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三国之黄梁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南士兵遭此大败,不再出城交战,一边安排元何丧事,一边等候元为大军前来。元为在途中闻到噩耗,急催兵马赶到印泰,为元何置办丧事。
    元为兄弟四人,长兄早丧,元为是次子,幼弟尚未成人,与三弟元何最为要好。元何武艺超群,在元为统一安南时,立下赫赫战功,今日死于中国巨驽之下,让元为又悲又怒。
    元为给元何大操丧事,然后统领重兵出城,到中国军营前挑战,为料中国军营已经挪营。
    原来庞德、张合听到元为大军赶到消息,统领本部兵马北撤三十里扎营。马超、贾诩此时统领中军赶到,因为庞德、张合两将挪营扎寨,问明原因。
    庞德道:“元何为人鲁莽,我等凭借其求战心切,用驽兵将其击杀,小胜一场。因为元为与元何兄弟连心,率领重兵挟怒而来,其势不小,因此挪营而立,避其锋芒,等待中军。”
    马超重赏两将,对贾诩道:“庞德为我旧将,文略武艺不在我之下,张合英勇善战,合军皆知,有两将在我军中,为中国之福,也是我军之福。”
    安南兵马此时部署如下,印泰城中兵马最多,达到三十八万,兵力超过马超部下兵力。越阳城中守军为十七万,因为周瑜部行军海上,神出鬼没,不敢轻动。安尼乐部兵马十万驻守于安尼乐郡城,面对姜维大军固守不战,正在苦苦支撑。其余十五万兵马分布于其余三郡。合国兵力已从九十万减为八十万。
    马超英勇,贾诩多谋,庞德、张合、严颜皆有大将之才,因此兵力虽然弱于元为大军,但是争战几次,均不落下风。姜维部因为安尼乐郡城地理位置复杂,被其阻在城下,攻打几次均被城中守军拼死挡住。周瑜水师借海路南北游击,灵活异常,牵制住越阳郡城主力。
    两国大军均集中在安南北部,处于相持阶段。诸葛亮坐镇庐陵,听闻前线军报,让姜维部放弃攻打安尼乐城,东上与马超部合军,准备与安南主力决战。
   
第二百回 南征安南(三)


    姜维大军一动,元为立即做出反应,命令越阳城守军七万西下,支援印泰守军,又从内郡调上五万兵力,共有五十万大军,与中国两路大军六十万兵马相持。
    周瑜部三十余万兵力趁引良机,又迂回到南边海岸,分兵两路攻打安南内郡胡里郡、埔及郡。两郡守军主力均已北调,兵力相加不过万人,因此周瑜、甘宁两将一战而胜,顺利攻下两城,然后根据先前计划,两军合兵一处,迅速北上,攻打安南都城仰义城。
    仰义城守军只有三万余,因为仰义为安南王城,元为经营多年,城坚墙高,为防止未来敌军使用火药攻城,城基均为巨石铺制,石间缝隙极小,为安南第一坚城。
    安南王妃云吉夫人为元为发妻,精通武艺兵法,此时王城面临如此困境,披挂出营,与士兵同甘共苦。合城百姓为其感动,自发上城守护。云吉夫人打开武库,征集城中十万余壮丁协助守城。
    周瑜部没有携带重型攻击武器,因此攻打几次,见城中防御严密,一面派人赴胡里郡搬运器械,一面严密把守王城通道。每日派兵骚扰,不以攻城为首务,而是分散前线元为之心。
    元为闻胡里、埔及两郡又破,安南国只余四城未失,如今仰义又被重兵攻打,不敢分出印泰守兵,下令让安尼乐城派出重兵急赴仰义解围。
    马超、姜维听闻消息后,马超将指挥大权交给贾诩,自引部下精骑十万星夜西行,直取安尼乐城。安尼乐城守军尽去支援仰义,因此马超偷袭得手,杀死城中士兵万余,将合城壮丁三万余皆掳入军中。
    安尼乐部落首领本哈,是位能文能武之人,心中有急缓之分,知道仰义城若失,安南再无回天之力,因此尽出主力救援,行至半途,听说郡城失守,家小、守军此战皆亡,不由痛哭出声,悲痛过后静下心来,没有下令回军,而是命令士兵按原计划援救仰义。
    云吉夫人迎进本哈,听闻本哈故事,当即下拜,娇声说道:“首领高义,令我等敬佩,首领欲求何事,只要开口便是,我定当竭力为之。”
    本哈摇头道:“我等虽非一族,都是安南一脉,中国古语道‘唇亡齿寒’,我本有守望相助之义,王妃勿要如此客气,这是本哈应为之事。”
    云吉夫人因为本哈家小皆亡,将妹妹安吉欲配于本哈为妻。安吉小云吉夫人十二岁,正当二八妙龄,美貌闻名于安南国内。本哈道:“感谢王妃美意,此时大敌当前,婚事容战后再议,若是本哈留得命在,必来迎娶安吉。”
    周瑜因为仰义城易守难攻,让甘宁部虚打旗帜以为疑兵,悄然南下,乘船从海上北上,欲要趁虚攻打越阳城。马超此时在完成偷袭任务后,统领部下返回印泰城。
    元为急欲与中国兵马决战,因为中国兵力优于己军,一直犹豫不决,其幼弟元不此时随在军中,年龄虽小,识见非同一般,道:“我军与中国交战,败在其善于集中优势兵力,攻打我军空虚之处。越阳城可有可无,不若弃去其城,合兵印泰,如此与中国兵力相若,已有决战之力。如果如此持久相战,我军只能被动挨打,必然支撑不住,不若背水一战,或可一战而定大势。”
    元为然之,让越阳守军弃城西上,前来印泰合军。不料贾诩得知这个消息,与马超统领部下在半途设伏,大胜越阳西下守军,全部掠其辎重,杀死此路兵马三万余。
    元为闻知越阳军中伏,统领部下出城接应,救得余兵进城。元为虽然接连失城陷地,因为主力未曾受损,此时尚有与中国士兵决战之力。
    诸葛亮因为决战在即,统领赵云部下南下,已经抵达印泰城下,会集马超、姜维、贾诩等,商议如何用兵。贾诩道:“安南十郡为我军攻克七郡,如今越阳城虽然尚未攻下,城中守兵薄弱,东路军在东方神出鬼没,必会趁机攻下此城。甘宁陈兵仰义城下,与仰义城守军兵力相若,虽然不足以攻下此城,但是足以自保。如今印泰城下,安南守军不足六十万,郡中壮丁只有五万有余,与我军兵力相若。元为颇有谋略,几名子弟均有将帅之才,与我军相持日久,互有胜败。我等此处兵马,除了孟起、子龙、伯约部下为汉族精兵外,其余四十万大军均为西域等地降兵,战斗力不是很强。此时与安南大军决战,我军势力并不占太大优势。甘宁部下为汉族精兵,能征善战,若是调其军北上,前来合兵,则我军实力大增。周瑜部攻克越阳郡后,其部下多为东倭降兵,不适于陆上决战,可以奔赴仰义城下牵制城中守军。我建议调甘宁部来此,以四十万降兵为前军,消耗安南战斗力,三十二万汉族精兵为决战主力,必可一战而定安南。”
    姜维等皆出言附合,诸葛亮听从贾诩建议,调甘宁部北上。周瑜部正如贾诩所料,在越阳守军主力西撤第三日,乘虚而入,攻克越阳城。城中守兵不足二千,与壮丁合力进行巷战,惹得周瑜火起,命令部下勿要招降,尽屠城中男丁。
    周瑜接到诸葛亮军令,大军迅速赶往仰义,与甘宁部相会于半途,周瑜谓甘宁道:“元为虽然连败,主力并未受损,部下又有智谋之将,你部下兵力最少,此行须要提防埋伏。”
    甘宁向来信服周瑜之能,行军时派出大量哨探,在路途险峻之处,仔细察看有无伏兵。果然如周瑜所料,元为听闻甘宁统兵北上,亲领重兵五十万在甘宁部行军半途设伏,欲要全歼甘宁所部。
    甘宁部兵力虽然单薄,并无怯战之心,打探到安南伏军地点之后,并不急于南撤,选择一处易守难攻的小丘,依凭地势进行防守,拖住安南主力,等待诸葛亮统兵来救。
    甘宁部下皆为汉兵,身经百战,面临安南重兵围攻,并未慌张失措。甘宁统领兵马依托地势,沉着迎战,又有先进器械辅助,安南大军攻势虽然猛烈,但是未能得到一点便宜。
    甘宁部下士兵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又善于攻防战,如今虽然被困,听从军令,固守不出。因为小丘上巨石甚多,甘宁让部下用巨石垒住通道,宛如一座无门石城,山上水源充足,军中所带粮草充足,因此元为统兵攻打数日,并未攻破甘宁防线。
   
第二百零一回 南征安南(四)


    周瑜尚能预先料知,诸葛亮早已计算清楚,在甘宁部苦苦支撑的同时,诸葛亮统领大军,集中兵力,猛烈攻打印泰城。印泰城中主力大多跟随元为出城伏击,城中兵力不足十万,支撑不到一个时辰,印泰失陷。
    诸葛亮控制住印泰城,留下李严统兵驻守城池,剿灭余军,安抚百姓。让马超、姜维、赵云三将统领三十万骑兵,火速支援甘宁部,自引余兵随后接应。
    元为原来计划迅速击溃甘宁部大军,立即返回印泰城,未料甘宁在听从周瑜警告后,做好了万全准备,占据山丘,依托地利,顽强防守。元为虽然怒火中烧,但是深知此路兵马皆为汉卒精锐,因此在围攻甘宁部之时,广派细作,密切打探诸葛亮主力动向。
    诸葛亮统兵攻打印泰城的消息迅速传来,元为计算回军救援已经不及,若是在此等待诸葛亮主力南下,与甘宁部内应外合,恐怕不易抵挡。元为思忖半晌,果断下令大军迅速南撤,退往仰义方向,欲要借助仰义坚城,与中国兵马周旋。
    马超、姜维、赵云三将部下全部为汉族精兵,从征伐北胡到驰骋西域,早已熟悉远程奔袭作战,行军速度远远超过元为等人想象。
    元为下达撤军命令后,闻知中国骑兵开始南下支援甘宁部,未到半个时辰,中国骑兵已经追上元为后军,大出元为意料之外。
    元为统领中军正在南下,闻知后军被中国骑兵缠住,下令中军回头支援。此时甘宁统兵又从后赶来,与马超等合兵一处,将安南后军分割包围,展开猛烈攻势。
    赵云部下兵力不多,却是中国最精锐的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