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城唱晚--中国八大古都的忧伤与宿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三,即清代著名秦腔艺人魏长生)的确,说到秦腔,关中名旦魏长生是不能不提的。此人在乾隆年间即已成名,在关中一带声名斐然。乾隆四十四年,魏长生进京闯荡,一出《背娃入府》轰动京城,王公贵族先睹为快,票房居高不下,一时间其他剧种无人问津。乾隆大怒,拘其入宫,令改昆腔,魏不从,遂被逐出京师。魏发誓〃不复入京,何为大丈夫!〃终于在嘉庆六年再回京都。当时禁令未解,御旨只许演一出《背娃入府》。魏长生竭毕生所能,声调高扬处声裂九天游云。全场再度轰动。闭幕后魏长生泪洗粉面,长叹〃吾誓圆也!〃溘然长逝。就这样,数千年来,秦汉雄风,盛唐气象,裹挟着古老而沉重的大秦之音,艰难地行走在庙堂和民间的话语之间,贾平凹在其文《秦腔》里说:〃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时,唱'快板',高兴得是不及烈性炸药了一样。要把一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肠的唱腔,却表现了那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别人的享受,也熨平了自己心中的愁苦的皱纹。〃只可惜,到如今秦腔也只能是王城唱晚了,真正的王城唱晚。今天的秦腔已无法再现当年的辉煌,因为秦腔芳华已逝。

  帝都尴尬

  作为一个典型的废都,一直以来西安这个王城的命运与遭际对这个城市人的心态有着非同小可的影响。王城唱晚,王城人内心的感受真是难与人言。

  西安在名为长安时曾经是如何的了得啊,区区〃长安〃两字书写了巅峰时期的辉煌。从〃文景之治〃到〃贞观盛世〃,长安成为了古代都城的典范。曾经的长安是国际都市,站于世界之巅接受无数的西方移民。八大古都中,政权建立在长安的是最稳定的。在政治文化上西安对古中国贡献良多。 

  西安用许多细节执着地表明着古都风范。到了今天,西安的土话里有许多发音还是古汉语发音,可以追溯到诗经年代,而且从沿用至今的地名中也可以窥见一斑:罗敷、长安、灞桥、马嵬坡。

  古城见证了文王开创都城,秦始皇威镇华夏,项羽和刘邦你死我活的仇杀,卫青、霍去病马踏匈奴的铮铮铁骨,张骞、玄奘、法显从此开始追寻梦想的出发到历尽千难万险的回归,唐太宗李世民在此成就贞观之治,一代女皇武则天麻雀变凤凰,李白、杜甫在此吟诗交友,王昭君从此出塞远嫁,杨玉环被迫出城自尽。真可谓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在城楼上演绎千年大戏,戏演得好坏直接关系着天下苍生的命运,也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兴衰。

第32节:南京:可疑的王气(1)


  被称作〃故都〃的地方,一般来说都有谢幕的意思,但西安又是不甘的。

  西安,给了中国人最多的怀想资源。直到今天,在西安这个诡谲的斯文之地灵性之地,奇人高人时有所见,不管是在饭馆里、夜市上,还是护城河边的垂钓中,你可能一不小心就能撞上一个熟读《周易》的,研究天象的,精通佛经道义的,拆字算命的,他们神态安详衣饰不鲜,混迹在芸芸众生中绝不显山露水,但个个身怀绝技、卓而不群。但另一方面,因了故都情节导致的自大自闭,西安人往往好言老、好自大。阿Q喜欢说〃我们先前如何如何〃,西安因为历史悠久,也嗜好追溯各种事物的源头而把〃第一〃拿到手里,有如古代迟暮的美人,喜欢在历史的镜子里顾影自怜,得到某种心理满足,爱以中华文化正宗嫡传自居,别人都是夷、是狄、是海派胡脉,只有自己是天子脚下的臣民,总是脱不了故都子民的贵胄情绪。

  总之,千年帝都的自负在西安人心中还是很有份量的。虽然西安自唐以后风光不再,但千年帝都臣民的荣光使他们从自尊终至自负,时至今日,西安人的骨子里仍去不掉帝都意识和皇家派头的优越感。因为自负,也因为优越,西安人是〃长安,长安,常年平安〃。在动荡、变迁的时代中,他们大多冷眼瞧着大门外,看莺飞草长,花木荣枯,却保持自己不紧不慢的脚步。

  一方面是自负,另一方面则是自卑。因为在今天,作为西部的明星城市,西安已经不能称老大了,比如和重庆比起来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可能更胜一筹,但是重庆作为西部唯一一个直辖市自然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安有兵马俑华清池,重庆有三峡;西安有半坡遗址,重庆有老屋基旧石器时代遗址;西安有德福巷,重庆有磁器口老街……在西部西安尚且不能称王,更遑论全国了。这是西安深刻的自卑了。

  西安的自卑还体现在潮流趋势上。廉颇老矣,自然不能领袖群伦。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西安有〃新新人类〃吗?当然,不能说没有,毕竟是个省会城市。但〃新新人类〃在西安有点不同。他们的打扮潮流一般来说总是比其他的地方慢上半拍,处于一种跟风的状态,所以,严格地讲,西安的〃新新人类〃应该被称为〃旧新新人类〃。遥想盛唐当年,作为中外闻名的国际性大都市,西安可是时尚的策源地,在时尚方面一向是别的城市和国家模仿的对象,现如今,跟风尚且气喘吁吁,由不得西安不自卑了。

  时间带走了一些东西,也留下了一些东西。站在西安的城墙上,看眼前这个城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任何一个游人都可以感受到晚风徐徐,只是现在的西安风和秦始皇指点江山时的西安风大有不同。

  在自负与自卑之间,一个曾经的帝都尴尬毕现。

  南京:可疑的王气

  南京往事

  南京,这个想来令人伤感的城市,几乎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帝都之相〃。因为在中国的著名古都中,南京的〃山川形胜〃可谓独一无二。整个南京是由低山冈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及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地貌上形成了宁镇山脉两端的三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海拔130~286米;中支至南京城墙山脉延伸入市区,海拔32~486米;南支绕城东南部,海拔95~382米。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公里,江心有八卦洲等10多个大小江心洲,江北有滁河,江南有秦淮河,为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整个古城位于长江下游的秦淮河河口地区,周围群山对古城起着屏障和军事防守的作用,呈现山环水抱的态势,北高南低,易守不易攻。诸葛亮称赞南京是〃钟山龙盘,石头虎踞,确是帝王之宅〃。甚至到了今天,中国叫京的城市也只有两个北京和南京。虽然北京是今日中国的首都,但北京没有能独占作为京城的荣耀:它必须与南京分享〃京〃的称号。这是南京牛的地方,不服不行。

  万里长江在经过一路披荆斩棘之后,在南京这个地方作了最后一个回漩,然后直奔大海。但是回顾两千年来的都城史,作为首都的南京却是尴尬和暧昧的。今天的南京城,实际上是复兴于南唐(公元914年),盛于明初(1368),又颓于太平天国(1853…1864),再兴于民国(1927…1949)直至成为废都,是由多重历史沉积构成的古老城市。这座总是被龙兴于北方的帝王所忌讳的地方,千百年来在历史的长河时隐时现,靠着仅有的王气造就了〃六朝古都〃。几乎任何王朝到了南京,就像瘟疫般地沾染上南京的阴湿而变得阴柔。再硬朗的王气都抵抗不住秦淮的胭脂。南京本性上是一个没落的城市。虽然它高贵,虽然它一旦发威,个性突出,但南京就像是一个来自商宦之家忧郁的青年,骨子里流着高贵的血,在现实中却缺乏自信。是的,南京不缺霸气,但是它在霸气背后埋藏了一种自卑,这作为都城来讲是致命的。 
第33节:南京:可疑的王气(2)


  南京历史上曾经用过的名称有44个,这其中每一次地名的变化,往往都联系着改朝换代所带来荣辱兴衰。如今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六朝金粉,实际上是火光血影中不断上演的颠覆与再颠覆的悲喜剧。大悲大喜,悲喜相续,历史在这里翻过的每一页都过于跌宕,每一页又都翻得过于急促。雄才大略的孙仲谋定都南京刚刚五十年时间,其鼎立争雄的伟业就变成了〃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悲剧。东晋的繁荣勉强维持过了百年,而南朝宋齐梁陈加起来也不过一百七十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金粉〃背后,是多少战火硝烟多少生灵涂炭。隋灭陈之后,隋文帝为破坏所谓的〃金陵王气〃,下令〃建康城邑平荡耕垦〃。刘禹锡只会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却不知有多少寻常百姓的家早在战火中化为灰烬,那些百姓家檐下的燕子,又不知该驻足何方。之后,〃破城记〃在南京一演再演:南京的历史上曾先后遭到过五次大规模的屠城,屠城者分别是丧尽天良的东瀛屠夫,攻下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后的清军,刚刚破关后急于为镇压明朝留都而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政策的满清,更有隋朝虎狼之师焚化烧抢六朝烟粉,萧梁侯景叛乱血流成河,尸骨成堆……南京一次一次经历灭顶之灾。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南京往事吧。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在南京秦淮河之南约830米处筑城,城周长约1。2公里,面积约0。94平方公里。后称越城,又名范蠡城。它是南京历史上第一座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军事性质的古城,被公认为南京城市的开端。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孙权将政治中心由京口(今江苏镇江)迁至秣陵(今南京秣陵关一带),次年在楚国金陵邑城址修建石头城,以资守御,并取〃建功立业〃之意改称秣陵为建业。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同年九月,在朝野〃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的呼声中,孙权迁都建业,开创了南京建都的历史。孙权以其 兄孙策的长沙恒王故府为皇宫,规划并建造了 周长约11公里的建业都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