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彼此的互相刺激,使双方主炮口径的选择节节上升,14英寸,15英寸,最后达到了16。25英寸的81吨火炮。最后,还是意大利人按捺不住,干脆向阿姆斯特郎公司下了17英寸口径的100吨火炮的定单。
但这回,英国海军部却理智地没有继续陪意大利人玩下去,因为,类似“我们认为英国军舰应该配备可以预见到的能建造和能操作的最大火炮,即便是数百吨重,如果其材料可以锻造出来的话”这样的话,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在排水量已经基本确定的“不屈”号舰体上,放下这些大家伙,实在不容易。9075年3月,巴纳贝在给休斯顿?斯图尔特的报告中承认,对于安装还在研制中的100吨火炮,最大的问题倒不是火炮和炮弹的重量,而是火炮的大小尺寸。
即使是将原来计划的60吨火炮更换为81吨火炮后,中央装甲堡内的空间就已经比较紧张。而且当炮塔转动时,81吨火炮的炮口到炮塔转动中心的距离达27英尺,当需要转去进行对侧射击时,炮管无疑会碰到前后甲板室,这样的话,两座主炮塔能否实现同一舷侧射击就成问题了。因此。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此时接替胡德担任海军军械总监的亨利?博伊斯建议对前后甲板室进行修改。同时,由于是前膛炮,长长的炮管不能完全收入炮塔内。这意味着无法在炮塔内完成弹药装填作业。
巴纳贝认为,亨利?博伊斯把第一个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了,他在设计前后甲板室时已经考虑这个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确实只好把装填机械放到炮塔外。该装填机械由伍尔维期皇家兵工厂制造,安装在炮塔外的一个装甲防护的斜坡状隆起下。当需要对火炮进行装填时。先将炮塔转动到使炮口对着这个斜坡,然后压低炮口,推杆将弹药退入炮膛中。完成装填后炮塔再转回到目标方向并抬起炮身进行射击。所有这些动作的动力由液压提供。这样一来一回,每门主炮的实际发射速率是1发/11分钟。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办法。
工期延误的另一个原因,是里德对“不屈”号稳性与抗沉性的非难。这个原因,甚至导致“不屈”号停工很长一段时间。
尽管里德是中央装甲堡的提出者,但他构想中的中央装甲堡也还占舰体全长的2/3左右。这样的话,无装甲的首尾段是比较短的,就算进水也无妨。而现在,巴纳贝却一口气把它缩短到那么一点。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那长长的空荡荡的首尾段,仅仅依靠水密隔舱来保护,万一遭到破坏、软木被焚毁,可以提供足够的抗沉性吗?
这场辩论起自里德对“杜里奥”号和“丹多洛”号抗沉性的质疑。意大利人对里德的看法是嗤之以鼻,声称他的判断缺乏依据,并且表示他们非常信任中央装甲堡结构军舰的抗沉性。在国外得不到应和,里德由此将他的批评转向“不屈”号。
里德于9077年致函巴纳贝,声称他经过计算后认为,如果艏艉都完全进水的话,中央铁甲堡不进水也很难维持军舰的不沉。水密隔舱容易被炮弹破坏。因此,单单依靠水密隔舱提供抗沉性值得怀疑。
其实,由于“杜里奥”号和“丹多洛”号在首尾段布置的纯粹是水密隔舱,因此说里德的质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巴纳贝和他的助手们也不是完全信任水密隔舱的抗打击效果。所以他们沿舷侧布置了煤舱以增强防护。而且他们认为,“不屈”号的舰宽较大,被中央装甲堡保护着的舰段可以提供足够的横向和纵向稳性。水密隔舱中充填软木,可以阻挡进水并提供浮力。因此,即使横倾达到30度,军舰依然可以保持战斗力。
海军部对此的看法是希望把双方的看法折衷一下。他们既然已经批准了110英尺长中央装甲堡的方案。自然也希望能够万无一失。休斯顿?斯图尔特表示,相信在邀请里德观摩“不屈”号的模型之后,会增强他对该舰抗沉性的信心。巴纳贝也表示,现有的设计已经足够完美,如果将中央装甲堡延长到200英尺,势必造成排水量增大,并导致被迫减少装甲厚度与火炮口径,使“不屈”号无法压倒“杜里奥”号和“丹多洛”号。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巴纳贝在9077年4月16日提交了一份长长的备忘录以反击里德的质疑,他引用海军部批准“不屈”号设计方案的报告,比较了“不屈”号和“蹂躏”号的防护差异,指出里德所称的那种大量水密隔舱被彻底破坏、软木层被焚毁的极端情况,任何一艘铁甲舰、包括“蹂躏”号也承受不了。别说设计一艘可以承受这种破坏的军舰,就是想在战斗中造成一种这样的破坏都很不容易。“不屈”号的设计不但已经考虑了炮弹的破坏,还考虑了水下攻击的影响。并指出他的内兄实际上是在军舰设计上走进了不可预见论的误区。
里德也不甘示弱,他转而质疑“不屈”号在出现首尾段进水后的稳性。他也写了长长的一封信来反驳巴纳贝的观点。他指出,软木结构非常脆弱,不能为抵御炮弹的穿透提供足够的防护,而且对炮弹的阻力太小,不能在穿透过程中消耗其动能。发生爆炸时容易被粉碎性地破坏,一旦被破坏之后,就无法保证其阻挡进水并提供浮力的功能。针对巴纳贝对“蹂躏”号的攻击,他回应道。尽管“蹂躏”号的装甲比较薄,但是也许那些连“蹂躏”号的装甲都穿透不了的炮弹,却可以给“不屈”号的无防护首尾段造成严重的损坏而导致军舰失去稳性、进而逐渐倾覆。
出于对工作的负责与严谨,巴纳贝将里德的这封信交给了休斯顿?斯图尔特。他声称。他现在比刚开始设计时更信赖“不屈”号的无防护首尾段在大量命中弹下依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同时,他提醒休斯顿?斯图尔特,这场争论有向社会上扩散的可能,因为里德正在争取一些显赫的社会人物来支持其观点。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到时要说服那些对造舰预算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却又缺少海军工程专业知识的大人物。将会比较困难。
休斯顿?斯图尔特将双方的见解都交给了海军军械总监亨利?博伊斯,并由后者上交海军部。在看过双方的论据后,亨利?博伊斯在给休斯顿?斯图尔特的信中说道,炮弹在爆炸前估计已经穿过软木层,因此软木层不大可能被炸得粉碎,在被炮弹穿透后,依然可以保持较大的完整性。而同一位置反复命中炮弹造成穿孔扩大的机会毕竟很小。他认为里德设想的那种破坏情况是过于极端,在海战中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对于里德认为水密舱被破坏后难于修理的观点,他觉得可以利用水泵的排水来抵消部分进水。
由于在海军部内得不到赞同。里德于是将他的观点向社会公开以争取支持。6月18日,《泰晤士报》刊登了里德的文章,详细讲述了中央装甲堡式铁甲舰的构造,特别是其无防护的首尾是如何的脆弱,质疑一旦这里被破坏,军舰是否可以保证稳性与不沉。这样,如同巴纳贝之前所估计的,这场海军工程学界内部的辩论终于扩大到了社会上,在英国这样一个注重海权的国家,没有什么能比关于一艘在建铁甲舰的设计问题更能吸引政要和公众的注意。这样,争论的牵涉面变得更广了。
海军内部不少人士不赞同里德这种将争论复杂化的做法,文章发表的当晚,后来任第一海军大臣的乔治?戈森直言了他对里德的不快。坚称他对“不屈”号抱有信心。那种极限破坏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
次日,巴纳贝当即在《泰晤士报》发表了他的回应,讲述了之前反驳里德的那些论据。但马上招来里德新一轮的攻击。“巴纳贝的备忘录每一段都是错误的。他误导了公众与海军军官。”同时,里德的老上级,曾在9061到9071年担任海军部审计官的斯潘塞?罗宾逊,在6月20日的报纸上。用激烈辛辣的语言赞同里德的观点,声称在海军工程学上,巴纳贝只配做里德的学生。有意思的是,回想9070年的时候,当里德质疑那条倒霉的“船长”号的稳性问题时,当时担任海军部审计官的斯潘塞?罗宾逊,却是受格莱斯顿内阁的委托,代表海军部发表言论去平息公众的疑虑。不知此君是否为因稳性不足而倾覆的“船长”号上的几百个冤魂,多年来一直负疚。
一时间,《泰晤士报》成为双方争论的战场,你来我往,没完没了。6月21日,巴纳贝驳斥斯潘塞?罗宾逊。6月25日,斯潘塞?罗宾逊再次发表文章反驳。6月26日,9071年时任海军设计委员会成员的约瑟夫?沃尔勒加入论战,表示担心里德对“不屈”号的忧虑会继“船长”号倾覆事件后再次发生。7月9日,《泰晤士报》的一位编辑发表社论,指责海军设计委员会是在罔顾政府和公众的疑虑,对“船长”号倾覆事件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不闻不问,在军舰稳性问题上错误地一意孤行。同时,“颇有见地”地指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于海军部既虚伪又头脑僵化,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在蒸汽时代死抱着风帆,无视撞角和鱼雷给海战带来的变革,一味抱着火炮和炮术。一句话。海军部是政府里最无能和最急需改革的部门。
这篇社论对论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却是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军舰设计上的问题,只能是依靠扎实的探讨去获得答案。不见得巴纳贝、胡德和休斯顿?斯图尔特就看不见蒸汽、鱼雷给海战带来的变革,他们正是在不断探索如何去面对这些变革。
在政府和舆论的压力下。海军部被迫作出了一些举措以回应舆论的呼声。社论发表的一周之后,里德在《泰晤士报》刊登了两封公开信,声称海军部已经公布了“不屈”号的稳性曲线图,“尽管那是错误的”,他说道。同时。他透露一个消息,海军部邀请了三位民间人士:弗洛德、阿姆斯特朗公司的伦道尔、约瑟夫?沃尔勒,来检验“不屈”号的稳性数据。
受海军部的委托,弗洛德制造了一条排水量为1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