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出了重大贡献。
7。不同学科之间、不同技术之间相关发展日益突出
科学的各大学科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技术的各部门之间也不是毫无联
系的。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导火索便是化学。1859年,德
国的本生发现了各种元素都有自己特殊的光谱线。这项光谱技术不仅促进了
化学的研究,同时也推动了物理学和天文学革命性的发展。后来人们开始用
物理方法研究化学,于是出现了“物理化学”、“电化学”、“量子化学”、
“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等。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往往
是各学科相互联系的产物。
电子技术的应用,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充足而方便的能源和动力,促进了
这些行业的发展。而各行各业的发展又必然会反作用于电力行业,或为其提
供成套设备,或为其供应原材料。
炼钢技术的发展,使钢铁产量急剧增长。在此基础上建筑技术得到发展,
出现了钢铁大厦、铁塔、桥梁、混凝土建筑等,不但改变了以往的建筑材料,
而且形成了新的施工技术。
从煤焦油中提炼出苯胺,再将苯胺合成茜素和靛蓝,从而结束了由植物
中提取染料的历史。染料合成技术于是发展起来。染料的大量生产,又推动
了印染技术的进步。
18世纪的蒸汽动力革命导致了产业革命的发生。英国是最早发生产业革
命的国家,继而扩展到欧洲、美洲。经过产业革命后,一批资本主义国家成
为工业发达的国家,完成了工业化的历史任务。
英国的产业革命大约经历了70年 (1760—1830年),法国的产业革命
大约经历了30年(1830—1860年),德国的产业革命大约经历了35年(1840
—1875年),美国的产业革命大约经历了25年 (1865—1890年),日本的
产业革命大约经历了32年 (1868—1900年)。英国的产业革命首先从纺织
工业开始,进而以纺织工业为中心扩展到其他行业,于是煤炭、钢铁、机械、
无机化工等生产部门便迅速发展起来。法国的产业革命效法英国,首先从纺
… Page 90…
织工业开始,但法国的铁路建设较早,所以在纺织业实现工业化时,钢铁、
铁路、化工等生产部门都成为新兴工业。德国的产业革命始自铁路网的建设。
铁路运输业的发达带动和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如机车制造、机器生产、
通讯建设等。美国的产业革命在独立战争 (1775—1783年)之后即已开始,
但形成高潮是在南北战争(1861—1865年)之后。在此期间,首先发展起来
的是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和铁路运输业。日本的产业革命起于明治维新,
日本政府在敞开国门、求知于世界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洋才和魂”、“殖
产兴业”的口号。日本的产业革命也是从纺织工业开始的,然后扩大到机械
生产、军工企业、铁路、电信等工业部门。这些国家的一个共同做法就是重
视发展教育,包括各级各类的教育。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各方面的
人才,尤其是高水平的人才。人才的获得只能通过教育来培养。1860年—1900
年,美国、德国的经济实力之所以能后来居上超过英、法,是和大批人才的
汇集紧密相关的。英国由产业革命后的霸主地位一再跌落,其中人才匮乏乃
是主要原因之一。化学家帕金为找不到理想的助手而沮丧便是典型的一例。
英国在17世纪中叶便成为欧洲科学技术的中心,到18世纪产业革命前后,
英国集中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其中有牛顿、戴维、道尔顿等,并出现发
明家如瓦特等人,不仅使英国的科学技术居于世界首位,而且推动了英国产
业革命的完成。1770—1830年间,法国涌现出众多的科技人才,其中有拉格
朗日、拉普拉斯、库仑、拉瓦锡、盖·吕萨克、居维叶等,使法国的科学水
平超过了英国,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巴黎成为当时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法
国这一时期的科技人才和科学研究为法国的产业革命奠定了基础。从19世纪
70年代开始,德国迅速取得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工
业发展速度超过了英国。此时的德国可谓人才济济,有电气科学家维尔纳·西
门子、有机化学工业的创始人霍夫曼、凯库勒以及拜耳等人。19世纪末,在
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其中美国在1900年工业经济规
模已跃居排头。在此期间美国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如爱迪
生、贝尔等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不少有声望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云集美
国,世界科技中心也逐渐转移到美国。
中国,这个素有文明古国之称的东方大国,在1870—1918年这一段历史
时期,它既不同于欧美,也不同于日本,在自己的历史进程中,它走着另外
一条路——在封建主义的轨道上缓慢地爬行。在这一时期,可谓政局多变。
仅在清末的51年中,光是皇帝就换了三个,依次是同治、光绪、宣统。随后
又发生了戊戌变法,接着就爆发了辛亥革命,并于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
但好景不长,袁世凯、张勋先后两次皇朝复辟,最后政权落入北洋军阀手中。
中国的科学技术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自明朝以后开始衰落,直到清朝
后期1840年,终被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国门。这时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些有
识人物开始领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于是他们提出师法西洋的主张,并大力
推行洋务“新政”,兴起洋务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即同治、
光绪两朝期间,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上有恭亲王奕䜣、军机大臣文祥等满族
官僚权贵,下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汉人督抚,而尤以李鸿
章和张之洞在洋务派中的影响最大。洋务运动的发展,使一部分商人、买办
和知识分子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借法自强”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成为洋务派共同的理论和口号。在兴办实业的过程中,军工企业最先上马,
曾国藩于1861年创办了安庆军械所,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和南京创办了江
… Page 91…
南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创建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建天津机
器局,张之洞创建湖北枪炮厂。其后,民用企业也开始发展起来。1872年,
孪鸿章在上海创立轮船招商局,1878年又开办了开平矿物局、上海机器织布
局和天津电报总局。张之洞在1890年创办汉阳铁厂。这类企业带有明显的封
建属性,经营管理上亦带有浓重的官僚政治色彩。中国的官僚资产阶级从此
出现。与此同时,民族资本主义也开始产生。1869年,上海发昌机器厂以机
床生产方式代替了传统手工业,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于广东开办了继昌隆
缫丝厂。以后又有一批缫丝、火柴、印刷、面粉、轧花、采矿、运输等企业
兴办起来。
尽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中国已经出现并获得了初步发展,但中国未
能形成产业革命的高潮,更没有形成庞大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于世界性的科
技发展而促成经济的腾飞这样一个绝好的机遇,中国未能把握。因此,到洋
务运动破产之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大约落后于西方400年。造成中国科技落
后、经济发展迟缓的原因,细细想来,主要有三:
一是封建统治势力和小农经济势力的强大,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
济的发展。在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围绕开设天文算
学馆和兴筑铁路的斗争便极为典型。1866年(同治五年),奕䜣等人奏请在
已创办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内设立天文算学馆,招收科甲正途人员入
学,聘请洋员任教。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坚决反对,其理由是:立国的根本
不在权谋技艺,而在齐一人心、崇尚礼义。并认为古往今来,从无凭恃技术
而能振起衰弱的。若为求得一点外国末技而令知书识礼之人师事夷人,将使
正气不伸、邪气愈炽,用不了几年,中国人就会全部归心于外国,“变而从
夷”。至于请洋人教习则反对更甚。天文算学馆虽最终建立,但实乃空有其
名。洋务派倡修铁路,顽固派竭力阻止,他们说修铁路将破坏田园、庐墓、
风水,于民不便。并认为铁路一旦修通,外国入寇就会朝发而夕至,很快深
入中国腹地,这不啻开门揖盗。双方争论了近10年时间,直到1881年 (光
绪七年),李鸿章才修了一条长11公里的唐胥铁路(唐山到胥各庄)。通车
时,顽固派竟要禁止使用机车牵引,说机车会震动山川龙脉,使诸神不宁。
其理由之荒谬令人啼笑皆非。
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使中国成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的社会。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扼制了商品市场的发展。封建社会长期的重农抑
商政策,使人们对科学技术难以产生迫切的需求,因而科学技术发展也便失
去了根本动力。
二是重仕轻技、重道轻器,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障碍。自从隋朝首
开科举制先河以来,直到1906年科举制废止,其间经历了130O多年。在这
漫长的时间里,教育逐渐成为科举的附庸。虽然清朝的学校不少,有中央的
国子监、八旗子弟的官学、各地的府学、州学、具学以及大小书院、私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