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伐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连各地叛乱的士绅,因为外部力量很难支持,也在刘宣的打击下销声匿迹,蛰伏下来。

临汾县城,西河王府。

这里以前的主人西河王已经被刘宣砍下了脑袋,西河王府现在已经变成了刘宣的行宫。

刘宣端坐在二堂之中,书桌上摆放着一摞厚厚的账册。刘宣随意挑选了几本,仔细的翻看了一遍说道:“咱们现在一共占领了五十余座城池,治下的百姓也超过了四百万人。人口超过十万的大城,就有洪洞、临汾、安邑三城。”

“良璧,我本来以为整个山西也不过四百万人口,而平阳府一府之内也不可能超过两百万人。没想到这山西的人口如此之多,咱们只是大致清查了一下户籍,治下的百姓就超过了四百万人。”

赵瑨脸上有几分敬佩的说道:“历朝历代,达官贵人家族中的隐户就多不胜数。如果到了吏治败坏,贪官横行的时候,百姓不堪逼迫,只能委身官绅豪右之家为奴为婢。”

“如今将军颁布了废奴令,征税令等新法令。规定官府概不承认以前的奴契,征税也放弃了以前的人丁税。改成了现在的田亩税,还一股脑废除了士绅之家的免税待遇。”

“这样连番手段下来,百姓纷纷从新登基户籍。人口在籍的百姓自然大增。”

眼见赵瑨还在滔滔不绝的恭维着自己,刘宣摆了摆手打断了赵瑨的话说道:“良璧,上个月我让你筹备科举,这个月期限已经快要到了,到底有多少人准备应举。”

听见刘宣马上转移了话题,赵瑨脸上带着一丝苦涩道:“将军苛待士绅,尤其是官绅一体纳粮的法令。更是彻底失去了士绅之心。这一次将军筹备科举,有功名的士子几乎没有人前来参加。唯一的一人名叫程皓,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秀才。”

听了赵瑨此话,刘宣心中不由得暗暗一叹。如何对待士绅,现在已经让自己越来越为难。如果像明廷那样宽待士绅。虽然有可能让一些士子投效,但是自己现在缺钱缺粮,暂时也只能从士绅手中刮银子。

“相比缺粮饿死,暂时失去士子之心反而就不是当务之急。况且明末的士绅也太不成样子,这种贪婪自私的腐儒也不可能被自己重用。”

“现在只能继续沿着打击士绅的道路上走下去,花费更大的力气去拉拢不得志的读书人。”

刘宣心中暗暗想了想,接着说道:“官绅一体纳粮的政策不能更改,既然人家不愿意来,咱们也不能强求。这次前来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到底有多少。”

赵瑨揉了揉眼睛答道:“这一次所幸咱们扩大了科举的人数。按照将军的规定,只要能写出五百个文字,就能参加科举。所以这一次来的人较多。大约超过了四百人。”

明末时期,百姓的识字率不可能超过百分之十。刘宣治下虽然有四百万百姓,但是识字的可能还不足十万人。这十万人中,秀才可能不足三千人,举人也就三四百。至于进士,除了投降祈求活命的几人外。剩下的估计也早被刘宣斩首示众。

这样多的读书人,居然只有四百人前来参加科举。还不足识字的人口的百分之一。以至于几百举人,几千秀才,居然只有一人前来投奔。由此可见,刘宣在读书人心目中到底是如何地位了。

听见有四百人愿意为自己当官,刘宣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笑意。他指了指赵瑨说道:“这些人既然全部愿意参加科举,咱们这一次就让他们全部高中。”

赵瑨听了刘宣此话,顿时大惊失色的劝说道:“将军不可如此。这样一搞,只怕更让读书人取笑,彻底坏了名声。”

“咱们声誉本来就不高,将军这样轻慢科举,只怕更让士子痛恨嘲讽。”

刘宣听了赵瑨此话,一点儿也不以为意的说道:“良璧不必如此着急,事情也更坏不到那里去。”

“熟读八股文章的举人秀才,论起治理地方,也未必好过走街串巷的算卦先生。那些中了进士的士子老爷,治理地方也是靠当地的胥吏豪强,连为他们出主意的,也是不得志的师爷西席。”

“咱们现在虽然打下了五十多个县城,但是几乎没有多少文官治理。像李翰、赵胜、胡宽等人几乎一个顶三个人使用,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

“既然这些读书人愿意投奔咱们,咱们更不能将他们推出门外。这一次科举,咱们要一个不落的让他们全部高中。”

听了刘宣这番话,赵瑨目瞪口呆的看着刘宣。眼见刘宣就要将神圣的科举彻底败坏,作为一个中过秀才的读书人,赵瑨心中顿时七上八下的翻腾。

他参加过明朝的科举,自然知道朝廷科举的神圣。山西一省识字的读书人几十万,可是考中秀才的读书人不超过万人。每一次考试,都是鲤鱼跃龙门,只有考中举人,读书人才有做官的机会。这个机会是非常不容易的,大部分举人直到老死,也不可能担任一县县令。

而刘宣即将举办的科举,却是百分之百能全部高中。看刘宣的意思,这些人几乎都能过一过官瘾。

眼见赵瑨还要在劝,刘宣说话的声音也大了几分。“咱们现在有五十座县城,每一座县城,最少也要二十名官员,多则需要七八十人。总共全部加起来,最少也需要一千五百名官员。”

“咱们手中的文官有多少?全部相加也不过三百人吧!这些人大部分还都在霍州老营等九座县城。”

“这一次只有四百人投效,即便全部让他们当官,我也觉得人数有些少。像平阳府南部的大约三十座县城,县政还全部掌握在胥吏乡绅手中。如果不是驻扎着杨四宝、张虎成两个旅的驻军,这些城池马上就会从新叛乱。”

“这一次科举选中的文官,大部分都会下放到基层。我要让他们慢慢掌握基层政权,逐渐的边缘化地方乡绅。”

“良璧,这些人现在在那里,你立刻去安排一下,我要马上见一见他们。”(未完待续。。。)

第九十六章科举二

自科举制度确立以来,古代帝王即视其为国之重典,极为重视。每个新王朝肇建伊始,即开科取士,选拔官吏。

毫无疑问,科举制度与官僚政治紧密相连,乃是古代王朝的根本,皇权统治的基础。

从明代开始,科举制度日趋完备,已经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对于这一点,刘宣心中也是非常清楚。

明代的科举,作为一个洗脑的智力游戏,尽管能选拔出记忆力、诡辩术等超长的高智商人才。但是论起选拔官员这个最根本的职能,其实并不是很成功的。

一个进士,尽管智力过人,但是他最早读书的二十年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背书之上了。

而一旦高中进士,就主政一方,这对大部分进士都是非常为难的。他们既没有这个经验,也没有这个能力手腕,所以县政基本上就落在地方胥吏手中。

况且明朝官制,一县之中只有知县、县城、主薄等官员三人,三名官员根本不可能将朝廷的政令深入基层。

所以按照一般的情况,一个进士最起码为官三四任,经过七八十来年蹉跎傀儡的官场生涯。才能有能力摆脱胥吏的控制欺骗,进化为一个合格的官僚。

像这样的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对于现在的刘宣来说基本上毫无用处。所以哪怕全省士绅都来参加,刘宣也会对这种科举改革一二的。

况且现在参加科举的士绅非常之少。大部分都是底层落魄的文人。这个时候改革科举,阻力也是最小,正是最佳时机。

现在刘宣占据小半个山西。治下五十余座县城,麾下的兵马总计超过四万人,在与明军的作战中也是屡战屡胜。

明朝延绥巡抚岳和声、参将李卑、游击刘光乍、李英华先后死于围剿战中。副将张应昌、巡抚耿如杞、宋统殷先后因为剿匪失败被崇祯皇帝夺职下狱。

哪怕出动了五镇九边精兵,任命了权力很大的晋陕总督统帅全局,也没有抓住刘宣一根毫毛,反而以灰溜溜的撤兵收场而告终。

所以崇祯三年的春天,刘宣的名声也越来越知名。尽管乡绅士子还蔑称他为秃匪。但是无论是朝野还是乡中,官员士绅都知道刘宣已经有了与朝廷争天下的资本。

虽然因为刘宣苛待士绅的政策。再加上他现在实力还算是弱小,还没有士绅阶层大规模投靠。但是一些没有功名,在底层非常不得志的读书人,已经愿意投奔刘宣博一个前程。

看了赵瑨带来的应举士子的资料。刘宣对于这些投奔自己的读书人也算是有些了解。这些人中,除了三十多个童生之外,有朝廷功名的士子只有程皓这个秀才一人。

剩下的读书人,有走街串巷的算卦先生,也有底层行医问药的郎中,有开办私塾的教书先生。总之,这些人都是明朝治下最底层的读书人。

对于这些落魄文人,刘宣并没有轻视之心。这些人尽管没有功名,但是大部分读书人的智商还是超过底层的百姓。况且这些人敢来投奔刘宣。大部分也不是不通世务的腐儒酸丁。

刘宣草草的吃了一口饭,马上在赵瑨的带领下召见了这些读书人。

这些应举文人现在全部暂居在阳曲王府之中,等刘宣进入大门。众人已经全部站立在堂中。

刘宣走的有些快,胸口也稍微有些喘气不匀。他连忙用力摆了摆手,对着亲兵营营官王双喜开口说道:“双喜,你让人般一些凳子,让诸位先生先坐下说话。”

等王双喜带领亲兵搬来了一批桌椅板凳,众多文人也趁势唯唯诺诺的坐了下来。

刘宣清了清嗓子。对着众多失意文人说道:“大家能来参加这次科举,都是对我刘宣大有信心之人。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交一个底。这次每一个赶考的读书人,将不会有一个落榜之人。”

“大家尽管放心,这一次前来赶考的读书人,每一人都能有一个官做。”

“明廷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咱们没有那么麻烦,只考一次。这次科举咱们也不考八股文,毕竟大家都没考中功名,看起来也不擅长八股文吗!”

刘宣这番幽默善意的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