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汉王陈友谅亲至此地,也不可能将常遇春战败。”
徐达这番话语和云淡风轻的态度使得一旁的朱元璋愣了一愣,朱元璋最先接到常遇春战败的消息的时候也是如此,根本就没有相信常遇春居然战败了,后来常遇春亲自派来了一个士兵快马加鞭的赶回了应天,特地向自己汇报了前方的战况之后,朱元璋方才相信了常遇春战败的事情。
徐达听的常遇春战败的态度居然和自己最初听打这些消息的时候一样,朱元璋不免在心里头想起了一件事情。
若是常遇春真的战败了,为何只是后退了几十里地。
依照汉王陈友谅的脾性,断然不会轻易放过敌手了,为何会轻而易举的放过了常遇春,令常遇春麾下的部队如此轻易的退后了这么多里地。
若是能够轻松的后退三十多里地,起码说明常遇春手下已然保持的相当的战力,方才有可能在汉王陈友谅数十万大军的围困之中安然抽身,可是若是如此,起码来说常遇春的实力还是没有遭受到太大的打击才是,为何常遇春会怕人回来跟自己求援呢。
这实在是太不符合常遇春的风格了,当年常遇春领着一支数百人的轻骑,意外的陷入了敌军数万人的埋伏之中,常遇春临危不乱,极为镇定的指挥着数百人马应战,最后终于得以脱出重围,身边只剩下护卫的数十人马。
可是就算是如此险恶的战事,常遇春将军已然没有派人回来向自己求援,可是这一次刚刚和汉王陈友谅接战不久,常遇春居然一反常态的亲自派人来军中求援,这实在是和常遇春一贯的风格太不相似了。
此事之间似乎另有隐情,常遇春似乎是有事情瞒着自己,可是着究竟是什么事情呢,为何一向对于自己忠心耿耿的常遇春也开始向自己耍起了花枪。
徐达如此,常遇春也是如此,今日来自己府邸之中的楚流烟也是如此,朱元璋想到了这些日子来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情,忽然觉得自己忽然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一般,昔日的好友似乎都一一背叛了自己。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朱元璋心念乱转,心事如麻,实在是堪悟不透为何原先和自己齐心的人,为何到了几日都有和自己分道扬镳的倾向,到底自己做了什么错事,居然陷入了如今这种类似于众叛亲离的局面。
朱元璋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徐达却不明白朱元璋的心中想法,依然是一脸漠然的对着朱元璋说道:“吴国公,还是请回吧。徐达真是无意于战阵了,若是想要让我披挂上阵,杀敌立功,恐怕是不能如吴国公所愿了。吴国公身为应天的首脑,没有必要为区区挂怀,就算是没有了徐达,军中依然有不少的好将领,吴国公自可倚靠这些将领将来犯的汉王陈友谅迫走。”
一听徐达这番委婉的逐客令,朱元璋清醒了过来,心知自己今日无论再说什么,恐怕都是无济于事了。徐达既然心意已然决定了下来,那么不管今日自己如何相劝,徐达还是不会出来帮着自己领军抗击汉王陈友谅的。
心中意会了此事,朱元璋微微的叹息了一声,也没有说什么。
徐达看着朱元璋的眼睛说道:“吴国公,今日之事,种因在前,若是吴国公哪一天悟到了前因,再来相见好了。”
朱元璋闻言,眯缝着眼睛细细的打量了徐达一眼,徐达的此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刚才徐达毅然决然的否定了自己的劝其出山的,可是为何在自己就要离开的时候,又说了这么一句极为蹊跷的话语呢。到底徐达方才言及的种因在前到底有何所指,莫非是指责自己不顾当日许下的诺言,依旧要取徐达的脑袋来平息滁州数十万将士的怒意此事么。可是小明王韩林儿之死应天方面若是要祭出一个替罪羊的话,最为合适的就是徐达了,因为是自己派遣徐达恭请小明王出了滁州,迎来应天的,小明王出事之时,也由着徐达随同保护的。”
是以应天若是想要抛出一个替罪羊,将小明王韩林儿落水而死的事情掩盖过去,那徐达自然最为合适不过了。
而且吴国公朱元璋还是有自己的打算了,刺杀小明王韩林儿的事情,虽然已然让徐达办的天衣无缝,滁州的将领虽然是有所怀疑,可是却没能抓住自己的一丁点的把柄,而这件事情的肇事之人恰恰是徐达。
只要徐达活在世界上一天,那么小明王韩林儿遇害的事情还是有可能被人知道的。倘若有一天这件事情真的泄露了出去,恐怕世人都会觉得朱元璋不是人主,背信弃义,杀了自己的主子,到时候这些恶劣的声名就要跟随自己一辈子,就算自己跳进了黄河也洗不清楚了。
唯一使得自己授意徐达暗中害死了小明王的事情不至于被世人知道的话,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了徐达。
是以滁州将领威逼自己要自己杀了徐达,取了徐达的脑袋给小明王韩林儿祭奠的时候,自己方才没有拒绝。
若是能够借刀杀人,将经受此事徐达不动声色的给杀了,那么日后小明王被自己授意徐达所杀的事情自然也就没有其他人知道了,天下人不知此事,对于自己来说实在是一件好事。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念之差,在想要杀掉徐达这件事情上居然碰到了如许的波折,虽然现在徐达的性命还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自己一个命令或者一个手势就可以要了徐达的性命。可是事到如今,情势却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就连自己想要杀掉徐达之事,也不得不细细斟酌,权衡利弊了。
可恶的陈友谅,居然不早不晚的在这个时候差了一脚进来,居然还引发了徐达麾下的将士的叛乱,实在是可恶极了。
眼下的情势是外有汉王陈友谅虎视眈眈,而内部呢,徐达麾下的将领居然公然抗命,不愿遵从自己的命令,情势交迫之下,自己这个堂堂的吴国公居然对于这两方面都是毫无办法,而不得不来向徐达求援,想想还真是窝囊极了。
朱元璋的脸色发赤,有些郝然失色的样子。
想想一下,朱元璋猛地咬了咬钢牙,对着徐达说道:“既然徐达将军目下还是无意助我抗击汉王陈友谅的汉军,朱元璋也不敢相强。只愿今日兄弟我的一席话,徐达贤弟能够仔细考虑考虑,就不再搅扰贤弟的清幽的读书雅兴了,告辞。”
徐达没有特别的表示,只是淡淡的说了说了一声:“吴国公要务在身,徐达也不便留下吴国公在此盘桓,恕不远送。”
朱元璋闻言,便对着徐达拱了拱手,随即便大踏步的迈出了竹屋子。
徐达也依旧不急不躁的坐了下来,随即朗声吟诵了起来。
几个守护在外头的侍卫一见吴国公朱元璋出来了,马上就上前来给朱元璋行礼。
一个侍卫抱拳施礼说道:“吴国公,到底我等要守着徐达将军多久,听说汉王陈友谅麾下的汉军已然杀到了应天城外了,我等兄弟平日里头多得吴国公的栽培,情愿尽快随着吴国公杀敌保城,总比在此守着徐达将军来的爽快。”
一听侍卫如此言语,朱元璋眉头一皱,如刀芒一般的眼色扫道了此人的脸色,吓得侍卫连连后退了几步。
朱元璋一把抓住趋跄后退的侍卫,盯着此人说道:“杀敌报民自然是件大事,可是守着徐达将军也是一件大事,也是丝毫马虎不得的,你们不要以为守着徐达将军不让你等上阵杀敌是本国公看不起你们,实在是眼下徐达将军的性命关系重大,若是有了丝毫的闪失,我唯你等是问。”
一听之下,侍卫连忙回答道:“吴国公说道是,是小人糊涂了,还请吴国公息怒。”
朱元璋笑了笑说道:“无妨,既然你能够明白这一点,本国公也不会降罪与你,方正你只要好好的替着本国公好好守着徐将军,不要让外人闯入此地就好了,其余的事情,就不必挂怀了。”
诶给你的朱元璋这么说,侍卫唯唯诺诺的说道:“吴国公英明,是小人糊涂了,只要吴国公一声令下,小人们俱会听命,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吴国公尽管放心。”
朱元璋点了点头说道:“你等所能如此,那么本国公之心也是大为安慰。你等切记,无论外头发生什么事情,你等都不要露面,只管一心一意的将徐将军看护好就是了。”
“是,我等谨遵吴国公的令谕。”一干侍卫齐声应道。
朱元璋摆了摆手,随即就要离开此地,忽然间又想起了什么,回过身子来对着一众侍卫说道:“若是徐达将军想通了,不若是徐达将军想要见我的话,即可就来通知本国公,此事甚为紧要,你等都记住了么。”
“请吴国公放心,我等定当牢记不忘。”一众侍卫又是齐声答道。
朱元璋微微的点了点头,这才放下心来,回转过身子,迅速就走掉了。
朱元璋刚刚离开不久,一个侍卫纳闷的对着身边的一个侍卫说道:“吴国公临走的时候说什么若是徐达将军想通了,到底说的是什么事情,徐达将军难道还有想不通的事情么,应天的军中最为厉害的将领就是徐达将军了,打仗虽然没有常遇春将军勇猛,可是智略之高明实在是无人能出其右,吴国公说什么等徐达将军想通了,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徐达将军有什么想不明白的事情。”
另一个侍卫也凑趣的指了指屋子里头正在吟诵的徐达的背影说道:“我也觉得奇怪,小时候我也在乡塾读过几年书,可是听徐达将军吟诵的诗文,确是一句也听不明白,想来徐将军读的那些书我连摸都没有摸过,实在是不明白徐达将军还有什么事情是想不明白的。”
此人言罢,脸上也是一脸的好奇。
旁边的一个侍卫听了两人的言语,面色一沉说道:“去去,你等没有听到吴国公临走时候的告诫了,吴国公命我等只要好好守护此处就好了,其余的事情一概不必管。徐达将军那种层次岂是你我这些人微职卑的侍卫能够明白的,若是我等能够明白,吴国公早就让我等去做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