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王,防人之心不可无,如今明廷还未承认我国拥有平安道和咸镜道的主权,而明廷之人历来狡诈,就怕他们趁此时机生事!”李稷凝神想了想,谨慎地向李裪说道。
  其实,李稷虽然心生警惕可他并不认为大明一定会赖在西京,毕竟大明的高官显贵们根本看不上地处偏远、天寒地冻的平安道和咸镜道,否则也不会对金宗瑞攻占建州左卫女真人的领土置之不理。
  只不过这次大批明军要踏入朝鲜国本土,使得原本就对大明有戒心的李稷不得不万分警惕,考虑到最坏的情况。
  “这次来的使者表现如何?”李裪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一时间也捉摸不透大明此举的用意,随后语峰一转问向了李稷。
  “安分守己!”李稷想了想,给出了四个字的评价。
  与前一批使团正使魏义相比,此次前来朝鲜国的正使赵德的行事可谓中规中矩,虽然笑纳了朝鲜国官吏准备的好处,但并没有开口索要财物,也没有耀武扬威地刁难当地的官吏。
  “毕竟是两榜出身的进士,与阉人自然不同。”李裪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冷笑,脸上浮现出了轻蔑的神色,好像十分蔑视魏义。
  “大王,吏曹判书先前来报,魏义昨晚把他招去呵斥了一通,让他给其亲族安排官职,大王看如何应对?”经过李裪这么一提醒,李稷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开口请示道。
  魏义虽然是内廷内廷御用监从四品的左少监,但他并不是明人,而是与曾经给永乐帝出使朝鲜国的大太监黄俨一样,原本都是朝鲜国的百姓,后来被黄俨以火者的身份从朝鲜国带去了大明。
  所谓的火者,指的就是受阉的仆役,是朝鲜国给大明上的“别贡”。
  洪武初年,大明与朝鲜国建立宗藩关系后两国之间保持着频繁往来,朝鲜国谨守事大之礼,每逢明朝节庆日,皆遣使奉表朝贺,贡献方物。
  朝鲜国向明朝所贡的方物分为常贡和别贡,“常贡”指的是每年正旦、万寿节、千秋节、冬至的四次贡礼。
  而别贡则为临时性的,进贡的时间与所贡的物品不固定,完全取决于大明皇室的需要或皇帝本人的嗜好等。
  明朝前期向朝鲜王国索征的“处女”、“火者”、“海青鹰子”等贡品就属于别贡的性质,通常来说别贡都是由内廷的宦官来完成,而且基本上都是朝鲜籍的宦官。


第648章 暗探

  “可恶!”听闻魏义给家族中人求官,李裪不由得重重地用拳头砸了一下座椅的扶手,口中冷冷地吐出了两个字,脸上露满了怒容。
  这些出使朝鲜国的朝鲜籍宦官异常可恶,大明文武官员出身的使者至少还知道礼仪脸面,而那些宦官则不管不顾,在不仅在朝鲜国上下其手地捞取好处,而且还给家族中的族人求官。
  原本,按照朝鲜国的制度要想做官必须通过科举才能为官,其中文科科举和武科科举只能由两班贵族子弟参与,平民百姓只能考取官职低微的杂科科举。
  魏义既然去大明当了宦官,那么其家境必定贫寒,故而他的亲族只能通过杂科科举入仕为官。
  但是很显然,魏义的那些亲族说不定连大字都不识一个,考杂科科举无疑是天方夜谭,故而魏义就要给他们求官,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魏义是大明派来使团的正使,朝鲜国的吏曹判书自然不敢得罪,因此只能上报给左议政李稷,让李稷禀告李裪。
  根据朝鲜国的官吏选拔制度,身为朝鲜王的李裪可以给魏义家人施恩,这样一来魏义的家人就可以当官。
  “大王,魏义乃大明使节得罪不得,不如就按照他的要求给他的那些亲族授以官职,以平息事端。”见李裪动怒,李稷于是开口劝道,反正出使朝鲜国的宦官使节给家族中人求官的现象自朝鲜国太祖时就有,因此不如息事宁人。
  “也好,告诉吏曹判书,孤诏准此事。”李裪闻言情绪逐渐平复下来,沉声吩咐李稷。
  “大王,臣这就去办此事。”李稷向李裪一躬身,随后开口问道,“如今大明来人了,如何应对北元的使节?”
  “坐山观虎斗!”李裪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冷笑,沉吟了一下后向李稷说道,“将那些粮草的运输路线和时间告诉北元使节,他们能不能把握住机会就要看他们的运气了。”
  “粮草一烧,明军就要被困在辽东,届时北元就能将其逐个击破。”李稷闻言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大王,如此一来明廷就更加需要咱们,咱们可以趁机让明廷承认平安道和咸镜道的主权。”
  “北元使节说得好听,想要与咱们平分辽东,哼,摆明了就是想让咱们给他们当枪使,明廷披甲之士百万,虽然会在辽东一时受挫,但长远来看失败的必然是北元。”李裪的双目流露出一丝不屑的神色,声音冰冷地说道。
  辽东与安南不同,虽然两地都大明百姓被视为偏远之地,但安南远在遥远的西南,距离大明京师有数千里之遥,可辽东就在大明京师的门口,双方之间仅仅隔着一道山海关。
  常言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一旦北元攻占了辽东,那么只要山海关一破,蒙古的铁骑顷刻之间就将直抵京城,大明京城可就危在旦夕。
  也正是因为此,大明在山海关外设立了大宁都司、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以此来拱卫大明京师。
  因此,北元残部只能占一时的便宜,大明势必会调集兵力进行反攻,届时北元残部必败无疑。
  当然了,如果北元残部能趁着宣德帝北征未归之际攻破山海关并且拿下大明京师,双方的战局或许会发生转变。
  可是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先不说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易守难攻,北京城更是城高墙厚,不等北元残部攻下北京城各地的勤王之事就将源源不断地赶来,将北元残部赶出长城。
  “是呀,北元再也不是当年的那个庞大帝国,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李裪闻言赞同地点了点头,颇为遗憾地说道,他非常愿意看见北元和大明打得死去活来,届时朝鲜国在辽东就能有所作为。
  其实,李裪的目光不仅仅鸭绿江以南的土地,他更想把土地肥沃的辽东收入囊中,毕竟古代是农业社会,有了肥沃的土地就意味着国家更加稳定和富强。
  只不过大明对辽东看得很严,辽东不仅有着肥沃的土地,同时也是一道拱卫大明京师的屏障,岂可轻易丢弃?
  面对着大明这个庞然大物,李裪现在只能要求得到鸭绿江以南的地域,至于辽东等待后人找机会夺取,他相信大明与大唐一样不会永远地繁荣昌盛下去,终有一天也会轰然倒塌,届时朝鲜国的后世国王也就有了机会。
  两天后的中午,李云天去了汉城一家有名的酒馆饮酒,酒馆老板见来了贵客,连忙招呼伙计尽心服侍。
  李云天其实吃不惯朝鲜的菜肴,他这次来酒馆另有目的,酒过三巡后将酒馆老板召进了房间。
  “两位大人还想要什么?”酒馆老板满脸堆笑的进了门,点头哈腰地问坐在桌前的李云天和雷婷,态度显得十分恭敬,他说的是比较流利的辽东话。
  雷婷从腰里掏出一个小木牌,冲着酒店老板晃了一下,酒馆老板的脸色就流露出狐疑地神色,神情充满了惊讶。
  “金满道,这些是你的奖赏,汉城的消息多亏了你才能传回大明。”雷婷冲着冲着一旁的一名护卫挥了一下手,然后不动神色地向酒馆老板说道,那名护卫闻言把一个小木匣子递给了酒馆老板。
  金满道怔了怔,然后下意识地打开了有些沉重的匣子的匣盖,眼前紧跟着就是一亮,匣子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十根金灿灿的金条,其闪耀的光芒差一点耀瞎了他的眼睛,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多的金子。
  凭直觉,金满道可以推测出一根金条至少五两重,那么十根金条就是五十两,能兑换三百多两银子,足以买下汉城一所气派的宅院。
  “这些是你个人得到的。”雷婷见状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笑意,让后让另外一名侍卫又把一个匣子递给了金满道,淡淡地说道,“这些是你用来收买城中官吏的额外花销,另外你每年的经费将增加一倍。”
  金满道闻言脸上顿时充满了惊喜,连忙打开了另外一个匣子,里面摆放的也是十根小金条。
  “两位大人放心,小人一定将差事办好。”经过了最初的震惊后,金满道回过神来,合上匣子后冲着李云天和雷婷一躬身,没想到两人此次出手竟然如此大方。
  金满道是杨云贵宣德元年在汉城布下的一个密探,当时金满道生意失败欠了不少外债,杨云贵派去汉城以商人身份为掩护的探子盯上了他,在给他还清了外债的同时也使得他成为了杨云贵的眼线。
  近些年来,金满道以酒馆为基地,暗中搜集了不少朝鲜国国内的情报,李云天来朝鲜国之前所看的那些情报就是出自金满道之手。
  “本官这次来是要问你一件事情。”李云天并不会无缘无故地来找金满道,不动声色地望着金满道问道,“这两三个月有没有什么举止怪异的陌生人来汉城?”
  “禀大人,据小人所知,上个月来了一个辽东的商队,里面有几个人形迹可疑。”金满道闻言想了想,沉声答道,“他们虽然跟着商队来的,但是却没有做生意的意思,反而与官府的人接触。”
  “他们现在在哪里?”李云天眼前不由得一亮,开口追问道。
  “住在城东的一个商馆里。”金满道立刻感觉到李云天对那几个人感兴趣,于是问道,“要不要小的让人打探一下他们的底细?”
  “不,暗中留意他们的举动即可。”李云天摇了摇头,神情严肃地嘱咐,“记住,切不可打草惊蛇!”
  “小的明白。”金满道见状知道事态严重,连忙向李云天一躬身。
  “听说你们这里的泡菜不错,给本官住的会馆送上一些,本官这几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