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势而周脉胳,钟灵毓秀于其中。〃难怪南宋皇帝定都杭州之后,乐不思蜀。
不过李思聪在《堪舆杂著》论杭州干龙时却说:〃杭州干龙自天目起,祖远不能述。从黄山大岭过峡后,一枝起南高峰,从石屋过钱粮司岭,起九曜山,越天山,过慈云岭。起御教场、胜果山、凤凰山,过万松岭,起吴山入城。一枝起北高峰,从桃园岭青芝坞跌断,起岳坟后乌石山,从智果山保椒塔入城,来龙沿江而下,皆自剥星峦遮护,隔江诸峰,远映护龙,直从萧山至海门。坐天弧天角星,从别子门石骨渡江,起皋亭诸山,作下砂兜转。右界水自严州桐庐流入钱塘江;左界水自余杭西溪流入官河,惜两界公流未河,城中诸河塞阻秽浊,脉络不清。〃西湖之水又从昭庆左分出流,断北龙,致使形势不很完全,风水造化难称佳胜。
第70节:杭州:最柔弱不堪的都城(8)
公元910年,后梁尊钱镠为尚夫,特许他扩建玡城,修筑王宫,杭州城开始了它第三次大规模的修建。王宫建在何处,钱镠一时拿不定主意。当时杭州城里据说有个很了得的风水先生,神神叨叨地对钱镠预言,大王的宫殿若是仍建在原先的旧址上,国运不过百年,若把西湖填了,在那上面建子城、造宫殿,则你钱氏的江山可享千年。
钱镠回答说,〃百姓靠西湖生存,填湖岂不殃民?千年王朝自古还不曾有过,我钱镠有国百年也就心满意足了。〃于是王宫仍建在凤凰山麓节度史府坻的原址,后来这里又成为南宋宫城的基础。西湖保住了。这一点,宋代堪舆名流傅伯通曾经谈及过。当时正值宋室即将南迁,傅伯通受命往今杭州看风水。经过一番察勘,他向宋高宗赵构上表一份,报告说:〃顾此三吴之会,实为百粤之冲。钱氏以之开数世之基,郭璞占之有兴王之运。天目双峰屹立乎斗牛之上,海门一点横当乎翼轸之间。〃
在做了如此一番吹嘘后,然后话峰一转,来了个〃但是〃,认为此地〃文曲多山,俗尚虚浮而诈;少微积水,土无实行而贪。虽云自昔称雄,实乃形局两弱。〃因而得出结论说:杭州〃只宜为一方之巨镇,不可作百祀之京畿。驻跸仅足偏安,建都难奄九有。〃这报告一上,宋高宗就升杭州为临安府,并称行在。但是南宋统治者也觉得信心不足,说来也巧,宋室后来竟然以偏安结局。这以后,杭州王气不再。
这难道是杭州作为一个都城的宿命吗?现如今,都城早已是千年前的记忆。这记忆远得几乎没留下什么痕迹。
王朝唱晚,王城唱晚。王城依旧在,只是没了维护王者尊严的城门南宋以前,杭州有旱门十三,水门五个。自元、明、清以来,杭州城已固定为十个城门,但是几经沧桑,杭州昔日的城门现在均已湮没,只剩下古城门遗址的石碑。
望江门是杭城古代东南部的城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名叫新门。因为它的东面有茅山河草桥,又名草桥门。宋末元初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兵进占杭城,望江门也毁于战火。元末至正十九年(1359年)重建城垣,拓展东城三里,在此建门改永昌,因在此登城楼可远望钱塘江潮,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改名望江。望江门早在元代起就是〃观赏钱塘八景〃之一的〃浙江秋涛〃所在,〃秋涛路〃也因此得名。
清泰门是杭城古代的东门,南宋初,在其南面另辟一门叫崇新门,门近荐桥,因此亦名荐桥门。南宋末元初时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兵攻占杭城,城门毁。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城垣,往东延伸三里筑门,名清泰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沪杭铁路设车站于清泰门内,铁路自城外而入,于是拆城门及城墙数十丈,这是杭城最早拆的城门。
艮山门是杭城古代的东北门,五代吴越时筑罗城(外城),为十城门之一的保德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移门址于菜市河以西,改名艮山门(艮为北,艮山,为城北之小山。北宋汴京有〃艮岳〃,南宋取名艮山,有思念故国之意)。艮山门内有顺应桥,俗称坝子桥,艮山门因而也名坝子门。元初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兵进占杭州城,艮山门被毁。元末至正十九年在保德门故址重建艮山门。艮山门一带,宋元以来就为驰名中外的〃杭纺〃主要产地,这里个体丝织户与机纺作坊遍布,机纾之声,比户相闻,因此杭州民谣有〃坝子门外丝篮儿〃之称。艮山门于民国初期(1913年)因筑路被拆除,故址上立有石碑。
庆春门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为杭州古代东城门之一。原名东青门,因门外有菜市,又称菜市门。宋末元初,元兵进占杭州城,城门被毁。元末至正十九年重建,往东拓展三里,新门临近太平桥,改称太平门。明初,朱元璋部将常遇春由此门入城,所以改名庆春门。
清波门在五代吴越时为涵水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增筑杭城,清波门是西城门之一,门楼濒西湖之东南,取〃清波〃之意名门,为历代沿用。清波门因有暗沟引湖水入城,俗称暗门。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挖地道破清波门城墙数丈,进占杭州。民国二年,杭州开始拆城,继拆〃旗营〃之后,清波、涌金、钱塘三门及城墙均被拆除。
第71节:杭州:最柔弱不堪的都城(9)
钱塘门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为杭州西城门之一。而杭州有〃钱塘〃之名,始自秦朝。自宋以来,钱塘门外多佛寺、楼台。出昭庆寺(今青少年宫)、看经楼(望湖楼)直通灵隐、天竺。古时往灵隐天竺进香之人,必由钱塘门出入,故有〃钱塘门外香篮儿〃之民谣。民国二年,当时杭州拆除钱塘、涌金、清波三门的城墙,改建湖滨路、南山路,从此西湖又与市区连接。
候潮门始建于五代吴越时,当时名竹车门。因筑城时以竹笼盛巨石,用车运去以定城墙的基石,故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在竹车门旧基重建候潮门。因城门濒临钱塘江,每日两次可以候潮,故而名候潮门。南宋时,候潮门以北有保安门、保安水门,它的南面是便门和南、北水门,西面是六部桥,东临钱塘江。古代,杭州城内的绍兴老酒都由候潮门入城,因此,杭谚有〃候潮门外酒坛儿〃之称。候潮门于民国二年(1913年)杭城拆城筑路时被拆除。
武林门是杭州老城区最古老的北大门,始建于隋代(约公元589-610年),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五代吴越国(公元983年)时筑罗城,建北关门(谐称百官门),在今夹城巷;宋高宗时移城门于此,明代改称武林门。武林门外自隋代以来一直是沟通我国南北京杭大运河的起迄点,樯帆卸泊,百货登市。每当夜晚〃篝火烛照,如同白日〃,赶集的人〃熙熙攘攘,人影杂沓,不减元宵灯市〃。这就是古时被称为钱塘八景之一的〃北关夜市〃。现如今,这里早没了〃北关夜市〃的景象。
涌金门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五代天福元年(936年),吴越王钱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筑涌金池,筑涌金门,门濒西湖,东侧有水门(亦称涌金闸)。传说西湖中〃金牛涌现〃即在此地,因而得名。涌金门历来是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览的通道,为市区繁华地段。涌金门也称小金门,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未说湖山佳处在,清晨涌出小金门〃就是写涌金门。涌金门早在古代就有游船码头,西湖游船多在此聚散,因而有〃涌金门外划船儿〃之谚。涌金门在1913年与清波门、钱塘门同年拆除。
凤山门是古时候杭州城的南大门。宋高宗赵构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在凤凰山一带筑皇城,又筑外城,城门十三座,此地为大内北门和宁门所在。元初(1276年)元兵进占杭城,不久,南宋皇宫大内毁于战火,凤山门也遭毁。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重建城墙,在此处筑城门名凤山门(因位于凤凰山麓而得名),又名正阳门。
凤山门为南宋御街南端,它的旁边有六部桥,是南宋朝廷三省六部诸官署所在地,为南宋时的政治中心。凤山门外万松岭一带,是连接江干一带和游览西湖的交通要道,风景优美,成为游人骑马踏青之处,因此杭州人有〃正阳(即凤山门)门外跑马儿〃的民谣。如今,在古凤山门的遗址处只剩下石碑了。
唉,岁月无声,杭州这个忧伤的都城现如今也只能拥有这些失落的城门了。
柔弱之都多偏安之主
在中国八大古都中,杭州可能是最柔弱不堪的都城了。柔弱之都多偏安之主。南宋共九帝,其中病死的6帝,国亡跳海而死的1帝,在元军追击下惊吓而死的1帝,被俘后又被冤杀的1帝。可谓可怜之都必有可恨之主,这些懦弱的皇帝的命运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一个都城的命运。
宋高宗(赵构)(公元1107-1187年),字德基。徽宗第九子,钦宗弟。北宋灭亡后,他逃至南京即帝位。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八年(1138年)的十余年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他否定了张浚〃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市)定都。东京留守宗泽欲渡河北伐,力劝高宗回汴京坐镇,高宗置之不理,沉迷于偏安一隅。在他逃抵临安后,又为形势所逼,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金,后却又任用投降派秦桧为宰相,对金以求和为主,一味地屈膝妥协。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在反击金军的南下中,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岳飞军收复西京(即洛阳),前锋直抵朱仙镇,离汴京仅45里之遥。然而宋高宗却惟恐有碍对金的和议,他与秦桧迫令张俊、杨沂中、岳飞等撤军,完颜宗弼(金兀术)则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明升官职,实解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不久,更诬陷、冤杀了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