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毅哈哈一笑说道:“你两个佩服来佩服去的,有意思么。刘墨,和你说个事儿,今天我要举荐萧何出任少府,掌管国库钱粮。春耕开始了,我想亲自督导各地,正愁没有人能接手少府之事,老天就送来了萧何,你说这是不是我大秦之福?”

蒙毅这么说,就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也是告诉刘墨,一会儿要帮助萧何说几句话。

萧何虽然是个人物,可他此时毕竟是从刘邦那边投降过来的,原来不过是个小吏,如今一跃就要成为掌管整个国家包括皇室在内的天下钱粮之人,想想都激动。

再回头看看如今带着老婆孩子孤身回到沛县做个县公的刘邦,萧何心中满满的都是幸福。想当年自己出主意让刘邦先出头,如今果真是验证了自己的猜想。皇帝虽然招安,但是对刘邦只给了个没有任何权力的县公,而自己却平步青云,进入了朝堂中心。

再想想陈平和曹参也受到二世皇帝的重视,就连平日里跟在刘邦屁。股后面的樊哙都进入蒙恬的北军之中,带领一支骑兵戍守边城,也算是军中悍将。

一切过往,萧何不愿意再想。如今的大秦已经彻底的征服了萧何这样的一个人杰。

很快咸阳宫就开门,老内侍的那一张脸先从攻门探出,然后整个身子在脸的带动下从宫门之中挤了出来,向着蒙毅和刘墨三人抱拳拱手,请他们进去。

蒙毅和刘墨早就熟识老内侍,说笑着就跟了进去。虽然萧何看着眼生,但是老内侍也知道,现在的皇帝召见的人,就没有一个不是人精。

想想从章邯开始,甚至是伶人优旃,哪个不是再进过武信殿之后就飞黄腾达的。所以尽管和萧何不熟悉,老内侍也是笑容真诚,恭敬有加。

这就是所谓的人老精马老滑吧。

武信殿外,李信的塑像高高耸立,显然每日都有人精心擦拭,使得这两年来,他的雕像竟然宛如新刻的一般。也昭示着,为国尽忠,皇室不会忘记,朝臣不能忘记。

萧何早就听说武信殿前的这个雕像,所以再经过的时候,停留了一下,对着李信的雕像深深一拜。

前面引路的老内侍偷看到了这一幕,暗自点了点头。

胡亥早就坐在了武信殿前的会议桌主位之上。大臣们为了却别皇帝和普通臣子的不同,强烈要求工匠把胡亥所坐的主位提高了一个九寸五的台阶,这样即显示了九五至尊的威严,也符合皇帝俯瞰群臣的感觉。

对这种小细节,胡亥没有做作,笑纳了。

他知道,自己的棋盘很大,一些事情需要慢慢改变,却不是现在就能改变。

蒙毅等人进了武信殿,萧何照例拜见了秦二世胡亥之后,才落座。不过片刻,李斯就匆匆赶来,身后跟着优旃更是一路小跑的跟着李斯。

看到优旃紧着倒腾两条小短腿,胡亥忍不住笑了笑。

今日参赞府中所要完成的就是两件事儿。一个是蒙毅督导天下春耕的事儿,还有一个就是他要再次招收天下人才。同时也要把大秦的基础教育建设提上日程。

第327章希望之地

一个早会开过之后,萧何就成功的成为了大秦的少府,同时可以在参赞府武信殿行走。这种荣耀是继韩信之后,投降过来的人物之中,最为尊崇的。

天下太平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

秦二世四年是大秦腾飞的一年。蒙毅跑遍了整个大秦的土地,在他兢兢业业的看护和指导之下,所有被分派出去的太学馆博士都把那三本农业常识的书完全交给了农民。

诸如“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这样的谚语被写满了大秦村庄的墙壁。这种后世才有的宣传手段在胡亥的运用下,初显成效。

咸阳城之中广纳贤才的皇命张贴出来。这一次不是考试,据说是要依据太学馆建立一座大秦最大最全面的学堂,不过这个地方不叫学堂,而是皇帝亲自下令,叫做大秦帝国学院。

听着这霸气的名字,就不难想象这个学院学院的前途。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整个大秦帝国学院的院长竟然不是别人,而是秦二世胡亥本人。

也就是说,所有进入大秦帝国学院的人物,都将是胡亥的门生。

为这事儿,老伏完特意找了胡亥几次,请求胡亥把这大秦帝国学院变作大秦儒学院。按照他的意思,国家已经安定,需要用儒家的手段来统御人民,所以应该首推儒家为尊。

对老头儿的想法,胡亥心中大凛。

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个董仲舒倡导独尊儒术,更是有汉武帝迎合他。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把华夏祖宗的文化从多元化给整成了单一的形式,数千年的封建统治就这样沿袭了下来。虽然有辉煌,可最终难免被国外铁蹄践踏而入。

宋朝是儒家理学最为爆发的时代,可怎么样?崖山之后无中国,说的就是他们断送了华夏最后的香火。儒家是能帮助帝王统御国家子民,可也一样能让一个民族暗弱下来。没有百家争鸣的文化底蕴,一味遵规守礼的社会怎么能够培养出飞扬跋扈的人物?

也许所有的皇帝都希望自己家的传承是千秋万载的。但是胡亥这个历史老师出身的家伙最明白不过。这世界上就没有万年不变的江山社稷。

最长不过汉唐,也就是几百年的事儿,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过是一块稍稍大一点儿的浪花罢了。想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华夏民族,文化不能单一。

没想到老伏完竟然能够提出这种独尊儒术的想法。原本还想让这个老家伙做大秦帝国学院的副院长,看来这事儿不能草率。

“伏完先生,朕要建立的大秦帝国学院,是要分门别类的。老庄之学,孔圣遗篇,那是必不可少的。同样的法家、兵家之论,墨家农家之语,都要有人教习,学生凭借自己的天赋,可以考入任何自己向往的学说,至于儒家是不是一家独大,那要看喜欢儒家学说的人是不是最多。这事儿朕说了不算,朕就想给天下文人一个宽松的环境。不想独大儒家,你可以做这个学院的副院长。如果还是抱定这个一家独大的心思,朕看你还是该去做儒家院的分院长。”胡亥很明确的向伏完表示了自己的想法。

伏完沉默,他所进献的儒家言论,是对现在的王超管理最为有力的帮助。这种理论绝对有助于天下忠君思想的建立,讲究的是仁爱服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原本以为必然会得到皇帝的夸赞,没想到竟然是这种结果。

“皇帝的心思;老夫有些猜不透。”伏完回到了书院,和叔孙通简单的说了一下朝堂对奏的情况,摇着头百思不得其解。

他今日所进言的儒家思想,都是治国安邦,有助于一家一姓统治天下的思想。原本以为是三个手指捏田螺,稳稳的事儿,却被秦二世说的灰头土脸。

看来儒家一家独大的可能性不存在。就是这大秦帝国学院,也不可能作为只是培养儒家士人的地方。一个综合了各家的大学院?那是什么样子?伏完心中不懂。他虽然有些不愿,但更多的想法是见识一下这个皇帝所说的,包罗了诸子百家的学院是啥样。

叔孙通早就明白了现在的大秦皇帝不简单。自从活字印刷技术被太学馆引入,皇帝立刻下旨在太学馆建立了一个所为的大秦半月刊的东西,上面记载的都是当月大秦各地所发生的各种事情。都是从各地奏报之中搜寻出来的趣事儿。

刚开始只是在大秦贵族之间发行传阅。现在已经面向整个咸阳发售。相信过不了多久,恐怕整个大秦都会有这样的月刊。一旦普及开来,识字之人的增长速度肯定会更快。大秦将真正的成为一个文化的大国。

想到皇帝的这刚刚露出一角的逆天手段,叔孙通叹了一口气。他原本也算是半个儒生,想要和伏完为儒家争取个名分,如今却淡了想法。

这个皇帝手段多样。战乱的时候没表现出来。可如今就只是这半月刊的读物,就已经从咸阳贵族和百姓手中掏出了许多金钱。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叔孙通都不相信,原来咸阳竟然还有如此多的钱财被隐藏在百姓之中。他一直以为天下困苦,民不聊生,看样子还是小看了那些贵族的屯钱能力。用二世皇帝的话说,这点儿钱不过是冰山一角。他要建造更多的东西,把散落在民间不用于流通的钱都流通起来,让钱不再睡觉,给人民创造更多的福利价值。

跟着这样的皇帝,叔孙通突然感到很安心。

书院的事儿就这样紧锣密鼓的开始了筹划。首先是秦二世胡亥,直接距离咸阳城不算太远的望夷宫划分出来。整个望夷宫的土地都被划分出去。这块土地将会建造大秦最大的学院,大秦帝国学院。

这个学院的建造,需要一定的时间。建造学院就需要人手,目前大秦轻徭薄赋,不可能征发咸阳附近的民众前来建造大秦帝国学院。更何况此时是春天耕种之时,谁要征发农民恐怕蒙毅会第一个反对。

对大秦帝国学院,胡亥寄予厚望。所以他也下了一道诏旨:学院自成一体,虽院长是朕,但一切行为只要不违反大秦法规,则不受皇家节制。

有了这一条,立刻吸引了许多原本不愿出山的隐士高人。许多人都看好学院的前途,有可能将来会是一片世间的净土。

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是不喜欢世俗风花雪月,只喜欢做学问的。

第328章黑衣人

胡亥所规划的大秦帝国学院想象的规模很大。在他心目之中,诸子百家,都可以在这片学术的土壤上发展。他希望自己提供的这一片净土能够让天下的有识之士归心。

自从回到大秦,胡亥就抱定了华夏血脉是一家的想法。他希望在这个刚刚一统的天下给大家建立一个属于自己民族的世界观。只有建立起一种种族荣誉感之后,一个民族才是强大的,才不会内哄。

现在的大秦半月刊已经发行到了全国。连续两期大篇幅的报道大秦学院招募贤才的文章可算是把大秦帝国学院的名声先打了出去。

这两个月,胡亥命令巧匠把黄土和各种土灰混合在一起烧制,让回来的章邯负责监管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