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一来,明朝的海外贸易也深受影响,在各种因素的纠缠下实行了海禁,使得明朝没有了唐宋之际万国来朝的盛况,每年损失大量的海关税收。
  而宋朝的税收收入远高于明朝,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比明朝系统的海关税以及商税,南宋时农业税除了两税法所交的税收外,朝廷还以各种名目强迫农民交税,农民的负担远比明朝时要重。
  不仅李云天,年轻的宣德帝也非常清楚大明中央和地方分开收支的弊端,势必造成大量的财富从国库流向士绅阶层,可现在他却无能为力。
  并不是宣德帝不想改变大明的税收体系,而是此事事关重大,不仅要改了洪武皇帝的祖制,而且还触动了大明文官集团的核心利益,必将遭受到文官集团的反对,进而引发社会动荡。
  想想明朝夏冬两季地方官给京官的炭敬和冰敬,说到底就是来源于地方财政税收,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关系网络,触之必将被文官集团群起攻之。
  这也是明朝之所以对贪腐惩处极重但还是有众多官员以身试法的原因,除了人性的贪婪外,根源其实就在大明的税收体系上,给予了那些官员上下其手提供了便利。
  即便是雄才大略的永乐皇帝,也没有轻易拿大明的税收体系开刀,更何况登基不久君威尚浅的宣德皇帝。
  李云天知道,为了大明将来的发展,大明现行的税收体系必须要改变,否则长此以往朝廷势必因为国库空虚而被士绅商贾阶层所制约,有百害而无一利。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永乐帝在位的时候,有御史弹劾两淮盐道徇私舞弊,暗中售卖私盐牟利,希望永乐皇帝彻查。
  不过,永乐帝数次亲征江南的盐商都捐献了大量的银两以作军资,故而永乐皇帝将这道奏疏给压了下去。
  因此,趁着这次来交趾的机会,李云天决定在交趾这个偏远之地实行新的税收体系,将税收收归国有,由中央户部再往下拨付,由于山高路远朝廷里的那些官员们可就鞭长莫及了。
  再者说了,李云天手握交趾军政大权,他要以与叛军交战在交趾实行军事管制为名来推动新税收体系的实行,朝廷里的官员将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这也是宣德帝将交趾和广西军政大权都交给李云天的一个重要原因,宣德帝希望李云天能在交趾和广西率先实行新的税收体系,进而在全国推行开来。
  李云天为了在交趾实行新的税收体系,首先顺应时势取消了交趾的田赋和丁税,使得明军所控制州府的财政大权集中到了交趾布政使司的手里,由交趾布政使司往下拨付,其次就是在云屯市舶司明确了中央户部和地方衙门各占一半的税收。
  这里的地方衙门指的是大明的十三个布政使司衙门,算上交趾布政使司的话就是十四大布政使司。
  李云天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推行新的税收体系,而且还要构建大明新的财政体系,从目前大明的现状来看可谓任重道远。
  对于李云天来说,他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宣德帝的支持,宣德帝要想在臣服朝中的文武百官,像洪武皇帝一样君临天下的话,需要李云天来为其冲锋陷阵,在朝中建立像洪武皇帝一样的威信。


第477章 恩科(三更)

  宣德三年三月初,交趾明军掌控地区和广西、广东、云南四地,一万多名年轻的读书人参加了在各自州府治所举行的由宣德帝特旨开设的恩科。
  这次恩科与往常不同,并不是人们所熟知的文举,而是一直被人们所冷落的武举,确切的说是新式武举。
  之所以是新式武举,是因为此次的武举与不仅与往年不同,而且与文举也不同,试卷采用的竟然是百分分数制,不再是单纯地做文章后由监考来辨别文章的优劣,令那些读书人是大开眼界。
  按照新式武举的流程,所有参与考试的考生必须要经过文考和武考,然后依照综合成绩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来录取,这样一来就避免了许多人为因素,可谓是最公平的录取方式。
  与当年在南直隶和北直隶时的新式武举考试时一样,这次恩科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试,所有符合年龄要求、通晓文墨的读书人都可以在各州府治所举行。
  第二阶段是复试,通过初试的考生被讲武堂的官吏送到广西、广东和云南的省城参加考试,交趾的考生在交趾三司所在的太原城考试。
  与南北直隶那次武举考试不同的是,为了能吸引更多的读书人来参加考试,李云天放宽了考生的年龄限制,由十六周岁到二十五周岁,改为了十六周岁到二十七周岁。
  李云天在交趾与黎利斗智斗勇的时候,讲武堂的官吏们已经去了广西、广东和云南,在各州府热火朝天地宣传着宣德帝此次的恩科事宜。
  为了能使得此次恩科顺利进行,李云天特意从交趾的军费中拨出了三万两银子给那些讲武堂的官吏,让他们将声势造起来,以吸引当地的读书人参与考试。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让那些官吏将宣德帝的一道恩旨大肆宣扬,以消除读书人们的顾虑。
  这道恩旨是非常特别,是宣德帝专门为了交趾恶劣的局势而下达的:凡参与新式武举的考生,一经录取即为大明的流官,其身份与举人相同,虽为军阁管辖,但纳入大明吏部官员名录,政绩卓越者将由讲武堂推荐后调往两京十三省任职。
  如此一来,这些参加新式武举的考生一旦通过了复试,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将获得举人的身份。
  这可是不折不扣的功名,获得讲武堂的推荐就可以调离交趾,使得不少年轻的读书人跃跃欲试,只要有了举人的功名就可以正式踏入官场为官。
  不过,要想取得举人的功名也并非容易,新式武举与大明现行的文举和武举不同,通过复试的考生并不是直接授予官职,而是要进入讲武堂下辖六大学院,将在六大学院里继续受教,只有通过六大学院最终考核的人才能获得举人的身份,同时也在军阁拥有了武职。
  讲武堂下辖的六大学院即兴农院、兴户院、兴礼院、兴军院、兴工院和律刑院,是李云天专门用来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
  两广、云南和交趾的考生是讲武堂六大学院的第二批学员,第一批学员宣德二年的时候就已经入了学,是从参加南北直隶上次新式武举的考生中选取的人员。
  因为六大学院的校舍还处于建设时期,故而第一批学员只能将就着现在民宅里上课,等校舍建好后再移过去。
  至于这第二批学员,处境要比第一批更为复杂,由于他们是李云天选定的未来交趾的官吏,故而所有的学业都要在交趾完成,李云天已经从讲武堂六大学院的老师中抽掉了一批前来交趾。
  本来,由于交趾处于战乱动荡中,再加上被视为蛮夷之地,两广和云南的读书人都不愿意前去那里。
  不过随着李云天接连在交趾打了胜仗,先是攻克了叛军驻守的安梁县城,接着又在落叶坡伏击了叛军,后来还从叛军手中收复了谅江府,使得人们看见了平定交趾叛乱的希望。
  故而到了考试那一天,两广、云南加上交趾,一共有一万多名考生参加考试,已经达到了李云天心中的目标人数,毕竟交趾这种偏远之地历来被人们所恶,能有这么多考生参加考试已经令他非常满意。
  由于考卷采用了百分制,因此极大地提高了阅卷和录取的效率,就在新式武举初试结束后的第三天,两广、云南和交趾各州府就张榜公示成绩,并且按照名次从高到低录取参加复试的考生。
  随后,通过了初试的考生由讲武堂的官吏带往省城,前去参加三月下旬举行的复试。
  自打从清化城撤退后,李云天就忙得团团转,他不仅要安置那些交趾境内的灾民,还要关注新式武举考试,以及兼顾广西的招兵事宜。
  广西招兵与新式武举考试是同时进行的,张本、王简和王瑾率军从陆路向交趾进发,不过他们并没有去交趾,而是在李云天的命令下停在了广西布政司的治所桂林城,专门负责骁武军的招兵事宜。
  李云天之所以让张本等人待在桂林城,一是因为交趾局势恶劣,他们去了也于事无补,反而要让李云天分心,二是张本和王瑾身份尊贵,李云天可不愿意让两人去交趾冒险,交趾战场上实在是经不起再死朝廷大员了。
  经过了两三个月的准备和筹划,广西各州府的招兵的事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骁武军的丰厚待遇和抚恤体系使得当地不少年轻人跃跃欲试。
  截止宣德三年三月底,骁武军已经在广西境内招兵两万,其中有民户、军户也有土司士兵。
  对于符合要求的土司士兵,李云天开出了每人十两银子的天价为其从土司那里赎身,这使得各地土司对此是大受欢迎,纷纷将自己手下的精壮士兵送去招募地点进行体检。
  在土司们看来,李云天的做法其实与贩卖人口大同小异,都是付钱购买那些土人士兵的所有权,只不过李云天的出价远高于平常的人贩子。
  而在骁武军所招收的那两万名新兵种,其中有一半是土司士兵,李云天单单赎人就花费了十万两银子。
  不仅如此,李云天还花费了二十万两银子将那些土司士兵的家人给赎了出来,又花了二十万两将他们集中起来安置在广西境内的十几个安置点,形成了新的乡镇。
  如此一来的话,李云天因为招收那一万余名土司士兵总共花费了五十万两白银,着实令外界感到吃惊,谁也想不到他竟然在那些土司士兵身上花费了如此多的巨款。
  其实,李云天之所以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让那些土司士兵平定交趾的叛乱,更为重要的是他要以此为契机,逐渐取消大明境内的土司,“改土归流”,使得大明的政令得以统一。
  要想完成这个目标,他新招收的土司士兵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他们带头的话将使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