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斯特尔向荷兰政府报告了班图人的生活情况,认为他们生活得非常
富裕:“他们的财产有牲口和细长的木柄标枪,也有铜和铁,土地非常
肥沃,人口十分稠密。牲口极多,以致于狮子和其它贪婪的野兽并不轻
… Page 60…
易伤害人,因为它们找得到足够多的弱小牲口来充饥。他们把谷物储藏
在地窖里,这样可以完好保存多年而不受黄鼠狼的危害。他们彼此交往
十分谦恭有礼,不论男女老少,相遇时要相互交谈行礼,询问从哪儿来,
到哪儿去,有何新闻,是否学了新歌新舞等等。国王倍受尊敬并得到臣
民的爱戴。他们穿着鹿皮和豹皮。人们不必担心吃喝问题,因为每个村
庄都准备了一幢房子招待客人,不仅可以住宿,而且供应膳食。”①
非洲黑人光明磊落、热情坦率、济贫扶危、英勇果敢,具有良好的
社会风尚。班布蒂人将犯罪的严重程度作如下排列:1。虐待孩子;2。杀
人;3。毫无意义地杀死动物;4。不尊重双亲和长辈;5。拒绝帮助受伤者
和迷路的人;6。毁坏食物;7。污染水源;8。施展妖术;9。私通;10。狩猎
时胆怯;11。殴打妻子或丈夫;12。砍伐大树;13。渎神;14。盗窃;15。吃
掉被认为是“生命幼芽”的蛋;16。诽谤。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黑人的天
真善良,施展了许多阴谋诡计,极大地毁坏了黑非洲的社会风气。
由于赤道横贯黑非洲,气候炎热,黑人在服饰、饮食、住宅方面比
较简单,甚至带有浓厚的原始性,不象欧洲人那么讲究。普通人仅以布、
兽皮或树叶裹身,如霍屯督人的衣服全部是用揉软了的和刮平净的兽皮
做成,男女均用赭石和油脂涂绘身体;俾格米的服饰更简单,男男女女
几乎都是赤身裸体,唯一的遮羞物是在前面围一个小围裙,后面系一小
把树叶作装饰,妇女的围裙上装饰着鳞片、甲虫等,脖子上戴着用小贝
壳做的项链,手臂上戴着用树皮做成的手镯,手镯上有时烙上动物的侧
影。布须曼男人仅在下身围一块三角形兽皮;女子身前系一块小围裙,
后面系一块大围裙。黑人的头发细柔鬈曲,与众不同。他们对发型特别
重视,喜欢将头发梳理成各种各样的式样,仅在刚果就有上百种发型,
并配有美丽的头饰。黑人的纹身艺术独树一帜。他们把自己的艺术才能
尽情挥洒在自己的身体上,绘刺鲜艳的永久性花纹或图案,而对居室的
装饰却漫不经心。
黑非洲农耕民族的饮食以玉米、大米、小米和薯类为主。狩猎民族
则以野生食物为生:猎取野兽、鸟类和爬虫类;捕鱼;采集昆虫、鸟蛋、
野生块根、野果、蘑菇类和各种蜂型的蜜汁。俾格米人的生活基本上依
赖于狩猎和采集,包括各种动物、蘑菇、幼虫、果蜜、树叶、草根、果
核等。他们还将白蚁、毛虫、蜗牛、小鱼等用树皮捆扎烤熟了吃,不使
用任何调味品,用灰烬代替盐。俾格米人奇特的食俗曾使西方传教士、
学者大吃一惊。
黑非洲最典型的民居是茅屋。茅屋不用花费多少时间就能盖好,材
料俯拾皆是。霍屯督人的茅屋形似蜂窝,茅屋周围建有栅栏,开设两个
出入口,一个朝北,一个朝南。茅屋的结构略呈半圆形,屋架上铺上蒲
草床,地面上涂沫一层牛粪和血的混合物。茅屋中央是火塘,人就睡在
火塘周围的席子上。俾格米人一般是围绕一块开阔地建成圆形茅屋群。
典型的住宅是半球形,用较软的树枝作柱子,插在土里显半圆或半椭圆
形,顶端弯曲到一起,用绳索扎结起来,然后用树枝遮盖。为了保证房
顶不漏雨,经常要调换覆盖物。布须曼人的茅屋大小和样式不尽相同,
样式最简单的只不过是一个高一米半、由埋插在地里的树枝作支架的半
圆形的藏身之处,上面覆盖一些干草和柴。已婚者的茅屋要相互隔离7~
8米左右,构成一个直径为70或80米的很大的圆圈。部落首领的茅屋在
… Page 61…
村子的东边,与圆圈相隔几米。村子中间有一棵树,是人们聚会的地方,
在树的周围举行各种各样的仪式。黑人流动性很大,迁移时茅屋干脆扔
掉。
黑非洲也有用木杆和芦苇加固的土屋。这种“圆如鸽舍”的房子极
少刷石灰,屋内家具很少,不开窗户,每天晚上必定用烟仔细熏一遍,
以便驱逐叮人十分厉害的库蚊。1728年,拉巴神甫观察了黑非洲土屋以
后指出:“并非人人都同他们 (黑人)一样习惯于像火腿一般受烟熏火
燎,也并非人人都乐意染上那种令人恶心的烟味。你刚接触黑人,便会
有点恶心。”其实,黑非洲居民的饮食习惯、服装款式、住宅格式是特
定环境和气候的产物,尽管简陋,却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至今某些黑人
部族的饮食、服饰、居室仍然与几百年前一样,或者差别不大。如俾格
米人就拒穿欧式服装,“我们是生活在森林中的人。森林赐给我们现在
这个样子,它喜欢我们这个样子。如果我们穿别样的皮,森林和野兽都
怕我们,就不再帮助我们了。”卢旺达的希马人也对欧式服装不感兴趣,
“难道因为男人们全身只裹着一块遮羞布,就能说这一民族不发达?!
希马人常想:他们是否真有必要穿着裤衩、长裤、上衣,打扮得整整齐
齐?”尽管黑非洲多种多样的环境为当地居民的生存提供了可供狩猎的
各种动物,可供食用的各种植物,以及可用来制造工具、衣服和建造住
宅的材料;然而当地居民的生活亦受自然环境所强加的一切限制。
非洲黑人在性问题上比较开放,如班布蒂人性机能发育成熟较早,
男女年满7岁,便开始过性生活,进行自由和不受限制的性交,一直持
续到结婚。一个男人只要向姑娘的亲戚交一些实物礼品就可占她为妻。
成年马赛人一生要依次通过四个年龄等级,即年轻武士级、年长武士级、
中年级和老年级。男孩子实行割礼以后就成为年轻武士(12~15岁)。
“未婚女子可以同自己年轻武士级中的朋友过夜;已婚女子可以同丈夫
年龄组中的男子共寝。对这种肉体关系每个人和社会都不造成压力。孩
子还是孩子,一样受到疼爱。”希马人不存在私通现象,父亲和儿子可
以分享同一个妇女,因为妇女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家庭。黑人的婚姻
形态比较复杂,大致包括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等类型,
其中一夫多妻制占多数。各妻子独居,丈夫轮流与妻子过夜。一夫多妻
制多采取姐妹共夫的形式,正妻即第一个妻子的地位高于其他妻子。男
女地位是不平等的。妻子可被丈夫用来款待客人,与客人发生性关系。
一夫多妻制之所以成为黑非洲的一种普遍婚姻形态,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是经济原因。在一个雇佣劳动制没有形成的社会里,一个男子多娶
一个妻子,就多一个人为他干活。在中非东部,一个人的妻子越多,就
越富有。在那里,“是妻子养活丈夫。众多的妻子替他种地、磨面、做
饭以及从事各种劳动。我们不妨把他们看做是最好的仆人,她们集英国
男女仆人的职能于一身,为男人无所不做,却不求分文。”在刚果河流
域,女人是男人最理想的经济保障,“男人尽可以把自己的剩余财富投
资到女人身上”。第二,一夫多妻制可以提高男人的社会地位和声望。
在黑非洲,一个男人的显贵程度与他拥有妻子的多少成正比。一个人拥
有的妻子越多,就越能广交宾朋,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由于一夫多妻
制总是同显赫地位联系在一起,因此人们往往把它作为一种荣耀来称
赞;而一夫一妻制又总是同贫穷结伴,被人视为卑贱。这种观念在黑人
… Page 62…
妇女的头脑中也根深蒂固,她们并不认为一夫多妻制有什么不合理。英
国传教士、探险家利文斯顿在谈到马科洛洛妇女时曾说:“当几位太太
听说英国的男子只能娶一个妻子时,都惊叫着说,她们可不愿到这样一
个国家去生活。她们无法想象英国的女士们怎么能安于这样一种习俗。
照她们看来,每个体面的男人都应该有好几个妻子,以证明自己的财力。
赞比西河流域的妇女也都有诸如此类的想法。”①第三,一夫多妻制是
男人获得众多子嗣的手段。在黑非洲,一个男人拥有的儿女越多,越受
人尊敬,越令人惧怕。“在那里,与欧洲的情况大不相同,一个人的朋
友只有自己的血亲和姻亲”。儿子在成亲以前,一直可以为父母效力,
而女儿出嫁时则可以得到聘金,也是一笔财富。由于环境恶劣,缺医少
药,加上不文明的割礼陋习,造成黑非洲婴儿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男
人们希望通过一夫多妻制来增加家庭人口。
2。奴隶贸易时期非洲黑人习俗的变化
从15世纪起,欧洲殖民主义者把魔爪伸向非洲大陆。他们的残酷掠
夺导致了近代黑非洲的贫穷和落后,特别是15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
延续400年之久的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一亿精壮劳动力,造成了经
济文化、伦理道德和社会风尚的全面衰退。黑非洲宁静的牧歌式的乡村
社会遭到普遍破坏,而代之以混乱和野蛮状态。曾使欧洲殖民主义者深
深折服的贝宁文明,被连续不断的掠奴战争毁灭了。18世纪,一个成年
男性黑人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