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芦朴。(不食者,并饮酒少者,煎逆水芦根并浓朴二味汤服。)强筋健骨,须是苁 ;(苁蓉并 鱼二味, 
作末,以黄精汁丸服之,可力倍常十也。出《干宁记》中。)驻色延年,精蒸神锦。(出颜 
色,服黄精自然汁拌细研神锦,于柳木甑中蒸七日了, 
以水蜜丸服,颜色可如美女之容。)知疮所在,口点阴胶。(阴胶即是甑中气垢,少许于口中,则知脏腑所起, 
直彻至住处知痛,足可医也。)产后肌浮,甘皮酒服。(产后肌浮,酒服甘皮立愈。)口疮舌坼,立愈黄苏。 
(口疮舌坼,以根黄涂酥炙作末,含之瘥。)脑痛欲亡,鼻投硝末;(头痛者,以硝石末入鼻中, 
立止神速。)心痛欲死,速觅延胡。(以延胡索作末,酒服之立愈。)如斯百种,是药之功。某忝 
遇明时,谬看医理;虽寻圣法,难可穷微。略陈药饵之功能,岂溺仙人之要术。其用药炮、熬、煮 
、炙,不能记年月哉!欲审元由,须看海集。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神农本草经分上中下三品
属性: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 
本上经。 
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虚羸者,本中经。 
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 
疾者,本下经。 
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种,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后梁陶隐居又加《名医别 
录》亦三百六十五种,倍其数,合七百三十名。《本经》用朱书,《别录》用墨书以别之。 
上品药性,亦皆能遗疾,但其势力和浓,不为仓卒之效。然岁月常服,必获大益。 
中品药性,疗病之辞渐深,轻身之说渐薄,服之者祛患为速,而延龄为缓。 
下品药性,直主攻击,毒烈之气,倾损中和,不可常服。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出产收采藏蓄市买俱宜明辨
属性:药品所产,各有风土之宜,必本《图经》取用,方能致效。人参生自上党,黄 产于绵山, 
山药、地黄须珍怀庆,玄胡、苍术必羡茅山。舶上茴香坚且实,汉中防己大而圆。广木香、川当 
归随土着号,胡黄连、银柴胡因地擅名。若非预求真药,何能奏绩收功?至于草木根 ,收采各 
有其时,取根多以二月、八月,斯时气液尚藏。收茎惟在夏末初秋,此际发生正旺。又云春收 
宜早,秋采宜迟,大都要因气味盛全采而收之,各当其时可也。蓄藏之法,亦要究心,有宜晒曝、 
火烘之不同,又必风吹密固之各异。黄精、二地贮固实则不 霉, 
半夏、南星灰汤煨晒方坚实。人参、枸杞遇梅雨必要频烘,薏苡、山药逢温热可将数晒。硼砂收 
同绿豆,冰片贮以灯芯之类。若不着意留心,未免噬脐空手。百凡市肆买求,尤宜留神辨认, 
或非道地之真,则多莠苗相泥。以西呆为木香,指玄参为续断,明松脂滴作乳香,五灵脂捣充没 
药,山栀染黑作砂仁,半夏煮黄为胡索,牛蹄锉为犀角,虎胫假以驴 ,绵花梗形似藿香,土 
当归样同独活,川芎杂以 本,马蔺揉于泽兰末, 
五灵搀入麝香捶樟脑伪充冰片,锻石和面作成附子,紫皮调土捏作小丁香。巧伪百般,不能枚 
举。精详细察,存乎其人。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药有四气五味
属性:《本草经》云∶药有四气寒热温凉,此兼性气而言也。又有香臭腥臊之四气,如沉檀、脑 
麝之气香,阿魏、大蒜其气臭,鱼、蛤、铜钱其气腥,鸡、鸭、狐狸其气臊,此则四气而兼性气 
为言也。《本经》独言寒热温凉四性,而不言香臭腥臊,恐或遗之耳。五味酸、咸、甘、苦、辛。 
盖天地定位,惟五行生化万类。生物者,气也;成之者,味也。如寒气坚,故咸味可用以软; 
热气软,故苦味可用以坚;风气散,故酸味可用以收;臊气收,故辛味可用以散;土为中气, 
无所不和,故甘味可用以缓。此四气五味,药之纪纲,业医者须详明之,方可以为司命之寄也。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药用必明六化
属性:《内经》曰∶治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生病之络也。 
谨候气宜,无失病机,其主病何如?曰∶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采药岁也。)司岁物何也? 
天地之专精也。曰∶司气者何如?曰∶司气主岁同,然有余不足也。(不足则物薄,有余则物精。) 
非司岁物何如?曰∶散也。(非专精则散气,散物则物不纯。)故质同而异等也。气味有浓薄, 
性用有静躁,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 
夫药有寒热温凉之性,有酸、苦、辛、咸、甘、淡之类,各有所能,不可不通也。夫药之 
气味不必同,同气之物其味俱咸,其气皆寒之类是也。凡同气之物必有诸味,同味之物必有诸气, 
互相气味各有浓薄,性用不等,制方者必明其用。 
凡药昆虫草木,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汁不全。 
又况新陈之不同,精粗之不等,须采而用之,斯有效也。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药有轻清重浊
属性:轻清成象,本乎天者亲上也;(味薄,茶之类。)重浊成形,本乎地者亲下也。(味浓,大黄之类。)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清中清者,清肺以助其天真;清中浊者,荣华腠理。浊中清 
者,荣养于神;浊中浊者,坚强骨髓。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药用气味所宜
属性:凡药之所用,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而换。气薄为阳中之阴,气浓者为阳中之阳; 
味薄为阴中之阳,味浓者为阴中之阴。辛、甘、淡之热者,为阳中之阳;辛、甘、淡之寒者,为 
阳中之阴。酸、苦、咸之寒者,为阴中之阴;酸、苦、咸之热者,为阴中之阳。夫辛、甘、淡、 
酸、苦、咸乃味之阴阳,又为地之阴阳也。温凉寒热,乃气之阴阳,又为天之阴阳也。气味生成, 
而阴阳造化之机存焉。一物之内,气味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焉。主对治疗,由是而出。 
凡药苦平升,微寒平亦升,甘辛平降,甘寒泻火,苦寒泻湿热,苦甘寒泻血热。 
茯苓淡,为在天之阳也。阳当上行,何谓利水而泄下?亦不离乎阳之体,故人手太阳。麻黄 
苦,为在地之阴也,阴当下行,何谓发汗而升上?经云∶味之薄者,乃阴中之阳,所以麻黄发 
汗而升上,然亦不离乎阴之体,故入手太阴。附子气之浓者,乃阳中之阳,故经云发热;大黄 
味之浓者,乃阴中之阴,故经云泄下。粥淡,为阳中之阴,所以利小便;茶苦,为阴中之阳,所以 
清头目。 
凡药根之在土中者,中半以上,脉之上行也,以生苗者为根;中半以下,气脉之下行也,以 
入土者为梢。病在中焦与上焦者,用根;在下焦者,用梢∶根升梢降。大凡药根有上、中、下, 
人身半以上,天之阳也,用 
头;在中焦者,用身半以下,地之阴也,用梢。述类象形者也。 
凡药之五味,大抵随五脏所入之味而为补泻。甘入脾,酸入肝,咸入肾,苦入心,辛入肺。 
所入之味,亦不过因其性而调治之。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辛能散结、 
润燥,苦能燥湿、软坚,咸能软坚,酸能收缓,甘能缓急,淡能利窍。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白术。)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诃子皮。)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知母、黄柏。)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知母。)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 
(芒硝。)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草。)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肝虚以陈皮、 
生姜之类补之。经云∶虚则补其母。水能生木,肾乃肝之母,肾水也,若补其肾,熟地黄、黄柏 
是也。如无他证,惟不足,钱氏地黄丸主之,实则白芍药泻之。如无他证,钱氏泻青丸主之,实 
则泻其子,心乃肝之子,以甘草泻心。 
心虚则炒盐补之,虚则补其母。木能生火,肝乃心之母,肝木也,心火也,以生姜补肝。如 
无他证,钱氏安神丸是也。实则甘草泻之。如无他证,以钱氏方中重则泻心汤,轻则导赤散。 
脾虚则甘草、大枣之类补之。实则以枳壳泻之。如无他证,虚则以钱氏益黄散,实则泻黄 
散。心乃脾之母,以炒盐补心。肺乃脾之子,以桑白皮泻肺。 
肺虚则五味子补之,实则桑白皮泻之。如无他证,实则用钱氏泻白散,虚则用阿胶散。虚则 
以甘草补脾土,补其母也。实则以泽泻泻肾水,泻其子也。 
肾虚则熟地黄、黄柏补之,泻以泽泻泻之。肾本无实,本不可泻,钱氏有补肾地黄丸, 
无泻肾之药。肺乃肾之母,金生水故也,以五味子补肺而已。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五宜
属性:肝色青,宜食甘,糯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 
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 
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五禁
属性: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辛走气,气病毋多食辛。酸走筋,筋 
病毋多食酸。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 

卷之九十四本草集要(上)
五入
属性: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 
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盖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故味 
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