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味着整一场战斗可以分作两批进行,主力大军在真腊拖住伊尔汗国的军队,而一支精锐先行突入伊尔汗国并大肆掠夺破坏其港口,而与此同时第二批队伍再启程,做出进攻报达的姿态。”
对视一眼,秦丰和张琦等人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之前他们一直有所担心的也有兵力调度的问题,因为大家的商船虽然随时都可以抽调出来,少跑两次西洋对于这些家财万贯的商人们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毕竟现在商船并不是全都在真腊,所以等到现在还在西洋的那些商船回来,恐怕黄花菜都凉了,而如果分成两批次进兵的话,那第一批现在就可以启程,而等到西洋商船回来,再走第二批。
嘴角边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秦丰心中忍不住感慨一声,自己现在已经开始规划怎么调度船只了,这岂不是等于已经默认了这个胆大包天的计划。而他身边的张琦开口问道:“我等商船之调度完全可以听从诸位相公的命令,没有大明就没有我等之今日,所以区区商船就算是空船跑这两趟也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想问诸位相公,在陆地上又打算如何和蒙古人交锋?”
秦丰等人的目光顿时都投过来,没有办法在陆地上挡住蒙古人,第一批进攻的明军会成为死棋不说,整个南洋也很有可能保不住。
“这便是第二个条件,”马塈眯了眯眼说道,“根据朝廷的规划,北伐应该会在半个月之内落下帷幕,到时候各地工部工坊的火器以及南洋原本向北运输的粮草,就可以全部为我所用,尤其是工部最近新研制的火器,应该威力更强大,据说在北伐的时候让蒙古鞑子的骑兵吃了不少苦头。”
顿了一下,马塈接着说道:“而现在伊尔汗国的军队不过是从报达一带刚刚开拔,想要赶到这个地方,说什么也得二十多天,就算是骑兵前进快速也得半个月,所以咱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另外现在多加训练的象军也能够派上用场,到要让蒙古人看看,有了火器的象军和他们的骑兵相比,到底哪个更厉害。”
“象军?”秦丰等人眼前都是一亮,之前他们对于南洋各国的象军也不是没有了解,毕竟象军也是当时真腊等国压箱底的宝贝,只是因为大象害怕光和火,所以才在明军的火器面前一败涂地。
不过据说明军在占领了南洋之后,并没有放弃重新组建象军的意图,努力锻炼让大象习惯于火器的声响和亮光,现在看来显然这已经成功了,而且马塈不吝于将这个甚至是战略武器的优势拿出来,说明这种战法十有八九已经很成熟。
马塈伸手按住桌子,看着面前的秦丰和张琦等人,而他身后的熊飞等安抚和巡抚也都挺直腰杆。大明各主力战军在北方打的如火如荼,南洋的几个主力战军就算是留守也没有闲着!
想到大象驮着火器横扫千军,秦丰等人就算是上了年纪、经历了不少风雨,此时心中也是热血澎湃。
“诸位先生以为如何?”马塈沉声说道。
秦丰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郑重的点了点头:“咱们干!”
“对,咱们干!”张琦等人同时应道。
大明军队纵横南北、所向披靡,在他们眼中蒙古人是敌人更是猎物和军功,而就算是伊尔汗国强大,也不过就是浑身是刺的猎物罢了。就算是再强的猎物,也摆脱不了被吃的下场。
而大明商贾在没有军队到来的时候就走南闯北,现在有了军队的保护,更是四海来往,还没有怕过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蒙古鞑子有胆量来,那大家就教训教训他们!
第六百零四章缘何如此绊人心(上)
“告诉前线张世杰,朕给他半个月的时间,半个月之内无论是能不能战胜蒙古鞑子、取得多少战果,都得停止进攻。”叶应武伸手轻轻揉着额角,虽然昨天晚上并不能说休息得不好,但是毕竟今天早晨起来还和赵云舒一场盘肠大战,又去和自家爹爹摊牌,要说不累那是不可能的,“还有,镇海军和两淮军也不能闲着,现在山西西北的战场不大,摆不下这么多军队,那就让他们向长城外进攻,就算是最后还得退回来,能从蒙古鞑子手中抢到一点儿是一点儿,能够抢到什么东西都给朕弄回来。”
苏刘义点了点头,提笔在笏板上写的飞快,蒙古人现在主力大军被困在岢岚水一带,而留守的军队则和向东进攻的八剌部纠缠、交替掩护着且战且退。如果不是八剌部缺少粮草和军队补充,所以进攻一直不是太快的话,恐怕现在蒙古人的都城和林都已经被八剌拿下来了。
而因为蒙古的军队都在西线和岢岚水一带,苏刘义可以想象此时中部和东部草原上的空虚,两淮军和镇海军的骑兵虽然不多,但是将靠近边境的部落搅得天昏地暗还是可以的。
内忧外患,蒙古鞑子这日子可不好过,在这一刹那,苏刘义甚至有一种在蒙古人身上看到当初前宋的错觉。同样都是内忧外患,只是很可惜,现在的蒙古显然没有一个人能像叶应武当初带领大明那样带领他们力挽狂澜,就算是蒙古战神忽必烈,也已经成了苟延残喘的老人,苏刘义强行抑制住自己的思绪不去想象,一旦病重的忽必烈撒手人寰,那么大明将会面对的将是如何有利的局面。
三百年不遇,三百年不遇啊!
虽然这样的局面蒙古人曾经遭遇过,就在忽必烈回军争夺大汗之位的时候,但是那时候毕竟蒙古人的主力大军都还在,就算是宋军真的有胆量追击,忽必烈照样能够回头狠狠地咬一口,更何况当时的南宋,又何尝不是家里的烂摊子根本收拾不干净?
此时此刻在这大殿之上,苏刘义竟然有些恍惚,甚至不知道这一路的风雨、一路的坎坷艰辛是怎么走过来的。
不过毕竟是过来了。
“苏卿家?”叶应武沉声说道。
苏刘义的手腕轻轻抖了一下,急忙抬头,显然意识到自己刚才走神了,苏刘义急忙站起来想要请罪,叶应武却是直接伸手压了压,直接将刚才苏刘义没有听见的问题重复了一遍:“苏卿家,你说现在天雄军和神策军在西域打的这么狠,是不是有些过了?”
怔了一下,苏刘义顿时明白叶应武在担心什么:“陛下是说伊尔汗国和钦察汗国等会联起手来对付咱们?”
叶应武点了点头:“蒙古鞑子这一次在南洋发起的进攻就能够看出这个趋势,伊尔汗国如果不是和北面的几个汗国达成了什么协议,更或者是已经在秘密联手,是不可能抽调出来这么多军队的。”
“臣以为,这是必然。”苏刘义轻轻吸了一口气,郑重说道,“本来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尔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就是蒙古的四大汗国、同气连枝,之前他们兵戎相见,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在外没有敌人,自然会兄弟阋墙,现在大明崛起,蒙古鞑子只要不傻就应该知道继续这样下去就只能自取灭亡,无论是和咱们较量较量也好、自保也罢,他们最终联起手来也是必然,所以还不如现在快刀斩乱麻,直接将还没有反应过来的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彻底击败,到时候我大明在西域面对之压力也会小一些。”
“此言不假啊!”叶应武眉毛一挑,“刚才是朕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如果就此在西域停下的话,恐怕面对的就不是海都部的游兵散勇,而是几大汗国的主力了,倒不如直接将战线推到天山甚至葱岭,有险可守。不过现在南洋战事即将开始,北伐也还在进行,西域路途遥远,朝廷可还能转运粮草支援西域么?这一旦没有了粮草,西域又应该如何驻守?”
苏刘义沉声说道:“现在距离南洋战事还有半个月,而南洋本来就有足够的粮食囤积,之所以将粮草向北运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南洋湿热,粮草并不适合保存。而随着中原的稳定,春耕夏收都正常进行,已经能够供给西域征战之军队,只是现在转运之马车队伍太少,各地商贾有深入西域经验的商队不多,咱们就算是征调恐怕也征调不到。”
“这个朕想梁炎午和高达他们有本事向西进攻,就有能耐解决这个问题。”叶应武沉声说道,“要说在沙漠之中认路,恐怕谁都比不过西域本地人吧,至于这西域本地人,恐怕还是梁炎午他们手中比较多。”
“陛下所言甚是!”苏刘义这才发现自己倒是忽略了这一点,西域已经落入大明手中,那些西域小部落也都已经投靠大明,至于其余就算是原本和大明没有打过交道的西域人,也明白在大明的兵锋之下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数百年前这些西域胡人在唐军面前做出的选择就已经证明了。
他们会是很好的向导和劳力的。
“既然西域要打,那便打。”叶应武轻轻呼了一口气,下定决心不再对远在天边的西域战事多说什么。梁炎午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而王进和高达一个是叶应武的心腹、一个是忠心耿耿的老将军,将西域交给他们叶应武还是放心的。
虽然他知道现在大明在这种四面开战的情况下很难维持太久,但是叶应武就算是拼了命也得把这各处的战争维持下去,显然苏刘义还有朝野官员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所有人都在咬牙坚持,尽力将最后一点儿资源运送向前线,就算是有人抱怨,也不妨碍他们为了这一场场关乎到国运的战争而拼命。
三百年来,华夏丢的太多太多了,太多到这一代人如果不拼命的话,就会重新坠入又一个三百年甚至更长的黑暗深渊之中。
就算是榨干大明最后一丝精血,也要把周围虎视眈眈的这些敌人打趴下,也要把整个国家从四面环敌的险境之中带出去。走过这一段狭窄艰难的道路,前面就是光明和希望。
更何况最坎坷的收复河洛和北伐幽燕,不是已经过来了么?
“苏卿家你先告退吧。”叶应武轻声说道,“刚才朕的旨意迅速吩咐下去,不可耽误。”
“臣遵旨!”苏刘义急忙拱手。
而叶应武并没有多看苏刘义,目光落在舆图上,北面张世杰能不能速战速决,西面高达和王进可不可以最快扫平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