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殿下,既然杨大人已经近在咫尺,那么微臣认为还是小心行事为好,李御史所带诏书是真是假,杨大人来后自然一切就会明了。”见鲁仲乾被李云天问住,兵部右侍郎武通连忙出来打圆场。
  “请太子殿下三思!”左军都督府右都督冯长安、后军都督府右都督龚魁和一些靖难勋贵冲着朱高炽一拱手,高声说道。
  “请太子殿下三思。”顿时,立在右侧超过一半的武官纷纷开口附和,与文官形成了抵角之势。
  “太子殿下,微臣也觉得此事应该慎重,万一李御史带来的遗诏内容稍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既然杨大人即将抵达京城,不妨向杨大人求证。”
  眼见双方陷入了僵持,刑部左侍郎秦永祥忽然开口,正义凛然地向朱高炽说道。
  “请太子殿下慎重。”兵部右侍郎武通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范彬自然表示赞同。
  “请太子殿下慎重。”数十名文官随后进行了附议,这使得左侧文官这边不由得产生了一阵小小的骚动,纷纷冲着那几十名同僚怒目而视,认为他们是叛徒。
  由于秦永祥等人的倒戈,殿内的气氛一时间变得无比压抑,自从永乐帝登基以来,文臣和勋贵还从没有爆发如此激烈的冲突,也是第一次有文官旗帜鲜明地支持勋贵,现场的形势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望着眼前对峙的双方,朱高煦眉关紧锁,右手紧紧地握着座椅的把手,看来今天的事情有些难以善了。
  “诸位大人,皇上遗诏在此,你们是想抗旨不遵吗?”
  李云天知道现在到了紧要关头,于是一使劲从地上站了起来,由于跪得时间太长他的双腿酸麻,踉跄了一下差点没摔在地上,转过身环视了一眼殿内众臣,一脸悲愤地说道,“皇上可待你们不薄,你们如今做出此等诛心之事,百年之后有何颜面再见皇上?”
  虽然李云天是冲着大殿中的文武百官说的,但他所指的对象无疑是右侧的那些勋贵,不少勋贵的脸上随即流露出了惭愧的神色,永乐帝对那些勋贵关照有加,可谓恩重如山。
  “太子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微臣恳请太子殿下接诏!”说完后,李云天转向了朱高炽,再次跪在了地上,以一种悲壮的语调宏声喊道。
  “请太子殿下接诏!”杨士奇闻言跟着跪了下去。
  “请太子殿下接诏!”随即,大殿左侧的文官在各部院堂官的率领下纷纷跪了下去,只剩下秦永祥、武通和范彬的那几十名同党孤零零地立在那里,神情尴尬,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一


第172章 压倒性优势

  “请太子殿下接诏!”此时已经到了在太子和汉王之间选边站队的关键时刻,忠勇侯周征瞅了一眼跪在大殿里的文官,随后一撩官袍的袍角也跪在了地上,旗帜鲜明地表明了他的态度。
  “请太子殿下接诏!”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张昊和前军都督府右都督牛世豪紧跟着跪在了地上。
  “请太子殿下接诏!”在周征、张昊和牛世豪三人的带领下,右侧立着的武官呼啦啦跪下了三分之一,这里面有不少是原先持中立态度的人。
  鲁仲乾等人很显然没有料到会有如此多的武官选择支持太子,一时间面露惊愕的神色,显得有些措手不及。
  “微臣,恳请太子殿下接诏!”下一刻,更大的打击出现了,一直沉默不语的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赵山河也跪在了地上,高声说道。
  “请太子殿下接诏。”在赵山河这个中间派的带动下,那些持着观望态度犹豫不决的武官纷纷随着他跪了下去,人数也接近武官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臣,恭请太子殿下接诏。”不等鲁仲乾等人反应过来,宗人府宗令也跪了下去,高声说道。
  “请太子殿下接诏。”在宗人府宗令的带头下,立于右侧队列前方的皇族成员呼啦啦都跪了下去。
  由此一来,大殿上只剩下秦永祥等数十名文臣和鲁仲乾等近三分之一的武官,毫无疑问他们是汉王的支持者。
  鲁仲乾和秦永祥等人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眼前的形势已经明确表明,他们已经在这场大明的正统之中失败了。
  不仅大殿里的文臣和皇族成员,即便是在场的绝大多数勋贵武将,也由于李云天带来的那道永乐帝的遗诏,将太子视为了大明的合法继承人。
  毕竟,死忠于汉王的只是一部分勋贵武将,像赵山河这样处于中立姿态的勋贵武将更看重的是大明的正统,故而他们明智地选择了在这场正统之争中占居了上风的太子。
  这就是汉王为何要得到杨荣手中遗诏的原因,他与太子现在呈现均衡之势,而有永乐帝的遗诏将打破这种均势,谁拥有遗诏谁就立于了不败之地。
  汉王千算万算,算漏了李云天这个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能避开沿途他设下的重重障碍,神不知鬼不觉地在京城大朝之日混进了宫里,进而给予其致命一击。
  朱高炽望了大殿里黑压压跪着的群臣,心中禁不住松了一口气,他不仅获得了文臣和皇族的支持,而且还颇为意外地得到了近三分之二勋贵武将的拥护,如此一来大局已定。
  随后,朱高炽双目寒光一闪,冷冷地看向了秦永祥、武通和范彬以及那几十名立在那里的文官。
  相对于一直以来支持汉王的鲁仲乾等勋贵,朱高炽心中尤为痛恨表面支持他实则已经投靠了汉王的这些叛徒。
  面对朱高炽犀利冷漠的眼神,立在大殿上的那几十名文官禁不住浑身发抖,面色惨白,相继跪在了地上,以头触地不敢与朱高炽对视。
  秦永祥、武通和范彬满头大汗,三人知道这下可把朱高炽着着实实地给得罪了,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双手撑着地,不停地擦着额头上的冷汗。
  等三人跪地后,朱高炽又看向了鲁仲乾等人,他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与鲁仲乾等人对视着,眼神显得有些冷漠。
  李云天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如果鲁仲乾等人不支持朱高炽接遗诏的话,那么他们就是抗旨不遵,而抗旨不遵可是十不赦的重罪,轻则砍头,重则抄家。
  朱高炽能在与汉王的夺嫡之争后笑到最后,又能游刃有余地应付在一旁虎视眈眈的三弟赵王朱高燧,岂能真的是一名懦弱无能之人?
  一旦鲁仲乾等人固执己见,那么朱高炽绝对会以抗旨不遵为名杀了鲁仲乾等人,反正有周征和赵山河等勋贵武将在,他根本就不担心掌控不了五军都督府。
  “微臣恭请太子殿下接诏。”
  鲁仲乾第一次发现怯懦谦恭的朱高炽竟然会有如此凛厉的眼神,竟然使得他的心头禁不住升起了一股寒意,望了一眼大殿内跪着的众位官员,他心中不由得哀叹了一声,知道大势已去,随后撩起官袍的袍角跪了下去,宏声说道。
  “恭请太子殿下接诏。”在他的带动下,站立着的那些勋贵武将纷纷跟着跪下。
  朱高炽见状嘴角闪过一丝冷笑,算鲁仲乾有着自知之明,否则的话他不介意学学皇爷爷洪武帝,清除掉那些棘手的功勋显贵。
  “儿臣朱高炽,恭请圣诏!”随后,朱高炽深吸了一口气,起身走下高台,面向龙椅的方向跪下,沉声说道。
  李云天闻言连忙从地上站起,由于双腿酸麻,他一拐一瘸地走过去,从一名内侍手中拿起遗诏,神情严肃地来到了朱高炽的面前。
  遗诏可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宣读的,通常来说只有送遗诏的官员才能有享受这个“荣誉”,故而只能由李云天来宣召。
  当然了,所谓遗诏,自然不可能是皇帝写的,而是皇帝驾崩后由近身重臣模仿皇帝的口吻所写。
  而只有公布了遗诏,那么才能正式确认皇帝驾崩,皇帝也由此升任为“先帝”,皇后也就升格为了太后,成为了“哀家”。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靖难入继大统,获奉宗庙二十二年……”
  深呼吸一口气后,李云天打开手中的遗诏,用一种严肃的口气将其读出,“太子朱高炽仁孝天植,睿智夙成,宜上遵祖训,下顺群情,即皇帝位,勉修令德,误遇毁伤。丧礼依旧制,以日易月,二十七日释服,祭用素馐,毋禁民间音乐嫁娶。”
  “宗室亲、郡王,藩屏为重,不可擅离封域。各处三司官地方攸系不可擅去职守,闻丧之日,各止于本处朝夕哭临,三日进香差官代行。卫所州府县并土官俱免进香。郊社等礼及朕祔葬祀享,各稽祖宗旧典,斟酌改正。”
  读完遗诏上让太子继位的内容后,李云天的语调悄无声息地进行了改变,听起来有些抑扬顿挫,“……于戏!子以继志述事并善为孝,臣以将顺匡救两尽为忠。尚体至怀,用钦未命,昭告天下,咸使闻之。钦此。”
  等“钦此”两个字读出后,李云天双腿一屈跪在了朱高炽的面前,双手高举着遗诏,神情万分恭敬。
  “儿臣领旨,定不负父皇厚望。”朱高炽从李云天手上接过了遗诏,高声说道。
  “皇上,你怎么就离臣而去了。”这时,大殿内忽然传来了一阵哭声,声音听起来颇为凄惨,也不知道是谁。
  “皇上,你走了让臣如何独活呀。”随即又有一个哭声响起。
  这一下,大殿里像是捅了马蜂窝,无论文臣勋贵还是皇族,纷纷嚎啕大哭了起来,捶胸顿足,看上去一副伤心欲绝,生不如死的样子。
  李云天想起北征时与永乐帝在一起相处的时光,眼眶不由得红润了,泪水顺着脸颊就流了下来,他知道永乐帝不仅信任他,将传遗诏的重任托付给他,而且还给了他一个锦绣前程。
  俗话说的好,功大莫过于救主,意思是在众臣所立的功劳中,最大的就是救皇帝一命,李云天今天的突然出现使得朱高炽一举扭转了乾坤,已经与救主无异,这可是天大的功劳,以后朱高炽乃至皇太孙朱瞻基都会重用于他。
  朱高炽也是泪流满面,手里捧着遗诏坐在地上失声痛哭,整个大殿里哭声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