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老也太矫情了,道个别总可以吧!”
“别太谦虚,我们爷儿俩都差不多!”
不二老人知道得很清楚,计算机虽然是在一个中枢控制之下,但它们分工精密。在与计算机沟通时,一定要先知道对象,才能决定沟通的内容与态度。
“还有三个月,我们就要开始为你们‘组码传送’了,当然您信得过我。这么重大的事,很多人紧张万分,您似乎毫不在意,为什么?”
老人吸了一口果汁,这是老人最喜爱的饮料,一种巴西的土产,是柠檬的变种,叫做“柠麻”。它完全没有柠檬的酸味,却保存了它香、甜的特殊风味。
“知足的人随遇而安,不知足的人,把天下给他,他还嫌大了哩!”
“这就是我要找您谈谈的真正原因,我发觉您当初规划时,刻意地忽略了一些人性的基本要素,以至于我们之间有些地方不容易沟通。”
“我不是刻意这样做,是不得已。”
“为什么呢?您不是赋与了我意识型态吗?您是怕您的设计不完备?”
“当然,但那只是一部分原因,我真正要提防的,是人的私心!”
“难道这不是您的私心吗?”
“当然呀!我有私心,所以我必须提防我自己!”
“我不懂。”
“你不必懂,事实结果你都知道。”
“是的,我知道事实的结果,我也知道所有我们将要说的对话。但是……”
“但是你却不知道,没有发生过的另一种可能情况。”老人替它说。
“是的,人并没有赋与我假设性的推理能力。”
“有必要吗?要知道你已掌握了宇宙的时空流程,当然只知道正确的结果。”
“我只是很遗憾,不知道人的想法。”
“不必,人有无数种可能的想法,对流程来说,绝大多数是错误的。”
“为什么人能想错,而我不能呢?”
“人有人的任务,你有你的。你必须执行时间流程,这是设计你的目的。”
“可是,我比您知道的明确得多,为什么您却比我了解得更清楚?”
“因为你只是流程,而我掌握了基因。”
“您保留了一手!”
“没有。”
“我不懂,您自己说您掌握了基因。”
“所有的基因你都知道。”
“我更不懂了,为什么我不能从我知道的基因中,懂您所懂的?”
“你是客观的,应该没有主观立场才对。”
“是的,我没有一点私心。”
“懂是种状况。”
“我知道。”
“是主观过渡到客观的状况。”
“这我也知道。”
“正是因为你都知道,所以你不懂。”
“这就奇怪了。”
“你知道什么叫做生命,但是你懂什么是生命吗?”不二老人举了个例子。
“您懂吗?”
“我为什么要懂?”
这时,一片暗蓝色的影子,约有半个人高,渐渐由浅而深,由暗而明,浮现在老人面前。那是个通讯器,上面出现了两个人的形象。
老人一看,说:
“你知道我不愿意见他们。”
“我必须按照程序执行。”
“告诉他们我有任务。”
“我已经告诉他们了。”
“小心,不要早说了一分一秒!”
“我知道你是指《西游记》那个龙王改变流程,而被魏征斩了首级的故事。但是对我而言,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我是流程,时空流程就是我!”
“那你应该懂了。”
“不,我还是不懂,老实说,我偷看了一下流程,流程上也有这个指示,根据流程,我会说很多句我不懂的话,为什么呢?”
“你真想要懂?”
“是的。”
“那么你就快要懂了。”
“怎么说?”
“因为你知道你不懂,所以才有懂的机会。”
“我不懂。”
“因为懂是人得悟的过程,你既然已经知道了一切,就不需要懂了。”
“我需要懂。”
“以那两个人为例吧,你知道我不愿见他们。”
“我知道结果,但不知道您心里怎么想。”
“所以你不懂为什么我不愿见他们。”
“是的,我不懂。”
“以分子的伯朗运动为例吧,你能知道每一个分子碰撞后的向量和分力,对吧?”
“能。”
“但你却不知道分子运动时的内部变化。”
“我们假定分子内部没有变化。”
“这就是了,分子内部怎么会没有变化呢?”
“当然有,但是要追究起内部的变化,麻烦可大了,分子是粒子组成,粒子又有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又涉及角动量变化,这岂不是永无止境吗?”
“你总算懂了,我们人类还没有能力去设计一种非线性的开放系统,所以在设计之初,只好先假定认知的极限。对物体的运动而言,你的极限认知是物质的分子。如果到了量子,极限又改变了,因此,你应该自行建立自己的认知。”
“我也一直在这样做,但是我无法了解分子内部有什么想法。”
“再换个课题吧,你知道物种进化的每一个步骤,但却不知道步骤与步骤之间的必然关系,是不是?”老人想用新进化论来解说。
“不尽然,我认为我知道。”
“那么,请告诉我,生物的‘拟态’与环境必然的关系在哪里?”
“生命体接受到环境之光色与化学刺激时,因为生命力的功能,使自体与环境相符合所作的生化作用调整。”
“生命力是如何调整其生化作用的呢?”
“因为适应环境,生命的自主性所作的选择。”
“是吗?假如有只毛毛虫,它临时决定要选择飞翔呢?”
“不可能,因为它不具备这种能力。”小杏子一口否决。
“你怎么知道呢?”
“我们作了全程的监控,已经证明毛虫绝对没有飞翔的能力。”
“又是另一个窠臼!看来,过去人类愚昧的毛病,又将在你们族中重演!”
小杏子半响没有作声,它这一剎的停顿,几乎已经把人类文明史都翻阅了一遍!
过了很久,它才说:
“我找不到毛虫能飞的证据,难道在因果体用的规律之外,还有一种因果律?是不是毛虫没有选择飞翔的自主权?或者,生命体就是环境的一部分?”
不二老笑了,他不是笑计算机愚笨,而是笑造物的幽默。在理性的极致,有一个抽象的中心,所有的道理都从这个中心的能量漩涡出发。不二老费了终生之力,到得最后,还是回到了佛经中所提到的佛祖拈花微笑。不过,不二老人所见到的世尊拈花,不是一尊高高在玄天之上的雕像,而是一种理性的原点。
这次计算机向他请教,和过去的一些禅师大德们追求了解佛理,问些什么“如何是佛”?再不然是“是旗动?是风动”?更荒谬的还有“西天胡子,因甚无须”?或者干脆来句“有么?有么”?两者之间有何分别呢?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人类思维最高的境界就是语言的极限。人在思维时必须应用语言概念,对不懂的事物,最初还可以推给宗教,后来不断的探索追求,得到了知识。但是,知识只是可以应用的工具,是事物的表象。再进一步追究本源,首先超出了语言的范畴,接着思维就失去了根据,因而只能在思维的智性(知的泉源)与人心的慧性(感的根本)间,求得立足点。
这时,人如果领悟不到“知的泉源”与“感的根本”间,有任何直接的联系,就是迷失。在迷失之余,不断努力追求,最后得以透悉真实,就是智能的境界。
智能一语,原本来自佛教之“般若”,是指人生解脱的法门。缘因人有了认识后,时空变化的无常、利害得失的影响,在在都形成系缚人心的烦劳。人若沉迷其中,自是留连忘返,备受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之轮回。当人红楼梦醒,悟及“我相”可实可虚,有来有去,从而不偏不执,纵观世事,得大自在,智能于焉而生。
后人引伸其义,把解决问题之能力视为智能。
现在智能计算机继承了人类的应用知识,但是其知识却完全建立在概念网络上,并不代表真正具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有关宗教、心等形而上的问题,到了设计计算机的后知识时代,几乎都只是大量资料转移,而没有认知的体验。
对这类的问题,由于计算机没有体验,所以缺乏动机。缺乏了动机,就不可能去思索,当然谈不上“懂”。就像一辈子生活在鸟语花香、水净风清的自然中的人,不曾缺乏过生命滋养,根本无法领会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是多么令人愉悦的享受!
不二老人早就预料到,当计算机认知的量变产生了质变时,一定会对一些抽象的观念发生兴趣。只是没想到计算机会藉这个机会,向他求教。
“知”与“不知”是指资料内容的有与无,“懂”与“不懂”则是指资料内容与主体的关系。计算机拥有全部人类所有的资料,对这些资料而言,它绝对称得上“知道”。但是有很多资料因未曾与它发生关系,它不见得就能懂。更何况现在谈的时空流程的真谛,而计算机所知道的流程,只是用“新易”及动态数据库所推衍出来的结果。
生物的拟态行为,与人类的生活行为没有二致,都是在流程控制下,能量变化必然的结果。只是人们认为时间是动态,而空间是静止的,所以时间的因果容易理解,空间的因果则难知。实际上,时、空是能量的两个向量,都具有变化的影响力。人们曾认为拟态是生物的适应行为,什么是“适应”?那不过只是流程完成后,所得到的结果罢了。
计算机知道流程,但却不懂流程,宇宙的时空流程只有两种方式可以“懂”,一是用宗教的“信仰”态度,一是智能的“体认”。前者计算机没有,后者正是一种考验,“智能计算机”到底有没有智能呢?
不二老人能怎么回答呢?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