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一直都想着多留心政事朝局,好为父兄添些助益。其实,哪里还有一个身在宫闱,且得圣眷的妹妹更好的助益呢?
“唉……好孩子。”老夫人看着眼前稚气尚未褪尽的孙女,低低一声叹息,眸光也带出几分心疼来……这个孩子,从来就是再明理,再懂事不过的呀。
永远四年冬,天子刘肇依制选妃,护羌校尉邓训之长女邓绥入选。待次年仲春,方可入宫。
但,那个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一切的梦魇会来得这般猝不及防。
永元四年冬,护羌校尉邓训病殁于陇西,终年五十三岁。
噩耗传来之时,正在指点两二女儿针黹的阴氏当场晕厥了过去,而老夫人亦旧疾复发……阖府上下,哭声匝地,惶乱作一团……
因为病死于任上,所以邓训的遗体尚在陇西,只简单收殓,并未下葬。身为长子的邓骘听闻噩耗的次日便启程,三个月后,扶棺归京。
邓训的丧礼是由邓府的老夫人亲自主理的,年过七旬的垂暮老人,拖着病骨支离的身子,面容憔悴地一样样安排儿子的丧事,过问每个细处,指点每个仪式,仿佛要将所有的精气神统统耗在这件丧事上……偏执而严苛。
直到终于入土安葬,邓府之中仍是一潭死水般的哀沉阗寂,终日不闻什么动静。
直到这一日,十三岁的邓绥,一龙缟素,长跪于母亲面前,字字清晰,道:“阿母,我要为阿父服三年之丧。”
“咣当……”邓氏手中原本欲递向女儿的那只青铜鸟篆文盏就这么失手摔落于地,盏中的酪浆四散飞溅,淌了满地。
…………
“舅姑,你说这可如何是好?阿绥这孩子,她怎么这般想不开……”阴氏在老夫人面前哭得几乎哽咽难言,双目是泛红的浮肿,将那一双原本与女儿如出一辙的翦水明眸掩了光彩,几乎憔悴得黯淡了所有颜色。
时下,依礼俗,父亲过身,儿女需行丧,但多数人家只是数月时间,长些的也有一年之期,至于服丧三年……这是绝少见的。
行丧时,条件极为苛苦,要孝子在父亲墓旁建“服舍”居住,日日着丧服,饮食无肉,淡食无味,不行房,无歌舞……这般的日子,任是壮年男子熬下来也是形销骨立,而况阿绥她一个弱质女儿家?
阴氏看着眼前虽面色较先前似乎苍老了些,但依然眸光深锐的老夫人,神色间带了多少乞求……一直作为依靠的丈夫已经不在人世,儿女尚未成年,这世上能做她主心骨的,便是这位一向刚明决断,处变不惊的舅姑了。
“我晓得阿绥孝顺懂事,可行丧三年……那是一辈子伤身落病的事儿呐,这孩子怎么这么傻?”她泪落潸然,哽着声哭道,多少不解,多少疼惜。
邓家老夫人眸光里带了沉沉的哀意,看着从来庄重端丽的儿媳,眼下涕泗交横的憔悴狼狈,继而想到那个决绝做了决定,不肯移志的孙女儿,心底里尽是叹息……
阿绥哪里是傻,分明再聪明不过呵。
“莫哭了,”她看着儿媳,语声柔和里带着安抚“阿绥是个好孩子,一向都极有主意,这一回……只怕你劝不住。”
“这种事……这种事怎么能任她小孩子家胡来呢?”阴氏的语声哭得已带了几分哑意,听着这话,不由抬眼看着舅姑道“阿绥她年纪尚小,定是不知其中厉害。”
见儿媳这般,老夫人似乎终于有些苦笑,而后神色郑重了起来:“你以为,阿绥当真是年纪小所以不懂事么?”
☆、 第88章 汉和帝与邓绥(七)
“莫哭了,”她看着儿媳,语声柔和里带着安抚“阿绥是个好孩子,一向都极有主意,这一回……只怕你劝不住。”
“这种事……这种事怎么能任她小孩子家胡来呢?”阴氏的语声哭得已带了几分哑意,听着这话,不由抬眼看着舅姑道“阿绥她年纪尚小,定是不知其中厉害。”
见儿媳这般,老夫人似乎终于有些苦笑,而后神色郑重了起来:“你以为,阿绥当真是年纪小所以不懂事么?”
“这么多年来,这个孩子……几曾真的任性胡闹过一回?”
闻言,阴氏已不由止了哭声,只怔怔地看着自家舅姑,神色间带了些茫然。
唉……见她这副模样,老夫人心底叹息,这个儿媳品貌德行皆是极出众的,只是性子太过实诚了些,失之灵慧。论起来,阿绥这一点当真是与其母迥异。
“你可曾想过,主心骨没了,这个家……日后该当如何?”老妇人静静看着儿媳,终于开诚布公地问道。
这个家……日后当如何?
闻言,阴氏似乎蓦地冷静了许多,沉下气来细思前后,既而片时间心底僵冷,几乎冻得丁点儿都化不开……家中的擎天梁柱陡然倾塌,唯余孤幼老弱,短短半年辰光,她便算是看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上月,阴家刚刚登门退了亲,阿骘同她家内侄女的这门亲事,是六岁上便定下的,甚至去年两家长辈都议定了婚期……这是她的娘家呵!
而阿缇,如今也是十一岁了,以往提过亲的人家,自丧事之后,大多便再未登过门了……而仍遣媒探问的,结亲对象却已换成了族中庶子旁出之类,甚至有残弱或鳏夫。
她的阿缇,那般好的孩子……!
阴氏原本垂放在膝头的双手,蓦地紧紧攥住了衣裾,绞得指节处一片冷凝惨白。
老夫人微微阖了阖眼,她见儿媳神色,自然明白她想到了些什么,顿了顿,轻声道:“原本来往的人家,如今大多已疏淡了……日后,家中几个孩子的亲事只怕会艰难上许多。”
——原本早几年的时候,她的两个孙儿都尚了公主的。而今……还愿意结亲的人家,又有多少是看着邓家还有个将来要入宫为妃的女儿?
“阿绥,三年服满之后,仍是要入宫的。”老夫人神色间带了几分爱惜,轻声道。
逝者已矣,而活着的人,莫论再艰难,也得挣扎着一步一步走下去。
“而那个时候,她的境况同先前可就是天渊之别了。”
早先选妃之时,身为护羌校尉邓训的嫡长女,原本身份便是入选的女子中极高的了,唯阴家之女可以比肩。
“阴家入宫的那个丫头,你也见过的,论样貌、论才学、论心机,哪样儿及得阿绥?”老夫人沉沉叹了口气,道。
阴氏默然,那个孩子与阿绥同岁,但论起来却小了一辈,要唤阿绥一声表姨母的。因为是在她嫁到邓家之后才诞下,所以也只略略见过几回,听说在家中极得长辈喜欢。但,若平心而论,样貌品格都及不得阿绥。
老夫人更是长声叹了口气……凭阿绥这般品貌,这等慧质,那怕长秋宫中那一席尊位亦是可以争一争的。
而如今,邓氏已然式微,她入宫后已然没了甚么依凭。且待三年之后,那便是与下一批入选的女子一同进宫了,失了先机。
“宫闺之中原本就深险,求存不易,如今又是这般情势,阿绥她日后入了宫……”阴氏出身外戚之家,自然对这些内情比旁人清楚,此时思及女儿日后的处境,几乎片时间便心下一片冰凉。
何况,她的阿绥是那般良善无争的性子……在那样的地方,又失了家族依恃,怎么活得好?
——大抵在天底下母亲的心里,自家孩子,永远是最善良最老实的那一个罢,唯恐她被旁人欺了半点。
“所以,你以为阿绥要为父服丧三载,当真是任性胡闹么?”老夫人轻叹了口气,看着儿媳道。
自前汉起,时人便极重孝道,甚至几乎历任皇帝谥号中首字皆为“孝”。
“阿绥啊,是个再懂事也再坚忍不过的孩子呢……”
永元四年,(邓绥)当以选入,会训卒,后昼夜号泣,终三年不食盐菜,憔悴毁容,亲人不识之。——《后汉书·皇后纪》
※※※※※※※※※※※※
三年服满,邓氏孝女,名满洛阳。
永元八年冬,邓绥复选入宫,时年十六岁。
洛阳南宫,宣帝殿。
十余名绮年玉貌的少女,姿仪娴雅地跽坐在堂下绵厚暖和的熊席上,但时不时有人眼角余光悄然觑向殿门的方向,心下紧张而不安。
——待会儿,就能见到圣上了。
邓绥在众女之中极为显眼,她身段修长,在同龄少女里原本就是十分高挑的,且又生了那般一清姿玉色,眼下这情状,简直似鹤立鸡群。
一直等到隅中时分,才终于听闻殿外响起了宫中内侍响亮的宣声,而后便是一众宫人的足音。
十七岁的少年天子,随五时色着冬日的皂色常服,身姿颀长,却有些单薄。缁黑如墨的衣裳反衬得他肌肤愈发白,是病态的苍白,白得仿佛都微微剔透,好似黑缎子上放着一块冰莹无瑕的雪玉。
可那一绾用玉色绫带束起的长发却漆黑如墨,整个人看起来仿佛一幅黑白分明的淡墨山水。
眉目秀郁,气度沉静,长身玉立于殿中,虽孱弱,却自透着属于大汉天子的清尊贵介。
他眸光仿佛静水无波般浏过长跪殿中的一众姿态恭谨的韶龄女子,并未作什么停留,而后似是微微思忖了片时,问:“朕听闻,邓氏孝女誉满京都,是哪一个?”
“这位便是故邓校尉的长女。”殿中年长的女官妥帖地开口道,示意邓绥起身。
十六岁的少女,敛衽自茵席上娉婷而起,依旧恭谨地垂眉敛目,但却已是清质出尘,丽色照人,几乎满殿佳丽在她面前都黯了光彩。
少年天子神色却并未有多少波动,只淡淡看了眼,而后吩咐身边宫人道:“邓氏女封贵人,赐居嘉德宫,其余女子,按家世出身,依次安置罢。”
而后,便利落地转身,阔步向殿走去,身后的宫娥寺人们自是随后而动,皆跟着圣驾出了殿……偌大的宣室殿,便这么又静了下来,而此时,殿下诸位少女,则是齐齐一派失落模样——原本都指着初次面圣上能搏得圣上青眼,所以花空了心思装扮,身上的襦裙的绣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