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横尸路边,刚死的还好,很多尸体已经在那里很多天了,有的被野兽撕咬得不成人形,有的则已经腐烂。“那大堆胖胖的白蛆在尸体上蠕动的样子,还有那股恶臭,绝对会让你把隔夜吃的饭都呕出来。”朱良国形容当时的情形时说:“那是个充满绿色的地狱,呆久了人会发疯的。”他后来命令工程部队在埋葬这些难民尸体的同时,将路两边50米内的树木都清理掉,“但是你知道,那种丛林里,这么一点距离算得了什么?很快就又长满灌木了”。我当然了解这种感受,我后来经过巴比伦森林的时候,坐的是军列,看着车窗外的树木飞快的掠过,还有路边茂密的林木间那一根根代表坟墓的树桩,依然觉得一阵充满绿色的压抑,何况那时的朱良国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的。
在丛林里行军是非常辛苦的,据朱良国说,许多前锋部队是用火焰喷射器开路,烧去前方的葛藤和灌木,从而在丛林里开出路来。但是天气非常潮湿,要开一条路非常困难。“坦克就是推土机,它们可以压平灌木,撞断一些小树,给步兵碾出一条比较容易前进的路。在许多地方,坦克是被作为拖拉机使用的。”主战坦克是不能进丛林的,它本身近60吨的自重,会让它马上陷入泥潭,在巴比伦森林第一线的都是“QT…2”(轻型坦克的缩写,不过因为它的速度相当快,所以士兵们也常把它叫做“蜻蜓”)、“三角龙”(Ayooyoo重型机械制造公司制造的一种轻型坦克,1875年定型投产,1877年开始装备部队,在第二次东大陆战争中被广泛使用)等一些轻型坦克。它们在巴比伦森林的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至今在圣雷吉斯的东大陆战争纪念馆里还陈列着几辆这样的轻型坦克。
不过坦克当然不是设计来做这个用途,它们更主要的任务是作战。作为整个集群的先锋,第17主战坦克师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丛林中跋涉了600公里之后,遇到的第一个不是游击队的敌人是巴比伦的第238国民师。虽然在长途行军后疲惫不堪,装备也损失不小,但第17主战坦克师毫无惧色,主动出击,对巴比伦的这个师发起猛烈进攻。巴比伦的国民师在巴比伦军队中无论装备还是训练都是最差的部队,这个第238国民师也不例外。他们到处都是破绽的防线在第17师身经百战的士兵面前简直如纸般脆弱,在我军的猛攻下,这个国民师半小时内就被彻底摧垮了,军官带头,纷纷从各自的阵地上逃走。第17坦克师立刻进行追击,当晚他们俘虏了该师师长罗卡斯?米克哈,并同时俘获了他的整个师部。第二天凌晨17师各追击部队集中了全部俘虏,并开始点名登记,这时他们才发现自己已经创造了一个最快击溃一个整师的世界记录(从打响战斗的第一枪到全部扫尾工作完成不到24小时,17师的这个记录至今无人打破)。同时他们发现,前面已经不再是那几乎无穷无尽的绿色森林了,他们终于走出了丛林,来到了圣乔亚山脉下的尼卡谷地。在他们的前方的,正是巴比伦的尼尼微城那有点模糊的灰色身影,更远处,直插云天的圣乔亚山脉雪白的山顶反射着阳光,正放出耀眼的光芒。
1881年12月27日,中国东大陆远征军南方集群十六万人成功穿越“死亡丛林”,兵锋直指巴比伦南方的重要城市尼尼微。同一天下午3点,巴比伦政府在巴比伦南部滨海城市阿卡德发布声明,要求与中国举行和平谈判,并建议双方在现有的接触线上立即停火。
第三卷第二次东大陆战争第三十二章
巴比伦的和平建议一提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希腊外交部立刻发布声明,指责巴比伦政府“屈服在中国的强大武力下”、“背叛了三盟国签定的神圣协定”、“抛弃了巴比伦的民族未来”;美国外交部也发了个声明,对“巴比伦的行为表示遗憾和惊讶”,在历数了美国对巴比伦自开战以来的“无私帮助和巨大支持”之后,美国认为“巴比伦政府单方面提出停火建议伤害了美国人民的感情”,并同时说“巴比伦人民会认清民族大义所在”,给人的感觉就是美国正在煽动巴比伦人推翻他们的现政府。
后面的事态进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中国议会紧急开会讨论巴比伦的和平建议,首先我们要不要接受停火?光是这个问题就在议会上辩论了足足十五个小时,反战派集结了几乎全部政治资本,力图通过停火议案;而支持军方的议员则针锋相对,提出巴比伦并没有遵守五年前的停火协议,并首先向我们发动了进攻,因此接受“这样一个背信弃义声名狼籍的政府”提出的协议是“不可想象的”。双方直吵得面红耳赤,却一时得不出一个结果来。
当北京的人民会堂里议员们的辩论还在激烈进行的时候,东大陆阿卡德的事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希腊军队中的亲希派势力在12月28日凌晨发动了军事政变,第92坦克师这杆“霸王枪”第一个冲进了阿卡德城巴比伦政府临时所在地,在奥拉达?克?索布尔的指挥下,“霸王枪”轻易击溃了政府卫队微弱的抵抗,并逮捕了全部政府成员。亲希派立刻组成了临时政府,宣布原政府成员“叛国”,并以“叛国罪”枪决了其中几个支持同中国议和的骨干分子,同时软禁了巴比伦总统。支持政府的不多几支部队当时都布防在阿卡德附近,在“霸王枪”的犀利进攻中却没有能够发挥一点作用。12月29日,这些部队被缴械。
此后为亲希派把持的巴比伦临时政府宣布将继续信守“三国同盟条约”,同时收回对中国的停火建议,并承诺“将战争打下去,打到最后一个人”。
巴比伦临时政府的这个声明立刻停止了中国议会的争吵,议会的两派都感到被巴比伦人耍了,“怒气冲冲的中国人重新团结起来,决心要好好报复多变的巴比伦人”。
当然,希腊方面对巴比伦临时政府的这个态度是表示欢迎的,希腊政府还提出将会给巴比伦更多的援助,但是结合当时钱隆在希腊北部连续获得胜利的报告,希腊还有多大的能力来援助巴比伦,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美国则有点不太高兴,因为被干掉的高官中有几个是亲美派的人,不过美国人对巴比伦能继续和中国人战斗下去还是比较满意的,他们承诺将在“海上和一切美国能到达的地方给予新政府援助”,毕竟当时的美国和巴比伦已经没有陆地边界了。但是他们还是通过海运给巴比伦人提供了不少物资和军火,不过巴比伦人的装备大部分都是希腊体系的,美式装备并不适合他们的作战要求。不过他们还是用这些武器武装了几个国民师。
这次政变在巴比伦军队中起的作用无疑是非常恶劣的,当时驻尼尼微的巴比伦第四主战步兵师是巴比伦的精锐部队之一,也是忠于政府的不多几个部队之一。在得到阿卡德政变的消息以后,这个师从上到下都已经无心继续抵抗,军官士兵纷纷放下武器后撤,也有很多士兵携械逃亡,更多的则是向我军的先头部队缴械投降——这个师几乎没有怎么抵抗就在第17坦克师的进攻中溃散了,其中战死的仅仅300多人,而俘虏人数却超过6000,难以想象这个师在“东大陆总动员”早期的战斗中一直是以作战勇猛顽强著称的。尼尼微剩下的的几个守备部队都是国民师,完全不堪一击,很快就被第17坦克师和随后赶到的29坦克师打得溃不成军。1882年1月9日,在尼尼微的巴比伦驻军残部不到4000人放弃了城市向南溃逃,第29坦克师顺利占领尼尼微全城。
第29坦克师在占领了尼尼微之后随即发动追击,意图全歼南逃的巴比伦残部。随后就是那场光电影就拍了3部的“阿卡德山战役”,当时中国军队已经尾追了将近60公里,眼看就要追上巴比伦溃逃部队的时候,巴比伦埋伏在阿卡德山上的一个机械化步兵师忽然从我军的左翼发动猛攻,29师当时追得太猛,已经脱离了空军的防卫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随后持续3天的战斗中我军损失十分惨重。由于后路被敌军切断,加上糟糕的天气,这个师只得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孤军作战。第二天下午第29师师长赵乐彰在战斗中殉国,部队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战斗持续到第三天的的时候,第29师的全部坦克都已经没有了汽油,弹药也几近耗尽。坦克兵们爬出坦克,与步兵并肩作战。直到第四天清晨,终于转好的天气使空军得以出动,最后第29师是在随后赶到的第17师和空军的掩护下才成功的摆脱了敌人。这一仗第29师损失人数达到了2/3,其中战死2677人,失踪156人,受伤6834人,被俘755人,连师长都阵亡了,很实在的说,这个师被“打残了”。29师此前是南方集群的绝对主力,跟着朱良国历经多次大战役,战功赫赫。这次被打成这样,朱良国有多心疼可想而知。(后来这个师虽然得到了补充,但却始终无法恢复元气,在南方集群中的地位也下降了。在战争结束后的裁军潮中,29师也名列被裁行列中,最后于1893年在巴比伦城被解散。)
而这一仗中我们的巴比伦对手的损失却不大,成功组织这次突击的是巴比伦后来的王牌师之一,第65坦克师。这个师是刚从圣乔亚山以东调来的部队,之前从未参与过战事,师长修拉克?默桑是行伍出身,1872年以来他几乎无役不与,从东丹岛的支援作战,一直到圣雷吉斯反攻等等以及此后的诸多战事他都参加了。在与我军连续不断的交锋中,他的作战方式变得极为飘忽和狡猾,尤其擅长打埋伏,1881年1月开始担任当时新组建的第65坦克师的师长。后来我们送了他一个外号叫“妖狐”,而“妖狐”师也是巴比伦最后一个全编制的坦克师。在组建了这个师以后,巴比伦各方面情况都恶化到让它再无力组建全编制的部队,而只能使用征召兵来大量组建所谓的国民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