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三国之黄梁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七十七回 高原魔王(一)


    在北胡兵马与中国军队在西凉征战之时,云南郡正遭受着吐蕃王松赞的猛烈进攻,张飞率领部下五万余精兵,在民兵的协助下,与吐蕃部队浴血奋战,打得难解难分。
    吐蕃王松赞少年游学中国,曾经化名李松在长安就读三年,文武双修,成绩斐然,后来回到吐蕃,与其兄赤乌峰争夺部落首领,一战而定战局,终于夺位成功。
    松赞夺得部落首领之后,将中原先进文化率先引入部落,并实行高压政策,不顾部落长老的意见,改变祖制,最终将部落兵马打造成一支精锐之师。
    松赞势力逐渐强大,惹起吐蕃国王猜忌,动员其余部落,合兵攻击松赞部落。松赞部下兵力只有三万,与联军近十万兵马在干儿河畔决战,松赞运用中国学来的兵法,用埋伏计杀死吐蕃国王,利用敌军群龙无首的良机,采取离间计离间各部落关系,然后逐一击破,最终以少胜多,大败各部落联军。松赞一战成名后,附近小部落纷纷依附,松赞势力大增,五年间大小共二十余战,终于夺取吐蕃王位,统一吐蕃全境。
    吐蕃位于青藏高原,南面、西面皆是高山阻隔,东、北面临中国边郡,松赞年少气盛,听闻中国皇帝金旋年纪不大,英明神武,常有与金旋一试高低的想法,彻里吉派人前来结盟,当下欣然同意,派兵攻打云南郡城。
    云南为张飞防区,张飞闻知吐蕃用兵,调集部下在云南郡集中,让各郡守备紧急起用本郡民兵,云南、成都、梓潼、下弁、建宁等郡闻讯,立即召集民兵协防郡城。
    云南与吐蕃接壤之处,高山峻岭颇多,因此人口稀少,县城简陋,张飞部下兵力不足,只能依托郡城与松赞周旋,所以让云南西边各县百姓尽量避入深山或郡城。
    松赞大军一无阻拦,一直杀到云南郡城下,听闻张飞威名,不敢大意,在云南城西二十里处下寨,派出细作仔细打探城中虚实。松赞亲自统兵观看云南城防,心中暗叹张飞用兵果然老到,中国城池异常坚固,攻打云南定然耗费许多兵力。
    张飞在城内也同样打探吐蕃大军行止,见松赞用兵颇合兵法,知道为一劲敌,与副将廖化研究守城策略。廖化颇有智谋,道:“松赞几年来统一吐蕃,传闻是一名文武全才,其手下士兵多为骑兵,又都身经百战,我意固守不战,待国内援兵到达,然后与其决战疆场。”
    张飞计算两军战力,出城作战胜算不大,决意固守不战,在城内布置各项防御措施,准备应付松赞的猛烈进攻。城内军民见张飞如此慎重,知道松赞绝非易与之辈,军民用心,云南城防守异常坚固。
    松赞听闻城内只有正规军五万余众,下令在中国援军到达云南之前,务必攻克云南郡城。军令一下,吐蕃将士轮番攻打云南四门,云南郡城险相环生,若非张飞部下精于各种器械应用,军民齐心合力,恐怕云南郡城早已被攻破。
    近几年中国重点对付北胡,火炮等贵重器械大多配于北方要塞,云南城中只配备投石车、巨驽等重型器械。即使这样,投石车、巨驽的强大威力,也让松赞大开眼界,在损失万余士兵之后,松赞下令暂停攻城。
    松赞心思机敏,驻足高处细细观看城中投石车,考虑其中原理,绘出投石车图样,让部下士兵伐木造车,历经二十余日,制成简单投石车数十架,虽然威力远远不及中国投石车,因为数量很多,因此给云南城防带来很大压力。
    正在云南城防渐趋紧张之时,关羽统领三万精骑率先赶到郡城。关羽大军进入云南,云南军民长舒一口气,关羽、张飞两位名将坐镇,击败松赞大军只是时间问题。
    关羽谋略远在张飞、廖化等将之上,到达云南郡城后,将固守不战的战略,改为“以防守为主,以偷袭为附,重兵骚扰敌军粮道”的战略。
    关羽、张飞统领部下精骑,十日内偷袭松赞军营两次,劫取烧毁吐蕃粮草无数,最终松赞营中只有十余日军粮。整个云南战争局势,由一面倒的局面开始拉平。
    随着云南城内百姓和士兵的增多,云南守军的粮草也逐渐成为一个问题,幸亏建宁、成都两郡连年大熟,库房丰富,能够及时补充大军需要。
    太史慈部押解建宁军粮到达云南,云南守军已经拥有和吐蕃士兵决战的实力。云南城中驻有近十一万正规军,四万余民兵。松赞部下因为数次损失,大军除到十三万余。
    诸将齐聚云南,云南的作战指挥理所当然交到关羽手中,张飞为关羽义弟,太史慈与关羽并肩作战多年,两将对关羽深为钦服,关羽发号施令,众将无有异议者。
    关羽让张飞、太史慈两将统领五万精骑,避开松赞主力,专门劫掠吐蕃粮道,袭营目标也从军营转为粮草营。张飞、太史慈皆为世之名将,部下精锐,因此吐蕃粮草连连失陷,粮草不继成为松赞大军的关键问题。
    此时彻里吉兵败身亡的消息传来,吐蕃士兵军心动摇,松赞担心中国重兵南下支援云南,军中此时粮草不继,不由萌发退兵念头。云南郡城恰恰相反,士兵闻知西凉兵马建功,士气高涨,求战心切。
    关羽派人打探吐蕃动向,判断近日松赞必然撤军,让张飞、太史慈统领六万精兵趁夜出城,在吐蕃兵马退兵要路上设伏,又广派细作,密切监视吐蕃大军动向。
    一切果然如关羽预料一般,次日清晨,吐蕃部队突然撤退,半个时辰后,关羽让廖化统领民兵守城,率领精兵五万从后追击松赞大军。
    松赞行军极为小心,左右两侧各派哨骑,提前行动,检查要路两侧,防备埋伏。关羽探明松赞行兵方法,将伏击地点选择在响声谷这个地方。
    响声谷两边山岭陡峭,从东面根本无法上山,只有西侧可以上去。松赞退兵是从东往西,哨骑穿谷而过,往往忽略绕路反向上山这一个环节,因此张飞、太史慈两将伏兵瞒过吐蕃哨骑。
    松赞此次攻打云南,不仅未能建功,反而损折近二万士兵,心情不免有些沉闷,勒马慢行,反复考虑此战得失,总结此战的经验教训。就在松赞沉思之时,前方乌鸦鸣叫声,打乱了松赞的思路,松赞闻声仰视,定睛观察一会,突然发现鸟群不落树枝,触起灵感,慌忙命令大军暂停前行。
   
第一百七十八回 高原魔王(二)


    太史慈、张飞两将统领兵马,分别埋伏在响声谷两侧,只等松赞大军进入埋伏圈后,发动攻击。此时松赞突然暂停行军,以为出现疏漏,下令提前发动伏击。
    只闻一声令下,响声谷两端落下无数巨石,截断谷口,谷中同时响起几声巨响,万余斤火药同时爆炸,吐蕃士兵死伤遍野。
    松赞听闻爆炸声音,暗自侥幸刚才未曾进入谷中,慌忙统领尚未进欲的四万余士兵,往侧向逃窜,此时关羽统兵在后方现身,张飞部则绕路下山,在前方阻住去路。
    松赞见此状况,知道形势危急,不顾士兵死活,统领亲兵在张飞、关羽两军尚未合围之前,快马逃出重围,逃归吐蕃。松赞突围前,脱下金甲、锦袍,让一名副将披上,因此松赞快马逃走,并未让关羽、张飞两将警觉。
    谷内吐蕃士兵在爆炸以后,兵马已经损折过半,残部被困在谷中,被太史慈部运用巨石、巨驽、强驽等远程攻击武器,逐渐消灭。
    谷外兵马被张飞、关羽部下精兵重重包围,经过几轮冲杀,已经分割为几段。关羽、张飞以为松赞也被困在其中,攻击之时毫不留情,所有威力武器全都用上,谷外近四万士兵在两个时辰内,被中国兵马屠杀干净。
    战斗在天黑前结束,入侵中国的十五万吐蕃士兵,除了随从松赞突围的三千余亲兵外,其余全部葬身在中国国境内。关羽、张飞、太史慈三将闻名吐番,被吐番百姓称为“三大魔王”。
    中国在平定北胡后,下一步进军的目标明朗下来,一为西域,一为吐蕃,因为西域乌孙、龟兹两国交战,正在大打出手,金旋决定暂停西进,集中兵力扫平吐蕃。
    吐蕃人口稀少,气候怪异,汉武帝曾经想征讨此地,后来因为兵将多病,无奈退兵。金旋既然欲荡平吐蕃,开始做好种种准备。
    金旋命令马超部、姜维部、甘宁部、关羽部、张飞部、太史慈部分批在云南进行体检,利用独特的体检办法测试,结果合格者不到二分之一,甘宁部八万部下却独树一帜,有七万多士兵合格。
    体检完成后,金旋任命关羽为主帅,姜维为军师,甘宁、张飞、太史慈为大将,出兵三十万,攻打吐蕃。各将原来职务,均由副将暂代。
    大军聚齐后,关羽升帐点将,调派兵马,让甘宁统领七万苗军出云南,张飞统领七万兵马出成都,太史慈统领七万兵马出梓潼,关羽、姜维统领九万兵马出建宁,四路大军同时进军,杀奔吐蕃王城而去。
    松赞云南大败以后,国内元气大伤,合国兵马不足四十万,其中二十余万兵马属于国内其余五大部落掌控,调兵遣将之时,往往令出不行。
    吐蕃国内原有大小部落二百余个,部落小的百余人,大的十几万人,后来经过多次兼并,合国部落尚有近二十个,其中最大的部落为松赞部落,其次为帕那部落、赤那部落、风的热部落、沙当部落、乌那慈加部落,合称为六大部落。
    六大部落中,除了松赞部落吞并许多小部落为新贵外,其余五大部落皆为老牌部落,无论何人担任吐蕃国王,都要充分考虑五大部落的利益,否则五大部落不予承认其王位,那么吐蕃国王几乎有名无实。
    五大部落最初因为松赞部落战斗力强大,不得已拥其为王,松赞登上王位后,因为年少功高,未免有些盛气凌人,五大部落对他甚多不满之处。此时松赞战败,势力大落,五大部落趁机发难,不遵号令,反而借口惹起兵乱为借口,欲要召开部落首领大会,另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