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理想年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人所得种种消息多无根据。红溪惨案根本毫无根据,关于泗水惨案,更是无聊记者的夸大事实,我至今没有离开泗水,也正是因为此事再斡旋,事关机密,所以我暂时没有将此事公开。”美国领事亨利说道。
    “亨利先生,斡旋是完全没有意义地,荷兰帝国无论如何不会答应中国这些无理要求。”总督大人微笑到。
    李想冷笑连连,汪精卫夫妇也是一声轻蔑地冷哼。
    “一方面,荷兰殖民政府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引诱、拐骗甚至掳掠大量的契约华工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邦加、勿里洞、日里等地的种植园和矿场充当苦力,利用华人对殖民地进行原始开发,榨取他们的劳动。另一方面,却依然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教育等诸方面对华人实行限制、排挤和打击。”梅迪说道。“在种植园和矿场工作的契约华工被强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不得组织工会,不许集会结社。”
    “那是您地说法,美丽地中国小姐。”总督大人神情笃定:“东印度的种植园和矿厂都是你们华人控制着。”
    “总督大人,1880年,荷兰殖民当局以“第133号政府公告”的形式颁布了《苦力条例》(KoeliOrdonnantieVon1880Juli13),其中第八条规定:劳工私逃或拒绝工作,处以最多三个月的无偿劳役,如果重犯,除监禁外,还处以三至十二个月的强迫劳役。”一直没有说话的陈璧君父亲陈耕基开口了:”我契约华工受到残酷虐待,动辄被殴,没有丝毫的人身安全保障。”
    陈耕基曾在槟港荣和矿区查询一位年仅二十余岁的矿工陈广。该矿工形容愁惨,询之,初不肯言,再三慰问,始言到此三月,无日不在藤鞭木棍之下;示其背,伤痕血迹,几无完肤。华工被暴力鞭打致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到底是老南洋,他一开口,所有的废话全没有了,包括总督大人在内,全都陷入了沉默。
    当年,海外华工受虐情形不断曝光,秘鲁成为世界舆论众矢之的。风水轮流转,今年轮到荷兰了吗?
    “不能只看荷兰不好的一面……”总督大人语气软了下来,“泗水一事,系日来之流言,并非实事,然亦非绝无其事……日来各报所言,必系以讹传讹,越传越讹。”
    气氛有点尴尬而沉闷,每个人都满怀着心事。
    “听说今天码头出现一点小插曲,不知道结果如何?”英国领事杰姆斯打破了沉闷,他语气中带着一点刻薄地味道。
    “你去看看不就知道了?”李想冷笑道。“没有人能在中**人面前欺辱他的同胞。”
    英国领事杰姆斯脸色一凛,同样冷笑道:“那些人也是中国人吧?”
    “他们不是中国人,是汉奸,是人渣!”
    美国领事亨利为活跃一下气氛,微笑道:“阁下,这泗水牛奶沙爹,感觉如何?连欧洲也没有这样地风味。只怕阁下也觉得新鲜吧?”
    李想扭头冲着美国领事亨利微笑:“嗯,牛奶不错,就是里面儿的小牛肉,不知道是不是火候不到。怎么尝出血的味道出来了?”
    李想又笑着拱拱手,对总督大人道:“总督大人,麻烦贵属,就安排兄弟的随员吧。今天一路劳顿。总督大人又盛情招待,实在是心领。兄弟得去歇歇了。哪天借着贵馆,我也设宴招待一下总督大人。”
    总督大人僵在那儿,扯着嘴唇保持风度微笑。
    一路过来,就早已看李想不顺眼的洋大人总督府副官中校,看着李想那随随便便的样子。手中的酒杯就差点儿要摔过来。
    李想抱拳拱手,一声告辞。又礼数周全地鞠躬。转身就走。总督大人微笑还礼,又示意副官替自己送客。
    在马车里,李想问管家小妹梅迪道:“你同那些洋婆子们谈得拢吗?”
    梅迪抿嘴一笑:“还好,英、美公使夫人都很健谈,也很有教养。不过,我们也谈不了什么正题,无非是聊一些我们女人关心的事,像什么各国女人的穿戴服饰啦,风土人情啦,春夏秋冬天气啦……唔,殖民地的天气都是这样热死了。几位夫人还谈了一些教育子女后代啦,东拉西扯的。”
    “这都是正题嘛!”李想望着管家小妹微笑道,“我们与外国人交谈,并不总是局限于国家大事,你又不是公使,当然更不会与人家理论公务,但拉家常,谈生活琐事,也是外交,可以使我们多交朋友,对我们有利无害。小妹,我觉得你非常也交际的天赋嘛!”
    李想情不自禁地握起管家小妹一只纤细柔软的小手,梅迪任凭他握着,她感到李大帅那宽厚的大手无比温暖。她把头靠在他的肩头,心里洋溢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欣慰和幸福。她多愿意坐在这样窄小的马车里,在轻轻晃动中久久地偎依在他身旁。她要一直跟随着他,他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
    对了,她想起南洋殖民地的气候不是一般的热,听说每年真的有热死人的记录……不知那里使馆的伙食怎么样?大师傅做菜的手艺如何?合不合李大帅的口味?他吃惯了家乡的湘菜,要不要提醒他把长风号游轮的湘菜大师傅也带去领事馆?他到现在始终也没提起过此事,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想到此,管家小妹不由仰头看看李大帅。李想微闭着双目,眉头紧锁着,不知他又在思谋什么。
    “你……你在想什么?”管家小妹梅迪轻轻问。
    李想睁开眼睛,望着她,她靠他这样近,车厢里昏暗,看不清她的清秀面容,但却闻得见她的发香,听得见她的气息……
    “你怎么不说话?”管家小妹又问。
    “啊,你刚才问我什么来着?”
    “看你,在路上也想得入神!我的话你根本没入耳,这耳朵进,那耳朵出。我问大老爷您:刚才在想什么?”
    “刚才,哪个刚才?是你问话之前的刚才,还是你问话之后的刚才?”
    “哎呀,看你说的话,快成绕口令了。自然是问话之前的刚才啦!”
    “刚才想什么来着……啊,对了,我在想美国领事亨利此人倒也是一位可以相交的外交官。从和他几次交谈来看,没有感到其人的狡诈和蛮横,看来对洋人也不能一概而论,并不都是面目可憎、心怀叵测之人……”
    “你呀,想来想去总离不开你的公事。唉……”
    管家小妹轻轻叹了一声,但她和李大帅靠得更紧了。





131朝气蓬勃


    泗水,中国领事馆会客大厅里,西装革履的,长袍马褂的,各界华人代表济济一堂。寒暄,谈笑声充满大厅。李想站在大厅中间,满面春风和每个人打着招呼。
    南洋华人的热情和这里的天气一样火热。
    “这位是曼谷侨领、实业家郑智勇先生的五公子郑法才。”汪精卫拉过一个皮肤黑黑的青年,像热情的主人一样给李想介绍道。
    郑法才脑子还有点没转过来,站在他面前就是辛亥首义之功的李大帅?他就是敢跟洋大人说不的李大帅?没想到一个活生生的辛亥传奇,所有青年心目中的革命偶像,就这么笑吟吟的站在了面前!
    “李大帅,你就是打响武昌首义 第 472 章 了。
    李想倒是好整以暇的打量着他,看他的眼神举止,是受过良好的教育。这样的青年,那真是难得的人才啊!特别对于刚刚建国的民国来说!
    李想见到这一位华侨热血青年,忍不住开始忽悠,道:“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点钟的太阳,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样一个普通的道理,被这些青年的偶像李大帅说来就让人激动万分。
    汪精卫听了猛撇嘴,李想这张小白脸看起来比郑法才的那张小黑脸年轻的多。真是大言不惭,但确实让这些华人小青年听了热血沸腾。
    “当年,郑智勇先生,得到孙先生的亲临造访,慷慨捐助巨款,一时传为美谈。武昌起义成功,民国成立,郑智勇先生在曼谷闻悉喜讯,雀跃欣庆,毅然献出银元5万,并派其五公子郑法才带一对大象牙到南京,祝贺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尔后,他又慷慨解囊,捐赠广东都督一百万暹币。”汪精卫道。
    李想的眼神不易察觉的闪动了一下。只有非常熟悉他的人才能读懂这个眼神的含义。
    “这位是新加坡侨领张永福先生,是中山先生的挚友,也是同盟会的大力资助者。”
    李想眨眨眼睛,这个名字,好生熟悉。因而上前与之握手。
    “他不算特别富有,”汪精卫介绍说道,这是相对于曼谷郑家的标准。“然而但凡需要钱物的支持,他都毫不犹豫地竭力支持。上海《苏报》案时。他为着营救狱中的章太炎、邹容,到处疏通关系,打电报给英驻上海领事,翻印邹容的着作两万册,向清朝总理衙门及翰林院投寄,且让人带回内地秘密散发。另有创办报纸和保皇派作舆论之战。
    当年孙中山到新加坡宣扬革命,张永福将留给老母亲颐养晚年的晚晴园别墅腾出来,作为革命基地,后来即成为南洋革命总机关的所在地,此后孙中山及其助手来往南洋更为便利。”
    提起这个晚晴园,李想就知道了。至今这个园子里还留有一段中山先生的八卦新闻。
    李想拉着张永福悄悄问道:“我这次来时在南京看见了中山先生的两个漂亮女儿,我听说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和夫人卢女士也在南京小住过一段时间,但是陈女士却没有同去。不知道陈女士是不是还在南洋?如果在,陈女士住在那里?我有空要去拜见一下。”
    汪精卫在旁边翻白眼,怎么这个李大帅还有八卦的癖好?
    张永福对这个目光如鹰隼,少年得志,满身傲气的李大帅突生一丝好感,他也有生活的一面。
    “陈女士在参加镇南关举义之后,由于劳累过度,患了很难治愈的肺结核,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