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r人裂舌ps48a31。bmpr
舌见红色。更有裂纹如人字形者。乃君火燔灼。热毒炎上。故发裂也。宜服凉隔散。
x凉隔散x(方见后)
r虫碎舌ps48a32。bmpr
舌见红色。更有深红色 点。如虫蚀之状者。乃热毒炽盛。火在上水在下。不能相济故
也。宜小承气汤(下之)。
x小承气汤x(方见前)
r厥阴舌ps48a33。bmpr
舌见红色。内有黑纹者。乃阴毒厥于肝经。肝主筋。故舌见如丝形。宜理中汤。四逆汤
x理中汤x
x四逆汤x(方俱见前)
r死现舌ps48a34。bmpr
舌见黑色。水克火明矣。患此者。百无一生。治者审之。
r黄胎舌ps48a35。bmpr
舌见尖白根黄。其表症未罢也。宜解表。然后方可攻之。如大便秘。用凉隔散。加硝黄
泡服。小便涩者。用五苓散。加木通。合益元散。加姜汁少许白滚汤调服。
x凉隔散
五苓散x(方俱见前)
r黑心舌ps48a36。bmpr
舌见弦白心黑。而脉沉微者难治。脉浮滑者可汗。沉实者可下。始病即发此色。乃危殆
之芒也。速进调胃承气汤。
x调胃承气汤x(方见前)
r十五舌ps48a37。bmpr
舌尖白苔二分。根黑一分。必有身痛恶寒。如饮水不至甚者。五苓散。自汗渴者。白虎
汤下痢者。解毒汤。此亦危症也。
x白虎汤x(方见前)
x解毒汤x(方见后)
r十六舌ps48a38。bmpr
舌见白苔。中有黑小点乱生者。尚有表症。其病来之虽恶。宜凉隔散。微表之即退。速
当下之。下用调胃承气汤。
x调胃承气汤x(方见前)
r十七舌ps48a39。bmpr
舌见如灰色。中间更有黑晕两条。此热乘肾与命门也。宜急下之。服解毒汤。下三五次
。迟则难治。如初服量加大黄。
x解毒汤x(方见后)
r十八舌ps48a40。bmpr
舌见微黄色者。初病即得之发谵语者。由于失汗。表邪入里也。必用汗下兼行之。以双
解散。加解毒汤。两停主之。
x双解散
解毒汤x(方俱见后)
r十九舌ps48a41。bmpr
舌中见白苔。外则微黄者。必作泻。宜服解毒汤。恶寒者五苓散。
x解毒汤x
x五苓散x(方俱见后)
r二十舌ps48a42。bmpr
舌见微黄色者。乃表症未罢宜用小柴胡汤。合天水散主之。可下者。大柴胡汤下之。表
里双除。临证时当审用之。
x大柴胡汤x(方俱见前)
r二十一舌ps48a43。bmpr
舌见黄色者。必初白苔而变黄色也。皆表而传里。热已入胃。宜急下之。若下迟必变黑
色。为恶症为亢害。鬼邪气深也。宜调胃承气汤。
x调胃承气汤x(方见前)
r二十二舌ps48a44。bmpr
舌左白苔而自汗者。不可下。宜白虎汤。加人参三钱服之。
x白虎汤x(方见前)
r二十三舌ps48a45。bmpr
舌右白苔滑者。病在肌肉。为邪在半表半里。必往来寒热宜小柴胡汤和解之。
x小柴胡汤x(方见前)
r二十四舌ps48a46。bmpr
舌左见白苔滑。此脏结之症。邪并入脏难治。
r二十五舌ps48a47。bmpr
舌见四围白而中黄者。必作烦渴呕吐之症。兼有表者。五苓散。益元散兼服须待黄尽方
x益元散x(方见前)
x五苓散x(方见后)
r二十六舌ps48a48。bmpr
舌见黄色。而有小黑点者。邪遍六腑。将入五脏。急服调胃承气汤下之。次进和解散
x调胃承气汤x(方见前)
x和解散x
本 桔梗 甘草(炙各五钱) 苍术(三钱) 陈皮 浓朴(姜制各一钱)
上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七分。去渣不拘时服解毒汤。
黄连(一两) 黄柏(五钱) 黄芩(五钱) 山栀(六钱)
上每服五钱。水一钟半。煎至一钟。热服。
x五苓散x(加茵陈即茵陈五苓散)
泽泻(二钱五分) 茯苓 猪苓 白术(各一两) 肉桂(五钱)
上每服六钱。水二钟。煎至一钟。温服。
x凉隔散x
生甘草(二钱) 连翘(四钱) 山栀仁(八钱) 大黄(二钱) 黄芩 薄荷 朴硝(各一钱
上作一剂。水二钟。加淡竹叶二十片。煎一钟。不拘时服。以利为度。
x栀子豆豉汤x
栀子(二钱) 淡豆豉(五钱)
上水二钟。煎七分。去渣服。
x双解散x(加解毒汤)
防风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大黄 麻黄 连翘 芒硝(各五钱) 石膏 黄芩 桔梗(
各一两) 滑石(三两) 甘草(二两) 荆芥 白术 山栀(各五钱)
上每服一两。水一钟半。姜三片。煎八分。去渣服。
x茵陈汤x
茵陈(五钱) 大黄(三钱) 山栀仁(二钱)
上水一钟半。煎至一钟。去渣服。
x抵当汤x
大黄(三钱) 水蛭(糯米炒七枚) 虻虫(炒去翅。足七枚)
上作一服。水一钟半煎一钟。去渣服。
x十枣汤x
莞花(醋浸炒) 大戟 甘遂(煨各等分)
上每服二钱。弱人减半。水二钟。枣十枚。煎八分去渣服。
r二十七舌ps48a49。bmpr
舌见黄而尖白者。表少里多。宜天水散一服。凉隔散二服合进之脉弦者。宜防风通圣散
x防风通圣散x(方见前)
r二十八舌ps48a50。bmpr
舌见黄。而色有膈瓣者。热已入胃。邪毒深矣。心火烦渴。急宜大承气汤下。若身发黄
者用茵陈汤下。血用抵当汤。水在胁内十枣汤。结胸甚者入陷胸汤。
x大承气汤 茵陈汤 抵当汤 十枣汤 大陷胸汤x(五方俱见前)
r二十九舌ps48a51。bmpr
舌见四边微红。中央灰黑色者此由失下而致用大承气汤下之。热退可愈。必下三四次方
退。五次下之而不退者。不治。
x大承气汤x(方见前)
r三十舌ps48a52。bmpr
舌见黄。而黑点乱生者。其症必渴谵语。脉实者生。脉涩者死循衣摸床者不治。若下之
见黑粪亦不治宜大承气汤。
x大承气汤x(方见前)
r三十一舌ps48a53。bmpr
舌见黄中黑至尖者。热气已深。两感见之十人九死。恶寒甚者亦死。不恶寒而下利者可
治。宜调胃承气汤主之。
x调胃承气汤x(方见前)
r三十二舌ps48a54。bmpr
舌见外淡红心淡黑者如恶风表未尽。用双解散。加解毒汤。相半微汗之。汗罢急下。如
结胸烦躁目直视者不治。
x双解散加解毒汤x(方见前)
r三十三舌ps48a55。bmpr
舌见灰色。尖黄而不恶寒者。脉浮可下之。若恶风恶寒者。用双解散加解毒汤主之三四
下之见粪黑不治。
x双解散加解毒汤x(方见前)
r三十四舌ps48a56。bmpr
舌见灰黑色。而有黑纹者。脉实急以大承气汤下之。脉浮渴饮水者。用凉隔散。
x大承气汤x
x凉隔散x(方见前)
r三十五舌ps48a57。bmpr
舌根微黑。尖黄脉。滑者可下之。脉浮者当养阴退阳。若恶风寒者微汗之。用双解散。
若下利用解毒汤。十救七八也。
x双解散
解毒汤x(方俱见前)
r三十六舌ps48a58。bmpr
舌根灰黑。尖黄。隐见或有一纹者。脉实急用大承气汤下之。脉浮渴饮水者。以凉膈
散解之。十可救二三。大承气汤。
x凉隔散x(方俱见前)
以上三十六舌。乃伤寒验证之捷要。临症时当细心治之百无一失耳。
灸少阴(少阴吐痢手反不冷反食饮水脉不至者)
少阴即太溪穴也。太溪二穴。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灸七壮。
灸关元穴(脏结死症不可攻宜此)
关元穴。在脐下一寸是也。乃少阴任脉之会。
灸期门穴(妇人热入血室 咳逆 打呃)
妇人屈乳头向下尽处骨间。丈夫及乳小者。以指为率。陷中有动脉是穴。艾炷如小豆大
。灸五七壮妇人热入血室刺之下针。令病患吸五吸。停针良久起针。
卷之二伤寒门
附伤风
属性:伤风之症乃风邪客于腠里。洒淅恶寒。喷嚏呵欠。头疼发热类于伤寒。但见风寒即怕。
亦不太甚者是也。
卷之二伤寒门
脉云
属性:阳浮阴弱。大盖肺部见浮者。多以此为辨。
卷之二伤寒门
立方
属性:x加味香苏饮x
川芎 紫苏 羌活 防风 苍术 香附 甘草 荆芥 白芷(各三钱) 葛根 前胡(各
一钱)上加葱头十枚。生姜三片。煎服以被覆取汗为度。
若以为小疾而不治。日久则风入于肺。必成咳嗽。即费调理矣。凡感风邪。初起忌服茯
苓。以
其味淡。善干渗泄。有表症服之则引邪入于阴经也。如当用补。或消痰。或消食。以香苏饮
为主方。随症加减。不得一一细赘矣。
卷之二
中风门
属性:(附痫症)
夫人似乎无恙而卒然中风者。岂一朝一夕之故哉。盖内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土必先
溃也。而后水决之。木必先枯也。而后风摧之。夫物且然而况于人乎。
经曰。邪之所辏。其气必虚风岂能以自中乎人亦人之自受乎风耳。使其内气充足。精神
完固
。则荣卫调和。腠理缄密。虽有风将安入乎。惟其不戒暴怒。不节淫欲。或饥不暇于食。或
寒不暇于衣。或嗜酒而好色。或勤劳而忘身。或当风而沐浴。或大汗而行房或畏热而露卧。
或
冒雨而奔驰。以致真元耗亡气血消尽。大经细络。积虚弥年。平时无甚痛苦。而不知荣卫皆
空。徒存躯壳。正犹无心之木。将折未折。无基之墙。欲颓未颓。其势已不可支。而方且自
谓
无恙。遂迷而不知戒。一旦为贼风所袭。如剧冠操刃。直入无人之境。势若破竹。不移时而
皆溃。则杯酒谈笑之间。举步转移之顷。卒然颠仆顿为废人。不亦重可快哉。由是观之。虽由
外风之中。实因内气之虚也。然人之一身。表里上下未必皆虚。惟积虚之处。气多不贯而势
有偏重。故一为风所入。而肢体是乎废矣。若以脏腑言之。则又各有形症焉。中脏者。多滞
九窍。故有唇缓矢音。鼻塞耳聋。目瞀便秘之症。中腑者。多着四肢。故有半身不遂。手足
不随。左瘫右痪之形。又有中血脉者。则外无六经之形
症。内无便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