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吉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约达成是一回事,兑现又是另一回事。
  由于张博虎的原因,杨致的竹杠敲得很不成功。唯一的亮点,就是秦氏将余下的第二批三万两黄金顺利运抵信阳杨府。
  秦如炬向杨致如实禀道:“原本还可多运出一万余两的,但为了再度获取相府的通行令牌,被谭重元的五夫人、二少爷、八少爷陆续讹去了四千两,其余几千两只能留之用于应急。”
  “杨帅,先前第一批黄金还好说,第二批是在两国签署和约之后才得以运出,这……这算是谁的?”
  杨致不假思索的道:“不管算谁的,总比留给南楚好。你秦氏是南楚户部的司官吗?我家府邸是大夏的官库吗?秦氏持有两国官方开具的交割文书吗?该算谁的,当然就是谁的。”
  这两批黄金堪称是秦长风与秦如炬担着掉脑袋的巨大风险,用性命换来的。如若让皇帝白白捡了个便宜。二人岂能心甘?
  杨致明言黄金仍属秦氏,与大夏朝廷无涉。秦如炬不禁大喜:“有了杨帅这番指点。长风与我就放心了。我们会尽快安排将黄金运往夷州,一路上少不得还要杨帅费心照拂。”
  杨致应承道:“这个好办。你们上蹿下跳的忙活了大半年。在南楚业已十分惹眼。你只须知会大夏秦氏即可,此后不必再管了。”
  “若非张博虎有心抬手,恐怕一两黄金都运不出来。我上次嘱咐你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秦如炬答道:“南楚重文轻武,早先谭重元将张博虎发往军中效力时,意在监视文焕章,并未赋以武职,只含糊给了个随军谘议的身份。按南楚官制,即便参照军中参军之类的职事。也不过是从七品的微末小官,是以张博虎一家此前一直寄居在相府。”
  “张博虎因在随州两败大夏而一举成名,才得到谭重元的重视。正式委任他为从五品的随军监察使,挂在都察院门下,仍属南楚文官系统。此番两国和议得成,官职未变,只是升为正四品。根据历朝历代不成文的定例,身有残疾之人因涉及官仪国体,升官甚难。日后如若不是再建奇功。张博虎在南楚的仕途应该是到此止步了。”
  “自首度代表南楚与杨帅会面之后,张博虎并未回到楚都长沙,而是一直滞留在江夏中军行辕。随后相府便遣人为他在长沙寻觅宅院,说是要置府另居。我闻风而动。送了一处三进的宅院给他,家什、仆役、侍婢尽皆齐备。相府中人乐得省事,欣然受之。”
  杨致叹道:“我这位神奇的老伙计。实在是个可怜人啊!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热脸贴上了冷屁股。说到底都是他自找的!”
  “这事你办得不错。切记先不要惊动张谭氏与孩子,务必叮嘱你派至张府的人。保证她们母子的安全。到时候如何料理,我自会遣人与你联络。”
  和约签署之后,南楚打着“商洽落实”的旗号,又陆陆续续遣来了几批使节。与其说是来商洽落实和约条款,还不如说是来刺探军情。
  对于支付黄金一事,杨致不问,几批楚使也绝口不提。关于四十万石粮秣,一会儿说正在加紧筹措,一会儿说需要诸多官署衔接协同,一会儿说岁末年初难以征调民夫,一会儿说阴雨连绵、天气湿冷、道路泥泞,不便装载运送……。
  总而言之,压根儿就没打算痛痛快快的给你。这般磨来磨去,转眼就拖到了夏历隆昌四年的三月。南楚先先后后像瘦狗拉屎一般,送来的粮秣还不到五万石。据军医仔细抽检,下毒倒是没有。而据中军主簿刘当亲自验看,得出的结论是:饿疯了的人或许会吃。
  对杨致而言,这是意料中事。每逢战乱,必有逃难的灾民。留着用作赈济,总比耗费军粮要划算。实在不行的话,留着当柴烧也好啊!
  在双方停战的近一年来,杨致作为征楚统帅,也不是全无压力。诸多将领早已等得不耐,纷纷上书请战。远在长安的皇帝亦是如此,朝中已有了杨致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的流言。
  赵启却一概置若罔闻,毫不理会,仍然没有半点下旨催促杨致开战的意思。
  这一日,主管户部的宰辅大学士张谦又被召至御书房奏事:“……自上年五月至今,总计已向杨侯拨付了军费七百余万两,粮秣六百余万石,拨付兵部、工部用于造办弓弩刀枪等军械的耗用二百万两。皇上,下月是否仍是照常拨付?”
  赵启眼睛都不眨的道:“当然!”
  张谦偷偷瞄了瞄皇帝的脸色,试着揣摩道:“皇上,微臣谨遵圣意,一直全力保障前方的钱粮支应。但皇上与满朝文武都紧缩用度将近一年了,而在此期间,杨侯麾下大军始终未动,能否暂缓……。”
  赵启随口打断道:“张卿,朕都不急,你急什么?”
  张谦见赵启似乎并无不悦之色,小心答道:“微臣委实是出乎一片忠心,一心为大夏、为皇上着想,万望皇上明鉴。”
  赵启脸色一沉,诛心问道:“张卿,不见得吧?”
  “朕记得清爽,上回杨致呈送的那两份奏章,你事先看过,议事之时也在场。大军南向,善后事宜纷繁复杂,岂能一蹴而就、朝夕见功?按时拨付钱粮军械,一为补充前段消耗,二为囤积以备再战。这些道理,难道还要朕向你逐一细说?据朕所知,张卿与杨致素无往来,从无过节,为何执意要与他过不去?”
  “众所周知,张卿是在户部尚书任上擢升的文华殿大学士。朕再问你,你那几年户部尚书到底是怎么当的?朕自幼喜欢流连市井街肆,因而谙熟民情。你知道如今是何季节么?朕告诉你,如今正值春耕时节!”
  若说赵启一点不急,那也是假的,只是憋在心里不便发作罢了。是以越说越是来气:“朕可以下旨命杨致即刻开战,朕也完全相信,他打下南楚根本不是问题。但与此同时,朕会命你立下军令状,不仅要保证战时的钱粮供给,还要保证战后万千南楚百姓的活命口粮!张卿,你以为如何?你敢吗?”
  张谦吓得一个激灵,扑地跪倒连连叩首道:“微臣不敢!微臣知错了,皇上请恕微臣妄言之罪!”
  赵启冷哼道:“张卿以为,你仅仅只是妄言吗?所谓正人先正己,为人臣者,首先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份内职事,切勿因小利而失大节。不过得了别人一点芝麻大的好处,几句画饼似的许诺,就跟他们眉来眼去,甘心给人当枪使!张卿,你自己不觉得掉价么?朕都替你脸红!”
  张谦愈发惶恐无地,以至额头都磕出血来了:“皇上,是臣不该痴心妄想,臣一千一万个知罪了,万乞皇上饶了臣这一遭吧!”
  赵启冷冷道:“你既已知罪,朕亦不加罪。朕不妨明白告诉你,你之所以能得主管户部,是徐文瀚向朕举荐的。人家比你聪明多了,也从来就没打算与你争什么。你自己回去好好想想!”
  张谦自承的痴心妄想,无非是为了与徐文瀚争夺日后的内阁首辅之位。
  现任首辅王雨农业已年迈,几度上奏请辞致仕,赵启都因南楚战事未了而未能应允。宁王赵当与康王赵敢及其一系朝臣,眼见日渐失势,亟需在朝中扶植一个利益代言人。凭心而论,张谦虽说权力欲极强,但能力确实不差,且不属任何派系。对于二王来说,可谓大小长短正合适。
  徐文瀚与杨致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举世皆知。早在武成一朝,就被先帝赋以主理举国钱粮的重任,但那是在杨致尚未掌兵的前提下。他是杨氏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深谙帝王心术,精通进退之道。
  大哥在朝把握财政大权,老弟在外统驭数十万大军,试问哪个皇帝会放心?主动举荐一个想干的、又干得了的接任,那多好啊!
  ——————————————————分割线————————————————
  ps:多谢诸位看官一路的支持与厚爱!本来只想埋头码字,没好意思求什么。。。但现在还是求吧!什么都行。成绩至少可以好看一点。另外,我尽量做到逻辑严密,前面挖的坑,都会圆回来,不会写无关的人物与情节。(未完待续。)


'邪云曲 第395章 战端再起

  夏楚两国订立的和约,从一开始就注定只是一张废纸。南楚允诺的粮秣以各种借口迟迟不予兑现,杨致允诺的退军自然也不了了之。
  张博虎的心机、演技皆属当世一流,只因与杨致相互知根知底,二人才直来直去,忽悠楚帝与谭重元还是没有太大难度。
  连张博虎都未必清楚秦氏偷运出楚的黄金具体数目,楚帝与谭重元就更不用说了。这二位仁兄只知道南楚确确实实没有花费一个子儿,又平平安安的过了一年好日子却是真的。那个瘸子既不争功又不求官,反而自告奋勇的留在江夏,帮助文焕章整军备战。这年头像他这样懂事的伤残人士实在不多,他爱干嘛就干嘛吧!
  杨致对两国订立的和约同样未曾放在心上,也谈不上有什么言而无信的顾忌。赵启可谓与他心有灵犀,杨致不急于开战的因由,正是虑及到了战后南楚诸多百姓赖以活命的基本生计。
  杨致始终未忘初衷,这些年来拼死拼活,都是为了让全家老小过上安稳自在的日子。若是上升到什么心怀天下百姓的高度,连他自己都会觉得太过扯淡。他只是觉得,不能因为自己想过好日子,就断了数以千万计的百姓的活路,搭上无数条无辜的性命。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只要是有战争,总会要付出代价。这些道理杨致并非不懂,他绝对不会迂腐到滥做好人,但也不会一味冷血、全然不顾。世事纷繁,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事实上自从新年伊始。便密令各部向南楚腹地广派细作,尽力搜集各地春耕播种的情况。作为头等军机大事定期回报。
  进入夏历隆昌四年三月以来,杨致便着手部署下一阶段的大战。
  三月初六日。传令诸军各部,整军集结。
  三月二十八日,以六百里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