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言庆闻听,眉头不由得一蹙。
“关中局势,莫非不好?”
姚懿祖籍吴兴,后来迁居破石。属于情县治下。
在秦汉时期,此地名为陕县,是关中和中原的一处紧要之地。准确的说崎县隶属中原,但人们却习惯性的,把它作为关中所治。因为关中的任何风吹草动,崎县都会在第一时间受到影响。
“去年关中同样大旱,郑国渠竟出现断流。
而且陇右地区,也是盗匪丛生,更有西域人、突厥人作乱”所以家里面,有些动荡。”
“那你准备如何?”
姚懿说:“其实我家里还算过得去。
只是昔日我父亲帐下部曲,有许多人感到不安。当初他们是随我父亲一起,也算是我家的家臣。我实不愿看他们在那边难过,所以想在蒙阳郡置办些产业,另外想向你求个人情,给予他们妥善安置。那些人虽说年纪有些大了,可依然悍勇。如今荣阳战事频发,说不的
李言庆听明白了!
姚懿不想继续留在麒麟馆做学问。而是希望能有所作为。
“亡 ?”
“我算了算,约三百人”不过他们无需经过刮练,可以立刻提枪上马,征战疆场。”
三百人,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李言庆毫不犹豫贝答道:“既然如
田产方面,我自会为他们设法置办。如果他们愿意携带家眷,我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安排。”
姚懿闻听,大喜过望。
“如此,我这就派人送信,让他们尽快赶来。”
傍晚时,薛收从毫丘坞堡赶回巩县。
同时赶来巩县的,还有杜如晦。这都是李言庆身边最为信任的谋主。言庆也不和他们客套,在后花园凉亭中摆下酒宴。沈光和马三宝,奉命在花园外巡视警戒。凉亭下,两头四眼婪,静静匍匐于地下。
“东都的情况,似乎变得更复杂了!”
言庆开门见山。岳奔正题。
他把在洛阳的遭遇详细叙说了一遍,而后轻声道:“我欲谋取讨捕使。然则情况并不容乐观。
王世充此人,有枭雄之姿,不可小觑。
论家世,他背后有太原王氏撑腰;论战功,他有坑杀江南刘元进余孽。击溃格谦卢明月的战绩,似乎并不让我多少。最重要的是,江都对他似乎也非常满意,好像有意让他接手讨捕使。
此事我断不能接受!”
李言庆用一种极少出现的凝重口吻,与薛收杜如晦说明。
他可不是逞一时之气,而是王世充如果真的当上了讨捕使,那对于李言庆,绝非一件好事。
我就算当不上,也不能让王世充担当。
哪怕是找个庸才出任讨捕使,总之绝不能便宜了王世充。
杜如晦一皱眉,沉吟片刻摇摇头道:“这事情可不太好办 ,王世充此人,我也留意了一些时日。的确,如言庆所言,此人有枭雄之姿。不过至于他那些所谓的功劳。说实话我倒不是特别看重。王世充领军,不过中中之姿而已,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勿论是他在江南诱降刘元进余部,还是在河北败格谦,在南阳战卢明月,都不是什么强硬的对手。比起李密,此人相差甚远。他最厉害的地方,是捕捉时机的能力,善于投机,而且手段非常狠辣。
但这也算不得什么问题。
言庆你想要搞掉他,乃至于取而代之,最大的麻烦就在于王世充背后的太原王家,可以给予他巨大的支持。”
这就是世胄的力量!
李言庆也明白自己和王世充之间的差距在那里,不由得暗自苦笑。
如若当年,自己没有和郑家反目。也许此时此刻,杨庆也好、元文都也罢,都会支持自己吧。
丹事有利有弊,难以两全。
李言庆和郑家反目,获得了杨广的信赖。
但同时,也得罪了许多豪门世胄,使之李言庆的路,一下子变得狭窄许多。
杜如晦说:“你在长夏门给了王世充一个下马威,他也绝不会善罢甘休。所以,他会对讨捕使一职,势在必得。说不定,他如今正在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存,来谋取讨捕使之职。
如果王家全力调动起来,哪怕卢楚愿意支持你,也难有什么作用。最多呈报给江都的名单上,多出你一个名字而已。”
“如此说来,最后决定的人。是在江都!”
薛收突然抬起头,打断了杜如晦的话语。
杜如晦到也没有露出不快之色。笑道:“伯褒糊涂了,如此重要的职务,越王岂能够做主?
此事必然是有江都来做出决断,东都三大辅臣不过是负责选出最为合适的人选,呈报江都罢了。”
“如若这般
薛收露出一抹笑意,“言庆到是有五成机会,接手河南讨捕大使的职务。”
原本言庆在一旁听着,觉得能有个一两分的希望已经了不得。可不成想,薛收一开口,就变成一半的机会。
心下不由一怔,“愿闻伯褒高见。”
“其实,我这个。主意,还是得益于老杜刚才那一句话。老杜刚才说:王世充定然会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其中自然包括他背后太原王氏人脉,,言庆,这太原,何人职位最大?”
言庆说:“自然是唐国公,太远留守,山西讨捕大使李渊喽。”
“那当世之中,何人又与你关系最密切?”
薛收和杜如晦。都已经知道了李言庆的身世。
言庆似乎有些明白了,“自然是我生父”伯褒兄,你的意思是要我请唐国公出面,为我说项吗?”
薛收连连摇头,“你若是请唐国公为你说项,那定然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杜如晦若有所思,闻听之下,连连点头。
“那你的意思是
“言庆,我还有一个问题,当世之中,江都最忌惮何人?”
这个问题问的,似乎有一些怪异。
杨广最忌惮什么人?
李言庆闭目沉吟,手指轻轻敲击面前食案。
片刻后,他突然睁开眼睛,“桃李子,得天下!江都最忌惮者,恐怕就是这个“桃李子。吧。”
薛收嘴角一翘。“不错,就是“桃李子。
不过这桃李子,非是赵郡桃李子。我觉得,李密现在看似声势浩大。称王瓦岗寨,气焰嚣张。可实际上,江都未必把他放在眼中。李密当初从杨玄感,举家被灭。即便他称了魏王,也只是孤家寡人。
所以,我到认为,江都真正忌惮的“桃李子”乃唐国公耳。
唐国公此人,出身八大柱国,又归宗于陇西李氏。论名望,论实力。都不是那李密可以比拟。且唐国公善隐忍之道,李密反了,李浑死了,可他依旧毫发无损,反而权柄更是日重。江都即便有心对付唐国公,也不敢轻举妄动。表面上看似对唐国公恩宠无比,实则忌惮颇深。”
李言庆和杜如晦,深以为然。
不过此时,薛收仍未说出他心中的谋划,故而两人也不开口。
薛收接着说:“且看吧,王世充若要调动王氏族人之人脉,定然会请出唐国公。而在你和王世充之间,恐怕唐国公会更加倾向于你”若真的如此,你也就断然得不到讨捕使一职。”
言庆抚掌而起,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伯褒兄的意思是,”
薛收也站起来,却收起脸上的笑意。“如若唐国公举荐王世充的话。不知江都,会做何想?”
第卌四章 王白牛(上)
失业十三年初,突厥犯境不过始毕可汗此次寇边,并不是为了劫掠,而是为了牵制上太原李渊正月初一,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兴兵造反。?理*想'文学>;这刘武周,出身于富豪之家,年轻时骁勇善射,喜欢结交天下英雄。大业年间,他前往洛阳投奔太仆杨义臣。大业八年,隋炀帝一征高句丽,刘武周应募东征,后更因为军功显赫,被提拔为建节校尉。
三征高句丽毕,刘武周被任命为马邑鹰扬府校尉。
这是一个卫府的基层军职。校尉以下,不在卫府报备,可由各鹰扬府自行任免。校尉以上,就必须经由卫府报备。鹰扬府有举荐权「而无任免权。隋室因此,而将卫府牢牢掌控在手中。
刘武周非常清楚,他想要在马邑站穗脚跟,并不容易。
且不说别的,单只一个太原留守,就足矣令他感到压力。所以他很快就找到了出路,投昝了突厥始毕可汗。
始毕可汗,同样野心勃勃。
他不似他的父亲启民可汗那般臬!!”对中原一直虎视眈眈。
隋室强盛的时候,他倒还算老实;可随着中原大乱,始毕可汗也开始蠢蠢欲动。他深知当年突厥之衰落,非战之罪,实隋室能人太多。
分化,操纵……等等手段层出不穷,将突厥四分五裂。咄吉若想要夺取中原,决定采取同样的手段。刘武周的归附,无疑给始毕可汗以充足的借口。
他只需牵制住李渊即可!至于刘武周能不能椁隋军击溃,那就要看他的本事。
一无所长的人,始毕可汗也不需要。事实上,刘武周也确有本领,将隋军大将王智辨斩杀于马邑。
李渊对此,却无动于衷。
他倒是想去征伐刘武周…,但襟肘着实太多。
突厥人固然是一方面,不过真正的襟肘,还是来自于他的身边。
隋炀帝命他出馈北疆,同时又派王威和高君雅节制监视。李渊即便是想要出手,也非常困难。同时,李渊也在韬光养晦。
至于原因,更加简单。
窦夫人在去年入秋后过世,李渊肝肠寸断,一病不起。
消息传到了江都,杨广竟对身边的人说:“这老儿怎么还不死?”
幸好杨广身边有一个妃子,是李渊的外甥女,一方面劝慰杨广,另一方面派人秘密通知了李渊。
从那以后,李渊变得更加低调,整日醉生梦死……
不过,他真的害怕了吗?
太原,曾是北朝霸府所在论其历史,也许不会逊色于洛阳长安等任何一座都城。
时仲春,万物萌发之际。位于渭水河畔的一座庄园里,李渊正坐在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