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如此多剧本,纷涌而至,感受到各大电影公司的信任和支持,彷佛所有人都在指望着他一个人般,那种上帝般的至高权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似乎只需要他轻轻一点头,就可以改变整个剧组的未来、改变整个项目的未来,甚至是改变演员们、制片人们、经纪人们、助理们的未来,直接就站在了权力巅峰!
强大的存在感,至高的权力,无处不在的光芒,让人很难继续保持平常心。这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
更何况,这些作品看起来似乎都拥有着无限潜力——毕竟电影公司筹备每一个项目时,都不是为了赔钱,而是为了赚钱,自然看起来信心满满。其中既有“虎胆龙威”这样延续多年的老牌续集,也有“神奇四侠”这样当红炸子鸡的系列作品,还有“博物馆奇妙夜”这样奇思妙想的剧本创意,似乎每一部作品看起来都是稳赚不赔的。开口拒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兰斯不是重生而来的,他清楚地知道这些作品未来的成绩有多么荒谬、多么糟糕,所以他也清楚地知道作品失败之后将会迎来的雪崩式结局;如果兰斯不是经历了大风大浪的起起伏伏,他清楚地知道这些大公司的追捧不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更不是因为言浅情深的稳固友谊,而是把他当做赚钱工具;如果兰斯不是明白取舍之道,固然困难,但却必须坚持,否则只会被自己的贪婪和野心所拖累……那么,也许兰斯此时就要冲昏头脑了。
事实上,在这堆作品之中,不乏十分出色的作品。
比如说威尔·史密斯的“当幸福来敲门”,这是一部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作品,不仅收获了一亿六千万的北美票房,还为威尔赢得了奥斯卡影帝提名。
比如说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追梦女郎”,剧组邀请到了碧昂斯、杰米·福克斯、艾迪·墨菲等大牌的加盟,取得了一亿美元票房,而且还是当年颁奖季的最大热门。
再比如说“谍影重重3”,这套系列作品在前两集可以说是赢得了无数赞誉,甚至被誉为是开辟了间谍电影的新篇章,即使十年之后,也依旧是该类型电影之中的经典佳作,第三部在北美取得了两亿两千万的出色票房,为三部曲画上了完美句点。正是由于系列作品太过成功,所以不久之后,即使是马特辞演,第四部续集也还是搬上了日程。
最为意外的绝对是“蜘蛛侠3”,所有人都知道山姆·雷米执导的前两部作品彻底改变了北美票房市场的格局,虽然第二部略微让人失望,票房表现也低于预期,但这依旧是目前好莱坞最具号召力的系列。第三部在北美依旧拿到了三亿级别的票房,这也成为了漫画改编电影新纪元的开山之作。
除此之外,“赎罪”和“迈克尔·克莱顿”两个剧本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前者长达四分半钟的长镜头,犹如史诗般令人震撼;后者对于美国司法系统的嘲讽,看似沉闷却发人深省,两部作品都在当年的奥斯卡上赢得了诸多提名乃至小金人的肯定,不仅考验导演的控制力,而且对于导演的挖掘能力也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作品任何一部都是值得拍摄的,挑战难度和拍摄价值都超过了“我是传奇”。如果兰斯此时放弃“我是传奇”,挑选上述作品其中一部,重新开始筹备,这都绝对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可能对于兰斯的自我挑战还更有帮助——即使是“谍影重重3”和“蜘蛛侠3”也不例外。
这才是让兰斯最感兴趣的地方,优秀作品层出不穷,遍地充满了机会,这就是好莱坞。错过了“我是传奇”依旧会有无数个传奇涌现而上,任君挑选。成功的机会无处不在,但只有准备好的人才能抓住,并且兑现。
第656章 重塑框架
三十多个剧本,大部分都是邀请兰斯担任导演的作品,但邀请兰斯出演的作品居然也不少,这才是好莱坞马太效应最集中的体现。
只要兰斯现在点头,想必很快就可以达成合作,这远远比“我是传奇”要简单多了。现在兰斯想要和华纳兄弟合作,不仅需要重新调整“我是传奇”的剧本结构,而且还需要说服华纳兄弟与混沌影业合作拍摄,并且进一步为DC宇宙做铺垫,这又将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交锋过程。
兰斯有自信,“我是传奇”的合作能够达成,毕竟这不是“超人归来”,但问题从来不仅仅局限于这一部电影,而在于这部电影之后所引发的连锁效应,这才是最为困难的部分。当然,这也是兰斯决定拍摄这部作品的原因。
所以,放松结束之后,带着愉悦的心情,兰斯还是收回了注意力,开始重新构思“我是传奇”的整个剧本框架。
上一世,“我是传奇”的媒体综评只有六十五分,这对于商业电影来说是一个合格的分数,但依旧不能算杰作。横向比较的话,兰斯执导的“后天”是六十四分,可以说,两部作品是同一个档次的,兰斯如果按照上一世的轨迹拍摄,成品质量至少不会太过糟糕。可是,现在的兰斯已经不是两年前执导“后天”的那个人了,更重要的是,“我是传奇”和“后天”是两部截然不同的作品。
同为末世题材的作品,“后天”注重的是末世的恢弘,更多是一部灾难电影,视觉特效是主角,故事薄弱并不会影响电影票房,所以六十四分不仅仅合格,甚至可以说是出色的成绩;但“我是传奇”注重的是人物传记,更多是一部描述末世的文艺电影,罗伯特·奈维尔是主角,基本上是电影唯一的主角,故事薄弱对于电影成品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六十五分远远不是原著小说的真正潜力。
在“我是传奇”的原著小说中,“世界毁灭之后的苍凉和孤寂”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主线,罗伯特·奈维尔是当之无愧的绝对主角,小说通过罗伯特这个角色,以别样的视角来审视世界末日这个主题,而罗伯特细腻而真实的心境变化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甚至开始想象如果自己是世界末日的最后一个存活者那会如何,这也成为了小说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原著小说之中,罗伯特一开始认为,自己就是整个纽约剩下的最后一个人,那种寂寞而茫然、恐惧而不安的心情,伴随着时间的推进、搜索的无果,一点一点被放大,逐渐推动到了极致,甚至产生了抑郁心理,以至于他开始和塑料模特说话,开始和自己的宠物狼狗说话。
这种绝望之中却又必须生存下去的矛盾心理,始终在折磨着罗伯特,无法排遣的孤独在吞噬着罗伯特的心灵,以至于后来罗伯特发现他不是唯一存活的人,他表现出了强烈的抗拒心理,难以接受这个世界上还有除了他之外的人类的事实——这是抑郁心理的普遍状态,抑郁症会自怨自艾地沉浸在这样的状态之中,拒绝改变现状,甚至产生过激反应。
原著小说详细地呈现出了这种心理变化的过程,可以看得出来理查德·马特森势必对心理学进行了研究,真正让小说与众不同的,就是这种对人类、对世界的反省和思考。
上一世的“我是传奇”也试图复制出这样的轨迹,整部电影一共有一百分钟,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足足花费了六十分钟来描写“孤独”这个主题,展现出罗伯特如何在末世里求生、如何在孤独里苦中作乐、如何在寻觅着幸存的同类、如何试图寻找出解决病毒的办法;而进入后半段之后,罗伯特遇到了其他存活的人类,然后与感染病毒的僵尸们展开了大决战。
由于威尔·史密斯的绝对巨星地位,再加上原著小说给予了罗伯特绝对足够的发挥空间,于是电影几乎将所有重量都压在了威尔身上,完完全全依靠他一个人支撑起了整部作品。必须承认的是,威尔也许不是一名表演天才,但他对于特定角色、特定情节的表演还是具有一定功底的。
尤其是处于逆境之中苦闷压抑的茫然和不安,还有绝望之中激励人心的坚韧不屈,这都是威尔的拿手好戏。先后为威尔赢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拳王阿里”和“当幸福来敲门”都是如此,同一类型的角色、同一类型的表演,包括收获了不少好评的“七磅”和“震荡效应”,也不例外。
值得一提的是,在兰斯穿越之前,“震荡效应”上映之后,不少人都认为威尔的表演十分出色,足以再拿一次奥斯卡提名。但兰斯却认为,威尔的表演没有太多突破,始终在重复自我,而且表演的发力明显用错地方,导致整个角色浮于表面,没有深度。如果放在五年前、十年前,那么这样的表演值得提名肯定,可是在如此长时间内不断重复自我,没有任何突破,那么不仅不值得,相反威尔还应该自我检讨。
重新回到“我是传奇”这部作品里,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威尔的表演无疑是足够的,他真正表现出了罗伯特那种孤独寂寞、彷徨失落的情绪。但这也成为了整部作品的最大败笔,甚至影响了整体结构。
弗兰西斯为了给威尔表演空间,采用了大量近镜头特写,试图展现出末世的孤寂和无助,让镜头为表演服务。但他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剧本本身没有留下足够的空间,威尔即使再努力,依旧是徒劳。
阿齐瓦·高斯曼在改编剧本过程中,决定简化心理转变的漫长过程,集中精力呈现出罗伯特在末世之中的孤独和绝望,彷佛就是截取了原著小说中的一个片段般。
为了展现这种孤独,阿齐瓦选择了罗伯特的家庭作为羁绊依据,可是出于电影篇幅和整体风格的考量,他却仅仅只是截取了灾难爆发的那个夜晚,罗伯特试图将妻女送离即将被隔离的纽约这一个记忆片段,片段不仅简单,而且内容十分单薄,几乎没有展现出罗伯特和妻子、女儿之间的互动,彷佛亲情仅仅只是纸面上苍白无力的文字一般,这也使得羁绊来源缺少了说服力,继而让孤独的滋长缺少了源动力,导致人物形象单薄无力,威尔表演十分用心,但人物却依旧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