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业诩所负责的情报院工作暂时由从吐蕃归来的傅德和从高丽归来的吴朋负责,这两地基本的情报网络已经建立,正处于运行良好状态。傅德和吴朋得以抽身回来。过些日子,负责西突厥情报工作的许立也将归来,三人共同执掌情报院的事儿。依李业诩报给李世民的安排。由傅德负责派驻外地情报人员的调防布置事儿,吴朋负责新州孙凶情报人员的练。许右负责与诸军卫及宫内的联系,所联”情报。
李业诩虽还领着院正的职,但过些日子,这几人各就位后,应该可以向世民提出辞呈了。
李业诩行出一段,勒马再回首,看着李靖的挺拔高大的身躯还在向这边张望着,不禁心里一酸,满腹的离别之情和对李靖的一些眷恋涌上。
李业诩在出发前的一段时间内,几乎都在李靖身边,听取李靖对吐蕃可能的入侵所要采取的应对之道。侯君集有时也一旁一道听着。
李业诩出发这天,严词拒绝了家里那些妻小要来送行的要求,但已经六十六岁的李靖,却执意一定要来为李业诩送行,这也让李业诩感动
已。这些年,李靖以李业诩年岁不小小了为由,要李业诩一些不是异常重大的事儿单独处理,无须向他请示。以李靖的话说,如今李业诩已经是朝中高官,而他总是有一天要老的,遇上的朝事,必须学会自己打理,无论李业诩是否处理妥当,都要从他李靖的庇护下走出来。
李业诩率领二千余人的特卫,押送着军器监开足马力生产出来的大批手雷,经过近两咋。月的行军,终于在贞观十一年的三月中抵达叠州,与苏定芳和郑仁泰汇合。
因怕这些火器出些意外,行动很是缓慢。
李业诩与苏定芳和郑仁泰已经半东多没见了,自是异常的激动,在特卫驻扎营地的主帐里,三人抱成一团。
“定芳兄,仁泰兄,两位都辛苦了。李业诩看着两位面色变得黑瘦的部下,感慨着道。
“唉,妹夫,何来如此女儿之道,我们在这里,过得挺好的,偶尔还能捞上一些仗打,比你在长安过瘾多了,哈哈”郑仁泰不以为意,反而大笑起来。
苏定芳和郑仁泰都长了浓密的胡子,使得脸看上去更是黑了,唯有李业诩须还是比较稀疏,衬着那副白净的脸,显得很是儒雅,让人想象不出这是一个身怀绝技,杀伐果断的武将。李业诩特讨厌长胡子,也想着弄个刀子都把他剃光,只是被郑燕告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只得留着胡子,但总感觉不太舒服。在后世,常用军刀刮胡子的,手法是异常的好,都不会割破面皮,现在却没机会展示
“两位的家人一切都安好”李业诩把苏定芳和郑仁泰家里的情况大概说了一遍,两人听了也只是相视一笑。
“大哥,你终于来了”帐外传来一个异常惊喜的欢呼声。
李业诩转身,看到李业崩跑了进来。
这是他才嘱人去传唤来的。
“二弟”李业诩捶了李业嗣当胸一掌,“快一年没见,长得更健壮了!”
李业嗣忙闪身躲开,“大哥。家里一切可好?”
“一切都好,你媳妇给你生了个小子,祖父取了名唤李彻!”李业诩笑笑道。
“真的?”李业嗣听了脸上的表情有些夸张,想手舞足蹈。
“大哥还会骗你!”
几人接着聊了一些琐事,苏定芳和郑仁泰先李业诩汇报了一些在羌地的战事,李业嗣也向李业诩报告了他这些时候来的表现。
“你先去吧,我们要商议一下军事,一会大哥再来找你聊!”李业诩对李业嗣道。
“是,大哥”李业嗣应着跑出了李业诩的帐外。
“我们还是想讨论一下军情吧。”李业诩收住了笑,说道。
苏定芳接过李业诩的话:“上个月初,天气刚刚转好些,我们就把年前收拢的特战队员一部和情报人员大部都派了出去,如今还没情报传回来!”
派往高原上探听情报的特战队员和情报人员,都是以数十人为规模行进,单兵在冬季高原上生存的机率很低,更别说完成任务了,情报传回来也是很艰难,要费不少的周折!
人员派出去一斤,月多了,也没消息传回来,让苏定芳和郑仁泰都有些着急。
正说着,听到帐外有低声的说话声,接着李成跑进帐来,“报告,前方有情报传回来!”
李业诩接过一看,立马变了脸色:“吐蕃人增兵了,总兵力达到三十五万人左右,已经从牦牛河畔起营。往东北方向行进!”
“三十五万?”苏定芳和郑仁泰都吃了一惊!
三人脸上都露出异常凝重的神色,三十五万吐蕃大军,出乎他们的意外,因为情报传递无法做到实时,依这份情报的日期上看,时间离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半个月左右,吐蕃大军已经行进一段路程了。
如今已方在这一带的作战力量。除了特卫的一万二千余人,加上执失思力、牛进达、刘简诸部,才不过五万多一点人,即使将青海李大亮和段志玄部算上,也不到九万人。李大亮部和段志玄部,都还处于未集结的分散状态,兵力相比是太悬殊了,更别说所处这一带,那些数量不下二十余万的诸羌,这些暂时归附大唐的羌人,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在关键时候来捣乱。
应该是禄东赞已经与弃宗弄赞会合,两人合计后很是震怒,再次从逻些城增兵。
禄东赞从长安离开,到现在也才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吐蕃人的动员能力和行进速度也是出乎李业诩的意料之外的,其耐高原高寒的能力更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他们在高原的冬天还没结束之时,就已经开始行
了。
或者,长安也有他们的间谍人员。
大唐士卒大多无法耐受高原上如此的高寒,担心重大的非战斗减员。并没在这个冬天有更进一步的推进,准备还是不够严密及时,这也是大唐目前以府兵为主士兵战力的一个严惩缺陷。
从这个情况看来,接下来的战役将会是异常的艰苦。
“马上把这情报发向长安,向皇上报告”李业诩命令道。
吐蕃大军压境,战事马上就要点燃
第一百一十四章 五万足矣
二砻。皇城,李世民正在两仪殿批阅奏※
“报,叠州紧急军报殿外由远而近传来宫中内侍的喊报声。
李世民心里一紧,站起了身,心里想着诸军都没鼻终到个,侯君集这个领兵主将还在途中,这么快前方就打响了,甚是不妙。从飞奔进来的内侍手中接过军报一看,脸色一下子变了,吼道:“马上召集众臣,紧急军情商议!再,使人传特进李靖”小
“是,陛下!”内侍领命快速而去。
接着有诸多的人从皇城出去。往各朝臣府中传唤。
太极殿内,接着紧急传唤的众臣有些不知所以,都在交头接耳地悄声议论着什么,打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
久未露面的李靖迈进殿来,诺大的殿内一下变得安静了,许多大臣心内更是惊异,这位自从出征吐谷浑归来后保持低调,极少露面的大唐军神都被皇帝召进来,定是有异常重大的军情发生。
吐蕃,定是吐蕃人,几次请婚被拒,上次以武力威胁的请婚也同样被拒,并将其使团驱逐出境,吐蕃人定是报复来了。
有人已经往这方面猜了。
诸多大臣们都上来和李靖打招呼,也试着探问发生了什么事儿,李靖都回以不知情。李世民神色严肃的从左侧序门走了进来,并没如往常般坐下。而是站在殿首,看着朝卓上的诸臣。
“众位爱卿,联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有异常重要的军情商议。接叠州紧急军报,吐蕃赞普弃宗弄赞亲率三十五万大军,往我青海、陇估、剑南一带而来!”李世民一张脸上满是杀气腾腾的神色,“弃宗弄赞请婚被拒,竟然敢冒天下如此大不讳,公然以武力相胁,联甚是愤慨!联想问问各位,有何对策!”
“陛下,当日吐蕃使团公然威胁要以武力逼迫陛下许婚,如今其赞普弃宗弄赞果然率军进犯我边州,此事早有预谋,对如此卑劣行径。我方当以强力还击,不可示弱”。尚书右仆射温彦博第一个出列奏道,“臣恳请陛下,派我大军,击退吐蕃人的进犯!”
“陛下,如此还要说,肯定是要战的,吐蕃人如此狂妄,还是让臣领兵,把那些吐蕃鸟人杀得片甲不留。臣去过那些地方,熟悉地形,让臣领兵出征当是最好的”小朝中手脚最快的程知节,今日反而慢了一拍,被温彦博这样一个六十多的老头子抢了先,心里不痛快,声音也更是响亮,说完还瞪了温彦博一眼。
“陛下,臣附议,温相说得在理,吐蕃人太狂妄了,应该派出我大军。给予他们迎头痛击,让他们知道天朝的国威是不可侵犯的”左仆射房玄龄也出列表示同意温彦博的观点。
“陛下,臣也附议,吐蕃使团在朝堂上失礼,并派军队公然进犯我大唐,是要教一下狂妄无知的吐蕃蛮人”特进魏征出列奏道。
接着长孙无忌、王佳、高士廉、唐俭等朝中重臣都出列表示支持出兵。
“陛下,当战无疑”刑部尚书,刚刚改封江夏王的李道宗出列奏道,“臣跟随李老将军出征过青海,对高原地颇为熟悉,就让臣领兵出征,与吐蕃人决一死战!,小
其余的武将也全都群情激昂,支持出兵,请求带兵出征。
面对吐蕃人的大举进犯,朝廷是否出兵的事儿,朝堂上第一次出现一面倒的情景,没有反对的声音,没有人提议与吐蕃人议和。
所有身居高位的文臣都支持,这也是近年来少见的事儿,连一向反对兵事的魏征都支持出兵,更是前所未有。
看到没有人反对,李世民大悦,接着又问众臣如何出兵为好。
诸多朝臣都认为吐蕃三十余万大军犯我边境,定是倾举国之力欲与大唐决一死战,我朝也应派遣数量相当的军队出征,还有人建议纠集那些归附的部落和属国也一道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