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x刺志论x 帝曰∶愿闻虚实之要。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 
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形气相反,谷气不应,血脉不浮,故皆反,法当病。 
曰∶何谓反?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 
脉盛血少,此谓反也。 
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寒伤形,故气盛身寒。热传气,故气虚身热。 
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 
气小则脱血而下,故湿居下也。 
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 
谷少气多,乃胃中邪气并入于肺,而非正气之多也。 
脉少血多者,饮中热也。 
饮留胃中而作热也。 
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 
风气盛满则水浆不入也。 
x阴阳应象篇x 曰∶天之邪气,感即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地之湿气, 
感则害人皮肤筋脉。 
四时之气,天之邪也,感之则害五脏。饮食寒热,感之则伤六腑。地之湿气,感则有伤经 
脉,故害于皮肤筋脉,各以其近而受害也。 
x太阴阳明篇x 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 
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 
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腹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 
此言贼风虚邪,阳受之入六腑。饮食起居,阴受之入五脏。与阴阳应象论∶天之邪气害人 
五脏,水谷寒热害人六腑,两说相反,其理安在?此谓虚邪外伤有余,饮食内伤不足,二者之伤 
互有所受,不可执一而言伤也。惟湿从外伤,故及皮肤;湿从内成,亦伤脏腑。此又不可一途而云然也。 
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 
此言物极则反,理之常也。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风,阳气也。湿,阴气也。阳从上,阴从下,火就燥,水流湿,类也。 
x阴阳应象篇x 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忧思悲恐,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 
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灵枢经》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若五志不常,寒暑过度,戕贼天真, 
何可长久? 
x六元正纪篇x 曰∶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甚则水 
闭肿。 
湿胜濡泄,水气内胜,则伤脾胃,而泻利也。其则脾胃之气一行水道,溢于皮肤,则为 
水闭。肉如泥,按之陷下而不起也,故曰 肿。 
x太阴阳明论x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对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径, 
(胃气不得径至,以达四肢。)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 
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 
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四肢禀气于胃,袭脾而布化。脾不布化,故四肢不用,胃气不能独施故也。 
x脉要精微篇x 曰∶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 
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坠。甚饱则梦与,其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短虫多则 
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x气厥论篇x 帝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岐伯曰∶肾移热于肝,痈肿少气。脾 
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鬲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肺 
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脾移 
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 。肾移 
热于脾,传为虚,肠 死,不可治。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 
为口糜。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虑瘕,为沉。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 
亦曰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 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脏腑相移,各以所司而为病,皆由气厥逆而得也。 ,伏同。 
x调经论篇x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 
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 
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寒气在皮肤之外,则上焦不通,而发寒栗。 
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 
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王安道曰此阴字,指人身之阴与水谷之味也。夫有所劳倦者,过动属火也。形气衰小者,壮 
火食气也。谷气不盛者,劳伤元气,则少食而气衰也。上焦不行者。清阳不升也。下脘不通者, 
浊阴不降也。夫胃受水谷,则清阳升而浊阴降,以传化出入,滋养一身也。今胃不能纳,而谷气 
衰少,则清无升浊无降矣,故内 
热。汪寅谷曰∶人身之中,阴气虚损为热。盖劳倦伤脾,胃气因虚下陷,重压下脘气道之分,而 
上焦之气,因以不行,少火郁为壮火,而为内热伤气等证。其治以东垣补中益气为宜。斯所谓劳 
伤形体,饮食失节而致热者乎?内伤之说,盖原于此。 
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岐伯曰∶上焦不通。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 
泄越,故外热。 
外伤寒毒内薄、诸阳外盛,则皮肤收。皮肤收,则腠理密,故卫气蓄聚无所留行矣。寒气 
外薄,阳气内争,积火内燔,故生外热也。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 
则血凝,血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温气,阳气也。阴逆内满,则阳气去于皮外也。 
x举痛论x 帝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 
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气皆能致病,故 
问之。)岐伯对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怒则阳气逆上,肝气乘脾,故甚则呕血及飧泄。何以明之?怒则面赤,甚则色苍,经曰∶ 
盛怒不止,则伤志明。 
喜则志气和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 
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 
气不行,故气收矣。 
腠谓津液渗泻之所,理谓文理逢会之中。身寒则卫气沉,故皮肤文理及渗泻之处,皆秘闭 
而气不流行,卫气收敛于中而不发泄也。 
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根据,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劳则喘且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 
劳于力役,则气奔速,而阳外发。喘息汗出,外内皆逾越常纪,故气耗损。 
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九气致病,于此可详矣。 

卷之二内经要旨(下)
论治篇第四
属性: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治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小络,当是手少阴 
心经之小络。)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 
x异法方宜篇x 帝曰∶医之治病,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不同,谓针石灸 毒药导引按摩之不同。地势有高下燥湿之势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 
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东方之域,鱼盐之地,海滨之民多食鱼,鱼发疮而热中,盐发渴而胜血,故民黑色病疮疡, 
治宜砭石。砭石,以石为针,而决脓血。 
西方者,金玉之域,砂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 
褐荐,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西方之民,水土刚强,腠理闭密,外邪不能伤,故病多内伤七情,饮水色欲而已。治宜毒 
药攻其内也。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 
治宜灸 ,故灸 者,亦从北方来。 
北方水寒冰冽,故病脏寒,其治宜艾灸烧灼,谓之灸 。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 , 
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南方之民嗜酸,故腠理致密。又卑下之湿内郁而不得发泄,故病挛痹。用微针所以疏泻之是也。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 
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中央之地湿,故生物众,四方辐辏,故民食杂不劳 然湿气在下,民多病痿厥寒热。治宜 
导引,谓摇其筋骨,动其支节,按跷,谓抑皮肉捷举手足是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圣人治人,随方而各得其宜也。 
x阴阳应象篇x 曰∶善治者治皮毛,止于始萌。其次治肌肤,(救其已生。)其次治筋 
脉,(攻其已病。)其次治六腑,(治其已甚。)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此言治病当治其未病,则易愈。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