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余辆,悉数击毁,死援兵一千余人,仍不能增援补给,继续作战,于是开始突围北退……”
走上广水城的城楼,被旷野彻骨的寒风一吹,李西屏才意识到自己刚刚冲动了。他看看星斗,已半夜三天,深长地舒了一口气,抚着被捆得麻木的膀子,哪里是还没有好利索的枪伤,苦笑着心里想:“这个李大帅……说什么气话啊?务于武胜关以南地区捕捉之,谈何容易!但是,这不也是自己要求的吗?只能尽力了……”
广水位于京汉铁路西部,大悟西北部,地处德安府。李西屏就把前线指挥部设在这里,挡着孙传芳西进南下!
北洋军南下在发起全面攻势时,曾令李纯经京汉铁路进入李店,继而在下青山等处。当时,北洋军并没有占领广水的打算,因此,在作战前期,广水城一直没有失守。
北洋军下达全线撤退的命令后,正在广水西线的孙传芳军奉命在广水城西北,占领广水城,以掩护伤病员经广水城从官道北撤,入武胜关。
李西屏自奉命率领本师团进驻广水,担负起保卫广水县城的任务。进入广水城后,李西屏立即指挥部队构筑工事,在广水城的北门和东门外构筑了三道防线,并在东门外设立了岗哨,日夜派兵巡逻,严阵以待,已经和孙传芳接连爆发几场恶战。
“嗯,把北洋军送出武胜关,李大帅应该不会责怪我追击不力吧。”李西屏若有所思地看着远处的夜空。
(光景大声疾呼,求票!求收藏!求点击!)
231和平之诚意下
王精卫卓立江轮洞庭号甲板之上,极目长江两岸。
此时夜幕降临,在武汉三镇再度繁华起来的灯炷映照下,天上星月黯然失色,似在显示李疯子的兴起,使南北各方势力亦慢慢失去往日的光辉。
王精卫清秀懦雅,貌姐美妇,神色淡定,一对眼神却又深邃莫测,有一股震慑人心的清新气息。
这艘船乃武昌政府代包的一条约有七、八百吨的上游小江轮洞庭号,正升满气压,以快似奔马的速度,朝长江下游上海开去。
王精卫目光落在繁华汉口城外的江边码头,泊满大小船舶,点点灯火,有种说不出的在繁华中带上苍凉的味道!
但王精卫的心神却紧系在怀内袁世凯亲笔写给黄兴的一封信上。南北和议,最重要的还是要看黄兴的态度。
织布局的双方会谈约半小时,没有谈出任何的进展。冯小戥这些鹰派根本没有和谈妥协的心思,而唐绍仪等人也把和谈的心思放到了上海。
在双方公开会谈期间,汉口英领事戈福代表*极力支持袁世凯政权,声称:“中国战争若继续下去,将有危于外人的利益和安全”。它们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舆论上向南京武昌政府施加压力,促使它尽快向袁世凯妥协。但是,李疯子代表的这群疯子会害怕这些洋人施加的压力?
于是以革命军方面的和谈代表伍廷芳尚在上海为由,双方默认和谈地点改在上海进行。
当晚,唐绍仪等一行遂搭乘洞庭号轮船由汉口前往上海,武昌革命军方面也有和谈代表胡瑛、王正廷同乘洞庭号前往。同行的除了代表以外,尚有顾问、秘书等共约四十余人。
初时,在船上忽然发现多了王精卫这位美少年,大家很觉得诧异,倒也有几个人看着王精卫有些面熟,又想不起什么地方见过。后来,经人介绍,才知就是名赫一时的谋炸摄政王载沣的汪兆铭。
王精卫美目修眉,白色西装,恰如临风玉树,飘逸风流,穿上之人一见便对他生出好感。
冯耿光走上甲板,看到王精卫清丽的身影,走过去,同迎着江风,道:“兆铭君,你我同县、同庚,在我十七岁的那年,曾同你在家乡番禺县应童子试,彼此会过面。当时你很腼腆,面如敷粉,背后拖着一条扎着大红辫绳的紧长发辫,动止娴雅,状若好女子。后来你还获得县试案首,所以我对你可是印象犹深,可不知道兆铭君可还记得我。”
王精卫嘴角逸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淡淡道:“岂敢!”
他们在船上握手忆叙前事,从应试谈到炸摄政王,倒也忘了江行的寂寞。王精卫年纪虽轻,阅历不少,见地、口才都很不差,一船人都被他忽悠的晕呼呼。
汉口。
清廷署理湖广总督兼 第 245 章 议员之令,然势力微薄,罕有应者。新内阁一付空场面,机关已失,万难支持,虽有圣贤,亦将束手,识时务者为俊杰,应天顺人之举,即为福民利国之媒。以清廷之存亡,与中国之存亡,两两相较,孰轻孰重,无待蓍龟。吾恐欲救清廷,转危中国,本求建勋立业,适所以杀身隳名,区区报纸之攻击,犹其末焉者也。老友与大树亦道谊交,何不乘间进以危言……”
张馥卿警觉的打断地道:“危言?危言耸听!?”
廖宇春失笑道:“……何不乘间进以危言,能于此时上书枢府,密陈危亡大计,请皇上效法尧舜,俯顺民情,以揖让而布共和,事成则为首功,不独前嫌尽释,即天下后世,饮水思源,有不颂德歌功,馨香祷祀者哉。万一不成,急流勇退,至公之心,昭然若揭,亦足取谅于世人。倘计不出此,妄肆武力,以仇杀同胞为事,甘冒天下之不韪,为人民之公敌,身败名裂,为天下笑,窃为大树不取也。春二十年辛苦,积有微阶,岂不欲帝政长存,为纡紫垂青之地。无如世变日亟,祸悬眉睫,嫠妇尚不恤纬,况爱国男子乎。”
廖宇春口沫,说得振振有词,无非就是游说北洋军,配合袁世凯演一出陈桥兵变,把紫禁城的孤儿寡母轰下台。张馥卿可不敢应承,只是默默带着他们往军司令部走去。
廖宇春三人坐在军司令部一节火车皮里,喝着热茶,陪侍着的他的是副官李君壬霖、郑君士魁。
几个人不但是熟识,关系更是非比寻常。故而两人说起密话,一点顾忌都没有。
冬天夜里非常寒冷,几人围在火红的碳盆前,李壬霖拥衾畅谭 第 245 章 。”
廖宇春摇头叹息:“奈何冯军统竟如此行色匆匆,未能密陈计画,诚憾事也。”
再略谈数语,廖宇春等人就急着要去探一探现充段祺瑞第一军的参议靳云鹏。冯国璋已经交卸,会晤段祺瑞更具效果。
在段祺瑞行辕,靳云鹏密告他们,他们的计画,可以实行,此间参谋,徐树铮、曾云沛,亦颇赞成。旋谒段祺瑞密陈大计,且述与夏清贻南行疏通之策。孔文池亦在旁怂恿,极言此行关乎大局,段祺瑞甚韪之。并订密码电本,交靳云鹏收藏。是日又闻议和大臣唐绍仪,已赴申江。一行人再访陈紫笙,兴辞后,廖宇春门生张孝慈第四镇执法招饮。席间晤民军将校胡捷三、陈成城两人,最后夜寓金台宾馆。
232为时已晚上
蛇山的郁郁葱葱之间,黄鹤楼俯瞰武汉三镇。黎元洪、冯小戥登上黄鹤楼,透过望远镜遥观汉口的情况。
日出东方,天地一片苍茫。
今早,段祺瑞正式照会驻汉口各国领事,宣布自现在防区撤退,以表示北洋军对谈和的诚意。
黎元洪放下望远镜叹道:“只看敌方撤退的布置,便知段祺瑞、徐树铮是精于兵法的将才,而北洋军士兵表现井然有序,也是一直强军,只可惜效忠的是袁世凯,否则若能为民党所用,可大增革命胜算。”
冯小戥点头同意,撤退之时,最忌讳士兵混乱,指挥不灵,导致自乱阵脚,与敌可趁之际,比起交战更加的考验士兵的素质和将领的指挥。不但是宿营地和指挥部,保障安全的庇护需要着重考虑,储备粮草和器械的供应站也需要考虑,更是要扼据撤退的战略要点,阻止敌人进犯。
对方撤军时军容整齐,秩序亦佳,所有撤退的队伍,均整装集合于所在地之原野,每一大队分若干排,成纵列形,伏地卧下。对汉口构成威胁,又令革命军无法进逼,收复失地。
黎元洪又道:“你看北洋军撤退的方式, 第 246 章 的……革命军准备何时渡江去汉口……”
看天色时已近申时。天气虽然寒冷,但是街上行人很多,皆汹涌的爬上武昌城墙,想要看汉口撤退的北洋军。武汉三镇,战争的乌云笼罩,没有比这件事情更让民众关注的了。
黄鹤楼下的石阶是两排合抱粗的槐树蔓延之山下,浓绿欲滴,给人一种幽静深远的感觉。
长江一水横断龟山和蛇山,但见阳光下波光粼粼,水气沁凉,一阵寒风扑过来,二人都是精神一爽。
“革命军渡江那里不用你操心。”冯小戥沉思着说。
黎元洪心神一凛,知道李疯子的人对他警醒着呢,也就不在做声,免得惹来无端的猜疑,李疯子的心狠手辣他可是见识过的,曾经疯狂的用“意外”手法,把躲在汉口租界的满清余孽暗杀的干干净净。
半晌,冯小戥又道:“办成一件事本来就难,革命党人不可因为一点困难就灰心。昔日永乐皇帝起兵,进攻南京船行无风,有畏难之心。周颠子说,‘只管走只管有风,若不走,一世也没有风!’这是哲言啊!永乐若不是听从了这话,明史只怕从头到尾都得改写!如果因为惧怕洋人船坚炮利,租界国土就永远不要收复了!”
黎元洪抬起头,默默注视冯小戥,这是一群疯子,他们无所畏惧!或许,是因为这一群为信念坚持到疯狂的人,才敢挑战北洋强军,才敢挑战欧西列强。或许,是因为这一群为理想义无反顾到不惜命的人,才能挫败北洋强军,才能挫败汉口洋人。这样的疯子,不好招惹。
黎元洪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理由,使他们这样的疯狂,这样的执着……但是冯小戥说的收复失地,听来却是让他早已冷却的血脉渐渐升温,像是远去的青春,忘记的理想又回来了……
他半晌才道:“李帅掌舵,我也来打桨!这是替国家替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