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安不重,魏氏都能随意抱起,然而对太孙这种最重不过是拿过十来公斤弓的人而来,萧安却是想不出的沉重。
郎中在旁边看着愁人,担心太孙扯到萧安的伤口,也没管太孙的,直接把萧安挪下去了一点,轻轻将萧安的头放在包着稻谷壳的枕头上。
然后才跟太孙道:“这次伺候人的活儿,不是公子你做的,让你身后的小公公来做都成。”
太孙后退了半步,手里还有萧安脖子上的余温,捏了又捏,将那份温度捏散了才道:“我是不是很没用。”
郎中却是收好了萧安的药碗,跟太孙道:“我就只能跟人看看病,四肢健全却不能上场杀敌,公子觉得我是不是很没用?”
太孙知道郎中话里的安慰,就翘起嘴角,没再吭声。
郎中要走了,还得给萧安熬下一顿的药,就跟太孙道:“公子是大人物,大人物的想法跟小人物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公子那话不该问我。”
那话也不该从太孙嘴里说出来,太子嫡长都没用,那么他们这些普普通通的庶民还能有什么用呢?
太孙目送着郎中离开,再守在萧安身边看着她。
他没见过萧安的伤口是什么样的,但萧安能安安静静的躺在屋子里这么多天,想来也是很重的伤了。
萧安今天的唇色已经恢复了许多,只是还是带着一些干枯的皮在唇上发白。
太孙伸手去按了按萧安干结的唇皮,最后在她的唇上亲了亲,就走出了萧安的屋子,让苟顺关了门。
草原上的大捷传到胡马关之时,萧安已经能下床了,虽然走不了几步路,然而也终于不用天天躺在床上挺尸,这会儿还能坐在院子里烤着活盆子看雪了。
本来不想打到下雪的,然而还是下了雪,还积了厚厚的一层。
萧安被包成了一个棉球,躺在椅子上,也不嫌弃外面冷。
太孙在旁边吸了吸鼻子,鼻头都红了,劝道:“进屋子去。”
萧安不肯,伤口好多了,就有了点精神折腾了,“都快发霉了。”
屋子里燃着炭火,虽然屋顶上能透气,然而还是有些闷人,萧安病着了人也变娇气了许多。
太孙耳朵上带着兔毛笼子,手里戴着的也是兔毛的手笼,在雪地里,显得人更白净了。
萧安眼睛有些花了,倒也不折腾了,赶紧让人缠着回了屋子,半点没让太孙插手,之前扶着出来,就差点要了老命了,还是得有个力道大的一路架进去才行。
屋子里比外面昏暗得多,然而视野也好了许多,萧安躺在床上,因自己受伤而惋惜,“本来是想去的,没想到没能去成。”
计划的时候,可没有自己被被人捅一刀这一出,否则逐敌三千里,光想想都让人兴奋。
太孙拿萧安没法子,这武疯子来形容她是真的贴切,继续坐在萧安身边看书。
萧安瞄了那书一眼,自己早年就看过的,虽然多是的屁话,但也有些能看的地方,可这天天看,也该看个千儿八百回了,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可看的。
萧安无趣,寻着话道:“卢公公也该回京了。”
三关里打了这么久,都守住了,皇帝的旨意没白给,卢公公也能回去给皇帝复命了。
太孙道:“秦泰一直没能抓到。”
卢公公也不是只来送一份给萧安封侯的圣旨的,也还有查探三关事在里面,至少秦泰此事他要知道得清楚,最好是带着秦泰一路回京。
萧安倒不在意,“没在三关里,就得在蛮子手中。这回把蛮子打退了,明年开春蛮子就得来让开商道了。让他们拿秦泰来换,保准没问题。”
“要蛮子不愿意?”太孙道。
萧安回道:“要是蛮子不肯,就要继续打了,朝廷又得往各处抽丁送往边关来。不过他们留着秦泰能做甚?”
做生意,朝廷封了商道,再会做生意的都没辙。带兵打仗,秦泰要有那本事,早升官发财了,哪还轮到做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秦泰再能,在蛮子手里,也没多大的用处来。
就算是哪个蛮子脑子有病,把人给留下了,就草原上那一片,留着人也没用武之地。
说到这萧安就想起了一件事,跟太孙道:“以前蛮子没这么聪明的啊。”
太孙看向萧安,“你是说秦泰?”
萧安摇头,“他们没那么容易相信一个外人。”
太孙知道萧安这意思是,蛮子里出了个能人了,不过以他们之前得到的信息,“不是图海王的二子?”
萧安道:“图海王二子都四十了,也总不能是突然脑子开窍变聪明的吧?你知道这回图海族带了多少部落?”
四万多的蛮子,萧安比了两根手指,“至少也是二十几个。”
图海族的人最多,有一万余,其余的都是其他部落凑出来的,加上山跋族的万余,塔塔族也有万余,其实有五六万人马,跟三关人马持平。
蛮子当然不会只有五六万壮丁,然而各个部落里互相争抢的时候也并不少,特别是在朝着大庆动武的时候,谁来打大庆,背后少不得就有别的部落打这个部落的主意,所以蛮子的许多兵力都会留守在部落里。
图海族的二子,比幼子大那么多岁,当年没能比过自己弟弟,如今哪来的聪明,除非是身后有人指点。
“能聚集到二十几个部落的人,这是让我睡觉都不敢睡深了。”萧安打着哈欠道。
太孙也明白,蛮子与大庆之间,大庆占据最大的便宜莫过于是蛮子部落之间各自为政,彼此分散,若是哪一日如大庆这般政权统一,草原稳固,就是大庆灾难来临之时。这不只是萧安关心,就是朝廷里,怕也在为此事议论。
“只希望魏娘子能带回好消息来。”太孙也算是安慰自己了。
草原里大胜的消息传来之时,已经是在七日之后,此时自之前那场大雪后,三关里到如今气候暂时回温并不太冷。
太孙当即写了军报着人快马加鞭八百里急送往京城,欢喜得都不知道如何是好,脸上的笑收都收不住。
萧安也高兴,当场起床走了两步,然后倒霉的扯到了伤口,无奈只得又躺回了床上,让人把军报拿来看了又看。
她母亲赢了,这三关里的洗牌也该开始了。
萧安把军报递给太孙,才问道:“京城里可还有别的旨意来三关?”
别的,自然指的是石奎那里。
石奎是真忙,就说三关里,抓了一群商贾,呆了一个月,秦家的黑料是抓了不少,就是其他两家,也没干净过,全都一下子全查了个一清二楚。
唯一遗憾的是秦泰一直都没有抓到,然后事情又找上了门来——萧安的粮草被烧。
这种事本来也该军中自查,再不然请朝廷再派人来查也一样,然而事态紧急,石奎也只能硬着头皮先接了,然后才往朝廷里写了折子上去。
到如今朝廷里还没有别的说法,他顶着钦差的名头,又得跟三关里的势力们打交道,到底还是查了许多出来。
其实想来萧安等人心中都明白会是谁,无非是想从他手里要到更确凿的证据罢了。有了这些证据,萧安也才能正大光明的动手,而不是像之前对付刘家那样,先动手再找理由。
朝廷给石奎的旨意,一直也都是从驿站里八百里加急,互相来往得多了。
到此时,石奎手里的许多东西都摆在那了,已经到可以去六关里再去合计合计,然后回京复命的程度。
所以萧安找他要东西,该给的他也都给了,萧安如今是侯爷之身,他比旁人看得更远一些,知道此回萧安定然不会止于此,没必要让彼此不痛快。
作者有话要说: 嗯哼,终于赢了~~~男女主又要暂时分别啦~~~~~
男主:你还是亲妈嘛?我俩还没订下来你确定让我走?还是程锦安才是你亲儿子?
渣作者:我一直都是亲妈啊,你看,我从来都没虐过你对不对?没给你跟女主之间制造误会对不对?你还不感恩?想想人家从第一章起误会到最后一章才HE的,你知足吧!
谢谢乌亿妹子的地雷,(づ ̄ 3 ̄)づ爱你~~~
第131章 1。28
魏氏带着兵马回胡马关之时,京城里的圣旨也已经到了。
萧安顺利掌了三关,想来是之前石奎把萧安粮草被烧之事上奏朝廷,皇帝下了决心了。
要一个女人跟朝臣们一道为臣,朝廷里自然是不依的,不过当今疑心病重也没把江山动摇一二,就证明了其手段从来都不差。
对着朝廷里吵闹的话,皇帝听得不耐烦了,直接道:“既然诸位卿家都不愿意萧安掌三关,那不如就诸位亲上战场抵抗蛮夷?”
皇帝这句话一出,就平息了泰半的反对之声了,自古文人从武的也不少,然而那不少里在朝廷里绝对算不上多。
亲上战场这四个字,完全把住了许多人的脉。这些人,苦读诗书二三十年,筹谋万千才走到皇帝的面前,能在皇帝面前体面的说上那么几句话,可不是要到边关里去送死的。
纵然有的人不觉得萧安厉害,不过是狗屎运比较好,他们也不愿意自己去赌那一分可能来。
所以到最后,皇帝还是下令让萧安一个十五岁的姑娘就掌了三关了。
发了这道旨意后的皇帝,散朝之后见太子来见自己,显然是朝中之事不明白,就与太子说到此事,“我连侯爵都给了她,再给她三关军权也没什么。我是皇帝,我做什么都不容别人反对。这才是皇权。”
太子就算是并不这么以为,此时也不会当着皇帝的面说出来,道:“只是她年纪还年幼,这样做只担心把她给养得轻了。”
皇帝却是一笑,“太子啊,这样难不成不好?”
太子是不能说自己亲爹下的决定太轻忽了,担心萧安担不起重任,又担心萧安年纪轻轻当上了三关的大将军反而骨头轻