱,本脉也。而本部本证脉中兼见弦脉,或见四肢 
满闭,淋溲便难转筋一二证,此肝之脾胃病也,当于本经药中加风药 
以泻之。本部本证脉中兼见洪大,或见肌热烦热,面赤而不能食,肌肉消一二证,此心之脾 
胃病也,当于本经药中加泻心火之药。本部本证脉中兼见浮涩,或见气短气上,喘咳痰盛皮 
涩一二证,此肺之脾胃病也,当于本经药中兼泻肺之体及补气之药。本部本证脉中兼见沉细, 
或见善恐欠之证,此肾之脾胃病也,当于本经药中加泻肾水之浮,乃泻阴火伏炽之药。 
经云∶病有逆从,治有反正。除四反治法,不须论之。其下云∶惟有阳明厥阴不从标 
本从乎中,其注者以阳明在上,中见太阴;厥阴在上,中见少阳为说。予独谓不然。此中非中 
外之中也,亦非上中之中也,乃不定之辞,盖欲人临病消息酌中用药耳。以手足阳明厥阴者, 
中气也,在卯酉之分,天地之门户也。春分秋分,以分阴分阳也,中有水火之异者也。况乎 
厥阴为十二经之领袖,主生化阴阳;足阳明为十二经之海,主经营之气,诸经皆禀之。言阳明 
厥阴与何经相并而为病,酌中以用药,如权之在衡,在两则有两之中,在斤则有斤之中也。所以 
言此者,发明脾胃之病,不可一例而推之,不可一途而取之,欲人知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毫 
厘之失,则灾害立生。假如时在长夏,于长夏之令中立方,谓正当主气衰而客气旺之时也。后 
之处方者,当从此法加时令药,名曰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卷之二十三脾胃门
治法
属性:凡治病服药,必知时禁、经禁、病禁、药禁。 
夫时禁者,必本四时升降之理,汗下吐利之宜。大法春宜吐,象万物之发生,耕耨科 
斫,使阳气之郁者易达也。夏宜汗,象万物之浮而有余也。秋宜下,象万物之收成,推陈 
致新,而使阳气易收也。冬周密,象万物之闭藏,使阳气不动也。夫四时阴阳者,与万物浮 
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伐其本,坏其真矣。又云∶用温 
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无冀其胜也。故冬不用白虎,夏不用青龙;春夏不 
服桂枝,秋冬不服麻黄,不失气宜。如春夏而下,秋冬而汗,是失天信伐天和也。有病则 
从权,过则更之。 
经禁者,足太阳膀胱经为诸阳之首,行于背,表之表。风寒所伤则宜汗,传入本则宜利小 
便,若下之太早,必变证百出,此一禁也。足阳明胃经行身之前,主腹满胀大便难,宜下之。 
盖阳明化燥火,津液不能停,禁发汗利小便,为重损津液,此二禁也。足少阳胆经行身之侧, 
在太阳阳明之间,病则寒热往来,口苦胸膈痛,祗宜和解。且胆者无出无入,又主生发之气。下 
则犯太阳,汗则犯阳明,利小便则使生发之气反陷入阴中,此三禁也。三阴非胃实不当下,为 
三阴无传本,须胃实得下也。分经用药,有所据焉。 
病禁者,如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之病,则凡饮食及药,忌助阴泻阳。诸淡食及淡味之药,泻 
升发以助收敛也。诸苦味皆沉,泻阳气之散浮,诸姜、附、官桂辛热之药,及湿面酒火料物之 
类,助火而泻元气,生冷硬物损阳气,皆所当禁也。如阴火欲衰而退,以三焦元气未盛,必口 
淡,如咸物亦所当禁。 
药禁者,如胃气不行,内亡津液而干涸,求渴饮以自救,非渴也,乃口干也;非温胜也, 
乃血病也,当以辛酸益之,而淡渗五苓之类,则所当禁也。汗多,禁利小便;小便多,禁发汗; 
咽痛,禁发汗利小便。若大便快利,不得更利;大便秘涩,以当归、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